寄生虫大题.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3807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生虫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寄生虫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寄生虫大题.docx

《寄生虫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生虫大题.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寄生虫大题.docx

1.阐述疟疾发作及其周期性。

发作原因红细胞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被寄生的红细胞,其中裂殖子、疟原虫代谢产物、红细胞碎片和变性的血红蛋白等进入血流,被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与疟原虫代谢产物一并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调节紊乱而发热。

体温升高数小时,血流中的致病物质已被吞噬或降解,内源性致热原不再产生,刺激体温调节紊乱的因素消失了,体温调节机能恢复正常,机体通过大量出汗,体温恢复正常。

发作的周期性红细胞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被寄生的红细胞,裂殖子逸出,迅速进入新的红细胞,在红细胞内继续进行裂体增殖,经环状体、滋养体和裂殖体;再胀破被寄生的红细胞,再次引起发热,如此循环,形成典型的周期性发作。

疟原虫发作周期与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一致。

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为48小时,故隔天发作一次;而三日疟原虫为72小时,三日发作'一次;恶性疟原虫为36-48小时发作J次。

2.解释疟原虫引起贫血的原因。

疟疾发作可引起贫血,发作次数多、病程长、贫血越严重。

疟原虫造成的贫血原因有:

①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疟原虫每发作一次就破坏大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最重;②疟原虫感染可造成脾肿大,引起脾功能亢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大量吞噬被疟原虫感染的和正常的红细胞;③免疫溶血,如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自身抗原暴露,产生自身抗体,溶解红细胞e:

粘附在红细胞膜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溶解红细胞;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红细胞生成障碍,加重贫血。

3.评述用厚、薄血涂片诊断疟疾的优缺点。

薄血涂片中疟原虫形态典型,易辨认,但诊断时发现疟原虫较难,费时间。

厚血膜上发现疟原虫容易,省时间,但疟原虫形态不典型,不易辨认。

4.简述疟原虫引起肝脾肿大的原因。

疟原虫引起肝脾肿大的原因主要有:

①疟原虫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巨噬细胞增生;②疟原虫代谢产物刺激肝脾充血;③疟疾反复发作,纤维组织增生。

5.如何用病原学诊断疟疾患者?

取末梢血,制备厚、薄血涂片,瑞氏或姬氏染色,油镜观察。

血涂片中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均可见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

恶性疟原虫可见环状体和配子体。

6.结合疟原虫生活史,解释间日疟原虫的潜伏期。

潜伏期由疟原虫子殉子侵人人体到疟疾发作之前所需时间称潜伏期。

包括子弛子侵入肝细胞及红细胞外期的发育和数代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所需时间的总和。

潜伏期长短主要取决于疟原虫的种、株的生物学特性。

3.阐述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机理及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特点。

虫卵中的毛蝴分泌可溶性虫卵抗原(Sm),透过卵壳释放到周围组织中,巨噬细胞吞噬、处理这些抗原,并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使其分化增殖为致敏T淋巴细胞。

致敏T淋巴细胞再次接触可溶性虫卵抗原时,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吸引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纤维母细胞聚集在虫卵的周围形成虫卵肉芽肿。

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特点为:

①虫卵肉芽肿的体积大;②其中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很多浆细胞,常出现嗜酸性脓肿;

③虫卵的周围有抗原抗体复合物,称何博礼现象。

这是由于宿主组织中虫卵数量多,抗原浓度大,浆细胞产生的大量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4.日本血皈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宜采用何种病原学诊断方法?

为什么?

血吸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

①粪便直接涂片查虫卵。

②粪便水洗沉淀法查虫卵。

③毛蝴孵化法。

如粪便水洗沉淀法阴性,?

再用此法做进一步检查。

④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宜采用肠粘膜活组织检查进行病原学诊断。

由于慢性及晚期血吸虫

病患者发病时间长,结肠肠壁的虫卵肉芽肿纤维化,肠粘膜溃疡部位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瘢痕,使沉积在肠壁中的虫卵脱落进入肠腔的机会少,因此粪便检查难以检出虫卵。

而用乙状结肠镜或直肠镜取病变组织查虫卵,其检出率高。

5.简述血吸虫病的防治原则。

血吸虫病的防治应采取以灭螺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包括:

①治疗病人、病牛,主要用毗哇酮治疗。

②管理好水源和粪便,防止粪便污染水源,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③消灭钉螺。

灭螺是血吸虫病防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因地制宜,反复查灭。

灭螺药物有五氯酚铉、氯硝柳胺等。

④加强个人防护。

在生产和生活中,避免血吸虫感染。

6.毛蝴孵化法为什么只能用于诊断血吸虫病,而不能诊断其他吸虫病?

血吸虫病患者粪便中的虫卵为成熟毛蝴。

虫卵在外界清水中,20—30'C的条件下经4-6小时可孵出毛蝴。

毛蝴呈直线匀速运动,用肉眼或放大镜可观察。

因此用毛蝴孵化法可诊断血吸虫病。

其他几种吸虫不能用此法诊断,这是由于肝吸虫病人粪便中的虫卵虽含有毛蝴,但需被赤豆螺等淡水螺吞食后才能孵出。

卫氏并殖吸虫卵和布氏姜片吸虫卵的内容物均为卵细胞和卵黄细胞,需经数周才能发育为毛蝴,且在实验室难以完成。

2.蚊主要能传播哪些寄生虫病?

简述其机理。

蚊可传播的寄生虫病主要有:

(1)疟疾传播疟疾的媒介是按蚊属的蚊种,在我国主要有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等,当蚊叮咬疟疾病人时,可将血内的雌、雄配子体吸入胃内,两种配子体可进―步发育为雌、雄配子,并在蚊胃腔中进行配子生殖形成合子,数小时后合子又发育成动合子并在胃弹性纤维膜下形成卵囊,卵囊进行抱子增殖形成大量子抱子,子抱子进入血腔,最后到达唾腺管,当雌蚊再次叮咬人时,子弛子随唾液注入人体造成感染。

(2)丝虫病在我国传播丝虫病的媒介主要有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与嗜人按蚊。

当雌蚊叮咬血中带有微丝蝴的病人时,可将微丝蝴吸人蚊胃,微丝蝴脱去鞘膜,穿过胃壁经血腔进入胸肌进一步发育为腊肠状蝴,经2次蛆皮后成为丝状蝴,丝状蝴进入蚊血腔到达蚊下唇,当蚊再次叮咬人时,幼虫自下唇逸出,经伤口或正常皮肤侵入人体造成感染。

5.在苍蝇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中,哪些与传播疾病有关?

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疾病?

苍蝇口器为舐吸式,用唾液溶解食物取食;全身密布鬃毛,足末端有一对爪垫亦密布细毛,可携带大量病原体;食性杂,取食频繁,有边吃、边吐、边排粪便的习性;飞翔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

以上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有利于其传播疾病。

苍蝇主要以机械性方式传播疾病,可携带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卵和包囊等,传播消化道、呼吸道、眼病和皮肤疾病,如痢疾、阿米巴病、脊髓灰质炎、肺结核、沙眼、雅司病等。

某些蝇可生物性传播疾病,如家蝇可作为结膜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舌蝇传播人体锥虫病。

此外蝇幼虫可引起蝇蛆病。

8.蚤的哪些生活习性与传播疾病有关?

蚤与传播疾病有关的生活习性是:

①雌、雄蚤均吸血,吸血频繁,一日常吸血数次,有边吸血、边排粪便的习性。

②蚤成虫对宿主体温变化敏感,当宿主发病体温升高或死亡后体温下降时,蚤常离去再寻找新宿主。

③蚤后足发达,善跳,故有一定活动范围。

以上特点有利蚤传播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