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4080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0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0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0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0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0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0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0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0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0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0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0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0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0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0页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0页
亲,该文档总共1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docx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

附件2:

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与举措分解一览表

主要类别

30项任务与举措

主要内容

具体实施工作

年度安排

牵头

单位

协作

单位

专业建设

1、完善应用性专业体系

合理增设新专业

(1)建立校、企、政三方共同论证的新专业准入制度

2016-2020

教务处

科技处、各二级学院

(2)建立并完善学校主导、二级学院协同的新专业增设工作机制

2016-2020

(3)设置与区域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匹配的专业

2017-2020

(4)整合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学科资源,筹建相关专业

2017-2019

(5)关注区域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园区等省级重点项目的建设需求,开办相关新专业

2017-2018

加强专业群建设

(1)做强信息技术类专业群

2016-2020

教务处

相关二级学院

(2)做大生物与食品类、化学化工类、装备制造类、经济与管理类等专业群

2016-2020

(3)做精文化艺术类专业群

2016-2020

推进专业信息化改造

(1)落实学校“信息化”办学定位

2016-2020

教务处

信息中心、团委、相关二级学院

(2)大力推进地理信息科学、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信息类专业发展

2016-2020

(3)按照“互联网+”模式,优化专业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优化专业培养方向的设置,提升传统专业的信息品质

2016-2020

(4)加快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使用

2016-2020

(5)加快专业课程的MOOCs和SPOCs改造

2016-2020

(6)办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信息技术应用等全校性学科与专业技能竞赛

2016-2020

完善专业预警和调整机制

(1)完善专业预警与调整机制

2016-2020

教务处

发展规划处、学生处、相关二级学院

(2)停招停办招生形势不好、就业渠道不畅、社会认可度低的专业

2018-2020

(3)发布分专业招生情况分析报告、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2016-2020

(4)对排名后5%的专业实施专业预警

2016-2020

(5)停招停办人文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

2016

(6)推动人文类、艺术设计类和教师教育类专业的整合重组

2018-2020

专业建设

2、强化专业内涵建设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完善学校专业人才培养通用标准,引入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核心技术标准等,全面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

2016

教务处

各二级学院、相关部门

(2)固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育人模式改革、社会责任教育改革、“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革、“筑牢基础—强化专业—多样发展”的“三段式”培养改革等理念、措施到人才培养方案

2016

加强课程建设

(1)按照“贴近核心技术,支撑能力培养,注重方法过程,吻合目标规格”的思路,优化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对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

2016-2020

教务处

信息中心、相关部门、各二级学院

(2)继续推进通识类课程改革

2016-2020

(3)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的应用型品质

2016-2020

(4)深化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2016-2020

(5)完善应用型课程考核评价与质量评估机制

2016-2020

(6)探索“以赛代考、以证代考、以成果代考”等课程考核新模式

2016-2020

(7)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MOOCs课程

2016-2020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完善基础实践、专业实践以及综合实践“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力度

2016-2020

教务处

发展规划处、各二级学院

(2)全面推行“实践教学小学期制”,增强小学期活动的开放性

2016-2020

(3)加强毕业实习组织领导,强化过程管理,重点推进毕业实习与就业创业的有机融合

2016-2020

(4)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监控,“真题真做”得到全覆盖,开展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

2016-2020

加强重点专业建设

(1)依托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每年动态遴选4-6个专业,加强重点建设,发挥示范效应

2017、2018

教务处

发展规划处、各二级学院

(2)加强重点建设专业的过程管理,开展中期检查和绩效评估,实行动态调整和末位淘汰

2016-2018

开展专业认证试点

(1)选择5-10个专业,开展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2018-2020

教务处、发展规划处

各二级学院

(2)试点专业要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培养方案,深化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加强质量评估,为接受专业认证夯实基础

2018-2020

人才培养

3、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深化“三段式”模式改革

(1)“筑牢基础”阶段,重点加强通识教育课程与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夯实学生发展基础

2016-2020

教务处

各二级学院、相关部门

(2)“强化专业”阶段,重点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2016-2020

(3)“多样发展”阶段,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志趣,设置诸如创业、就业、留学、学业深造等不同发展方向供学生选择,允许并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加强指导和服务,逐步推行完全学分制,实现学生多样化发展

2016-2020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1)构建“专业学习、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业实践”的“四位一体、融合贯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016-2020

教务处

团委、学生处、各二级学院

(2)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分类别、个性化”的目标要求

2016-2020

(3)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学分累积和转换制度

2016-2020

(4)加强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师队伍、平台基地和校园文化建设

2016-2020

(5)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推进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进培养方案、进课程教学、进实践环节

2016-2020

深化社会责任教育改革

(1)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挂职锻炼、专业服务、义务劳动、文艺体育、慈善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服务活动

2016-2020

团委

学生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2)将社会责任教育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列为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设立单独的社会责任学分

2016-2020

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1)对接地方行业企业,搭建校内外合作育人平台,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班协同育人的示范作用,引导专业与行业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做到专业全覆盖

2016-2020

教务处

科技处、相关部门、各二级学院

(2)继续做好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推进校企合作班与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融合

2016-2020

(3)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推行“双导师制”、“工作坊制”、“双师同堂教学”等

2016-2020

(4)探索人文社科类专业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文科人才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2016-2020

推进“三个课堂一体、三个平台联动”

(1)着力打造“第一课堂(实践教学)、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第三课堂(社会实践)”的三个优质实践课堂,构建“创新创业、素质拓展、虚拟实践”三个实践育人平台

2016-2020

教务处

相关部门、各二级学院

(2)建立三个课堂融合机制,实现三个课堂一体化

2016-2020

(3)建立“学校统筹、多方联动、全员参与”的联动机制,形成实践育人合力

2016-2020

人才培养

4、加强学生指导服务

加强学生发展服务体系建设

(1)推进“两支队伍”(教师“导师队伍”、优秀学生“学导队伍”)建设,构建学生学习指导帮扶体系

教师“导师队伍”建设

2016-2020

学生处

人事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优秀学生“学导队伍”建设

2017-2020

(2)建立学生成长关爱帮扶机制

2016-2020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健全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

2016-2020

(4)完善精准资助工作机制,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资助与精神扶持并举的“双线资助”模式,完善“奖、贷、勤、补、助、免”六位一体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评定体系,加强资助工作制度化、信息化建设

精准认定

2016-2020

精准管理

精准发放

(5)深入推进学生事务服务工作,拓展服务项目,优化办事流程,完善大学生事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平台

2018-2020

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1)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等,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

2016-2020

继续教育学院

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2)组建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的专家指导团队,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指导服务工作,逐步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2016-2017

学生处

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3)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建设,为学生搭建高质量的创业实践平台,助力学生成功创业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2016-2020

“众创空间”建设

2016-2020

(4)加强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就业需求信息

滁州学院就业创业服务网建设

2016-2020

学生处

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蔚园就业微信公众平台建设

2016-2020

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建设

2016-2020

(5)深化与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新建一批就业基地,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助力学生充分就业

2016-2020

(6)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编制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健全第三方评价与反馈机制,促进专业调整和教学改革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

2016-2020

滁州学院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评价

2016-2018

滁州学院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2016-2018

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

(1)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对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流程、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优化和重构

2016-2020

教务处

信息中心、资产处、各二级学院

(2)健全网络学习共享空间,丰富网络教学资源,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2016-2020

(3)加大优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供给共享,推动信息化条件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2016-2020

加强学风建设

(1)完善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合力机制”,明确各学院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加强考核,强化落实

2016-2020

学生处

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2)健全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融合机制”,完善校院两级学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教学协同检查制度、信息沟通交流制度

2016-2020

(3)建立学生自我教育机制,发挥各类学生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内容丰富的朋辈教育、体验式教育,增强学风建设的张力

2016-2020

人才培养

5、加强教学管理与质量

加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深入开展“质量立校、质量立教”宣传教育

2016-2020

发展规划处、宣传部

学生处、人事处、各二级学院

(2)不断充实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队伍,加强培养培训,提高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能力和水平

2016-2020

发展规划处

(3)完善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标准,修订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

2016-2020

教务处

(4)建立质量监控的闭环系统,重点加强信息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建设

2016-2020

发展规划处

(5)改进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

2016-2020

教务处、发展处

(6)以人才培养质量考核为核心,完善二级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考评机制

2016-2020

教务处

加强质量监控和评估

(1)深入开展三期检查、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等教学各环节质量监控和评估活动

2016-2020

教务处

各相关部门、各二级学院

(2)加强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加强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反馈,落实质量主体的责任

2016-2020

发展规划处

(3)定期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教学质量评估,加强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等方面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2016-2020

教务处

(4)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跟踪调查,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2016-2020

学生处

(5)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要求,做好审核评估工作

2016-2017

发展规划处

学科建设

6、提升学科地位

(1)引导教师进学科、进平台、进团队,以专业建设推动学科建设,将业已形成的专业优势转化为学科优势

2016-2020

科技处

教务处、人事处、各二级学院

(2)充分发挥学科在支撑专业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增强研究能力、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2016-2020

7、实施学科分类发展

(1)重点培育地理信息、物联网等信息类学科

2016-2020

科技处

教务处、人事处、相关二级学院

(2)大力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和管理学等学科

2016-2020

(3)做精做特人文社科类和艺术类学科

2016-2020

(4)动态遴选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支持队伍实力强、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成果丰硕的优势学科申报省级重点学科,力争1-2个学科成为一流建设学科

2016-2020

(5)培养高水平的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团队和平台

2016-2020

(6)申报专业硕士学位点

2016-2020

科学研究

8、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1)开展学术交流,拓宽教师学术视野

2016-2020

科技处

人事处、国际处、各二级学院

(2)支持教师国内外访学,理清科研思路,明确研究方向,掌握先进的科研方法,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

2016-2020

(3)加大指导和培育力度,发挥校内科研启动项目的预研作用,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项目,培育高层次项目,提高项目研究能力

2016-2020

(4)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应用性研究能力

2016-2020

(5)引导青年教师参与项目,融入团队

2016-2020

加强平台建设

(1)加强“安徽省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产品与应用软件研发中心”、“安徽省热敏性物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

2016-2020

科技处

教务处、发展规划处、相关二级学院

(2)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在智能家电、汽车及装备制造、新型化工、硅基材料等方面共建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

2016-2020

(3)充分发挥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示范效应

2016-2020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1)鼓励教师就共同研究领域合作开展研究,逐步形成具有明确研究方向、稳定项目来源、良好条件支持的研究团队

2016-2020

科技处

人事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2)围绕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组建跨学科、跨二级学院的科研团队

2016-2020

(3)遴选重点建设团队,加大科研团队负责人的引进、培养力度,注重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2016-2020

培育高层次项目和成果

(1)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育有前景、有特色的研究项目,力争在更高级别、更多学科领域取得突破

2016-2020

科技处

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2)加强与地方科技部门合作,积极承担省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2016-2020

(3)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加强在信息技术、健康食品、电子电气、地域文化等领域开展研究,催生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力争在国家级科研奖项上获得突破

2016-2020

(4)强化科教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向教学转化,进一步发挥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16-2020

9、完善科研管理机制

完善科研评价机制

(1)健全以师德学风、创新质量、服务贡献、科教结合为主要内容的教师科技工作评价办法,注重聘期考核

2016-2020

科技处

教务处、人事处、各二级学院

(2)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不同特点,建立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分类评价机制,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2016-2020

(3)引导工科注重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理科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人文社科注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研究

2016-2020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1)加大对教授、博士等学校特殊津贴发放人员科技工作的考核力度

2016-2020

科技处

人事处、各二级学院

(2)明确教师的科研基本工作量要求,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和研究情况等纳入二级学院和个人科技工作考核

2016-2020

(3)根据二级学院对学校科技工作的贡献度和重大任务需求,合理设置科研流动岗。

根据岗位数量划拨经费,由二级学院统筹使用

2016-2020

科学研究

完善成果转化促进机制

(1)依托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立科技创新、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2016-2020

科技处

各二级学院

(2)鼓励对外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或技术入股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

2016-2020

(3)鼓励和支持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嵌入企业,拓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渠道

2016-2020

(4)加大对在科技成果及转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教师的奖励力度

2016-2020

(5)加大自主创业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学生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活动

2016-2020

师资队伍

10、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成立师德建设委员会,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部)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建设组织体系

2016-2020

人事处

宣传部、纪委、二级学院

(2)加强师德宣传,评选“四有”好老师,树立师德典型,引导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组织部

(3)建立健全新教师岗前师德培训制度,改进和完善师德日常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师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2016-2020

人事处

(4)建立健全师德考核与监督、激励机制。

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优评奖的重要标准

2016-2020

(5)加强教师服务工作,促进教师健康发展

2016-2020

11、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深入推进教师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能力培养全覆盖

2016-2020

人事处、教务处

科技处、各二级学院

(2)开展教学咨询、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研究、教学竞赛等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016-2020

(3)加强基层学术组织和教学团队建设,激发基层学术组织的活力和动力,增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2016-2020

(4)评选教学骨干、教学质量奖等,不断完善教师教学工作激励与考评机制

2016-2020

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1)加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引导教师“课程定位、方向定位、成长定位”,推进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

2016-2020

人事处

教务处、国际处、各二级学院

(2)实施“双百计划”、“双证计划”、“青蓝计划”,建设校外教师社会实践基地,搭建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平台,丰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方式,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2016-2020

(3)积极引导教师逐渐具备企业挂职锻炼、高水平大学研修、海外访学等三种经历

2016-2020

完善“双能型”教师评价体系

(1)完善以教师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实践业绩和应用成果等为主的“双能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2016-2020

人事处

教务处、科技处、各二级学院

(2)建立高、中、初级“双能型”教师分级标准,开展“双能型”教师分级评定

2018-2020

(3)实行“双能型”教师优先发展

2016-2020

12、加强高水平、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学科领军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力度

2016-2020

人事处

科技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2)设立“人才特区”,优先支持重点学科、重点建设专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2017-2020

(3)积极引进行业企业专业技术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来校全职工作或开展合作教学、研究等

2016-2020

(4)坚持引智与引才并重,完善柔性引进高水平人才实施办法,健全能力和业绩导向的引智评价机制

2016-2020

(5)实施“学科梯队建设计划”,建立健全公平竞争、科学考评、动态管理、择优劣汰的学科梯队建设与管理机制

2018-2020

(6)实施“教学团队建设计划”,着力打造富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团队

2018-2020

师资队伍

13、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1)对教师、管理和教辅人员进行分类评价

2016-2020

人事处

科技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2)教师按照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等分类考评

2018-2020

(3)对新进教师、讲师、副教授和教授进行分阶段考核

2019-2020

加强岗位分类管理

(1)根据学生人数、学科专业等核定教学单位基本编制,建立基于聘期考核的岗位调整、晋升、流转、退出制度

2018-2020

人事处

科技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2)探索建设职业化管理队伍,建立管理岗位人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

2019-2020

深化职称聘任改革

(1)完善竞聘上岗、择优聘任机制,适时向二级学院下放校内讲师评聘权限

2019-2020

人事处

相关部门、各二级学院

(2)直聘行业领军人才与企业高端人才到教授、副教授岗位

2018-2020

改革薪酬分配办法

(1)将教职工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挂钩,建立向业绩突出单位、优秀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2016-2020

人事处

相关部门、各二级学院

(2)对于柔性引进的紧缺高层次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制或年薪工资制

2016-2020

(3)对于教学、科研重点与难点任务以及后勤服务项目,实行外包薪酬制

2018-2020

(4)加强民生建设,在国家政策与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努力提高教职工收入,逐步提升师生的获得感、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师生

2016-2020

开放合作

14、深化校地合作

落实校地战略合作

(1)落实与滁州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校地战略合作扩展至县(市、区)

2016-2020

科技处

教务处、人事处、各二级学院

(2)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扩大与企业联合开办校企合作班,共同培养人才

2016-2020

(3)与行业、企业共建研发平台,联合申报项目,共同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难题和关键技术

2016-2020

(4)实现专业与产业融合、教学与生产融合、科研与技术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