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赖斯的“说话者意义”理论探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435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赖斯的“说话者意义”理论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格赖斯的“说话者意义”理论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格赖斯的“说话者意义”理论探析.docx

《格赖斯的“说话者意义”理论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赖斯的“说话者意义”理论探析.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格赖斯的“说话者意义”理论探析.docx

格赖斯的说话者意义理论探析

郭燕(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

1957年格赖斯在美国!

哲学评论上发表了!

意义,开始了格赖斯式的意义理论研究。

格赖斯认为意义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非自然意义分为说话者意义和约定意义;而说话者意义先于约定意义,并且构建了复杂的说话者意义理论以消除所有可能的反例。

同时这个理论也因此遇到了许多问题,诸如说话者理论的可能性问题、循环解释问题等。

关键词:

说话者意义;约定意义;循环解释;格赖斯

中图分类号:

B7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6847(2010:

)12-0(X1-02

#作者简介郭燕(1977-),女,满族,辽宁锦州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2008级博士生,研究方向:

科学哲学、心灵哲学。

格赖斯(HeifoertPaulGri:

1913-1988)是因提出著名的语用原则%合作原则而闻名的语言哲学家。

学者和专家们大部分专注于此,往往忽略了他的更为重要的合作原则和会话蕴涵的基础说话者意义理论。

在语言学中,意义(meanng)问题一直是非常难缠的问题,主要因为在一般的用法中它都是模棱两可的或许还是有歧义的。

它一直是太多人期待解决的问题。

意义的意义是语言学家、哲学家、修辞家和心理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格赖斯体会到意义这个词的含混性和歧义性,他就是从这种体会中开始了他的意义研究。

一、格赖斯的意义理论

1957年格赖斯在美国!

哲学评论上发表了!

意义一文,格赖斯区分了两类意义,叩自然意义(natural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meannggRmeaning-nn)。

自然意义即表达自然联系的意义;非自然意义即与说话者意向相联系,具有规约性联系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把意义归为两类:

一是语义意义,这里的语义学是狭义的,主要研究句子和语词本身的意义,是不受语境影响的意义。

二是语用意义,是把语言文字本身的意义与其使用者的意向联系起来,不仅要弄清单词或句子本身的意指,还要弄清是谁、为了达到什么目的的、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什么情况下对什么人使用此词句。

这部分意义不是字面上的而是从句子的字面意义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下之意或弦外之音。

这正是语用学所要研究的体现使用语言的说话者意向的意义。

可见,格赖斯的意义分类跟这个很相像。

格赖斯首先剔除了他称之的自然意义,他认为这种意义既不是语义上的也不是语用上的意义的意义。

例如,红点意味着麻疹、口臭意味着有蛀牙。

格赖斯认为,它们传递的是自然意义,表示红斑与麻疹之间、口臭和蛀牙之间是一种自然关系,前者是后者的自然迹象。

自然意义就是自然地指向或显示出某种事物,被指的事态与被传递的意义之间只存在自然联系

之后,格赖斯正式提出他的非自然意义,认为它既有语义上的意义又有语用上的意义,并且试图通过分析(语言和非语言)交际过程中的交际意向去揭示意义的本质。

例如三声铃响意味着车客满了,传递的是非自然意义,三声铃响与客满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因此非自然意义表示的是与说话者或者与交际者相关的意义,是一种人为的联系。

用公式表示则是:

A(在某一特定场合)通过X表达的意义是&&m格莱斯认为,非自然意义理论中,A说X或做X就是想通过传达某种信息,以引起听话者思考进而得出某种结论或采取某种行动,并且还要让听话者体会到这一意向,A希望对听话者造成的影响是来自于听话者对交际意向的辨识。

也就是说,意向在交际过程中要为交际双方所互知,三个意向缺一不可。

二、说话者意义和约定意义

格赖斯又对非自然意义或者NN%意义进行了分类:

一方面是一种符号的标准的、字面上的、或者约定的意义(convaitbnalmeaning);另一方面,有一种在某个特定场合使用那个符号时的说话者意义。

(一)约定意义和说话者意义的含义

约定意义是根据话语中的语词和语句的约定而得出的。

一般约定意义有如下特点:

一是它是非真值条件下的推断,即不由句子的真值条件决定的;二是它通过句子中特定的语词或者短语表现出来的,因此对约定意义的推导一般不需要借助语境。

[3]

说话者意义是无法根据话语中的语词和短语的约定意义而推出的。

格赖斯认为一个沟通的意向从某个方面来说是反身的(reflexive)。

说话者企图让听者认知到他的意向(intenticn)而来沟通。

格赖斯足通过事例方法得到这个观点的。

假设汤姆想要说服迪克,让迪克有他的情人正在跟哈瑞交往的信念。

他可以使用下面两个方法中的一个:

1.汤姆安排让迪克看到一张他的情人跟哈瑞两情相悦的照片。

2汤姆画了一张迪克的情人跟哈瑞两情相悦的图,然后拿给迪克看格赖斯宣称,他提议那张照片有自然意义但是没有NN%意义;只有那张汤姆画的图有说话者意义。

或者意向在这两种情况下扮演的角色有关键性的不同。

迪克可能会从那张照片得到目标信念,但是却没有注意到汤姆的意向。

除非迪克认为汤姆是在画一张他的情人与哈瑞的图,而且汤姆画图的目的就是让他产生那个目标信念,他是不会得到那个信念的。

如果他以为汤姆有的是其他的目的,迪克必须认知汤姆的意图,而且汤姆也知道这点。

格赖斯通过这些事例及其分析得出了说话者意义理论:

A用X来意指某个东西(大致地)相当于A想要让X的被说出会在一个听众身上产生某种效果,而他所凭借的是那个听众认知的意向;而且,我们还可以说,去问A的意义是什么。

就是去找所想要得到的效果的详细说明&&°〕格赖斯以及一些其他人后来的研究对这个说话者理论作了诸多修订和补充使它变得更复杂。

他们得到的结果是一个讲究的巢状的意向结构。

(U用X意味某个东西)是真的,当旦仅当U说了X并且想要

(1)A应该产生回应1;

(2)A应该,至少部分地基于X认为U意图

(1);(3)A应该认为U意图

(2);(4)A产生的r应该基于(至少部分上)A认为U意图

(1)[也就足说,基于A完成

(2)];(5)A应该认为U意图(4)。

⑹格赖斯设计出这样一个复杂的结构,想要去除所有可能的反例。

(二)说话者意义先于约定意义

在大部分的情形,约定意义与说话者意义是一致的,但有时候却不然。

例如,在一部电影中,主角把一个坏家伙描述成原始到四肢断了都还能自己再长出新的来。

照字面上的或约定的意义,这句话是错的,即使是最迟钝的家伙也不能生长出新的手和脚。

但是从那个说话者借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义上来说,这句话是对的,因为他所要表达的就是那个家伙超级笨。

像这样的隐喻,能支持说话者意义与约定意义两者有差别的看法。

在任何这类的语言的非字面意义使用中,一个说话者意指某个不同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与那些字的约定意义无关的东西。

还有一种对这区别的支持,可以在似乎有说话者意义却没有约定意义的一些情况中找到。

考虑语言起初的发展,可以想象的是在起初的发展中充满了一大堆声音与手势的例子,而它们在被使用时是有沟通的目的的1有说话者意义,不过那时候,一个约定是从说话者意义的规律性得来的。

即使在现在,当几个不同语言的人在一起时,有说话者意义却没有约定意义的情况还是会发生的:

他们会尝试用各种肢体语言、图画等等来沟通。

在一个隐喻里,说话者是刻意让说话者意义偏离约定意义。

而这种偏离也有可能是意外发生的。

意外发生的偏离,就跟隐喻一样常见。

不管是哪种偏离的存在,都有一个符号的两种意义要去发觉。

像说话者意义与约定意义这类区别也可以应用在句子的语用特性上,尤其是语用力量(illocuticnaryibrce)上。

哪一种的意义是比较更基本的或是在先的?

格赖斯认为说话者意义是先于约定意义的。

说话者意义有时是可以不带或者独立于约定意义的。

然而,约定意义却是不能同样地离开说话者意义而存在。

当一个个例(tcken)是属于某个在一个语言里或在语言间有歧义的类型(type)时,它是不可能在没有一个说话者意义的情况下被指定为一个约定意义的;因为它的约定意义依赖于说话者心里所想到的那个约定。

即使那个个例是属于一个没有歧义的类型。

而且,即使有个这种理由,这些句子不能有一个不是从过去的说话者意义的规律性推导出来的约定意义。

因此,说话者意义的确是先于约定意义。

如果没有适当的说话者意义,约定是不可能建立的。

但是约定的存在也助长了说话者意义。

而且,约定将一些心理表征引进思想语言里,而这些心理表征乃是因果地奠基在约定中出现的声音上,并且与它们有同样的意义。

思想语言变得越来越被绑在公共语言上,不过却一直维持着领先它一点点的优势。

我们可以把说话者意义的优先性看作说话者意义创造了语言约定的说话的形式。

三、格赖斯的说话者意义理论的困惑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样一个说话者意义理论?

它可以假设为心理上的真实性吗?

如果是这样,它并不是非常可行的。

我们在说话时,心理似乎并没有那么复杂的一个巢状意向结构。

格赖斯对这个担忧的回应是很含糊的。

格赖斯的说话者意义为什么如此的复杂呢,我们可以在他对自己工作的看法里找到。

他认为自己在做概念分析。

一个分析必须要用大家都熟悉的元素来建构:

常识概念。

格赖斯的意义分析全部从两个概念%,物意向(htentbn)和信念(belief)4^出来的。

且分析必须既是必然为真,也能被先验地认识的。

所以格赖斯的分析必须使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思想实验中被想象地分析,不违反直觉地分析。

而格赖斯定义的复杂性反应出,用如此少的一些基本元素就想把这么大范围的可能反例都涵盖住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对格赖斯的说话者意义的处理方式,我们有个更深层的反对。

它顶多能帮助我们把沟通的动作与其他的人类行为做个区分。

它没有告诉我们任何有关这种动作的内容的事,也没告诉我们任何有关是什么让我们区分一个说话者意义与另一个说话者意义的事。

一个说话者用蛇是危险的来意指蛇是危险的,而不是比方说老鼠畏畏缩缩的?

格赖斯式的回答就是,前者而非后者是说话者的想要传递的信念内容。

这个回答符合一个言词表达了的它背后的思想的民间想法。

但是他产生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那是它背后的思想内容?

是什么使那个内容是蛇是危险的,而不是老鼠是畏畏缩缩的?

格赖斯并没有给出任何的回答。

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是格赖斯说话者意义研究方案的严重的弱点。

这样的问题怎样解决呢?

有的学者尝试了思想语言假说。

思想语言假说主张思想内容要依靠公共语言的约定来解释,因此说话者意义也要诉求公共语言的约定来解释。

那么又要怎样处理格赖斯的说话者意义先于约定意义呢?

如果我们从格赖斯的说话者意义理论出发就会出现循环解释(explanatiiycircle)的威胁。

这样的威胁是怎样产生的呢?

假说一个人有某个思想。

(1)思想语言假说把这个人的思想内容视为与这个思想相关联的句子的意义。

假设这个人用他的公共语言来表达这个思想。

(2)我们赞成格赖斯的看法,以及民间的看法认为思想的内容决定了说话者借由他所说的句子所要表达的意义。

(3)我们接受格赖斯理论,说话者使用的公共语言句子的约定意义是要说话者意义的规律性来解释。

(4)最后,我们的指称借用理论隐约地诉诸公共语言的约定来解释心理句子的意义。

这一步完全违背了格赖斯所坚持的说话者意义先于约定意义,但是似乎把这个解释的圆圈完成了。

简言之,威胁我们的这个循环解释就是:

(a)思想内容解释说话者意义;(b)说话者意义解释约定意义;(c)约定意义解释心理句子的意义;(d)心理句子的意义解释思想内容。

"I看来,要破坏这个循环就需要仔细地检验(c),终极来说,一个心理句子的意义是由它与世界以及其他句子的因果关系决定的,所以,(c)还不足以完成这个解释的圆圈。

总之,格赖斯的说话者意义理论一直被众多学者专家研究着,批判着,修正着,发展着。

参考文献:

[1]王琴.论格赖斯意义理论的意图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142-144.

[2][5]GriceH.P.Meaning[J].ThePhibsophicalrevew,1957,66(3):

377-388

[3]陈道德,等.二十世纪意义理论的发展和语言逻辑的兴起[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72

[4][7]MidiaelDevittKmSterehyLanguageandReality%AnhitrcxiuctbntothePhibscphyofLanguage[M].CambridgeABredf)idTheMITPress1987121,124.

[6]GrceH.PUtterersMeaningandIntoiticn[J].ThePhikophicalRevK196978

(2):

147-1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