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4479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司制

××××年××月

目录

第1章总论 1

1.1项目背景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承办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本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 1

1.1.5现代建筑工业化项目建设背景 2

1.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1.2项目概况 6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1.5结论 7

第2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9

2.1概念 9

2.2新型建筑工业化介绍 9

2.3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13

2.4项目准备情况 13

2.4.1中国建筑工业化及技术的发展历程 14

2.4.2国外现代建筑工业化技术发展趋势与水平 15

2.5相关政策调研结果 17

2.5.1国家政策 17

2.5.2省市政策 21

2.6技术调研结果 25

2.7原材料、劳动力、能源供应调研结果 28

2.8投资的必要性 29

第3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31

3.1产品介绍 31

3.2新型建筑工业化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32

3.3市场预测 34

3.4竞争手段分析 35

3.5市场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35

3.5.1威胁分析 35

3.5.2优势分析 36

3.5.3竞争力分析 36

3.5.4风险分析 37

3.5.5应对措施 38

第4章项目建设条件与项目规划 40

4.1项目建设的意义 40

4.1.1避免能源浪费 40

4.1.2能全面提升建筑品质 40

4.1.3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素质,从而提高住宅的品质 42

4.1.4有利于推动建筑产业健康发展 42

4.2项目建设的条件 42

4.2.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42

4.2.2技术条件 42

4.2.3主要能源供应情况 43

4.3工厂布局、规划 43

第5章项目技术方案 45

5.1工艺(生产线)方案选择的原则 45

5.2工艺(生产线)方案比较 45

5.2.1固定模位工艺 46

5.2.2循环流水生产线工艺 46

5.2.3两种工艺方案的对比分析 47

5.2.4生产线选型的通用性说明 47

5.3生产工艺方案 47

5.4PC预制构件质量控制方案 56

5.4.1原材料进场检验 56

5.4.2生产过程质量检验 56

5.4.3成品检验 58

5.4.4成品保护 58

5.4.5发货检验 58

5.4.6日常质量控制 59

5.5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59

5.5.1主要原材料消耗指标 59

5.5.2主要能源消耗指标 59

5.5.3主要水电消耗指标 59

第6章项目设备方案 61

6.1设备选型原则 61

6.2设备供货商的选择 61

第7章项目工程方案 63

7.1项目工程内容 63

7.2建筑设计方案 64

7.2.1主要建筑物建筑结构形式 64

7.2.2环境设计 64

7.3项目实施原则及内容 64

7.3.1项目实施原则 64

7.3.2项目实施内容 64

7.3.3项目建设阶段 64

7.4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65

7.4.1落实配套资金 65

7.4.2强化在执行阶段的监管工作 65

7.4.3加强建设管理 65

7.4.4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66

7.4.5加强工程进度管理 66

7.4.6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66

7.4.7加强协调管理 67

7.4.8加强安全建设管理 67

第8章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68

8.1投资估算范围与内容 68

8.2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68

8.3投资估算 68

8.3.1项目所需总投资额 68

8.3.2建设工程投资 68

8.3.3设备投资 70

8.4资金来源 70

第9章财务评价 71

9.1编制依据 71

9.2编制说明 71

9.3财务分析 71

9.3.1计划销量 71

9.3.2销售收入估算 71

9.3.3成本费用估算 72

9.3.4销售收入、利润及税金分析 72

9.3.5财务评价指标汇总 73

9.4财务评价结论与建议 74

9.5社会收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74

9.6环境效益分析 76

第10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78

10.1结论 78

10.2建议 79

V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工业化建筑PC预制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建设单位:

××公司

法人代表:

××

公司地址:

××

公司类型:

××

1.1.3项目建设性质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

1.1.4本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2013年1月1日);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建筑业改革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5月4日);

(3)《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7月1日);

(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5年本);

(5)《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2月21日)。

(6)《建筑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2年);

(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9)《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10)国家规定的建筑、环保、节能、用水等相关标准;

(11)国家和省、市有关工厂建设的政策、法规及规范;

(12)国内、外生产线供应商提供的工艺生产线方案。

1.1.5现代建筑工业化项目建设背景

(1)社会背景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快,快速增长的住宅需求刺激了住宅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有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大军—农民工,这推动了建设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也产生了严重问题。

由于建设行业的工作环境艰苦,进入建设行业的农民工相对来说素质较低,流动性大,加之培训不足,要想保证工程质量,管理成本非常高,甚至无法控制。

没有高素质的施工人员,如何保证工程质量,既要满足急剧膨胀的住宅市场需求,又要保证高质量的住宅建设,工业化住宅开发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

目前社会资源的消耗基数是非常大的,而且每年都以15%左右的比例在递增,包括总的用水量、用钢量、水泥用量,这些都与建筑建造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据统计每年建筑产生建筑垃圾的总量大约在1500万立方米,建筑施工的用水大概相当于21个大中型水库的容量,施工过程中使用木模板的木材消耗,相当于40万公顷的森林。

(2)产业背景

工业化的建造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现场工作量会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可以大量节水、节材、减排,因此工业化的建造方式是节约社会资源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为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家“十三五”规划战略提供了新的契机,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带来了广阔的市场,而人口红利的淡出更提供了内驱动力。

虽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还存在着各种问题,面临着各种挑战,但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与机遇,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中国建筑业将迈入新的现代工业化时代。

业内普遍看好预制装配式住宅构件的发展前景,纷纷加大了技术创新和投资的力度,一批有施工、开发经验的大企业正在谋划和建设大型预制构件厂。

(3)技术背景

设计概念的进步

由日本建筑学会编制的预制等同现浇解说中强调:

预制混凝土结构必须具有和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强度、钢度和恢复率特征,也就是延性。

只要是遵守这一设计原则,预制混凝土结构可以经历大地震的考验,可以达到和现浇混凝土完全等同的效果。

目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会同有关科研、设计、教学、制作和施工单位,共同制订了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建造技术的进步

目前装配式结构的两个关键技术已经成熟。

一个是受力钢筋的连接和主要的构造技术,就是预制构件的受力钢筋采用套筒连接技术。

第二个就是采用现浇混凝土跟预制构件相结合的技术,不再强调全装配,在预制构件当中,在适当的部位增加一些现浇混凝土,这样使整个装配式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延性。

材料和施工机具的进步

建筑新材料的不断应用给住宅工业化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如外墙板之间采用新型密封材料,防水构造作了大量改进,阻断了漏水。

如预制构件的支撑系统较以前也得到非常大的改进。

现阶段,我们国家大型吊车和大型运输拖车已经开始进入施工现场,这为现代建筑工业化过程中预制构件的运输及现场吊装提供了有力保障。

另外,预制构件在欧美多个国家已经有先进成熟的流水生产线,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预制构件的工业化生产模式。

1.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要求

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5年本)》中建材类的“新型墙体和屋面材料的开发与生产”和建筑类的“高强、高性能结构材料与体系的应用”。

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不仅可以使建筑和生产垃圾重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重组和升级,促进全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落实《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绿色保障性住房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建[2014]123号)精神,积极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采用优质新型墙体材料建造房屋并按节能标准要求采取保温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建筑功能,提高舒适度,减少建筑能耗,改善人民的工作、生活条件。

符合建筑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第三章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中关于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中第3条:

“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研究和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门窗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通用性、可置换性,以标准化推动建筑工业化;提高建筑构配件的工业化制造水平,促进结构构件集成化、模块化生产;鼓励建设工程制造、装配技术发展,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在一些适用工程上采用制造、装配方式,进一步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鼓励和推动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菜单式全装修交房”的要求。

(2)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的阶段,工业能耗、建筑能耗和交通运输业能耗是我国总能耗的主要方面。

随着建筑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建筑能耗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能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建筑直接能耗已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

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m2,其中95%以上为高耗能建筑。

全国建筑物每年用电量4000-5000亿度,占我国发电量的22%-24%,单位建筑面积耗电26-27kWh/(m2·a),是发达国家的2-3倍,这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国策是不相符的。

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十分突出,发展节能新墙材、推广节能建筑已成为建筑业和建材业的大势所趋。

传统的现浇现砌的建造方式需要大量的模板、脚手架。

现场湿作业过程中木材、钢材、水泥、水消耗量巨大且浪费严重,能源消耗量大。

工业化住宅的构件在工厂集中生产,生产用水和模板可以做到循环利用,能大量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以及浪费。

住宅建筑工业化生产是住宅生产方式的变革,可实现住宅建设的高效率、高品质、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影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当前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大约50%的住宅开发在中国,我国在住宅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占社会总能耗的30%,相关建材的生产能耗占16.7%。

推动住宅建筑工业化生产,可有效地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3)能够应对我国即将到来的人力资源紧缺及成本持续提高的难题

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多项扶持政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不愿再像父辈那样外出务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建筑工人将逐步减少,造成人工成本大幅增加。

建筑工人数量的缺乏以及人工成本的增加将会缩小工业化建筑与传统建筑建造成本之间的差别。

如果能够将建筑施工的大部分现场作业转移到预制工厂里面去,将一部分农民工将转变为产业工人,使他们享受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福利条件,这必将能够激发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不仅如此,由于工业化建筑的主要构件均在工厂集中机械化生产,这就明显降低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以减少现场作业工人的数量,降低了生产过程对熟练工人的依赖程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工业化住宅的建造方式可将大部分湿作业转入工厂,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有害气体及污水排放,降低施工粉尘及噪声污染,大大减少了施工扰民的现象,有利于环境保护。

(5)能够提供高品质的住宅产品

工业化的住宅建造方式能提供高品质、高耐久、节能品质合格的住宅,解决长期以来住宅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建筑质量问题。

由于部件产品大多是在工厂生产制造,可以按照一定的作业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控制产品质量,使之达到国家标准,现场吊装和少量节点连接作业大大降低了现场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保证施工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能够大大缩短施工周期

较短的建造周期可以提升开发商建设期的抗风险能力,并提高投资资金的周转率,改善财务状况,提升盈利水平。

综上所述,建设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自身发展。

同时,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建筑节能减排政策、符合建筑工业化要求,符合优化产业结构及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要求。

可以创造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2项目概况

(1)建筑规模

规划总用地面积500亩,工厂生产厂房占地总面积150000平方米,成品堆场面积为50000平方米。

(2)设计产能

项目规划满产时产能为90万m3/年,在建筑全预制情况下(预制率达45%),能够满足500万平米的建筑需求。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规划产能达产年指标)

序号

主要指标名称

主要指标值

单位

备注

1

规模指标

占地规模

500

2

房屋面积

344856

m2

3

投资规模

142580

万元

4

产能

建筑工业化PC构件

90

万m³

5

产量

建筑工业化PC构件

90

万m³

6

定员

3000

7

消耗指标

主要原材料

胶凝材料

34

万吨

8

砂石料

158

万吨

9

钢材

9

万吨

10

燃气

648

万m2

11

电力

900

万度

12

23

万吨

13

财务指标

年销售收入

288000

万元

14

年总交税额

64927

万元

15

年利润

59201

万元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型工业化结构技术和产品是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必然选择;

(2)新型工业化结构技术和产品是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3)××公司作为本地公司有必要承担起地区发展的社会责任,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4)××公司具有良好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

1.5结论

(1)市场需求量简要分析

本项目的产品定位于建筑工业化PC构件。

建筑工业化PC构件主要是建筑工业化相关的各种混凝土预制构件。

未来将继续积极推进住新型建筑工业化,本项目将成为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支撑条件。

随着未来建筑业转型升级,更多的新型建筑材料将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的方式完成。

同时,为了配合机械化施工的需要,减少人工作业量,大块的轻质内隔墙板也将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2)计划销售量、销售方向

本项目的计划销售量和销售方向见下表;

表1.2计划销售量和销售方向

序号

产品类型

单位

一期

主要销售方向

1

建筑工业化PC构件

万m3

产能

90

××市工业与民用房屋建设

产量

90

(3)主要副产品及产量

项目没有副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钢筋、混凝土废料绝大部分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生产其他产品。

装配式结构体系施工,推动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我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产业政策,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市场调查数据表明××省及周边对PC预制构件需求量较大,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项目采用的工艺设备较为先进,生产工艺为国内目前通用生产工艺,技术成熟、可靠。

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竞争力水平分析,项目建成后,企业在该区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只要采取合适的营销策略,完全能够取得预期的市场份额,市场前景看好。

本项目根据国家有关的建设标准和设计要求,按照实事求是、功能适用、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建设原则,项目建设规模适宜,技术方案合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可行。

79

第2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2.1概念

建筑工业化(buildingindustrialization)【根据GuidelinesforGovernmentPoliciesandMeasuresfortheGradualIndustrializationofBuildings(UnitedNationsPublication,UnitedNations,NewYork,1974.)联合国1974年出版的《政府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指引》】的定义,是指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使之逐步从手工业生产转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

它的基本途径是建筑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并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这个定义简明扼要的说清楚了建筑工业化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即:

用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使建筑业成为类似工业的生产门类,而非传统手工业门类。

简言之,要像生产工业产品一样生产建筑物。

而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四化:

建筑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施工组织管理科学化。

建筑工业化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就已经出现的一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60年代。

当时工业革命对纺织、汽车、造船等工业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生产效率迅速提高,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工业产品的标准化机械化程度提高。

随着大工业的崛起,以及城市发展和技术进步,对建筑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20世纪初,欧洲兴起新建筑运动,主张建造房屋应该象制造机器一样,采用标准构件,实行工厂预制、现场机械装配,从而为建筑转向大工业生产方式奠定了理论基础;到20世纪20~30年代,建筑工业化的理论初步形成,并在一些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相继试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一些国家急需解决房荒,但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推行了建筑工业化并取得了成效;其后,这一风潮迅速传播到东欧、苏联、美国和日本。

期间,各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研究和发展了许多适应自己需要的不同建筑体系,如苏联的大板装配式建筑、日本的集合住宅等。

2.2新型建筑工业化介绍

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住宅产业化、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等战略方针指导下,结合传统建筑工业化的状况提出来的。

新型建筑工业化不仅要具有传统工业化的特征和优点,而且要适应市场需要和我国现时期的发展水平。

新型建筑工业化不仅包含住宅建筑物生产的工业化,还包含一切建筑物、构筑物生产的工业化,比如基础设施结构的工业化(桥梁、轨枕、隧道等的预制装配)、工业厂房的工业化(基础、梁、柱、屋面板的预制装配)、公共建筑(体育场馆等)的工业化(梁、柱、看台、钢结构的预制装配)。

新型建筑工业化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

(1)设计标准化:

从建筑方案设计开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设计就遵循一定的设计标准,尽量做到建筑物及其构配件的模数化、标准化。

但标准化并不是千篇一律,而是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比如节点构造标准化、结构形式体系化等,通过构配件的组合,以及细部设计的多样化,在标准化的前提下同样可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建筑物。

(2)构配件工厂化:

这是建筑工业化的最显著特征。

建筑工业化是与现场施工相对应的一种建造方式,在这种建造方式下,绝大部分工作在工厂而不是现场完成。

通过建筑构配件的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以及现场装配施工,建筑物的生产过程变得和组装汽车、家具一样符合工业化的要求。

(3)施工专业化:

建筑工业化的施工方法主要是构配件的组装,与传统现场施工方式有很大区别,必须由专业化的施工公司来完成。

其基本特征是:

机械化程度高并且使用一些专用设备;使用人工很少但工人素质要求高;施工的精细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等等。

(4)实施一体化:

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由于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中设计、预制、安装各个环节联系非常紧密,非有一体化的实施很难实现技术经济性效果。

因此目前发达国家成熟的建筑工业化公司通常都具备研究、设计、预制、安装的一体化能力,有的甚至自己就是开发商,主导工业化建筑的建设。

同时,我国的新型建筑工业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是:

(1)因地制宜: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根据居住习惯、抗震设防要求、气候条件等情况,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和建筑工业化产品。

(2)现浇与预制相结合:

通过现浇与预制混凝土相结合,使得结构呈现出多种可能性,在满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建筑外观非常丰富。

(3)多种结构组合:

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预应力结构等多种组合,实现不同的功能。

(4)与国外技术兼容并蓄:

充分吸收欧美、日本、香港、台湾等地区的技术优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新技术,适用于不同情况。

上述特点决定了新型建筑工业化与现场施工的方式有非常多的优点,主要是:

(1)设计简化:

当所有的设计标准、手册、图集建立起来以后,建筑物的设计不再是像现在一样要对宏观到微观的所有细节进行逐一计算、画图,而是可以像机械设计一样尽量选择标准件满足功能要求。

(2)施工速度快:

由于构配件采用工厂预制的方式,建筑过程可以同时在现场和工厂展开,绝大部分工作已经在工厂完成,现场安装的时间很短。

尤其是对天气依赖较大的混凝土施工过程,工厂化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采用快速养护的方法(一般十几个小时),较现浇方式养护(一般14天以上)时间大大压缩。

国外成熟的经验表明,预制装配式建造方式与现场现浇方式相比,节约工期30%以上。

(3)施工质量提高:

工厂化预制生产的构配件,设备精良、工艺完善、工人熟练、质控容易,施工质量大大提高。

例如:

一般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偏差会达到8-10mm,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偏差在5mm以内。

再比如:

外墙装饰瓷砖如果采用现场粘贴的方式,粘接强度很难保证,尤其是有外保温层的时候,耐久性很成问题;而如果采用预制挂板方式,瓷砖通过预制混凝土粘结,强度可比现场粘贴方式高9倍,耐久性也大大提高。

(4)施工环境改善:

由于大部分工作在工厂完成,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