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周有机化学教案第六章醇酚醚.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4555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周有机化学教案第六章醇酚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十一周有机化学教案第六章醇酚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十一周有机化学教案第六章醇酚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十一周有机化学教案第六章醇酚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十一周有机化学教案第六章醇酚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十一周有机化学教案第六章醇酚醚.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十一周有机化学教案第六章醇酚醚.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十一周有机化学教案第六章醇酚醚.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十一周有机化学教案第六章醇酚醚.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十一周有机化学教案第六章醇酚醚.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第十一周有机化学教案第六章醇酚醚.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第十一周有机化学教案第六章醇酚醚.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周有机化学教案第六章醇酚醚.doc

《第十一周有机化学教案第六章醇酚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周有机化学教案第六章醇酚醚.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一周有机化学教案第六章醇酚醚.doc

教案(章、节备课)

学时:

4

章、节

第六章醇、酚、醚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醇、酚、醚的结构、分类、命名;

2.掌握醇、酚、醚的主要化学性质;

3.掌握醇、酚、醚的鉴别方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醇、酚、醚的命名;醇、酚、醚的主要化学性质和鉴别方法

难点:

醇、酚、醚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醇、酚和醚都是烃的含氧衍生物,它们可以看作是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化合物。

§8.1醇(2学时)

§8.1.1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一、醇的结构

醇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生成的衍生物(R-OH)。

二、醇的分类

1.一级醇(伯醇)、二级醇(仲醇)、三级醇(叔醇)。

2.脂肪醇、脂环醇和芳香醇

3.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

两个羟基连在同一碳上的化合物不稳定,这种结构会自发失水,故同碳二醇不存在。

另外,烯醇是不稳定的,容易互变成为比较稳定的醛和酮。

三、醇的命名

1.俗名:

如乙醇俗称酒精,丙三醇称为甘油等。

2.简单的一元醇用习惯命名法命名。

例如:

3.系统命名法

结构比较复杂的醇,采用系统命名法。

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以羟基的位置最小编号,称为某醇。

例如:

多元醇的命名,要选择含-OH尽可能多的碳链为主链,羟基的位次要标明。

例如:

§8.2醇的性质

§8.2.1醇的物理性质

1.性状:

(略)

2.沸点:

3.溶解度:

4.结晶醇的形成

低级醇能和一些无机盐(MgCl2、CaCl2、CuSO4等)作用形成结晶醇,亦称醇化物。

如:

§8.1.2醇的化学性质

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Na与醇的反应比与水的反应缓慢的多,反应所生成的热量不足以使氢气自燃,故常利用醇与Na的反应销毁残余的金属钠,而不发生燃烧和爆炸。

CH3CH2O-的碱性比-OH强,所以醇钠极易水解。

醇的反应活性:

CH3OH>伯醇(乙醇)>仲醇>叔醇

pKa15.0915.93>19

醇钠(RONa)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碱性试剂。

金属镁、铝也可与醇作用生成醇镁、醇铝。

2.与氢卤酸反应(制卤代烃的重要方法)

1)反应速度与氢卤酸的活性和醇的结构有关。

HX的反应活性:

HI>HBr>HCl

2)醇的活性次序:

烯丙式醇>叔醇>仲醇>伯醇>CH3OH

例如,醇与卢卡斯(Lucas)试剂(浓盐酸和无水氯化锌)的反应:

Lucas试剂可用于区别伯、仲、叔醇,但一般仅适用于3—6个碳原子的醇。

原因:

1—2个碳的产物(卤代烷)的沸点低,易挥发。

大于6个碳的醇(苄醇除外)不溶于卢卡斯试剂,易混淆实验现象。

3.与酸反应(成酯反应)

1)与无机酸反应

醇与含氧无机酸硫酸、硝酸、磷酸反应生成无机酸酯。

高级醇的硫酸酯是常用的合成洗涤剂之一。

如C12H25OSO2ONa(十二烷基磺酸钠)。

2)与有机酸反应

4.脱水反应

醇与催化剂共热即发生脱水反应,随反应条件而异可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的脱水反应。

醇的脱水反应活性:

3°R-OH>2°R-OH>1°R-OH

例如:

醇脱水反应的特点:

主要生成札依采夫烯,例如:

5.氧化和脱氢

1)氧化:

伯醇、仲醇分子中的α-H原子,由于受羟基的影响易被氧化。

伯醇被氧化为羧酸。

仲醇一般被氧化为酮。

脂环醇可继续氧化为二元酸。

叔醇一般难氧化,在剧烈条件下氧化则碳链断裂生成小分子氧化物。

2)脱氢:

伯、仲醇的蒸气在高温下通过催化活性铜时发生脱氢反应,生成醛和酮。

§8.2酚(1.5学时)

§8.2.1酚的结构及命名

1.结构

酚是羟基直接与芳环相连的化合物(羟基与芳环侧链的化合物为芳醇),即酚是烃的羟基衍生物。

2.命名

酚的命名一般是在酚字的前面加上芳环的名称作为母体,再加上其它取代基的名称和位次。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按次序规则把羟基看作取代基来命名。

§8.2.2酚的化学性质

羟基即是醇的官能团也是酚的官能团,因此酚与醇具有共性。

但由于酚羟基连在苯环上,苯环与羟基的互相影响又赋予酚一些特有性质,所以酚与醇在性质上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1.酚羟基的反应

(1)酸性

酚的酸性比醇强,但比碳酸弱。

故酚可溶于NaOH但不溶于NaHCO3,不能与Na2CO3、NaHCO3作用放出CO2,反之通入CO2于酚钠水溶液中,酚即游离出来。

利用酚的这种能溶于碱,而又可用酸将它从碱溶液中有离出来的性质,工业上常被用来回收和处理含酚污水。

利用醇、酚与NaOH和NaHCO3反应性的不同,可鉴别和分离酚和醇。

当苯环上连有吸电子基团时,酚的酸性增强;连有供电子基团时,酚的酸性减弱。

(2)与FeCl3的显色反应

酚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大多数酚能起此反应,故此反应可用来鉴定酚。

不同的酚与FeCl3作用产生的颜色不同。

见P292表10-6。

与FeCl3的显色反应并不限于酚,具有烯醇式结构的脂肪族化合物也有此反应。

(3)酚醚的生成

醚不能分子间脱水成醚,一般是由醚在碱性溶液中与烃基化剂作用生成。

在有机合成上常利用生成酚醚的方法来保护酚羟基。

酚也可被卤素取代,但不象醇那样顺利;酚也可以生成酯,但比醇困难。

2.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羟基是强的邻对位定位基,由于羟基与苯环的P-π共轭,使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加,亲电反应容易进行。

(1)卤代反应苯酚与溴水在常温下可立即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反应很灵敏,很稀的苯酚溶液(10ppm)就能与溴水生成沉淀。

故此反应可用作苯酚的鉴别和定量测定。

如需要制取一溴代苯酚,则要在非极性溶剂(CS2,CCl4)和低温下进行。

(2)硝化苯酚比苯易硝化,在室温下即可与稀硝酸反应。

邻硝基苯酚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而成螯环,这样就削弱了分子内的引力;而对硝基苯酚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但能形成分子间氢键而缔合。

因此邻硝基苯酚的沸点和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其异构体低得多,故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

3.氧化反应

酚易被氧化为醌等氧化物,氧化物的颜色随着氧化程度的深化而逐渐加深,由无色而呈粉红色、红色以致深褐色。

例如:

多元酚更易被氧化。

对苯二酚是常用的显影剂。

酚易被氧化的性质常用来作为抗氧剂和除氧剂。

四、重要的酚(自学)

§8.3醚(0.5学时)

§8.3.1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结构

2.分类

3.命名

1)简单醚在“醚”字前面写出两个烃基的名称。

例如,乙醚、二苯醚等。

2)混醚是将小基排前大基排后;芳基在前烃基在后,称为某基某基醚。

例如:

3)结构复杂的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可以看作是烃的衍生物来命名,将较大的烃基作母体,剩下的RO-部分看作取代基。

例如:

4)环醚:

命名常采用俗名,没有俗名的称为氧杂某烷

5).多元醚:

首先写出潜含多元醇的名称再写出另一部分烃基的数目和名称,最后加上“醚”字。

§8.3.2醚的化学性质

醚是一类不活泼的化合物,对碱、氧化剂、还原剂都十分稳定。

醚在常温下与金属Na不起反应,可以用金属Na来干燥。

醚的稳定性仅次于烷烃。

但其稳定性是相对的,由于醚键(C-O-C)的存在,它又可以发生一些特有的反应。

1.烊盐的生成

醚的氧原子上有未共用电子对,能接受强酸中的H+而生成烊盐。

烊盐是一种弱碱强酸盐,仅在浓酸中才稳定,遇水很快分解为原来的醚。

利用此性质可以将醚从烷烃或卤代烃中分离出来。

醚还可以和路易斯酸(如BF3、AlCl3、RMgX)等生成烊盐。

烊盐的生成使醚分子中C-O键变弱,因此在酸性试剂作用下,醚链会断裂。

2.醚链的断裂

在较高温度下,强酸能使醚链断裂,使醚链断裂最有效的试剂是浓的氢碘酸(HI)。

醚键断裂时往往是较小的烃基生成碘代烷,例如:

芳香混醚与浓HI作用时,总是断裂烷氧键,生成酚和碘代烷。

3.过氧化物的生成

醚长期与空气接触下,会慢慢生成不易挥发的过氧化物。

过氧化物不稳定,加热时易分解而发生爆炸,因此,醚类应尽量避免暴露在空气中,一般应放在棕色玻璃瓶中,避光保存。

蒸馏放置过久的乙醚时,要先检验是否有过氧化物存在,且不要蒸干。

检验方法:

硫酸亚铁和硫氰化钾混合液与醚振摇,有过氧化物则显红色。

除去过氧化物的方法:

(1)加入还原剂(5%的FeSO4)于醚中振摇后蒸馏。

(2)贮藏时在醚中加入少许金属钠。

教法:

启发、互动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通过设问、启发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兴趣

2.通过讲授、讨论解决问题

3.“教、学、做”相结合

手段:

多媒体课件、板书、课堂练习

作业

书本上的作业:

8.1(a,c,h,i)、8.5(b,d,h)、8.6(b,c)、8.8、8.9(a,c,e,g,h)

完成作业看参考书的相关内容

预习第七章醛、酮、醌

主要

参考资料

•《有机化学》范望喜,张爱东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有机化学》汪小兰主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有机化学》王积涛主编(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有机化学》胡红纹主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有机化学》邢其毅主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备注

涉及到醇的酸性可能学生难以理解,要以相对性来解释;醇和酚的性质上差异和化学鉴别方法是重点。

电视墙也就是电视背景装饰墙,是居室装饰特别是大户型居室的重点之一,在装修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电视墙通常是为了弥补客厅中电视机背景墙面的空旷,同时起到修饰客厅的作用。

因为电视墙是家人目光注视最多的地方,长年累月地看也会让人厌烦,所以其装修就尤为讲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