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大全之支教寄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4564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语大全之支教寄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寄语大全之支教寄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寄语大全之支教寄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寄语大全之支教寄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寄语大全之支教寄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寄语大全之支教寄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寄语大全之支教寄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寄语大全之支教寄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寄语大全之支教寄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寄语大全之支教寄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寄语大全之支教寄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寄语大全之支教寄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寄语大全之支教寄语.docx

《寄语大全之支教寄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语大全之支教寄语.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寄语大全之支教寄语.docx

寄语大全之支教寄语

支教寄语

【篇一:

支教教师演讲稿】

每个人都有梦想,谈到梦想,可大可小,大到国家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小到个人金榜题名的大学梦。

xxxx年7月28日,带着志愿者的满腔热血和对水乡大地的无限憧憬,我和我的7名队友来到了三都水族自治县,这个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

巍巍尧人山,绵延都柳江,这里是灿若凤羽的山水风光之都;甲骨活化石,东方情人节,这里是古老神秘的水族风情之都;神秘产蛋崖,特色马尾绣,这里是独特朴素的特色风物之都。

“人一之,我十之,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

在课余,“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是我们的主旋律,已记不清多少个周末假期,我们仍在积极走访乡村学校,调研基础教育;我们“跟着学生回家”,对贫困学生进行实地走访。

贵州山多路险,每次下乡的路途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艰难的:

且不说不通车的地方,踩着脚底的水泡一走便是三四个小时的山路;即便通车,一脚油门也是一个弯,这让即使在坐车方面也算是身经百战的我也逃不过头晕目眩,印象最深的一次要数今年3月份去都江镇小脑小学的那次了,那几天天空总漂着雨,山路湿滑,当车子开到一个弯道和上坡的结合处时突然打滑,晕眩中的我一把抓住队友的手,清晰地感受着车身在剧烈颤抖,司机吃力的把着方向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翻下陡峭的山崖,那一刻,惊魂未定的我内心有了微妙的变化,“来这里为了什么?

做这些能得到什么?

用生命去支教,值得吗?

”这些念头在我心里打转,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积极寻访身边榜样,向榜样学习,传递榜样正能量。

在寻访全国师德标兵陆永康老师时,陆老师寄语我们:

一如既往用宽容心去做人,用责任心去做事,坚持并且执着于自己的梦想。

支教岁月已过半,掐指一算只剩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离去的日期愈近,对水乡的不舍就愈浓。

【篇二:

支教日记】

9月29日一人难称百人心

说我没教过语文,也不算太恰当。

大概2005年的时候,我教过一年六年级语文、英语兼任班主任。

全班28个学生,我接的时候也是两极分化,学习好的学生特别好,学习差的学习非常差,半好不差的学生没有几个。

那是我第一次教英语,我刻苦钻研了两个多月才吃透教材。

语文也是,我虽然曾经教过语文,但从来没教过六年级语文。

我凭着自己对语文的解读,借助教学参考书,从背诵、默写、写作、练字和阅读这五个方面着手,踏踏实实地教,并引导学生们踏踏实实地练。

那一年,班级治理得特别好,跟《三国演义》里那一次蜀国一败涂地,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只有关云长所率的人马没有丢一兵一卒,而且军肃严整,所带的刘备的家眷也安然无恙。

那一年,全校挺乱的,但我所带的毕业班一直到毕业都稳如泰山,全班人的心没有丝毫的涣散。

在一年,在我的用心引导和学生们的用心学习下,不仅学生的字迹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三科成绩都很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一届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初中生活后,有多人考上了重点高中,其中耿燕歌考的是外国语中学。

现在可能都上重点大学了。

这两年没在那里教学,不知道他们现在的消息。

因为有这些实践的验证,我自信我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都是正确的,都是具体问题分析具体分析后的最佳方案。

所以我对支教的五三班语文教学也是根据了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学方案的。

五三班的具体情况是:

劣势是:

一.学生人数太多。

二.学生的学习程度严重地两极分化。

有一大帮学生学习习惯极不好——上课听讲不认真,课下作业完不成。

这部分学生都被前任班主任集中排在了教室的后三排。

但学生的优势也很明显:

优势一是:

学生们的字写得普遍比较好。

但缺乏正规的临摹训练,大部分学生写得有点歪歪斜斜的,“自成一家”。

但因为他们这里的规矩,没法让学生们买字帖再练习、训练和拔高。

优势二是:

爱背诵,不懒惰。

优势三是:

学生们的作文水平普遍较高,无论学习多么差的学生,作文都写得出来,没有空着作文不写的。

我的对策:

上课采取以读代讲的方式,自己尽量少讲,多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自己思考、自己确定该掌握的内容,主动掌握。

也就是少讲多练。

我则坐在最后一排,在无形中威慑着后三排那些底子差、不爱学习的孩子们,让他们养成严谨认真的听课习惯和当堂课完成学习任务的好习惯。

几天下来,有家长主动要了我的手机号,打电话表示了感谢,说孩子大变样了。

以前从来没见过孩子学习,现在放学回家没人管他,他就知道学习了。

还有的家长主动找到学校当面表示了感谢,比如有个女学生路畅的爸爸,是当地新华书店的店主。

还有多位家长以短信的形式表示了感谢。

但是,也有家长不理解。

比如有个李晓雪的妈妈打电话,嫌我要求学生太松了。

唉,真是一人难称百人心。

我选择:

坚持自己,改变世界。

9月29日平淡即是幸福

在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颠簸和眩晕后,终于在中午回到了离开七天的家。

虽然妞妞和小侄子在学校吃中饭还没有回来,但家里仍然是热闹和欢悦的。

午饭是萝卜炖肉、玉米糁汤和硬面馍,全家人都吃过饭了,正在一边看电视,一边谈论着。

老爸知道我要回来,还给我留了饭菜。

一看见我进屋,儿子慌忙地站起来给我盛了饭菜,放在了饭桌上。

三岁半的小侄女也慌忙去洗了手,把馍给我递了过来。

老爸和老妈则满脸高兴地问这问那:

怎么吃饭呀,生活方便吗,工作累不累呀,等等等,等等。

1点50分,儿子要上学去了,顺便带上了上小学二年级的小侄女。

懂事的儿子先把他的妹妹送去学校,然后自己再折回来上学去。

过了一会儿,老爸接了一个电话出去了。

又过了一会儿,老妈拿了一个苹果也出去了。

家里只剩下刚刚睡熟的三岁半的小侄女和我了。

我细嚼慢咽地吃了饭,又磨磨蹭蹭地洗了澡。

正在我慢慢吞吞地洗着衣服时,熟睡中的小侄女翻了一个身,嗯嗯唧唧地晃着身子闹腾起来。

我赶忙擦干了手,抱起孩子把着她尿了尿,想起身体还没有养好,就松开手让孩子站到了地上。

小侄女虽然还带着没睡醒的迷糊劲,但仍然懂事地半睁开眼,默默地独自走回到床边,爬到床上,拉过被角盖上肚子,好像又要沉沉地睡着的样子。

但过了一会儿,小侄女又笑着睁开了眼睛,一骨碌坐了起来,挪到床边伸手从床下的一个纸箱里拿出了一个月饼,说:

“这个箱子里都是月饼。

爷爷买了好多月饼?

?

我不吃大月饼,大月饼我吃不完,我吃这个小的。

”小侄女把月饼重新放回到箱子里换了一个,拿出来看了看,又重新放了回去,又换了一个,看了看,说:

“这个小,我吃这个。

”我以为紧接着小侄女会把月饼递给我,让我帮他打开。

没想到小侄女把月饼翻着看了看,选了一个角,送到嘴边,一下子就用牙撕咬开了,然后拿出月饼在我面前晃了几晃,意思是让我看看这个月饼比原先她拿出的月饼小一些。

然后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一边吃还一边示意着要喝水。

我把水递给小侄女,小侄女高兴地一边笑一边吃着喝着。

多么平常的生活场景呀,多么宁静和安逸祥和的生活呀,家里几乎天天都是这样,但我却从来没有如此地享受和感动过。

洗尽铅华,留下的都是凝重。

经历使人成熟,让人笃定。

支教的第一周就赶上中秋和国庆调休,一边是一下子离家八天,一边是面对离家时还完全未知的生活、工作和环境。

万事开头难,在离家的这八天里,一边在倍受着思家的煎熬,一边在安排着很不方便的生活,一边还要努力地适应着新的环境、新的工作,迎合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当地人们的观念,身心俱疲。

而家是心灵的港湾,怎能不想家呢?

回到家里怎能不会像一座山那样,轰然而蹋呢?

老妈又回来带着小侄女出去玩了,我拿过老爸帮我从报箱里取回来的这几天的《大河报》,好厚好沉的一撂,躺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晚上老爸做好了饭,叫醒我起来吃饭时我也懒得动。

就这样一直睡到将近半夜才悠悠醒来,感觉好饿,才懒懒地起来吃了老爸给我留的饭,然后倒头又睡,直睡到第二天的日上三竿。

在自家舒适熟悉的家里酣睡这长的时间,缓过晕车和劳累的劲之后,我才第一次审视起自己的支教生活来:

支教的生活充满新鲜和挑战,但坐车晕车,在外想家是我的两个很难克服的砍儿。

但旋即又转念一想:

我锻炼!

我成长!

我快乐!

这支教的第一周,我锻炼了,我成长了,我悟出了“平淡即是幸福”这个真理,我更加珍惜和热爱这平淡的日常生活了。

经历和思考会使心灵加速升华!

支教,不一样的工作经历,不一样的生活感受。

用句时下流行的一句广告词吧:

支教——值得拥有!

10月2日审视自己支教的动机

9月28日,学校放假,回到郑州。

9月29日,陪着妞妞去了一趟中原图书大厦,给她的学习机下载学习资料。

10月1日,又陪着妞妞去了一趟火车站附近的万博商城。

这郑州的道路,走到哪里哪里都是水泄不通。

10月2日,尽管窗外是阳光明媚,我却懒懒地窝在家里,连门外都不想去。

确实的,在自己的家里,还可以自由地走动走动,一到大街上,到处都是车,到处都是人,快车道、慢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哪里都是车,哪里都是人,密密麻麻,状如蚂蚁。

走都走不动,哪里还会有好心情。

我是一个农村人,骨子里根植着农村情结。

没想到误入城市这许多年,早已厌烦了满眼人、满眼车和满眼钢筋水泥混凝土建筑的生活,总有一种想逃离的感觉。

想逃离城市的喧嚣,可以算是我支教的第一个动机吧。

躲开城市的喧嚣,亲近纯朴的农村,我的支教生活既清静又意义深远。

10月2日支教在外,感动于浓浓的关怀

“在那边感觉怎样?

假期回来吗?

”国庆节前老同事兼闺密发给我的短信问讯。

言语朴实,情深意重,感人肺腑。

“真行啊!

老张,你做事老是与众不同。

真羡慕人!

祝你一路顺风!

工作顺利!

”动身来支教的路上,老同事的祝福。

“努力,重塑我们健康上进的形象。

”领导寄语。

“在那里吃住方便吗?

工作累不累?

”老同事们的电话问讯。

“周末没事别回来了,坐车挺累的。

周末在那里转转玩玩,好好歇歇。

”来自父母的贴心关爱。

出门在外,常常感动于这些浓浓的关怀。

10月8日累并自信着

今天是国庆节开学的第一天,我开始了正式改作业。

今天是周二,共两节语文课,其余的时间我全用来改作业了:

84本周记只略略看了看,只批了优秀、良好、及格或不及格四个等次和日期;两次的语文家庭作业;84本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都精批细改了,每本都下了至少十多个字的批语,还批了优秀、良好、及格或不及格的等次和日期。

还给家长们发了两次校信通讲了国庆假期的作业情况和把家庭作业给家长们说了一下,让家长配合监督一下。

这一天做了不少事,出了几身臭汗。

特别是在改作文时,真是越改越急,我就想啊:

我豁出去了!

不就是一个学期8篇作文吗?

这不已经改了两篇了吗?

已经八分之一了,再熬熬吧。

我忙活一天能改一篇,不就是还有6篇,还需要6天吗?

忍一忍就完成了。

忙了一天,晚饭后没耽误看当红演员文章导演和主演的电视剧《小爸爸》,国庆节开学的这第一天,我在支教的异地他乡过得累并快乐着,累并自信着。

10月9日我们都是优秀的人

睡前闲聊。

一老师说:

他们给咱安排的课就不行,让咱教的都不是咱的专业。

只有肖老师是。

所以,咱教得不好了,也不能怨咱。

一老师说:

管他呢。

教啥课都一样。

咱只管尽咱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至于结果怎样,咱管不了那么多。

一老师说:

有人在背后议论咱们来支教,说这说那的。

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认定我来支教是正确的选择。

我只想把我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播到周口来,让周口的孩子们也能接受到先进的教育。

一老师说:

郑州那么多老师都不来支教,而我们来了,这就证明我们有别于普通人,我们与众不同,我们都是优秀的人。

一个入职时间不长就来支教的小姑娘说:

我本来学的不是教育专业,毕业后我去过新乡、洛阳等多个地方,从事过多种不同的职业,但最终还是觉得教学更适合我,我就考了一个教师资格证,又通过了招教考试,当了一名老师。

我感觉我可能不会一辈子当老师,我有可能过几年就会辞职去干别的。

因为我一直想去欧洲转转,去欧洲那些小国家转转,比如西班牙呀,荷兰呀,等等。

众人一听都大叫:

到时候别忘了带上我。

到时候别忘了捎上我?

?

支教在外,牵挂父母子女,忍受舟车劳顿,而一句“我们都是优秀的人”,既是现实也算自我安慰吧。

10月10日学生人数多,老师顾不过来

五年级的学生,算起来学龄至少也有五年了吧,但竟然有两个学生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错着,这也太离谱了吧。

一个叫王浩翔,其中的“翔”字,两个“习”中的“点”和“提”,都被它的主人写成了一个大于号。

一个叫梁晓枫,其中的“梁”字,右上部被它的主人写成了“刀刃”的“刃”字;“晓”字本是左右结构,被它的主人写成了上下结构。

每当我改作业,一看到本子封面上写错的名字时,我感觉全身虱子咬了一般地难受,于是迫不及待地叫过来这两个学生,直到他们纠正会了为止。

不过,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是十岁左右的年纪,接受知识的能力非常地强,可塑性非常地大,一教就会,非常喜人。

还有些错误看起来也像是习惯错误了。

比如,很多同学把“反犬旁”写得跟“提手旁”的笔顺一模一样,样子也很像“提手旁”;有几个同学把“纸”字下面多写了一点;有些同学把“展”字和“畏”字,多写了一撇等等,都不是五年级学生该犯的错误。

不该犯的错误孩子们却犯了,这都是班级太大,学生人数太多的缘故呀。

学生人数太多,老师顾不过来,漏洞就多呀。

不管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还是小班额好呀。

10月10日过犹不及,先进也是错呀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单元后的习作要求写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

来支教的第一周,也就是国庆节前的一周,因为不懂当地的规矩,在写作文时,误发了长得一模一样的周记本,致使孩子们把作文誉写到了周记本上。

10月8日,也就是国庆节开学后的第一天,我把作文和周记两个本子同时发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把作文从周记本上再誉写到作文本上。

因为10月9日,也就是第二天就有作文课,孩子们在周末打好的又一篇作文——一篇说明文,要往作文本子上誉写,所以得赶快批改出来。

我心里那个急呀!

但是,多亏我手脚麻利,又多亏鲁迅先生说过的那个“时间如海绵”,常挤常有,一整天下来,我见缝插针,楞是把84本作文给批改完了,没耽误第二天的又一篇作文的誉写。

10月10日,我看着桌子上那高高的一摞作文本,想起前一天改作文的辛苦,禁不住发起愁来。

但转念一想:

一个学期不就是那八篇作文嘛,我改一篇少一篇,早晚都是自己的活,想逃也逃不掉的,与其往后推,不如往前赶。

我于是心一横,又拿出了前一天改作文时那股拼劲儿,争分夺秒地改了起来。

但就在我即将改完时,有个语文老师走过来问:

“你咋还在改作文呀?

那篇作文你还没有改完吗?

”当她看到我改的是另一篇作文时,她惊叫:

“这篇说明文你已经让学生们誉写出来了吗?

两周一篇作文,这篇说明文还不该誉写呀。

按规定下周才能誉写”

我自豪地:

“我都快批改完了。

你们这里的人数太多了。

84个人呀,84本作文,我看着急呀。

早改完早静。

我批的阅号是下周的,正好。

那老师一听更急了,说:

“开学都一个多月了,教务处该组织检查作业批改了。

如果检查时你批的阅号超前了,还会挨批评呢。

”然后又笑;“呵呵,在我们这里,太积极了不受表扬反而挨批评。

所以慢慢干就行,不要超前。

工作跑在了前边也有错。

呵呵,我见过,但不常见。

我想:

我就是典型的中国方式,儒家传统吧。

步调一致,按部就颁,中规中矩,落于窠臼,不让超凡脱俗。

呵呵。

10月12日感受到扶沟人民的贴心关怀

今天是周六,趁着我们扶沟休息而郑州都不休息的空当,我去了一趟小侄子上学的学校。

小侄子所上的中学属于管城区,里面有很多个同在一个家属院居住的老师。

他们一听说我在周口支教,七嘴八舌地就说开了。

他们说,管城区的支教老师也是去周口支教的,但是他们都被分到了偏远的农村,更有两个老师被分到了一个癌症村里。

那里环境污染严重。

村子不大,村子里孩子很少,每个班里只有十多个学生。

每到晚上,学校四周黑魆魆的,静悄悄的,窗外只有风声和鸟叫声,把他们吓得一到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地关紧了门窗,一整夜都不敢出来。

在来支教之前,我预想的支教生活也是这样的,而且比这更刺激,更诗意:

学校很孤单,出门见大山;夜晚黑魆魆,耳边鸟儿啼;圈缩黑屋里,簌簌待鸡啼。

但是我没被分到乡下,而是被留在了县城里,而且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段里。

很失望,因为没有体验到预想中的刺激和偏僻;但是也很幸运,因为生活上太方便了,除了想家外,没有受到丝毫的困扰。

相比之下,我又一次感觉到扶沟人民真是太好了,他们的关怀真是太贴心,太让我们感动了。

我们拿什么来回报呢?

很容易,兢兢业业、爱生如子足矣。

10月12日还是老伙计们最了解和关心我

从小侄子的学校出来,我直奔原来的单位而去。

因为要托老同事的老公照看小侄子,不能老是打电话,得见见面郑重地说说才行。

趁着顺路的机会,我飞奔而去。

一个老同事隔着窗户,一看见敲门的是我,立刻变得笑颜如花,赶忙出来给我开了门。

老领导一看见我,那张脸立刻笑得比花都艳。

一句“我每次见你,你都是风尘仆仆的。

”听着是那么的亲切,有种回乡遇故知的感动。

特别是领导热情地递过来的矿泉水真的是太及时,太让人难忘了。

我一边推辞一边接过。

本来一路急赶,丝毫没有饥渴感觉的我一接过矿泉水,忽然感觉天气是那么的干燥,嘴唇是那么的焦渴,身体是那么的缺水。

我毫不掩饰自己的感觉,咕咕咚咚,不大一会儿,一瓶水就全下了肚。

领导见我喝得利索,赶忙又递过来一瓶,并帮我塞在了我那已经鼓鼓囊囊的包里,以备我渴时再用。

见面即是缘分,更何况是同事多年的故交?

人与人之间的交情真是让人感动。

我最要好的老同事过来了,一面打谅一面笑:

“咦,支教的生活条件不错呀,吃胖了呀。

”然后走近来,细看那满头烦恼丝,又笑:

“唉,小张呀,到底是老了呀,岁月不饶人呀——看这白发又添了不少根呀。

”顺便抓起手,翻过手背来看了又看,笑着没有发表言论。

我说:

“不用看,还年轻着呢,手背上没有老年斑。

返家时,我一路上心潮澎湃:

还是老伙计们最关心和了解我呀。

见过老伙计们,我感动得一塌糊涂。

【篇三:

2016支教教师演讲稿】

2016支教教师演讲稿

支教教师演讲稿

每个人都有梦想,谈到梦想,可大可小,大到国家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小到个人金榜题名的大学梦。

而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对三都有深远意义的事,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xxxx年7月28日,带着志愿者的满腔热血和对水乡大地的无限憧憬,我和我的7名队友来到了三都水族自治县,这个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

巍巍尧人山,绵延都柳江,这里是灿若凤羽的山水风光之都;甲骨活化石,东方情人节,这里是古老神秘的水族风情之都;神秘产蛋崖,特色马尾绣,这里是独特朴素的特色风物之都。

多民族文化的润泽儒养,让这片土地平添了几多神秘,也孕育了这里勤劳勇敢、生生不息的人民。

在这里,我们与“畲山为田、饭稻羹鱼”的水乡人朝夕相处,他们的淳朴与热情让我们坚信:

在三都拼搏奉献的这一年,定将成为我们最无悔的青春篇章!

“人一之,我十之,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

”为人师,我们秉承贵州教育精神。

我们积极听课,勤学多问,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我们查阅资料,认真备课,多少个深夜凌晨,我们却仍在为那45分钟的课堂熬夜奋战;我们创新课堂形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粒花的种子,只不过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而有的花却需要漫长的等待,所以我们会细心呵护每一粒种子,静等花开,或许有些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颗参天大树!

在课余,“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是我们的主旋律,已记不清多少个周末假期,我们仍在积极走访乡村学校,调研基础教育;我们“跟着学生回家”,对贫困学生进行实地走访。

贵州山多路险,每次下乡的路途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艰难的:

且不说不通车的地方,踩着脚底的水泡一走便是三四个小时的山路;即便通车,一脚油门也是一个弯,这让即使在坐车方面也算是身经百战的我也逃不过头晕目眩,印象最深的一次要数今年3月份去都江镇小脑小学的那次了,那几天天空总漂着雨,山路湿滑,当车子开到一个弯道和上坡的结合处时突然打滑,晕眩中的我一把抓住队友的手,清晰地感受着车身在剧烈颤抖,司机吃力的把着方向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翻下陡峭的山崖,那一刻,惊魂未定的我内心有了微妙的变化,“来这里为了什么?

做这些能得到什么?

用生命去支教,值得吗?

”这些念头在我心里打转,久久不能平静。

车子最终冲过了那段险境,下车走进校门,满身泥巴的孩子迎面向我们跑来,他们对我们灿烂的微笑,他们大声地说:

“老师好”,这一刻,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我来这里的意义,我要尽我所能,让这些灿烂的笑脸永远灿烂,这就是意义之所在。

除了物资,我们还开创“理工支梦班”,通过舞蹈、器乐、书法等课程为水乡孩子编织七彩童梦;我们设立微笑小屋,亲情陪伴,温暖留守儿童;我们积极开展七彩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传承民族文化。

我们积极寻访身边榜样,向榜样学习,传递榜样正能量。

在寻访全国师德标兵陆永康老

师时,陆老师寄语我们:

一如既往用宽容心去做人,用责任心去做事,坚持并且执着于自己的梦想。

我们在此也郑重承诺:

我们将做一群负责任的老师,做一群负责任的志愿者,用青春为水乡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用青春助力三都中国梦的实现,因为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支教岁月已过半,掐指一算只剩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离去的日期愈近,对水乡的不舍就愈浓。

一年水乡行,一生水乡情,黔楚的地理距离割不断我们对水乡的爱恋,而这片美丽的土地已然成为了我们一生的思念。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铿锵的旋律仍在激荡,心中的热血还在沸腾,而我们对于水乡的爱也将永不止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