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4581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50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8页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8页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8页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8页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8页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8页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8页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8页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8页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8页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8页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8页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8页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8页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

DBJ52-xx-2015

备案号:

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forHighwayManufactured-sandHigh-

performanceConcreteinGuizhouProvince

(征求意见稿)

2015-xx-xx 发布 2015-xx-xx 实施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贵州省地方标准

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forHighwayManufactured-sandHigh-performanceConcreteinGuizhouProvince

DBJ52-xx-2015

批准部门: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

2015年 xx 月xx日

2015年xx月·贵阳

前 言

根据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黔建科字[2015]94号“关于下达

2015年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修编任务的通知”要求,修订《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强混凝土技术规程》,确定规程名称更改为《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本规程是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原规程应用反馈,总结近些年国内及贵州省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对关键技术进行验证试验,并在工程应用基础上修编制订的。

本规程的主要内容有:

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原材料,5.技术性能,6.配合比设计,7.施工,8.养护,9.质量控制、检验和验收,附录。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修改了规程名称;

(2)增加了机制砂生产工艺及其技术指标;

(3)增加了高品质机制砂品种及其关键控制指标;

(4)增加了机制砂球体类似度指标及其测试方法;

(5)增加了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增强材料;

(6)增加了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在不同侵蚀环境下的配合比设计;

(7)增加了特种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指标、检测方法和配合比设计等。

本规程由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管理,由主编单位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和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解释。

本规程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函寄解释单位。

本规程主编单位:

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联系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266

号,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邮编:

550004;

同济大学,联系地址:

上海市曹安公路4800号,邮编:

201804;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系地址:

贵州省

贵阳市中山东路107号,邮编:

550001。

本规程参编单位: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贵州超亚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

任 仁

梅世龙

蒋正武

康厚荣

管桂平

吕晓舜

汪继超

谢明宇

张 平

陈尚江

孙振平

彭运动

杨志刚

何 荷

陈 庆

李文婷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

王武祥

钟安鑫

钱觉时

陈 兵

龙广成

余崇俊

许家强

苟银敏

龙 翔

熊世龙

刘经建

目 次

1总则 1

2术语和符号 2

2.1术语 2

2.2符号 4

3基本规定 6

4原材料 7

4.1基本要求 7

4.2机制砂 7

Ⅰ母岩要求 7

"机制砂分类 7

Ⅲ机制砂技术指标 8

Ⅳ生产料场选址 10

Ⅴ生产设备选型要求 10

Ⅵ生产控制 10

4.3其它原材料 11

Ⅰ水泥 11

"矿物掺合料 11

Ⅲ粗骨料 12

Ⅳ外加剂 14

Ⅴ增强材料 15

Ⅵ水 15

5技术性能 16

5.1拌合物性能 16

5.2力学性能 16

5.3变形性能 17

5.4耐久性能 17

6配合比设计 19

6.1基本要求 19

6.2普通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9

6.3一般环境配合比设计 22

6.4冻融破坏环境下配合比设计 23

6.5氯盐侵蚀环境下配合比设计 25

6.6硫酸盐侵蚀环境下配合比设计 26

6.7抑制碱-骨料反应(AAR)配合比设计 27

6.8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8

6.9机制砂超大粒径骨料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9

6.10机制砂水下抗分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1

6.11机制砂抗扰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2

7 施工 34

7.1基本要求 34

7.2原材料管理 34

7.3 拌制 34

7.4 运输 35

7.5 浇筑 36

7.6 振捣 36

8 养护 38

9质量控制、检验和验收 40

9.1质量控制 40

9.2质量检验 40

9.3混凝土工程验收 41

附录A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 43

附录B预防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技术措施 44

B.1技术措施 44

B.2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44

B.3工程管理 44

附录C球体类似度测试方法 46

附录D混凝土盐冻试验装置与方法 48

附录E水泥及混凝土抗硫酸盐性能试验方法 49

附录F机制砂超大粒径骨料自密实混凝土的密实度试验方法 50

F.0.1预埋橡胶抽拔棒注水法 50

F.0.2超声波测桩法 50

附录G混凝土早期离析程度测试方法 51

G.1仪器要求 51

G.2试验步骤 51

G.3试验记录 51

本规程用词说明 52

引用标准名录 53

附:

条文说明 55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andSymbols2

2.1Terms2

2.2Symbols4

3BasicRegulations6

4RawMaterials7

4.1BasicRequirements7

4.2ManufacturedSand7

ⅠRequirementsofParentRocks7

"ClassificationsofManufacturedSand7

ⅢTechnicalIndexesofManufacturedSand8

ⅣSiteSelectionofProductionMaterialfield10

ⅤSelectionRequirementsofProductionEquipments10

ⅥProductionControl10

4.3OtherRawMaterials11

ⅠCement11

"MineralAdmixtures11ⅢCoarseAggregate12ⅣAdmixtures14

ⅤReinforcingMaterials15

ⅥMixingWater15

5TechnicalProperties16

5.1MixtureProperties16

5.2MechanicalProperties16

5.3Deformationproperties17

5.4Durability17

6MixProportionDesign19

6.1BasicRequirements19

6.2MixProportionDesignofOrdinaryManufactured-sandHigh-performanceConcrete19

6.3MixProportionDesignunderGeneralEnvironment22

6.4MixProportionDesignunderFreeze-thawCorrosionEnvironment23

6.5MixProportionDesignunderChlorideSaltErosionEnvironment25

6.6MixProportionDesignunderSulfateCorrosionEnvironment26

6.7MixProportionDesignforAARinhibilition27

6.8MixProportionDesignofManufacturedSandSelf-compactingHigh-performanceConcrete28

6.9MixProportionDesignofManufacturedSandSuperLarge-sizeAggregateSelf-compactingHigh-performanceConcrete29

6.10MixProportionDesignofManufacturedSandUnderwaterAnti-washout

High-performanceConcrete31

6.11MixProportionDesignofManufacturedSandAnti-disturbanceHigh-performanceConcrete32

7Construction34

7.1BasicRequirements34

7.2ManagementofRawMaterials34

7.3Mixing34

7.4Transportation35

7.5Casting36

7.6Vibration36

8Curing38

9QualityControl,InspectionandAcceptance40

9.1QualityControl40

9.2QualityInspection40

9.3ConcreteworksAcceptance41

AppendixA ConstructionDesignPrinciplesofManufactured-sandHigh-performanceConcrete43

AppendixB TechnicalMeasuresforPreventingAlkali-AggregateReactionofManufactured-sandHigh-performanceConcrete44

B.1TechnicalMeasures44

B.2ExperimentalMethodandInspectionRules44

B.3EngineeringManagement44

AppendixC TestingMethodofSphereSimilarDegree46

AppendixD EquipmentandTestingMethodofSaltFreezingofConcrete48

AppendixE SulfateResistanceTestingMethodofCementandConcrete49

AppendixF CompactnessTestingMethodofManufacturedSandSuperLarge-sizeAggregateSelf-compactingHigh-performanceConcrete50

F.0.1Pre-embeddedRubberPullingRodMethod50

F.0.2PileMethodbyUltrasonic50

AppendixG TestingMethodofEarlySegregationDegreeofConcretemixture51

G.1EquipmentRequirements51

G.2TestingSteps51

G.3TestingRecords51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52Listofquotedstandards53

Addition:

ExplanationofProvisions55

1 总则

1.0.1为促进和规范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和发展,保证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符合质量优良、技术先进、安全耐久、经济合理的要求,制订本规程。

1.0.2本规程对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基本规定、原材料、技术性能、配合比设计、施工、养护、质量控制、检验和验收作了规定。

1.0.3本规程适用于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控制和检验。

有关技术指标可供设计和施工时采用。

本规程可供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参考使用。

1.0.4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设计与施工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功能和等级,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材料、建设和养护条件,工程实践经验和环境保护等,通过综合分析确定。

1.0.5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除符合本规程的规定以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

0

2 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机制砂 manufacturedsand

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俗称人工砂。

2.1.2高品质机制砂 highqualitymanufacturedsand

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生产的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为Ⅰ级、级配为2区中砂、球体类似度达到0.6以上的机制砂。

2.1.3球体类似度 spheresimilardegree

同一骨料颗粒在不同空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其最小外接圆面积比值的平均值幂次方,简称球形度。

2.1.4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 manufactured-sandhigh-performanceconcrete

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目标,采用机制砂为细骨料与全寿命周期过程中质量控制技术制备的具有满足不同工程要求的性能,如工作性、强度、耐久性、体积稳定性等的匀质性混凝土。

从性能角度划分为普通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与特种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

2.1.5普通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 ordinarymanufactured-sandhigh-performanceconcrete

满足一般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

按照强度等级划分为普通强度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C50强度等级及以下)、高强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C50强度等级以上及C80强度等级及以下)、超高强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C80强度等级以上)。

2.1.6特种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 specialmanufactured-sandhigh-performanceconcrete

99

在满足一般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具有自密实、水下抗分散、抗扰动等一种或多种特殊性能的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

从特种性能角度可进一步划分为机制砂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机制砂超大粒径骨料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机制砂抗扰动高性能混凝土、机制砂水下抗分散高性能混凝土。

2.1.7机制砂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 manufacturedsandself-compactinghigh-performanceconcrete

以机制砂为细骨料,在密集配筋条件下浇注混凝土时,仅依靠混凝土自重,无需振捣作业便能均匀密实填充模具的特种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简称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

2.1.8机制砂超大粒径骨料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 manufacturedsandsuperlarge-sizeaggregateself-compactinghigh-performanceconcrete

以30cm~100cm粒径范围的超大粒径骨料作为粗骨料,在表面浇筑机制砂超流态自密实混凝土,依靠自重填充超大粒径骨料堆积体空隙,硬化后形成完整、密实、低水化热的特种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简称机制砂超大粒径骨料自密实混凝土。

2.1.9机制砂水下抗分散混凝土 manufacturedsandunderwateranti-washouthigh-performanceconcrete

以机制砂为细骨料,能够抵抗一定水流冲刷、满足在水下直接浇注成型的特种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简称机制砂水下抗分散混凝土。

2.1.10机制砂抗扰动高性能混凝土 manufacturedsandanti-disturbancehigh-performanceconcrete

以机制砂为细骨料,能够抵抗行车荷载引起的车桥耦合振动及外界其他振动对新拌及硬化混凝土损伤的特种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简称机制砂抗扰动混凝土。

2.1.11抗扰动外加剂 anti-disturbanceadmixture

掺入新拌混凝土中能够提高混凝土早期抗扰动性能的外加剂。

2.1.12水下抗分散外加剂 anti-washoutadmixture

在水中浇筑时,能抑制新拌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流失和骨料离析的外加剂。

2.1.13水陆强度比 water-aircompressivestrengthratio

水中成型的混凝土试件与空气中成型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比值。

2.2符号

A——试件受冻面积;

Km——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系数;

mB——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

mb——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

m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mg——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

ms——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

mw——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拌合用水量;

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

M——测定剥蚀质量;

N——混凝土相对动弹模量下降至60%时冻融循环次数;

P——60%初始相对动弹性模量;

Qs——单位面积剥蚀量;

SL——坍落度;

SF——坍落扩展度;

S1——石子离析系数;

S2——层间不均匀沉降系数。

Td——倒坍落度筒流动时间;

W/B——水胶比;

bb——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掺量;

bs——砂率;

r

c,t

——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

rc,c——混凝土表观密度计算值;

d——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

Δh——填充高度差;

3 基本规定

3.0.1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和耐久性,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满足结构承载和正常使用功能要求。

3.0.2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35)的规定。

对于主要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100年;对于次要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60年。

本规程中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包括抗裂性能、抗碳化性能、抗冻性能、抗氯盐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和抗碱骨料反应性能。

设计应根据混凝土结构使用环境条件与使用年限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

3.0.3设计部门在采用本规程时,应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

3.0.4对骨料存在潜在碱活性风险时,设计应按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

3.0.5大型混凝土结构重要部位应进行工艺试验。

4 原材料

4.1基本要求

4.1.1原材料入场前,应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和出厂检验报告。

原材料入场后,应实施原材料入场检验。

在工程中,应实施原材料质量抽检。

4.1.2原材料取样规则应为:

同批次或连续供应同品种和同等级材料情况下,散装水泥每500t(袋装水泥每200t)检验一次;粉煤灰、磷渣粉或磨细矿渣粉每200t检验一次;砂、石骨料每400m3检验一次;外加剂每50t检验一次。

达不到批量情况下,按一批检验。

4.1.3应进行原材料之间的适应性试验,确认满足混凝土性能要求后,方可采用。

4.1.4对于重要工程或特殊工程,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增加验收批次和相应检验项目,其检验方法和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应材料标准的规定。

4.2机制砂

Ⅰ 母岩要求

4.2.1加工机制砂的母岩岩性应均一,易于开采加工,碱活性需满足要求,抗压强度不应低于75MPa。

4.2.2母岩性能的检验方法和结果处理应符合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

" 机制砂分类

4.2.3机制砂按照生产工艺和技术指标分为普通机制砂和高品质机制砂。

4.2.4普通机制砂性能除应满足一般技术指标要求外,应对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进行控制。

高品质机制砂的球体类似度指标应符合相应要求。

4.2.5配制普通强度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可使用普通机制砂;当技术指标无法

满足要求时,应使用高品质机制砂。

配制高强或超高强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特种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应使用高品质机制砂。

Ⅲ 机制砂技术指标

4.2.6机制砂的检验项目包括:

碱活性、级配、细度模数、泥块含量、亚甲蓝

(MB)值、石粉含量、坚固性、压碎指标、有害物质含量和球体类似度等,试验方法应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的规定执行。

碱-硅酸活性快速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应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的规定执行,碱-碳酸盐活性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应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执行。

球体类似度试验方法应按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执行。

4.2.7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应符合表4.2.7的规定。

表4.2.7 机制砂的细度模数

级别

细度模数

粗砂

3.7~3.1

中砂

3.0~2.3

细砂

2.2~1.6

4.2.8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4.2.8的规定。

除4.75mm和0.60mm筛孔上外,细骨料的实际颗粒级配与下表所列的累积筛余量相比,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超出总量不应大于5%。

表4.2.8 机制砂的颗粒级配

累计筛余量(%)

筛孔尺寸(mm)

1区

2区

3区

9.5

0

0

0

4.75

10-0

10-0

10-0

2.36

35-5

25-0

15-0

1.18

65-35

50-10

25-0

0.60

85-71

70-41

40-16

0.30

95-80

92-70

85-55

0.15

97-85

94-80

94-75

4.2.9机制砂的泥块含量和石粉含量应符合表4.2.9的规定。

表4.2.9 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

类别

适用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C30~C50

≥C50

石粉含量

MB<1.4

≤12

≤10

≤7

MB≥1.4

≤7

≤5

≤4

泥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