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 14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4978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 1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 1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 1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 1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 1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 14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 14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 14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 14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 14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 14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 14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 14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 14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 14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 14页.docx

《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 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 14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 14页.docx

精品文档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word版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3000字

篇一: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许多方面,其中有《谈读书》《论真理》《论嫉妒》《论死亡》《论美》等著名篇章。

对于各种方面的内容培根都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培根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式。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

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

“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

”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

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我们应当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角色,他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朋友是一个可靠的支柱,让我们可以得到依赖;当我们跌倒时,朋友是一枝拐杖,扶助我们站起来,并告诉我们:

“从哪里跌倒就从那里站起来!

”当我们做事想半途而废时,朋友是一本备忘录,提醒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做,且时刻告戒我们“胜不骄,败不馁”。

朋友是可以倾诉、可以依赖、可以寻求帮助的人,我们应该珍惜身边所有的朋友,他们不仅是一种角色,他们还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

“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

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

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

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论嫉妒》中,‘自身无德者常嫉妒他人之德,因为人心的滋养要么是自身之善,要么是他人之恶,而缺乏自身之善者必然要摄取他人之恶,于是凡无望达到他人之德行境地者便会极力贬低他人以求得平衡’。

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

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

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

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路,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

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

如同培根所说: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培根随笔》就像一本字典,当你有什么烦事和闹心事时,就可以向它请教,它不仅会帮你解忧,还会教你走正确的方向,以摆脱困难的纠缠。

篇二:

《培根随笔集》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用16世纪治愈21世纪在《论友谊》中,培根说过:

“把快乐告诉朋友,快乐就会加倍。

把忧伤告诉朋友,忧伤就会减半。

”但是,人生中,有多少友谊是真诚的呢?

正像《论时机》一样,要把握一切好的机遇,才能成功。

否则,只能到头来感概机遇的流逝。

所以,如果我们不懂得抓住友谊的机会,友谊就会离我们而去。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

“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

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

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

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人生当如培根。

但培根却也只是行动上的“矮子”。

孔子曾说: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培根就可以算是个有言无德的人。

他在文章中宣扬节俭,但他的生活却极为奢华。

他主张廉洁,但自己却因受贿丢官,弄得身败名裂。

他的治国观点中,更是提倡利己主义。

然而“人无完人”我们决不能因为他生前的一点污点就抹杀了他的所有成就,他为后世遗留下了很多值得效仿的语言,思想,行动。

而这本《培根随笔集》正是其中最为辉煌()的一笔。

指引着我们把他生命中那些宝贵的思想继续发扬传承。

另附培根随笔精彩片段:

1.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种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的谬误与偏见。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3.妻子是青年时代的情人,中年时代的伴侣,暮年时代的守护。

4.德行犹如宝石,镶嵌在素净处为佳。

5.无事忙和包打听往往嫉妒心重。

因为了解别人的事情绝不是因为这些麻烦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他肯定在窥探别人的祸福纵横那个得到了一种看戏的乐趣。

一个只顾自己事务的人是找不到多少嫉妒的理由的,因为嫉妒是一种好动的情绪,喜欢逛大街,不肯在家待:

“好事之徒没有不心怀叵测的。

”6.一无所长的人总要嫉妒别人的长处,因为人的心灵不是靠自身的善滋养,就是以别人的恶为食。

一个人缺此,必然要吞彼;一个人无望达到他人的长处,必然要压制别人的幸运来打个平手。

7.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8.人的心灵如若不能从自身的优点中取得养料,就必定要找别人的缺点作为养料。

由于自己的缺陷无法弥补,因此需要损伤别人来求得心灵的宽慰。

9.蒙田在探讨谎言为何可耻可恶时说得真好:

“仔细想来,说人撒谎就等于说他蔑视上帝,惧怕凡人。

因为谎言是直面上帝而逃避凡人的。

”有人预言:

基督再来时,他在世上将难遇诚信。

因而谎言是吁请上帝审判人类的最后钟声。

10.掩饰是一种荏弱的策略或智谋,因为要知道什么时候该讲真话,什么时候该办实事,都需要强健的心智,因此孱弱的政治家都是掩饰大家。

11.掩饰的习惯是一种障碍,一种贫弱的表现。

篇三:

培根笔记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

他不但

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

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使他的思想成熟,言

论深邃,富含哲理。

《新工具》是培根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首次发表于1620年。

培根本计

划写一部大书,名为《伟大的复兴》,分为六个部分,《新工具》是其中的第二部,但未能完

成。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

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

篇随笔。

好句好段摘录:

1.知识就是力量。

2.只知哲学一些皮毛的人,思想会导向无神论。

但是,深入了解哲学,会把人带回宗教。

类别:

人生

3.一个机敏谨慎的人,一定会交一个好运。

类别:

人生

4.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

一个因爱情而发狂的人:

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类别:

事业

5.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

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

类别:

修养

6.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

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类别:

科学

7.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

真正聪明睿智的却是言辞简短的。

类别:

道德

8.美的至高无上的

部分,无法以彩笔描出来。

类别:

人生

9.一般来说,青年人富于直觉,而老年人则长于深思。

类别:

青年读后感: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她就出自弗朗西斯?

培根之口。

作为16-17

世纪一个兼顾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的培根,用他独特的视角,洞察哲学伦

理处事之道。

凝聚成了薄薄的一本《培根随笔》。

虽然只有薄薄的一本,但却能从中品出多种

味道。

它是一本交友的教科书,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思想上的享受。

在众多的随笔中,我最欣赏的一篇是《论逆境》。

“顺境带来的幸运固然可贵,逆境造就

的品质更令人折服。

顺境的德行是节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挠。

”这是全片中我最欣赏

的两句话。

可以说,这是全篇的精华所在。

从这两句话中或者说全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自

强不息的培根,同时也带给我诸多启示。

遭遇逆境可以理解为人生的不幸,因为他给我们带

来困难,挫折和痛苦;遭遇逆境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万幸,因为他给我们一个锻炼的机会,

他考验人的意志,磨练人的心智。

可以说,正式逆境的磨练,造就了历史上一批又一批的伟

人。

这让我想起了爱迪生发明的电灯丝。

一种,两种,几百种,几千种,面对诸多失败的材

料,他没有选择放弃。

这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得人类走进光的世界。

伽利略也同样如此,虽面对教会的迫害,但依然坚持“但地球仍在转动”。

他用自己的生

命维护了真理,在逆境中我们看到了他人性的光辉。

正是人们在遇到逆境时不同的表现,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

消极的人,遇到逆境,只得

叹息、报怨,最终堕落;积极的人,却能从逆境学会坚持,得到勇气《培根随笔》读后感

第一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

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

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

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

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

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

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

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

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

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

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

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

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第二

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

《培根随笔》

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

篇随笔。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

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

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可

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

“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

于外。

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

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

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

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在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论美》篇。

这是一篇关于“美”之作,语言简

洁,内涵土独特,充满哲理性。

“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

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人生观问题。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

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

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

体之美。

”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

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

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

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

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

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

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

妒。

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路,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

但有多少人能明白

文中的道理呢.?

第三篇:

《培根随笔》读有感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

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

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

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

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

我看

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

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恍然明白:

“噢!

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

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

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

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

“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

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

”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

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

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

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

美丽而可爱。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

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

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

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

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

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

改变人一生的命运!

如同培根所说: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

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

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第四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

不久前,经朋友推荐拜读了著名学者何新先生翻译的《培根人生论》,读完之后顿觉收益

非浅。

《培根人生论》兼有散文、论文和随笔的意义。

它不仅文笔优美而且论述精辟。

用其敏

锐的洞察力把复杂的人生问题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人生理论变得栩

栩如生起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这确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

在《培根人生论》优美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两遍,仍觉意犹未

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但又不免犹豫,

因为《培根人生论》这本书中也有些篇章存在着争议。

如《论韬晦》、《论野心》等篇章中叙

述的做人之道,实际上是典型的市侩哲学。

《论帝王》、《论贵族》等篇幅中则旨在向君王介绍

统治经验和权术。

但毕竟小瑕难掩大瑜,《培根人生论》以一种优美与庄严的韵律,以超人智慧的论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而广为读者所喜爱。

因而,我认为《培根人生论》

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在《培根人生论》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如《论读书》、《论美》等,但我印象最深

的却是《论时机》。

他在篇中说到\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

有利。

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

\

人的一生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用确定论来准确描述的,但机遇确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就人

生而言,一生中大的机遇可能十几年、几十年一遇。

大的机遇是历史和社会造成的,因此要

想有所作为,一定要善于省时度势,看清发展的大趋势,有良好的洞察力去感知哪里有\金矿

\。

还有一种机遇是社会造成的,我国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就没有很好的机遇可以利用。

遇往往是突然地或不知不觉地出现的,有时甚至永远不为人所知、或只是在回首往事时才认

识到过去的那件事是个机遇,庆幸抓住了它或者后悔失去了它。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francisbacon编写momxi作者简介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

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

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他推

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这位一生追

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提出

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至今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论读书优美词句

书籍好比食品。

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细细咀嚼,慢慢品味。

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

反复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

但这只应限于不

太重要的议论和质量粗劣的书。

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

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理解在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方面培根有十分精辟的论述:

?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

判事之际。

?

?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

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

培根说:

?

人的天性像是野生的花草,读

书像是修剪移栽。

一个没有目标没有重点盲目读书的人,最终只能成为书的奴隶。

?

读书方法上培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

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

培根说:

?

有的书只要读其中的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

而对一些好书则要反复地读。

《培根论读书》对读书的意义、作用和方法都作了透彻的论述,

今天,无论是读书治学还是掌握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我想,做到爱

读书,会读书,这样才能读好书,才能学好知识。

分析

1、?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有修养,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

?

?

?

使人?

?

?

是分述,后面的?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

是在分述的基础上归

纳的结论。

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叫做归纳论证。

同时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

这样写,增

强了论述的气势,使人强烈地感受到知识对于人的作用,从而有力地论证了?

知识能塑造人的

性格?

的论点。

2、?

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

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

这一段以未经人工培育的?

野生的花草?

比喻?

人的天性?

,以对于野花草的?

修剪移栽?

喻人的?

求知学习?

,两个比喻句配合得恰当而巧妙。

?

野生的花草?

经过?

修剪移栽?

能花繁叶

茂,?

人的天性?

通过?

求知学习?

能改进完善。

运用这两句比喻是为了论证?

求知可以改进人的

天性?

这个论点。

用比喻的写法,就把比较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易于人们感

知、理解。

3、黑格尔说过:

?

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

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

?

论美优美词句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

而难以保持的。

理解美到底是什么,其实没人能真正说清。

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未来如何,但见

到一个人的第一面一定是看看他(她)的外表如何而不是立马探究他(她)的内在。

培根的

想法应该也是如此,但在他写的《论美》中却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

题。

的确,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

美才是永恒的美。

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

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

不错,形

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

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事实上,在实际生

活中,有很多人亦却是如此——每天关注着自己形体和颜色之美,对于自己的内在的美却一

点也不关心,就出现了很多很美丽的女生却出口脏话连篇,让人觉得很没教养,很不稳重的

情况了。

正如培根所说:

?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

分析篇三:

中学读书笔记培根随笔《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一、中心思想:

理智生活,智慧处世。

二、写作特色:

《培根随笔》内容主要是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主要讲叙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

态度和想法。

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许多

方面,他的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蕴含着培根的思想精华。

二、名言:

1.知识就是力量。

2.美貌倘若生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

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

3.一个机敏谨慎的人,一定会交一个好运。

4.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因爱情而发狂的人:

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

的感情。

5.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

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

6.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

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7.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

真正聪明睿智的却是言辞简短的。

8.美的至高无上的部分,无法以彩笔描出来。

9.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其它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