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026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孔子和儒家学说及百家争鸣。

教学过程

老子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并指导学生归纳出以下内容:

老子是春秋时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著有《道德经》一书。

由教师或学生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通过对失马、得马,体会到老子思想中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即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

孔子和儒家学说

(活动):

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学生讨论):

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和学说是什么?

(主张恢复西周的奴隶制度,提出“仁”的学说。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最高的道德准则。

什么是“仁”?

包含一切美德。

“仁者爱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苦役和任意刑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P38)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材料研读(p.39)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

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

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百家争鸣

学生结合课文及课见图片,总结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以学生为主总结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作、主要思想,完成表格。

学派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论语》

仁;为政以德;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战国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兵家

孙武

战国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材料研读(p.41)

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思想?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人,才算真正的大丈夫。

这是在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属不挠的精神。

问题思考(p.41)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

再者,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

总之,百家争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小结:

孔子及儒、道、法三家为主的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

作业:

课后活动(p.42)

1、请说出下列孔子言论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指导意义:

孔子在学习上强调,要抱着诚实求学和虚心请教的态度,向能者学习,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要把经常复习旧知和探求新知相结合,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谈谈你对下列孟子言论的感想。

在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

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

1.右图是位于文登市圣经山上的《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据记载为金元时期的道家弟子所刻。

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是(  )

A.“仁”

B.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C.主张改革,实行法治

D.“兼爱”“非攻”

2.孝义市二模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

3.吕梁市柳林县期末考试“半部《论语》(如图)治天下”,这表明哪家思想被我国封建统治者大力推崇(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下列关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各个学派都希望统治者采用自己的主张

B.一些知识分子不安于现状,力求改变

C.各个学派的思想家都希望自己名垂青史

D.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5.儒家认为爱父母总要胜过爱其他人,爱是有差等的。

墨家则不然,它坚持说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

这说明墨家主张(  )

A.“仁”B.“仁政”C.“兼爱”D.非攻

6.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等诸子百家对急剧的社会变化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的是(  )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7.大同市一中期中考试九年级某班班委会因为班上纪律混乱,准备制定严格的班规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他们的主张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相似(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8.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下列思想家与其主张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墨子——“兼爱”“非攻”

B.孟子——“仁政”

C.荀子——“礼治”

D.韩非——无为而治

二、非选择题

9.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至今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根据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探儒学之风】

生平:

名丘,春秋后期鲁国人,__A__学派创始人。

思想主张:

__B__

文化成就:

整理了《诗经》等书,编订了《春秋》。

(1)以上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关于孔子的知识卡片,请你帮他将字母部分所代表的内容完善起来。

(2)请你按照孔子的教育风范填写下列空白处。

①孔子认为,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

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教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孔子说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孔子认为学习应该反复学,以加深认识。

学习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百家争鸣】

(3)以下是小明同学在学习百家争鸣时所总结的知识表格,请你帮他填充完整。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墨子》

儒家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庄子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访校园生活】

东湖中学是一所新建成的美丽校园,可是,总有一些同学不能自觉保护这美好的校园环境,例如,校园里原本洁白的墙壁已留有脚印、球印;光洁的地板粘上了口香糖。

(4)作为东湖中学的学生,请你分别用儒家、法家的思想观点来加以分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A是孔子的主张,C是韩非的主张,D是墨子的主张。

2.C 3.A 4.D

5.C [解析]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时的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题干描述“坚持说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说明墨家主张“兼爱”。

故选C。

6.A 7.B

8.D [解析]此题为否定型选择题。

仔细辨析选项,D中“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不是韩非的主张。

9.

(1)A:

儒家 B:

“仁”

(2)①有教无类 ②因材施教 ③实事求是 ④温故而知新

(3)①“兼爱”“非攻” ②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③韩非

(4)儒家:

损坏公物是品德问题,可以说服教育。

法家:

损坏公物是违法行为,应严厉惩罚。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课后练习题

第8课百家争鸣

1.下列能够反映战国时期文化方面最大特点的是()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道教产生D.佛教传入中国

2.《论语》记载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言论(  )

A.老子B.孔子C.韩非D.墨子

3.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B.儒家C.法家

D.墨家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属于孔子的(  )

A.礼治思想B.教育思想

C.仁政思想D.法治思想

5.《淮南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塞翁,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那里。

人们都来宽慰他。

他却说:

“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

”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

塞翁又说:

“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

”不久,他的儿子因骑马摔断了大腿。

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和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一致(  )

A.孔子B.孙武C.老子D.孟子

6.郭沫若说:

“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A.诸侯争霸局面B.“百家争鸣”局面

C.竞相改革局面D.儒学独尊局面

7.我国法治的鼻祖是(  )

A.孔子B.庄子C.老子D.韩非

8.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下列学派的说法与此比较相似的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

9.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是(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10.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乙B.丙C.甲、乙D.甲、丙

11.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

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

当年传教士翻译

的这部著作应是(  )

A.《金刚经》B.《论语》C.《道德经》D.《孙子兵法》

12.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的是()

A.庄子B.孙武C.墨子D.韩非

13.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的思想家是()

A.墨子B.孟子C.庄子D.韩非

14.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英语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历史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把下列人物前的序号填到下面相应内容前的括号里。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E.韩非

(1)(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2)(  )提出“仁”的学说,注意“因材施教”,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

(3)(  )“春秋无义战”“仁政治国”。

(4)(  )“兼爱”“非攻”。

(5)(  )提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