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解读国外物流奥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12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解读国外物流奥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解读国外物流奥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解读国外物流奥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解读国外物流奥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解读国外物流奥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解读国外物流奥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解读国外物流奥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解读国外物流奥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解读国外物流奥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解读国外物流奥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解读国外物流奥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解读国外物流奥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解读国外物流奥秘.docx

《物流管理解读国外物流奥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解读国外物流奥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流管理解读国外物流奥秘.docx

物流管理解读国外物流奥秘

(物流管理)解读国外物流奥秘

解读国外物流奥秘

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支撑电子商务的今天,物流的运作已成商家的盈利关键之壹。

于现代物流的管理和运作中,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扮演着壹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就是公司形象和核心竞争力的标志。

因此,世界上大型的专业物流企业通常均设有运作管理系统、质量保证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客户管理系统。

但目前来见,我国的很多于线企业于物流方面做的仍远远不够:

和物流公司合作的往往达不到1+1≥2的效果;自己做物流的慌得手忙脚乱仍赚不到钱;引进外国的物流模式又发现和自己企业运作不配套,种种失败的案例均让商家们头疼不已。

以下举出几个国外成功的物流公司案例,解读壹下他们的运作模式和成功之处,有些地方也可作为国内物流发展的有效借鉴。

UPS

简介:

UPS是全球较大的速递机构和包裹递送公司,同时也是世界上壹家主要的专业运输和物流服务提供商。

该公司的业务主要面向美国国内且遍及其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该公司已经建立规模庞大、可信度高的全球运输基础设施,开发出全面、富有竞争力且且有担保的服务组合,且不断利用先进技术支持这些服务。

于过去的2年中,UPS已经收购兼且世界各地的若干物流公司、货运公司、中介公司、壹家银行和壹家南美航空公司。

小评:

UPS的空运和陆运是其壹大优势,而且业务的地区性集中化程度高,于保住现有重要客户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和客户的合作来扩大业务范围,同时重点开发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可是运营重点仍是坚持为客户提供物流供应链服务,凡是客户需要的服务项目必须提供,予以满足。

同时,UPS于兼且道路上坚持三个原则:

是否具备壹定的市场潜力、是否有壹定的运营毛利以及是否有壹定的发展前途也是其走向成功的关键。

DHL

简介:

DHL最早的业务是邮件快递。

作为全球快递业的领导企业,其承诺客户托运的物品能够于48小时内送达全球的主要地区。

客户托运给DHL的主要是壹些价值高或急需的物品。

可是,为了降低运费,许多客户利用其他的运输公司和DHL互补。

DHL于拓展TPL业务时,阻碍和机会均和其领先和优秀的运输系统有关。

几乎其所有TPL业务的客户均来自其原有运输系统的客户。

小评:

它的全球网络主要基于自有的航空运输系统,运输安全性高、速度快。

但其运费也高于其他传统的运输公司,公司运营的重点是如何充分利用其运输能力。

从全球服务的角度,DHL于端点、运输工具、物品处置设备方面资源充足、系统完善,其全球网络主要由合作伙伴和子公司组成。

客户见中的是DHL先进的全球运输系统。

FedEX

简介:

FedEX公司的前身为FDX公司,是壹家环球运输、物流、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供应商。

该公司通过各子公司的独立网络,向客户提供壹体化的业务解决方案。

其子公司包括FedEXExpress(运营速递业务)、FedEXGround(运营包装和地面送货服务)、FedEXCustomCritical(运营高速运输投递服务)、FedEXGlobal(运营综合性的物流、技术和运输服务)以及VikingFreight(美国西部的小型运输公司)。

从地区来见,美国业务占总收入的76%,国际业务占24%。

从运输方式来见,空运业务占总收入的83%,公路占11%,其他占6%。

小评:

FedEX不但将自己的领域向供应链下游延伸,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仍能为顾客提供更快捷、方便的服务,丰满了企业以顾客为中心的形象,为其赢得更多的青睐。

同样,FedEX也深谙“双赢”的道理,和柯达结成亚太地区战略合作伙伴,借对方零售网络优势成就自己快递市场的拓展。

这也为众多快递公司提供了借鉴,根据客户所需推出有特色的服务,利用强强联合成就有吸引力的品牌,均是FedEX成功的诀窍。

目前FedEX正于开拓中国市场,和北京、上海等地均有合作。

德国邮政世界网(DeutschePostWorldNet)

简介:

德国邮政是德国的国家邮政局,是欧洲地区领先的物流公司,且着眼于成为世界第壹。

近期更换了品牌(改名为DertschePostWorldNet,简称DPWN)。

DPWN划分为四个自主运营的部门,即邮政、物流、速递和金融服务。

通过几次收购Danzas品牌下的公司,DPWN于1999年成立了物流部门。

邮政部门由邮政、市场直销和出版物发放业务组成,建有最高水准的作业网络,由遍及德国的83家标准化分检中心组成,且越来越重视高成长的市场直销业务。

小评:

DPWN建有最高水准的作业网络,由遍及德国的83家标准化分检中心组成,且越来越重视高成长的市场直销业务。

该部门提供壹站式的服务,且提供整个物流链各个环节的服务。

服务内容包括全球航空、海运、欧洲陆运服务和客户定制的物流解决方案。

德国邮政集团经过壹系列的整合实现了资源优化和运作机制的升级,除了服务流程方案值得借鉴之外,DPWN对于内部资源的整合方法也很成功。

TNTPostGroup

简介:

TPG于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邮递、速递及物流服务,且拥有Postkantoren(运营荷兰各邮局的机构)50%的股权。

TPG利用TNT品牌提供速递发送及物流服务(TNT的物流业务主要集中于汽车、高科技以及泛欧洲领域),其物流领域现有137间仓库,共占地155万㎡。

2000年12月,CtilLogistix和北美的TNTLogitics进行合且,成为北美第七大物流公司。

2000年10月,TPG和上海汽车实业共同建立第三方物流合资公司。

这个价值3000万美元的合资企业为TPG打开了中国汽车物流市场的大门。

TNT和SmartParcel公司达成协议,为德国客户提供全新的基于互联网的欧洲速递服务。

小评:

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其最大优势于于“量身定制”。

客户能够利用计算机或具有WAP功能的手机来决定包裹何时送达目的地,而包裹送到后,信息将自动反馈到客户指定的计算机或手机上。

Exel

简介:

2000年7月26日,OceanGroup和NFC公司合且后更名为“Exel”。

Exel分为5大业务部门:

(消费品/零售/医疗)欧洲部、(消费品/零售/医疗)美洲部、开发和自动化部、技术和全球管理部以及亚太部。

该公司全球网点达到1300个,50000多名员工。

从业务种类来见,Exel主要集中于配送、运输管理和环境服务三个方面,按照净收入划分分别占58%、39%和3%,如果按照运营利润划分分别占62%、28%、10%。

小评:

Exel的主要优势之壹就是良好的人才资源,通过长时间花费巨资培训的高级人才,能够于全球范围内自由调动,不论Exel于哪里有物流项目,均能够汇集到最好的人才。

其次,技术也为Exel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其于星网工业园中投入了先进的软件系统,以支持其于世界各地准确无误的物流配送。

同时,Exel于地面运输供应链服务方面占有很强的市场地位,所提供的服务包括仓储和配送、运输管理服务、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JIT服务和全球售后市场物流服务。

总之,这几家国际领先的物流企业于业务结构、运作模式、盈利模式上具有诸多优势,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中国物流企业或正于向物流转型升级的企业借鉴。

特别是这些著名物流企业的成功之处,比如拥有较大的营运规模,建立有效的地区覆盖,具备指挥能力强、控制能力强的管理层,具备高水准的综合技术、财务资源和运营策略等等,非常值得分析和学习。

“国营”B2B的吊桥行走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中国网也开始摩拳擦掌做网上交易平台,有人冷笑,有人皮笑肉不笑,有人开怀大笑。

本刊记者张洁

日前,全国华联商厦集团和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CIECC)联手打造的华联采购超级B2B网上交易平台建成开张。

也正是于这段时间,由中国网(即中国互联网中心)建立的电子商务外宣平台——“中国供应商”也正式开放。

如果单从平台的内容上见,这俩家新网站和阿里巴巴没有明显的质的区别,但如果从网站性质和运营机制上,这俩家网站的意义就不那么简单了。

CIECC和中国网均算是国营的事业单位,而于如今电子商务风头正劲的时候,也开始摩拳擦掌的要做网上贸易平台,无疑是给这个市场再添了壹把火。

“阿里巴巴的用户有的已经接受了中国供应商的邀请,当然也不排除很多企业会去那注册,中国网这名字很讨巧,企业又多了壹个出口。

”某中小企业用户透露。

据了解,中国网壹直具有极深的政府背景,由国家投资、国务院新闻办主管,建网站目的就是充分发挥中国网于政府资源方面的优势,对海外提供中国供应商企业的商品信息,且首次将国家权威企业诚信认证——商务部CNBCS企业诚信认证体系用于国内电子商务行业。

据称,该平台推出壹周后,就已经有近500万家企业注册、于线会员已达5000多人。

也许真的是很凑巧,中国网所建立的“中国供应商”平台恰好和阿里巴巴网站的核心品牌重名,这个名称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曾经是不小的负担,因为于阿里巴巴网站上,要真正成为“中国供应商”企业需要交纳6万元的年费。

就连阿里巴巴副总裁金建杭也坦言:

“其实我们早就知道这局面早晚会来,从产业链角度来见壹家独大也说明市场不够健全,可是我们‘中国供应商’品牌是6年苦心运营得来,俩者重名,我担心会给用户带来困扰。

不过,中国网副主任张克似乎壹点也不担心这种困扰,于他见来,重名且不等于内容的重合,他们的任务和阿里巴巴比起来要显得长远得多。

“我们和阿里巴巴且不冲突,这个平台主要是树立中国中小企业于海外的品牌形象,帮助他们把生意拓展到国外,有政府经费上的支持,目前仍没有考虑盈利问题。

官方背景的“品牌效应”

于这次B2B平台的建立中,比较惹眼的见点就是这俩家网站的背景了。

中国供应商是于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商务部市场运营司、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共同指导下创立的,用清华大学新闻和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希光教授的话来说,是“得益于中国网的品牌公信力和美誉度”。

张克对于中国供应商的市场开拓也很有信心,据他介绍,中国网是目前境外点击率最高的网站,不仅有运营优势仍有自己的知名度。

“我们能够帮助国内的企业面向海外进行宣传,从而提高可行度,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国内的B2B行业朝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和中国供应商的广泛宣传相比,华联采购平台则似乎低调得多,虽然CIECC的政府后台也不小,但其关联负责人却表示那只是有个背景而已。

“我们只是于传统行业中有壹定的政府背景,可是于这次和华联的合作中,我们仅仅是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和政府且没有直接的联系,完全是商业化的行为。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中小型企业于选择合作伙伴时往往更青睐纯商业背景的平台。

于他们见来,虽然这种平台的建立基础没那么稳固,但经过壹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运作体系,也更容易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而主动更新,对于未来的动向比较敏感,也会给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信息和有效资源。

业内某电子商务专家也表示,政府背景于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已不再有往日的“老大”地位,大家见重的是谁更适合发展,“传统的国有体制提供不了电子商务所需的发展环境,灵活才是当下市场运行的主要特征。

B2B蛋糕仍剩多少

据最近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我国2005年的B2B交易额已达到壹万七千多亿元人民币,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数量达到153万家,尽管业内认为空间相当大,但以阿里巴巴、慧聪等网站为首的电子商务企业由于进入时间较早,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认可,想再去分杯羹恐怕不那么容易。

近期的易观国际研究表明,截止到2005年底,综合B2B平台服务市场规模已达20.49亿元人民币,于2004年全年的13.22亿元的基础上有大幅增长。

其中阿里巴巴所占比重为60.5%,而其余所有厂商加起来也不足40%,阿里巴巴所占的比重之高往往令很多竞争者望而却步。

不过,中国供应商且不认为这是壹块被疯抢的蛋糕,于他们见来,竞争甚至且不存于。

“国内的市场空间仍很大,我们和阿里巴巴他们且不存于竞争的关系,只不过是大家均于做B2B行业而已。

”张克认为,中国供应商和阿里巴巴这样的B2B平台更多的可能是互补关系,因为国内的企业既能够选择于阿里巴巴上做生意,也能够同时登录中国供应商的平台,这样就能够利用到俩边的多种优势,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相比于中国供应商的“无争”态度而言,华联采购平台仍是很见重这块蛋糕的,目前其业务项目就于力求和其他电子商务平台拉开距离。

据华联集团总干事、中国华联商品采购集团CEO任力介绍,华联采购B2B整合了于线交易整个流程参和单位,直接链接采购流程中的物流、进出口、海关、银行、商品检验、财政、税务等多个市场主体的接口,是实现网上采购、付款、结算、认证壹路通的商务平台。

“于国内我们会和各地政府壹起倡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中国中小企业大概有3000万家,很多企业的市场均已趋于饱和,利用电子商务走出国门是壹条捷径,我们首次会选择100万家免费展示,而且他们仍可免费获得国外推广机会和壹个电子商务贸易网站。

”段世文坦言,中国供应商未来也会考虑如阿里巴巴类似的会员收费服务。

当下国内比较大型的B2B平台于交易流程当中均为自己打通了门道,虽然没有CIECC这样直接由政府授权,但于业务运营上来讲,这些平台所拥有的市场环境也足以支撑其具体交易的操作。

据中国互联网壹位专家称,有官方介入的B2B平台虽然于业务操作上有了保障,但政府部门的风险承担能力有限,资金周转也不如纯商务企业的平台灵活。

于十年前,中国第壹批电子商务平台就是由政府投资建立的,但于当时由于管理体制和资金运作等方面的原因,这批开路先锋没走多远就不幸夭折。

而之后,国内的新华网、人民网、千龙网等五大新闻网每年花费政府上亿投资,但于互联网中的运营收益所占比例仍不到5%。

如今,国有体制的管理环境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仍存于壹些差距,因此这次官方介入电子商务究竟能否适应完全的竞争体制,当下仍很难下定论。

不管怎样,中国供应商和华联采购平台才刚刚起步,未来的市场会形成怎样的局面,官方介入电子商务究竟能否成功,仍需要见他们如何去面对。

而当下,无论是这些平台自身的积极乐观,仍是中小企业的摸索试用,亦或是专家学者的评论预言,均只不过是各方的立场和态度。

正如段世文所言,“目前的B2B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真正的竞争来自于更为成熟规范的市场。

”■

影响当今中国电子商务

发展的四个因素

文/柴跃廷

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生产、流通、消费及关联服务的经济社会活动。

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经历了探索和理性调整后,步入了务实快速发展的轨道,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可是目前,电子商务的应用仍存于壹些发展瓶颈,主要包括电子货币管理和监控、电子合同管理和监控、于线产品信息管理、新型交易模式等方面。

以下就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电子货币管理和监控

广义的电子货币主要是指银行卡(信用卡和电子钱包)和网络货币俩种。

此处讨论的电子货币主要指网络货币。

目前,由各类电子商务运营商发行的各类电子货币呈多样化、快速发展特征,正于形成独立于传统货币发行体系之外的、相互独立的各类新型电子货币运行体系。

自从互联网建立起门户和社区、实现游戏联网以来,电子货币便有了“金融市场”,玩家之间能够交易游戏币。

游戏点卡是目前发行和运营体系当中最完备的电子货币体系,不管是从普及率、快捷性,仍是利润率等角度评价,发行虚拟游戏点卡仍是目前电子货币体系的主流力量。

于电子货币体系结构中,各个电子货币发行和运营主体之间是相对分离的,仍没有形成壹个整体,既没有国家有关部门出面组织类似银联的公司整合市场,也仍没有完全中立的商业化的机构促进各主体间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的任务。

类似Q币、XX币、盛大币、网易币等电子货币均只流行于各自的网络帝国中。

电子货币最终取代传统货币是发展的总趋势。

但于现阶段,电子货币的自由、快速发展必将削弱国家对货币及金融市场的掌控能力,电子货币超量发行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由于电子货币的特殊性使金融风险发生的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交叉传染的可能性更大、爆发性和破坏性更强烈,使金融监管更加复杂和艰巨。

因此,就目前而言,如何对电子货币的发行、流通及电子货币市场监管,使电子货币既能快速健康发展,又能和传统货币市场协同,保持国家对金融市场的掌控能力且进壹步影响全球电子货币市场是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壹。

就这壹问题而言,能够从法规、标准及技术等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例如电子货币标准规范、安全电子货币技术、电子货币发行和流通监测技术、电子货币风险控制技术、电子货币管理规范等等。

电子合同管理和监控

电子合同,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通过电子信息网络以电子的形式达成的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性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电子合同的特点主要是:

书面合同具有直观性、不可更改性,电子合同具有非直观性、易改动性、易消失性和易错性等;书面合同要求当事人签名、盖章或印上指纹,电子合同通过电子签名确立合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书面合同是各国法律公认的处理合同纠纷的可靠证据,而电子合同仍不具备。

随着电子商务由信息发布、于线洽谈及线下交易向完全于线交易的快速发展,由各类电子商务运营商制定和应用的电子合同呈多样化、快速发展的特征。

不过,电子合同的应用仍存于壹些问题:

电子合同的易改动性、安全性、非证据性严重影响电子合同的广泛应用及于线交易市场的发展;目前电子合同的不规范性严重影响网上交易市场的公平性、安全性,扰乱于线交易市场秩序;电子合同最终取代传统合同是发展的总趋势,其广泛应用必将形成庞大的于线市场,任其自由快速发展,有可能造成国家税收流失,削弱国家对市场及经济活动的掌控能力。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虽然壹些厂商声称解决了电子合同的安全问题,但实际上他们解决的只是壹个点的安全,而仍没有解决整个流程的安全问题。

如何使电子合同更加安全,对电子合同进行规范和监管,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维护市场秩序,避免税收流失,保持国家对经济活动的掌控能力且进壹步影响全球市场是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人认为能够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电子合同标准规范、安全电子合同技术、智能电子合同审查技术、智能电子合同鉴证技术、完善合同法。

于线产品信息管理和监控

产品信息包括产品电子编码及关联的功能、性能、质量、物流等信息。

发布和跟踪产品信息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提和保障。

当下,各企业及电子商务运营商各自自主、随意发布产品信息,于丰富电子市场信息,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存于着产品信息不规范、不共享、产品信息关联增值服务不丰富,假冒伪劣产品信息充斥市场等问题。

美国对产品信息管理和监测非常重视,率先提出电子产品编码(EPC)及物联网的概念,将EPC纳入了全球统壹标识系统,且成立了全球产品电子代码管理中心(EPCglobal),试图确立EPC于全球统壹标识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于线产品信息是未来电子市场产品信息的主渠道,如何管理和监控于线产品信息,于丰富于线产品信息、促进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发展产品关联的物流等信息综合服务,防范和打击网上假冒伪劣产品,促进国际贸易,防范国际贸易信息壁垒,维护国家经济信息安全是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技术和法规包括:

产品电子编码规范、产品信息表示技术、产品信息智能搜索技术、产品信息管理法规。

于线交易技术

现阶段,中国电子商务应用大多处于信息发布、于线洽谈及线下交易层次,应用水平不高,没有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对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

目前,于线交易模式主要有:

挂牌式定价或折价交易模式、招、投标交易模式、拍卖交易模式、撮合交易模式。

而于这些模式的应用当中,仍存于壹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例如于线交易模式大多是传统交易的电子化,没有充分体现网络的优势;没有充分考虑产品特征和用户特征,实用性差;创新交易模式是发展新型业态的基础,是竞争的焦点,发展空间巨大。

电子商务必将向完全于线交易的方向快速发展,考虑于交易过程中商户、客户、银行、物流服务商等不同的角色,能够利用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实物产品、数字产品、服务产品等产品类型特征。

同时,仍能够综合现货交易、期货交易等传统交易方式,研究创新性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及流程,开发关联中间件或系统,支持各类电子商务应用。

电子货币、电子合同、产品信息管理、新型交易模式是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集成优势资源,建立研发和服务体系,突破发展瓶颈,普及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此文整理自柴跃廷教授于“第九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上的演讲)

保险电子商务谁来把蛋糕做大?

文/石头

中国的保险电子商务起步于2002年,发展至今,电子商务的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中国保险行业的电子商务正于从萌芽阶段走向发展阶段。

眼下,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均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进行网上销售。

太保、人保、平安、泰康等保险公司仍成立了专门的电子商务部,负责电子商务的业务开拓,使得网上业务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不仅如此,很多保险公司逐渐见好第三方专业电子商务公司,利用其先进成熟的电子支付技术,来提高保险销售效率、降低销售成本。

据解放日报报道,人保、泰康、新华人寿、银河等保险公司已经和北京云网公司合作“数字保险”实现网上投保、于线支付、发送电子保单的全流程电子化网络服务模式。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保险业带来革命性冲击

随着电子商务于全球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公司于专业化程度、市场规模、运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而第三方支付服务的概念,也逐渐被消费者和商户企业所认同和接受,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开始享受到电子支付带来的安全和便捷。

于7月份召开的2006中国电子支付高层论坛上,云网总裁朱子刚提出:

“电子支付的应用,已经由企业应用进入了行业应用阶段,支付竞争将使得支付服务进入高级态势,即行业应用阶段”。

目前,电子商务已经逐渐从企业的个别应用渗透到了各行各业的大规模行业应用的态势中来,其中对保险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电子商务的介入,能够提高保险销售效率、降低销售成本、改变竞争方式、增加保险行为的透明度等。

保险电子商务不仅被保险公司热切地关注,而专业的电子商务公司,也壹样虎视眈眈地盯着保险行业这块大蛋糕。

保险电子商务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保险电子商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电子交易,即通过网络实现投保、核保、理赔、给付。

目前,中国保险业电子商务面临着保险行业以及电子商务行业双重的发展机遇。

我国网民数量将快速增加,网上商业环境进壹步改善Internet的空前发展,使得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的沟通更加便利,双方的信息对称和容量扩大,而依托于Internet的专业电子商务公司,不仅拥有稳定广泛的客户群体,而且拥有成熟强大的支付技术。

这些均会成为电子商务推动我国保险业潜于市场变成现实市场的重要因素。

众人拾柴火焰高

目前,国际上只有部分保险公司能提供网上投保,大多数公司仍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

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均意识到电子商务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且已积极地进行电子商务尝试。

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内外保险电子商务基本处于同壹起跑线上,机会远大于挑战。

虽然国内保险电子商务仍有壹段路要走,但我国保险业如果能抓住机遇及早登上信息快车,那么就可能于新壹轮的保险竞争中争取主动和有所作为。

而面对这样的机遇,朱子刚讲,目前保险业自己来做电子商务有壹定的局限。

所谓术业有专攻,保险公司自行开发摸索电子商务实现模式,必然会浪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

云网推出的保险电子商务以较低的运营成本,为保险公司的“网络促销”提供了空间,而成熟的支付平台以及稳定的客户群,为保险公司发展网络销售极大的降低了技术开发成本。

电子商务信息透明、投保环节简化的特征,也成为显著的优势。

保险业界人士表示:

“人保等尝试网络投保时,也正是考虑到电子商务信息流通快捷的特点。

尾声

保险行业和电子商务行业的有机结合,最终能将保险电子商务这块蛋糕做的如何,只有让市场来告诉大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