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591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1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1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1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1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1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1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docx

《1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docx

1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

A1型题

1.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为

A.潜伏期   

B.前驱期  

C.出疹期  

D.恢复期  

E.发热后两周

2.麻疹的出疹时间,与发热的关系是

A.发热2~3日出疹,出疹时仍发热

B.发热1~2日出疹,热退疹出

C.发热3~4日出疹,出疹期热更高

D.发热3~5天出疹,热退疹出

E.发热5~6天出疹,出疹时可以发热,也可以体温正常

3.典型麻疹的出疹顺序是

A.先见于耳后、发际、颈部,逐渐蔓延至额面、躯干及四肢

B.先见于四肢,渐出现于躯干、面部

C.先见于躯干,渐延及四肢、面部

D.先见于手足,渐延及四肢、躯干、面部

E.先见于前胸,后延及面部、四肢

4.典型麻疹皮疹的特点为

A.红色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

B.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疹退后遗有色素沉着、脱屑

C.红色出血性斑丘疹,疹退后无色素沉着

D.红色斑疹或斑丘疹,皮肤周围可见晕圈

E.大小不等的斑丘疹,间有水泡

5.麻疹前驱期主要诊断依据是

A.发热3~5天

B.有卡他症状

C.出现koplik斑

D.可见少数斑丘疹

E.有麻疹接触史

6.接触麻疹后多少天注射丙种求蛋白就不能达到完全免役作用

A.3天

B.6天

C.7天

D.9天

E.10天以后

7.易感儿接触麻疹患者后接受被动免疫,隔离期为

A.2周

B.3周

C.4周

D.4~8周

E.8周

8.关于麻疹血清抗体,下列那项是错误的

A.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血清抗体持续存在

B.随增龄下降或消失

C.患过麻疹的母亲能将抗体经过胎盘输给胎儿

D.8个月内婴儿血清中可存在这种抗体

E.易感儿缺乏这种抗体

9.初次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的适宜年龄是

A.出生时

B.出生后2个

C.出生后3个月

D.出生后8个月

E.1岁以后

10.风疹与麻疹的鉴别点最主要的是

A.充血性斑丘疹

B.皮疹呈全身性分布

C.皮疹1天即出齐

D.全身症状的轻重

E.白细胞计数的高低

11.关于麻疹的流行病学,下列那项不符

A.传染源主要是患者,传染方式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

B.感染后可获终身免疫

C.未患过麻疹和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者均为易感儿,感染过麻疹的母亲所生婴儿在生后6个月内很少患麻疹

D.潜伏期后2~3天至出疹后5天或并发肺炎者至出疹后10天均有传染性

E.易感儿应从接触麻疹患者后隔离观察21天,接受被动免疫者无需观察隔离

12.下列麻疹的治疗与护理应除外

A.隔离休息

B.居室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C.加强口、鼻、眼的护理

D.发病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E.及早使用抗生素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3.降低麻疹发病率的关键措施是

A.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B.隔离麻疹患者,易感儿不到人群集中的场所

C.注射丙种球蛋白

D.病人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半小时

E.易感儿按期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14.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支气管肺炎

B.心肌炎

C.营养不良

D.脑炎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E.结核病恶化

15.1岁麻疹易感儿接受被动免疫后2个月又接触了麻疹患儿,处理原则应除外

A.无需处理

B.5天内注射丙种球蛋白

C.紧急主动免疫

D.立即肌注丙种球蛋白,8周后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E.隔离易感儿

A2型题

1.6月婴儿,突然体温升高达39.5℃以上已2天,一般情况良好,除轻微咽充血及颈、枕后淋巴结稍肿大外,未见其它异常,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的是:

A.如果继续发热48小时后出皮疹,考虑麻疹;

B.这是风疹的前驱症状;

C.如果继续发热,热退时全身出现皮疹,可考虑是幼儿急疹;

D.要考虑猩红热,因本病多发生于6~18月小儿;

E.以上都不是。

2.2岁小儿,1个半月前患过麻疹,最近低热、轻咳,纳差,双肺无罗音,胸部透视未见异常,PPD1:

2000(-).下列那项检查最重要

A.血培养

B.血常规

C.胸部X线检查

D.血清麻疹抗体检查

E.痰培养

3.病房出现1个3岁患儿,发热已经4天,有明显的呼吸道卡他症状,眼结合膜充血,颊黏膜上可见Koplik’sspots,处理中应除外下列哪项

A.立即将患儿转至传染病院

B.接触患儿5天以内的易感者立即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

C.接触患儿5天以内的易感者立即肌注丙种球蛋白

D.易感者均应检疫至接触患者后21天

E.病室空气消毒

4.4岁小儿,发热,体温38℃,咳嗽,双眼结膜充血,1天后出疹,由面部开始,1天后遍及全身。

3天后皮疹消退,枕后、耳后淋巴结肿大。

最可能的诊断是

A.风疹

B.麻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E.过敏性皮炎

5.8个月小儿,最近出麻疹,疹退后5天出现发热,体温在39℃以上,伴有呕吐、嗜睡。

脑脊液检查:

WBC200×106/L,L0.80,N0.20,葡萄糖3.9mmol/L,蛋白质800mg/L,氯化物110mmol/L。

诊断考虑

A.麻疹合并结核性脑膜炎

B.麻疹合并隐球菌脑膜炎

C.麻疹并发败血症

D.麻疹并发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E.麻疹并发脑炎

参考答案

A1型题:

1.B 2.C 3.A 4.B 5.C. 6.B 7.B. 8.A 9.D 10.C 11.E 12.E 13.E 14.A 15.A

A2型题:

1.C 2.C 3.B 4.A 5.E

脊髓灰质炎

A1型题

1.脊髓灰质炎瘫痪前期的临床表现应除外

A.头痛、呕吐、多汗、全身皮肤潮红

B.双峰热

C.肢体及颈背肌疼痛,感觉过敏

D.年长儿可见三角架征,吻膝试验阳性

E.脑脊液常规、生化结果正常

2.关于脊髓灰质炎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肠道病毒,体外存活力很强

B.该病毒可分为三型,各型之间有交叉免疫

C.瘫痪型、无瘫痪型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

D.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

E.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口感染

3.脊髓灰质炎患者隔离期为自发病之日起:

A.7天      

B.10天         

C.20天      

D.30天    

E.40天

4.下列哪项不是脊髓灰质炎瘫痪期常见的临床表现?

A.弛缓性瘫痪

B.瘫痪多不对称

C.受累肢体多有感觉障碍

D.瘫痪部位四肢多见,下肢尤甚

E.有时可累及呼吸肌

5.脊髓灰质炎的好发年龄是

A.3岁以下

B.5岁以下

C.7岁以下

D.10岁以下

E.14岁以下

6.顿挫型脊髓灰质炎的病程终止于

A.潜伏期

B.前驱期

C.瘫痪前期

D.瘫痪期

E.恢复期

7.脊髓灰质炎瘫痪前期的治疗应除外

A.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B.口服族维生素或静注50%葡萄糖和维生素

C.肌注抗生素预防并发症

D.口服地巴唑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E.肌痛者可作局部湿热敷或口服镇痛剂

8.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初服年龄为出生后

A.1个月以上

B.2个月以上

C.4个月以上

D.6个月以上

E.8个月以上

9.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应除外

A.瘫痪肢体痛、温、触觉皆消失

B.可发生吞咽及呼吸困难,可有声嘶及眼睑下垂

C.瘫痪肢体在起病后1~2个月恢复较快,6个月后减慢,1年后仍有缓慢的恢复

D.近端大肌群较远端小肌群瘫痪出现早且重

E.功能恢复从趾指开始渐及近端大肌群

10.脊髓灰质炎恢复期治疗应除外

A.加强瘫痪肌群的功能锻炼

B.手术矫正畸形

C.理疗

D.针刺疗法

E.推拿及按摩治疗

11.脊髓灰质炎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是

A.隐性感染

B.顿挫型

C.无瘫痪型

D.脊髓型瘫痪

E.脑干型瘫痪

12.脊髓灰质炎最常见的受损部位是

A.呼吸中枢

B.血管运动中枢

C.脑神经

D.脊髓侧索

E.脊髓颈段和腰段前角运动神经元

13.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关键措施是

A.正确使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B.及早隔离患者并报告疫情

C.易感者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有一定免疫力

D.对病人排泄物及用具应按规定严格消毒

E.对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0天

14.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为

A.飞沫及粪便

B.血液及粪便

C.飞沫及血液

D.血液及体液

E.飞沫及体液

15.脊髓灰质炎瘫痪期的治疗不包括

A.保持瘫痪肢体的功能位

B.地巴唑口服

C.加兰他敏肌注

D.激素治疗

E.瘫痪肢体的主动与被动锻炼

A2型题

⒈家长说患儿病中,于当地医院注射退热剂后,出现先行走不稳,怀疑是坐骨神经损伤所致,要求判定下列哪项无助于确诊?

A.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

B.血液中分离出病毒

C.特异性lgM抗体测定

D.双下肢X线摄片

E.双份血清测定中和抗体

2.11个月男孩,因发热5天、咳嗽2天、稀便1天、右下肢不会活动半天入院。

体查:

体温382,神清,咽充血,心肺未见异常,又下肢肌力级,腱反射消失。

若为脊髓灰质炎,下列哪项说法不妥

A.脊髓灰质炎恢复早晚与神经病变程度有关

B.病后1~2个月内肌力恢复最快

C.2~3个月无进步者不经治疗往往发生肌肉萎缩

D.1~2年仍不恢复者为后遗症

E.发现肢体畸形可手术纠正

3.4岁女孩,6天前咽痛发热1天,4天前再次发热,伴头痛、呕吐、肢体疼痛,今热稍退,但发现左下肢不能站立,查:

左下肢肌力Ⅲ级,左膝腱反射消失,感觉正常。

最可能的诊断为

A.结核性脑膜脑炎

B.格林—巴利综合征

C.周围神经炎

D.病毒性脑炎

E.脊髓灰质炎

4.2岁女孩,8月5日突然发热,体温38.5℃,咽痛,轻咳,大便每日2~3次,稀无脓血,3天后热退,4天后再次发热伴头痛、多汗,全身肌肉疼痛、拒抱,四肢活动尚可,脑膜刺激征可疑,第3天体温正常,症状消失。

该患儿若诊断为脊髓灰质炎,应属于哪一型

A.隐性感染

B.顿挫型

C.无瘫痪型

D.脊髓型瘫痪

E.脑干型瘫痪

5.5岁男孩,因双下肢无力5天,声嘶、吞咽困难1天入院。

患儿病前2周有腹泻史。

体查:

生命体征正常,神清,双下肢肌力Ⅰ级,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消失,双下肢感觉缺失。

脑脊液检查:

WBC5×106/L,,葡萄糖3.9mmol/L,蛋白质1060mg/L,氯化物110mmol/L。

诊断考虑

A.结核性脑膜脑炎

B.格林—巴利综合征

C.周围神经炎

D.病毒性脑炎

E.脊髓灰质炎

标准答案

A1型题:

1.E 2.B 3.E 4.C 5.B 6.B 7.C 8.B9.A 10.B 11.A 12.E. 13.A 14.A 15.D

A2型题:

1.D 2.E 3.E 4.B 5.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