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答案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5602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0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答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云南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答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云南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答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云南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答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云南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答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答案版).docx

《云南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答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答案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答案版).docx

云南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满分:

100分,考试时长:

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将该选项对应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天体和天体系统中,具有从属关系,且按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号 A.太阳系—木星—金星B. 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学 线 C.太阳系—地月系—月球D. 太阳—地球—哈雷彗星

2.某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3点20分,则该地的经度为()。

A.175°EB.130°WC.75°ED.100°E

3.2012年9月23日至2013年3月21日期间,正午时物体有影子,且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

A.南北回归线之间B. 赤道至南极圈之间

题 C.赤道至北极圈之间D. 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

4.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名 答 A.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B.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不能改变地表形态

得 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只进行物质交换不进行能量交换

封 D.变质岩不能转化成沉积岩

5.下列景观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什么地貌的发育过程?

()。

线

级 A.冲积平原B. 断块山C. 背斜成谷D. 背斜成山

班 封 6.下面四个地区中日温差最大的是()。

7.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空气流动的是()。

校学

8.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暖锋的是()。

9.下列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最大的是()。

A.海水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凝结降水

10.40°S附近海域环球流动的洋流是()。

A.西风漂流B. 东澳大利亚暖流C.秘鲁寒流D. 巴西暖流

11.下列山地中,自然带最复杂的是()。

A.乞力马扎罗山B.庐山C. 泰山 D. 文森山(南极)12.下列物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磷矿石、石灰岩B.锰矿、钢材C. 雷电、耕地D. 玉米、草场

13.下列各国中,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是()。

A.埃及B. 巴西C. 德国D. 印度

14.英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人口出生率高B.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过大C.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D.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15.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是()。

A.农村优美的环境B. 城市较差的空气质量

C.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D. 城市较高的收入和较好的生活条件

16.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A.历史B. 政策C. 自然环境D. 经济水平

17.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增加B. 城市用地规模

C.城市数量D.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8.有关自然条件与城市区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平原地形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B.我国大部分城市是沿江湖河道发展起来的

C.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地区

D.河口附近或河流汇合处,往往发展成为城市

19.城镇分为不同等级,级别越高()。

A.彼此距离越近B. 服务范围越大C. 城市数量越多D.城市规模越小

20.若仅考虑付租能力这一因素,城市各功能区由市中心到郊区依次为()。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2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体现了农业生产具有()。

A.周期性B. 季节性C. 地域性D. 自然性

22.关于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以种植小麦、水稻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

B.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低

C.美国和中国东北的商品谷物农业经营方式都以家庭农场为主

D.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专业化和区域化是美国农业生产的特色

23.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

下列属于蔗糖厂区位选择模

式的是()。

ABCD24.下列运输方式中,运量最大,运输成本最低的是的是()。

A.铁路运输B. 公路运输C. 管道运输D. 水路运输

25.有关下面4幅图所处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火车-电车时代B. ②是高速公路时期C.③是汽车时期D. ④是步行-马车时代

26.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

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题功能区。

这种划分主要体现区域间的()。

A.整体性B. 阶段性C. 开放性D. 差异性

27.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A.土壤和植被B. 地形和气候C. 水文和土壤D. 植被和水文

28.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B.区域发展到成熟阶段,人地关系一定不协调

C.人地关系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是在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D.区域发展的后期,经济增长点更多、速度更快

29.过度捕捞反映了哪种环境观()。

A.天命论B. 地理环境决定论C. 人类中心论D. 人地伙伴论

30.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

A.节约能源,限制生产B 发展科技,开发资源

C.公众参与,搞好协作D.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两个正确选项,请选出

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将该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

选对一个得1分,一个都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31.下列措施中,既能起到防暴雨洪涝灾害,又能起到防旱灾作用的是()。

A.整治河道B. 建水库C. 植树造林 D. 打机井

32.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一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北B.台湾岛的面积比现在的大

C.珠穆朗玛峰的雪线将往上移 D.冬小麦种植区域将往南移

33.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土面积大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C.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D.一定时段和范围内,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34.下列关于污染型工业区位选择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泥厂应布局在一个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地带

B.火电厂应布局在一个城市最小风频的下风地带

C.造纸厂应布局在一个城市河流的下游

D.钢铁厂要远离居民区

35.为缓解昆明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下列措施有效的是()。

A.小汽车大量进入家庭B. 长途汽车客运站搬迁到二环路以外

C.修建城市轻轨和地铁D. 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建设

36.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A.热量带B. 干湿区C. 我国三大自然区D.文化区

37.下列选项中,体现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

38.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表现为黄土覆盖,平坦广阔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表现为耕地土层变薄,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

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只有人为原因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

39.20世纪50年代以来,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纺织B. 煤炭C. 机械D. 钢铁

40.关于西气东输工程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程主要改变西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和经济格局

B.工程能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工程沿线有望崛起一条经济隆起带

C.工程只增加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D.工程建设对中西部的生态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三、综合题(共50分)

41.读“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

(13分)

学 线

42.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7分)

(1)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 季。

图中A处气压中心名称是 。

(2)字母B表示 (风向)季风,它的成因是 ;受它影响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3)字母C表示 (方向)季风,它形成的原因是 。

名 答 43.读下面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回答问题:

(6分)

得封不

(1)在图中短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在图中用斜线绘出夜半球。

线 (3)图中表示的节气是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

级 是 。

班 封 (4)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出现极夜现象的是 ;最

先看到日出的是 ;河道右岸淤积较严重的是 。

密 (5)这天,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 。

(6))图中地方时是12点的是 和 ,C地此时正值赤道上日出还是日

落?

(7)次日后3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密 A.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

B.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且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C.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D.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变快

校学



(1)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

A处宜发展 生产,B处宜发展 生产,C处宜发展 生产,D处宜发展 生产。

(2)如果在D处发展种植业,最好按照等高线修筑梯田,这样不仅可以扩大 ,也有利于 。

44.读图,回答问题:

(5分)

在A、B、C、D、E五处,自来水厂应布局在 ,化工厂应布局在 ,钢铁厂应布局在 ,服装厂应布局在 ,火电厂应布局在 。

45.某海港城市要建一港口,有A、B、C、D、E五种布局方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可否选择A、E方案?

,理由是 。

(2)可否选择B方案?

,理由是 。

(3)C和D两方案相比较而言,选择 方案较合理,理由是 。

46.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图中,A表示 系统;B表示 系统;C表示 系统。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持续发展是基础; 持续发展是条件; 持续发展是目的。

47.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7分)

(1)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目的是 。

(2)在东线方案A、B、C段输水道中,可进行自流输水的是 段。

(3)南水北调三个方案中:

①全程可自流输水,水质最好,在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目前尚未开工建设的是 工程;

②全程可自流输水,涉及移民数量最多,靠近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工程;

③最先开工,工程量最小,水质最差,完全位于第三极阶梯,且需要逐级抽水的是 工程。

(4)长江能成为我国南水北调水源区的主要原因是( )。

A. 长江流域离缺水严重的西北和华北较远

B. 长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C. 长江流域人口较少,需水量不大

D. 长江干流长,流域面积广,是我国的丰水区

(5)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

关于其负面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长江径流量减少,影响下游水质

B. 减少泥沙淤积,不利于航行

C. 给江淮沿线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D. 输水沿线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D

C

A

C

A

D

B

B

A

A

A

C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C

B

C

C

D

A

D

C

D

B

A

C

D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学 线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选对一个得1分,一个都不选、多选、错选

均不得分)

47.(共7分)

(1)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

(2)A

(3)①西线②中线③东线

(4)D

(5)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C

A、C

C、D

C、D

B、C

A、B

B、D

B、D

B、D

B、D

题 三、综合题(7个大题,每空1分,共50分)

41.(共13分)

名 答

(1)见右图

(2)见右图

得 (3)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4)CDAD

封不 (5)B﹥C﹥A﹥D

(6)AD日出

内 (7)C

42.(共7分)

线

(1)夏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

(2)东南海陆热力差异高温多雨

班 封 (3)西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密 43.(共6分)

(1)棉花蔬菜乳牛水果

(2)耕地面积水土保持

44.(共5分)

CAEBD

45.(共6分)

(1)否没有船舶停靠的港湾,风浪大

(2)否水浅,不利于航行和停泊

(3)D 水深且岸上平坦开阔,有良好的航行、停泊和筑港条件

46.(共6分)

(1)社会经济生态

(2)生态经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