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64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粤教沪版42121

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分)

1.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时温度很高,因此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液来吸热降低发动机的温度,冷却液是用水和特殊的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由于北方的冬天气温很低,冷却液本身还要有防冻结的特性,因此汽车的冷却液应该是(  )

A. 凝固点较高                       

B. 凝固点较低                   

C. 凝固点和纯水一样                   

D. 无法确定

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白云”,使舞蹈演员好象在云中飞舞.舞台上的这种“白云”是( )

A. 喷射的真实的烟雾                                              

B.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C. 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D.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雾”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 秋天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 北方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 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4.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下列做法会使蒸发变慢的的是(  )

A. 冬天,用电热吹风吹湿了的头发                         

B. 湿衣服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C. 把抹布卷成一团                                                  

D. 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6.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对于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水的沸点/℃

98.2

98.9

98.5

98.6

A. 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B. 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C. .只有第1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

D. 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表格中的数据均有效

7.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  )

A.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 宿迁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C.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 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9.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

A. 37.5℃和38.5℃                 

B. 37.5℃和38℃                 

C. 38℃和38℃                 

D. 38℃和38.5℃

10.秋天的早晨,山区公路上容易出现大雾,影响行车安全。

从物理学角度看,雾是由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

A. 液化                                     B. 凝华                                     C. 升华                                     D. 汽化

11.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12.运动员关节扭伤后,马上给他喷涂一种雾状的东西.那是什么呢?

原来那是极易挥发的液态氯乙烷,用它作麻醉剂可使运动员的皮肤迅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

A. 汽化吸热                           

B. 升华吸热                           

C. 凝固放热                           

D. 熔化吸热

二.填空题(共7题;共23分)

13.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熔化过程的图象,由图可知该种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若是晶体则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min,该物质可能是________.

14.如图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表中.

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t/℃

﹣4

﹣3

﹣2

﹣1

0

0

0

0.5

1

1.5

(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冰是 ________(晶体/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________ ℃,其熔化过程经历了  ________ min.

(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块?

 ________

(4)某同学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冰熔化太快,没有找到冰的熔点.若要延长冰熔化的时间,请你写出一条可行的办法. ________.

(5)在该实验中不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是将装有冰块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进行利用水对试管进行加热,这种加热方法称为 ________法,其好处是 ________

15.物体的 ________叫温度.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物体温度要用 ________,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16.小红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水的沸点为________℃,由下表可知,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__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17.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_______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_______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________热(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18.体温计的最小刻度值为0.1℃,它比常用温度计的准确程度要________(填“高”或“低”)一些,一个体温计的示数为38℃,如果没甩,就用它给另一个体温为36.5℃的人测量体温,则测量结果为________℃.

19.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三.计算题(共2题;共12分)

20.有一支未刻刻度的温度计,当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液柱的长度为10cm,当玻璃泡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液柱的长度为30cm,

(1)对于这支温度计而言,外界温度升高1℃时,液柱伸长多少cm?

(2)现在,发现液柱的长度为8cm,则现在温度为多少℃?

21.某厂生产的温度计不够准确,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在2℃,而在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101℃(标准大气压下),用这样的温度计测一杯热水的温度.读数为60℃,那么这杯热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四.解答题(共2题;共12分)

22.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那么干冰在此有什么作用?

白雾是如何形成的?

23.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100℃.当烧杯内的水沸腾后仍继续加热,如果试管内装的是酒精,试管里的酒精能否沸腾?

五.综合题(共2题;共17分)

24.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所示,请将表格内数据填上.________

(2)对于图1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

________  (先A后B/先B后A).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 ℃;

(4)如(图2)a、b所示的两种情景,图________ (a/b)是沸腾时的情景;

(5)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白气”是由于________ (热水/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________ (液化/汽化)形成的.

(6)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3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________ .

(7)探究结束后,同学讨论发现,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两条可行的方法:

方法1:

________ ;方法2:

________ 

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A.30%

B.40%

C.60%

D.90%

(3)使用一段时间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逐渐减少,主要是________(水/原液)蒸发了,与一开始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升高/降低/不变).

答案与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B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解答】解:

由于北方的冬天气温很低,冷却液本身还要有防冻结的特性,因此汽车的冷却液应该是具有较低的凝固点.

故选B.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温度降低晶体凝固,以及凝固点越低的晶体越不易凝固.

2.【答案】D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解析】【解答】解:

A、如果喷射烟雾,不但污染环境,还会对演员造成伤害.此选项错误;

B、干冰升华需要吸收热量,但不可能使空气中的各种气体同时液化.此选项错误;

C、干冰迅速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是无色的,我们看不到气态的二氧化碳.此选项错误;

干冰在常温下易升华,升华时会从周围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的温度急剧降低,这样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形成“白云”.此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

3.【答案】C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汽化是指由液态变为气态,而大雾和白气等本身都是一个个的小水滴组成的,是液态,故AD答案错误。

而白霜是典型的凝华现象,所以答案为:

C。

【点评】熟练掌握各种物态变化时从哪种状态变化成哪种状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D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解:

由图知:

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此方法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此方法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接触的太少.此方法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此方法正确.

故选D.

【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5.【答案】C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冬天,用电热吹风吹湿了的头发,可加快空气流动、提高温度,加快了水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提高了温度,加快了水的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把抹布卷成一团,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可有效减慢蒸发,故C符合题意;

D.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水的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有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6.【答案】D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解:

在实验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的.几个组数据的不同,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的原因.

还有水的沸点还受其上方气压的影响.

故选D.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在实验测量过程中,由于实验数据和实验者的原因,都会造成读数上的误差.

同时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由于烧杯上方加盖与否或盖子是否严密也会造成沸点的不同.

7.【答案】A

【考点】温度

【解析】【解答】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23℃左右)B.宿迁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低于23℃)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37℃左右)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故选A

8.【答案】B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解析】【解答】A,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固态直接变了气态,属升华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雾逐渐散是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B错,符合题意;

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由于此时的水银凝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人体上有水,水蒸发时从人体吸热,所以会感到冷,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A,物质由固态到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B,物质由液态到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C,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所测温度不能高于液体内部的沸点,不能低于液体内部的凝固点;

D,蒸发吸收热量。

9.【答案】D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解:

用示数是38℃的体温计测量体温37.5℃的病人体温时,由于缩口的作用,示数不会下降,所以仍保持38℃;

用示数是38℃的体温计测量体温38.5℃的病人时,水银会从液泡内膨胀上升,使示数增加到38.5℃.

故选D.

【分析】体温计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结构就是在它靠近液泡的上方有一个小的缩口,它的作用是使上方的水银无法自行回到液泡中,从而使体温计的示数不经过甩动不会下降.因此,示数为38℃的体温计,如果不甩,它的示数只能上升,不会下降.

10.【答案】A

【考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是正确的。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成气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是由气态变成固态。

11.【答案】D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解:

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未与被测液体接触.故C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12.【答案】A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解答】液态氯乙烷极易挥发,汽化地要有收热量,可使运动员的皮肤迅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故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汽化吸热的理解。

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二.填空题

13.【答案】晶体;0;3;冰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解:

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0℃,是冰;

从第1min开始熔化,到第4min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3min.

故答案为:

晶体;0;3;冰.

【分析】掌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并根据图象判断出晶体的熔点;

图象中BC段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熔化过程,通过图象得出熔化所用的时间,根据熔点判断出物质的种类.

14.【答案】晶体;0;3;较小的冰块;增加冰的数量;水浴;受热均匀

【考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

(2)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从图象可知冰是一种晶体,熔点是0℃,开始记录时冰的温度是﹣4℃,熔化过程是6min﹣3min=3min。

(3)为减小实验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小的冰块,因为较小的冰块之间接触紧密,受热均匀。

(4)冰熔化太快,说明吸收的热量太快了或自身的质量太少了;故可以减慢吸热的速度,故可以撤去酒精灯;若冰太少,也会熔化的太快;故也可以增加冰块的质量。

(5)将物质放入试管中加热,再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种加热方法称为水浴法,这样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

(2)晶体;0;3;(3)较小的冰块;(4)增加冰的数量;(5)水浴;受热均匀。

【分析】

(2)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特点是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3)较大的冰块受热不均匀,较小的冰块接触紧密,受热均匀;

(4)熔化太快,说明吸收的热量太快了或自身的质量太少了,故可以从加热装置和冰的质量方面入手分析。

(5)利用试管加热固态物质时,为使物体能够均匀受热,需要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

15.【答案】冷热程度;温度计;热胀冷缩

【考点】温度,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解:

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故答案为:

冷热程度;温度计;热胀冷缩。

【分析】考查温度的定义、测量工具、测温原理,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来填空。

 

16.【答案】98;水银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解:

(1)由图象数据知,水从某一时刻开始,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

(2)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被测水的温度在91℃~98℃之间,这个温度都高于水银和酒精的凝固点,但是高于酒精的沸点,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此温度时,酒精已经汽化成蒸气,不能完成测量.这个温度低于水银的沸点,可以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工作.所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选择水银.故答案为:

98,水银.

【分析】

(1)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被测液体的温度一定在温度计工作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之间,否则液体温度计不能进行工作.

17.【答案】汽化(蒸发);液化;放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解答】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烧瓶中水量减少是由于水汽化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

汽化(蒸发);液化;放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掌握情况。

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18.【答案】高;38℃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解:

(1)体温计的最小刻度值为0.1℃,常用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体温计比常用温度计的准确程度要高.

(2)体温计的示数是38℃,没有将水银柱甩下,用它去测量体温是36.5℃的人的体温,则该温度计的读数不变,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故答案为:

高;38℃

【分析】

(1)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2)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

19.【答案】汽化;压缩体积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又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三.计算题

20.【答案】解:

(1)当冰水混合物中,即温度为0℃时,水银柱的长度是10cm;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即温度是100℃时,水银柱的长度是30cm,两者之间的水银柱长度为L=30cm﹣10cm=20cm,所以外界温度每升高1℃时,玻璃管内的水银伸长是

​=0.2cm.

(2)发现水银柱的长度为8cm,相对于0℃上升了8cm﹣10cm=﹣2cm,所以现在温度为(﹣2cm)×0.2cm/℃=﹣10℃.

答:

(1)对于这支水银温度计而言,外界温度每升高1℃时,玻璃管内的水银伸长0.2cm;

(2)当液柱的长度为8cm时,温度为﹣10℃.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已知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的长度和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柱的长度,两者之差表示100℃,据此得到1cm代表的实际温度,然后得到水银柱长度与实际温度的对应关系.

21.【答案】解:

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t=(60﹣2)×(

)℃=58.6℃答:

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58.6℃

【考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我们知道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