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5682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2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9页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9页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9页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9页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99页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99页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99页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99页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99页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99页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99页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99页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99页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99页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9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服务群众典型案例.doc

目录

1.四川中江:

用“台账工作法”解决群众问题 1

2.云南普洱:

情是打开群众心门的钥匙 8

3.贵州思南:

开展“点题服务”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13

4.新疆乌什:

“三个转变”把服务群众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21

5.河北承德:

构建“五个一”乡镇便民服务体系 25

6.江西赣州:

“三送”活动拉近干群关系 28

7.河北巨鹿:

推行“干群夜谈会”制度 34

8.福建南平:

推行“六要”群众工作法创新服务群众机制 39

9.湖南溆浦:

全面推行村民事务代办 46

10.浙江景宁:

创新推开“乡会村开”做法 49

11.内蒙松山:

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提升服务群众工作水平 56

12.云南墨江:

“三种方式”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实 62

13.吉林长春:

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 66

14.上海浦东:

走千个居村听万户心声 68

15.浙江西湖:

施行“三全十服务”工作机制 74

16.浙江宁波:

全面推行“365社区服务工作法” 80

17.上海宝山:

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 83

18.宁夏永宁:

将“智慧社区”打造成为“便民综合超市” 86

19.河南洛阳:

“五心”工程促和谐真情服务惠民生 89

20.江苏淮安:

大力实施社区“1+4”组团服务 95

四川中江:

用“台账工作法”解决群众问题

2012年,四川省中江县全面推行“台账工作法”,采取“自下而上收集信息、分层分级办理处置、自上而下反馈结果”的工作模式,将农村基层工作条理化、简便化、规范化和流程化,让上级的“大政策”变成了基层看得见、摸得着、受欢迎的“小实事”,成为服务基层群众、加强农村党建的有效载体。

“台账工作法”让基层干部找到了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具体方法,实现了台账信息从群众中来、破解问题的政策到群众中去,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群众中来、具体工作的方案到群众中去,效果评判从群众中来、办理结果到群众中去,是新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一次成功实践。

翻翻“三本台账”,民情一目了然

记者在南华镇石墙村村支书李成安的办公桌上,看到3本厚厚的台账——“民生台账”、“困难群众台账”和“稳定工作台账”。

这3本如今全县每个村庄、每个社区都在使用的台账上,分门别类地登记了村民群众的各种“烦心事”:

小到张大爷家的牛吃了李大爷家的苞谷,大到修路引水架桥、感化到省市县上访30余次的“老上访”,共有200多件。

除了群众诉求,台账上还详细记载了工作措施、处理结果和当事人反馈意见等信息。

“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多亏‘台账工作法’”。

李成安说,“以前工作起来没头绪,眉毛胡子一把抓,干着急使不上劲,村民反映的事情,因为干部事多事杂,也常有遗漏。

现在,问题出在哪、如何解决的、效果怎么样,翻翻台账,一目了然,干群之间还能互相督促,有利于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

“台账工作法”的产生,源于2012年春节过后中江县开展的一次大调研。

县里的主要领导深入到部门、乡镇、村(社区)一线,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

这次调研,共收集涉及民生、困难群众、社会稳定3大类234个具体问题。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家发现,表面上看,这些问题是由于基础不好、资金缺乏、发展不足、工作不力等原因所致,但究其实质,是基层组织工作方法老套,缺乏一套简便实用、一抓到底、群众欢迎的推进办法,缺乏一套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

“群众心目中的先进党组织是啥模样?

不是看贴了多少标语,写了多少心得,做了多少承诺,而是要实实在在看自家门前的道路有没有修通,田里的庄稼能否得到灌溉,困难群众是否有人帮助”。

在中江县委书记刘应刚看来,群众满意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对推动农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找到一个符合实际、管用高效的工作方法和载体。

为了保证各项工作的成果,最终体现在为群众办理一件件实事、提供一次次服务、解决一个个问题上来,经过“顶层设计”。

形成了以建立“民生台账”、“困难群众台账”和“稳定工作台账”为主要内容的“台账工作法”,并于去年4月开始在全县推广。

四步“台账工作法”,限时办结民生事

“台账工作法”在程序上分为如实“建账”、及时“议账”、限时“结账”和公开“晒账”4步。

通过这一整套解决问题的工作措施和流程,保证了把服务群众落到实处,实现了民情在一线掌握,措施在一线形成,矛盾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

富兴镇党委书记许世顺告诉记者,按照县里统一部署,镇村干部通过发放联系卡,设立民情电话、民生信箱和信息栏,来信来访等形式,开展“五访五问”,访能人问发展、访老党员老干部问良策、访上访户问情由、访贫困户问所难、访群众问民需,广泛收集民生民困问题。

对收集到的问题,实行一事、一记、一档活页式管理,对诉求人基本情况、联系方式、主要诉求及原因、处理意见、当事人对处理结果的意见、责任人等详细记录在册,专账管理、动态更新。

富兴镇柳林沟村村支书杨运润在一次走访中,听到三社种田“老把式”王长贵反映,他们社外出务工人员多,土地撂荒严重,让人心疼,希望村上想办法解决。

回到村委会后,杨运润立刻将这一诉求登记在“民生台账”上。

两天后,村“两委”就把党员和村民代表组织到一起,开始“议账”。

讨论中有人提议,一些村民种植药食兼用的瓜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把闲置土地集中起来发展瓜蒌产业,肯定错不了。

经过集体决议,柳林沟村采用土地流转、入股、租赁,引进业主种植经营,留守村民参与务工等形式,建设瓜萎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近800亩,实现年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全村人均增收1800元以上。

对于台账反映的问题,信息收集单位靠自身确实无力解决的怎么办?

建立了村、乡、县三级分层处置机制,并规定了限时“结账”的要求。

限时“结账”规定,村或社区收到信息后,能现场处理的立即处理,不能现场处理的,5天内办结;解决不了的,上报给乡镇。

乡镇须10天内答复,解决不了的,15日内上报县“三本台账”领导小组办公室。

县“三账办”5日内完成登记,并向相关部门交办。

相关部门接件后,15日内办理完毕;不能处理的,18日内书面报县“三账办”,提交联席会议研究处理;联席会议仍不能处理的,报县委、县政府研究处理。

柳林沟村村民就尝到了限时“结账”的甜头。

由于瓜蒌种植面积扩大,村里的山坪塘无法满足生产用水需求,村上又无能力解决。

这一情况上报后,富兴镇党委很快通过协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帮助村里建成了3口蓄水池,效率极高。

“三本台账”管不管用,老百姓心里有一杆秤。

看着村里红红火火的瓜蒌产业,村民高兴得合不拢嘴,“以前村干部碰到难解的事都躲着走,现在都主动来问我们有啥子问题,大伙感到干部更贴心,‘本事’也更大了,反映的问题有人管,处理问题很及时,解决问题很满意”。

翻开柳林沟村的“民生台账”,上面记载了经济发展、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危房改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电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56件;“困难群众台账”上,记录了低保、五保、重度残疾人、其他低收入困难户等问题146件;“稳定工作台账”上,收集了劳教释放人员、因迁移引发纠纷的问题2件。

“对这些问题的‘结账’情况满不满意,当事群众签字确认后,就要公开‘晒账’”。

村干部说,“建账”、“结账”情况要月办月结,每月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截至11月30日,我们从老百姓中收集的问题共有10万余件,其中上报到县上的不超过200件,绝大多数问题在基层就地解决”。

中江县“三账办”主任陈立贵介绍,问题的处理办结率达99.24%,其中村(社区)办结占92.04%、乡镇办结7.8%、县办结0.16%,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

问题解决在萌芽,作风落实在基层

“台账工作法”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落实,还得益于一系列工作推进机制和工作考评监督体系的创新和保障。

大家普遍反映,干部作风更实了,与群众感情更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好了。

中江县委组织部长张清军介绍,围绕“三本台账”,完善了村级、乡镇、县直部门和县委4个层面工作推进机制,建立起了村干部坐班、乡镇领导定期参加村“两委”会议、村支书定期述职、县直部门专题会议、联席会议、县委定期听取党建工作汇报等一系列制度,增强了工作实效。

同时,对工作绩效考评办法作出重大调整,包括乡镇和县直部门互考互评、县上直接考核到村(社区)、乡村联动的绩效考评等,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建立了全程监督程序,明确县、乡纪检监察机构和村民监督委员会参与台账建设职责,制定监督流程,建立台账群众回访及社会满意率测评体系,保证台账信息收集完整,处理及时有效,结果公开公正,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台账工作法”加强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察民情、知民忧的过程,也是宣传政策、发动群众、推动工作的过程。

这是群众路线工作法的继承和发扬,让基层干部转变了作风,提高了执行力,增强了干事创业的荣誉感。

“台账工作法”畅通了民意渠道。

基层干部及时掌握和有效控制了各类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变“生冷硬推”为“嘘寒问暖”,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矛盾纠纷“层层上交”为县乡村“三级处置”,将矛盾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台账工作法”理清了发展思路。

从基层收集问题、破解难题,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

2012年上半年,在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满意度测评中,中江县排名第37位,比上年上升了93位;全县信访总量、集体上访量、重复上访量同比下降45.8%、42%、70.6%。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三本台账”外,有的乡村还出现了针对留守人群的“留守儿童台账”、“留守妇女台账”和“留守老人台账”等。

中江县“台账工作法”还在不断细化、完善和提升之中。

云南普洱:

情是打开群众心门的钥匙

2009年3月,江城县嘉禾乡农户与云胶江城分公司发生了土地租赁纠纷,群众打出了“还我土地”的口号,形势十分危急,处置稍有不当,就会让矛盾进一步激化,引发严重的群体性事件。

民情民意就是命令,市、县、乡及时抽调工作队员组成工作组,深入一线化解矛盾纠纷,对涉胶地区群众展开了一场动人的“情感攻势”。

以情感人,叩开心门

群众表达情感的方式简单而朴实,对损害他们利益的人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抵触甚至是对抗,但如果你能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他们又会毫不吝啬地伸出友谊之手,和你做朋友。

工作组以情感攻势作为工作突破口,以情感化群众,带着感情讲道理、带着感情解难题,采用“笑、问、听、析、讲”五字法开展调解工作。

“笑”,笑是拉近彼此距离最好的方式。

工作队员进村以后始终带着一张亲切的笑脸接触群众,给群众一个好印象,让群众消除戒备心理,让群众感受到工作队员是友善的、真诚的,是真心实意要为他们解决问题的。

“问”,起初,群众认为:

“政府下派的工作组都是为政府说话的,官官相护,不管群众死活,我们才不要听他们那些骗人的瞎话”,群众商量好了不准任何人和工作组进行交流,如果谁违反了商定和工作队员接触就要受到群众的谩骂和攻击。

群众不愿意和工作队员交流,阻障了工作的开展,但工作队员并没有气馁,从关心群众的角度和群众拉家常、嘘冷暖,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存在主要困难等等,最后把话题转移到需要调解的纠纷问题上,试探性的询问他们关于土地租赁问题的看法及解决纠纷的想法。

“听”,群众愿意和工作组对话,这也是调解工作取得的一个小小的进展,只有认真倾听才能知道群众的诉求和想法?

每当群众情绪极其激动的诉说的时候,尽管群众的诉求有不合理甚至不合法之处,工作队员始终都认真、平和、耐心地倾听着,不和群众产生情绪抵触,鼓励群众把所有的顾虑和想法都说出来。

“析”,通过问和听,工作队员和群众一起仔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和正视存在的客观事实,一起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

“讲”,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建起后,群众最想听的是党委政府如何解决事情,如何维护他们的利益。

于是,工作队员就认真向群众讲政策、讲法律、讲道理、讲情理。

如,通过交谈分析后了解到有些群众误解为土地出租以后永远就是公司的了,就意味着卖断给公司了。

针对这一问题,工作组拿出随身携带的国家关于土地方面的法律书籍,找出相关条款规定并以翔实的案例给群众分析讲解,从而让群众明白,农户与云胶江城分公司的土地租赁是有期限的,是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结合,是公开、公平、公正的,是让群众长期致富、稳步发展的一条路子。

通过工作队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的反复讲解,很多群众渐渐消除了顾虑和怀疑,继而把问题的解决转移到依法依规、合情合理上来,大部分群众认可了省上出台的解决方案:

土地租期从80年改为50年,橡胶未开割的每亩租金30元;开割的每亩50元,并以5%的比例参与分红。

为矛盾纠纷的化解迈出了艰难的一步。

以情动人,敞开心扉

在调解中往往会遇到了一些很难沟通、很不配合的群众,即使采用“五字法”也不见成效。

对此工作组又采用了新的工作方法:

“粘”,就是想方设法和群众进行沟通交流,白天找不着晚上找,家里找不着地里找,通过拉家常、做农活、喝酒等,拉近工作队员与群众的身心距离,让群众感受到工作队员的真心与真诚。

“盯”,即在众多有抵触情绪的群众中找出最能被群众看齐,威望较高,只要把这户工作做通,其余皆可顺利做通的关键农户展开重点宣传、说教和软化。

中会村竜山组是阻力较大的一个组,整个组都不签协议,工作组对此情况进行了分析,“竜山组组长在寨子里威望较高,如果组长不签协议,其余村民是不会签的”。

于是重点对组长展开了说服教育工作,组长到地里劳动,工作队员就跟到地里一起劳动,组长收工回家,工作队员也会提上几斤肉或是几瓶酒到组长家“蹭”饭吃,真正做到了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软磨硬泡”,组长被感动了:

“你们这么辛苦是为了啥,难道你们这样做政府给你们发奖金吗?

”工作队员语重心长地说:

“我们所做的一切政府是不给我们发奖金的,但是我们深知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我们希望你们生活富裕,社会安定,你们的利益党委政府会帮你们维护,但要通过合理合法的诉求渠道来解决。

”在一次次的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组长带头签定了协议书,其余农户也纷纷在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靠”,就是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工作队员做不通,就通过找“关系”,请工作对象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等出马劝说,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在工作中,工作组就碰到了一户“钉子户”,听说平时群众给该户主取的绰号就叫“大牯牛”(意为固执、犟、不听劝),当得知其与乡领导是同学之后,该领导亲自登门做工作,三番五次的上门说劝,但该“钉子户”始终无动于衷;工作组并没有气馁,又发动他的其他同学对其进行劝说,经过无数次的劝解,这颗“钉子”最终被情感动、融化了,终于在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最后一份协议的签订标致着此次矛盾纠纷化解取得了圆满成功。

以情暖人,春风化雨

工作组在做群众思想和矛盾调解工作的同时,还专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及时将群众的想法和困难反馈给上级和各相关部门。

对一些小事,能帮就帮,能当场解决就立马解决,对涉及项目和大额资金的,力所能及地帮他们想办法出主意,争取项目落实资金。

工作组还走进农户家中,以送温暖、送爱心、送医疗、送文艺等多种形式访贫问苦;积极开展民房改造,水、电、路通达工程等项目建设,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当工作队员把大米、猪肉、食用油等送到贫困户张大爹的手中时,张大爹用颤抖的手握住工作队员的手激动的说:

“感谢党委政府,感谢你们……”;当义诊队到李大妈家免费为李大妈治疗折磨她多年的支气管炎病的时候,李大妈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来……诸如此类的感人场面还有很多很多。

多数工作队员还和当地群众建立了长期的“亲戚”关系。

上面提到的“大牯牛”也成了工作队员的好朋友,工作队员还会接到“大牯牛”朋友打来的“来我家杀年猪”的邀请电话,“大牯牛”朋友到县城办事也会到工作队员家中坐坐。

在工作队员与群众间的朋友情、同学情、兄弟情、手足情,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暖流,最终化作春雨洒向大地、注入群众心田。

通过工作队员数月不分昼夜的辛勤努力,嘉禾乡部分农户与云胶江城分公司的土地租赁纠纷成功化解,嘉禾乡最终核定土地租赁总面积7762.36亩,签定合同213份,签定率100%,土地租赁资金兑付率100%。

纠纷化解了,群众满意了,干部舒心了,社会和谐了。

贵州思南:

开展“点题服务”

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贵州思南县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探索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初步构建了党组织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一、背景与动因

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方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的不断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基层群众的服务需求显得更具体、更实际。

2009年,思南县把原来的558个行政村撤并为168个。

撤并村后,村干部职数锐减,农村无职党员人数增多,无职党员占全县党员数的95%。

为拓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作用;充分体现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努力激发乡土人才、致富能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和总结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新方法新途径,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取得实效,进一步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思南县在东华、思唐、塘头、板桥等四个乡镇开展“点题服务”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便民服务工作新机制。

2010年,在全县168个村全面推行“点题服务”工作。

二、主要方法

“点题服务”是针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提出的一种创新方法。

其基本模式是:

群众点题申请——支部组织协调——党员和能人服务——群众监督落实。

主要是通过建立“能人服务中心”、“服务协调中心”和“服务监督中心”,由服务协调中心接受群众服务申请;由能人服务中心根据群众“点题”,有针对性地落实服务措施;由服务监督中心对服务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并定期公开服务结果。

“点题服务”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一种规范性模式,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加强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在进一步增强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础上的一种联系方法、服务方式的创新探索,是实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从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化的有效尝试。

(一)建立“三个中心”,规范“点题服务”方式

1、建立“能人服务中心”,为推行“点题服务”提供服务保障。

由各基层党支部牵头建立以能人党员为主体、动员和吸收“三个培养”对象(能人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培养为致富能人、能人党员培养为村级后备干部)参加的“能人服务中心”。

通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乡土人才的能力特长开展全面深入调查,建立能人档案,掌握本乡镇、本村能人资源及各方面服务特长,为有针对性地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保障。

“能人服务中心”要根据各类能人的技术特长和能力特点,分设“技术服务小组”、“法律咨询小组”、“纠纷调解小组”、“治安巡逻小组”、“扶贫帮困小组”等若干个服务小组,分别明确能人党员担任各服务小组的组长。

2、建立“服务协调中心”,为实现“点题服务”提供组织保障。

建立以村两委成员为主体、部分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服务协调中心”。

“服务协调中心”主要发挥以下职能:

一是开展群众服务项目申请及登记工作,接受群众“点题”。

要以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为阵地,以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为基础,建立群众服务需求登记窗口,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定点接受群众服务申请。

二是根据群众服务需求,协调服务对象,明确具体的服务责任人。

服务协调中心要及时对群众提出的服务申请进行分析研究,向“能人服务中心”分别提供服务对象,提出具体的服务要求,协调“能人服务中心”及时向提出服务要求的群众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服务。

3、建立“服务监督中心”,为体现“点题服务”效果提供监督保障。

以村监事会成员为主体,吸收部分知名人士参加,建立“服务监督中心”。

服务监督中心主要发挥以下职能:

一是根据“服务协调中心”提供的群众服务需求登记内容及“能人服务中心”明确的服务责任对象和要求,对服务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二是向“服务协调中心”搜集并反馈“能人服务中心”及相关服务责任人落实服务措施的具体情况;三是做好“点题服务”公开工作。

以建立“点题服务公开栏”的方式,定期向群众公开“点题服务”项目及措施落实情况;四是定期开展“点题服务”效果评价。

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服务效果评价,每年度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的方式,以群众评价意见为重要依据综合进行一次“优质服务小组”、“优秀服务项目”、“服务明星”评选表彰活动。

(二)抓好“四个结合”,提升“点题服务”效果

一是抓好“点题服务”与“三个培养”工作的结合。

通过动员各类致富能人发挥能力优势,积极参与“点题服务”,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使之在参与“点题服务”的过程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加深对党的认识,为把致富能人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奠定思想基础;动员广大党员在参与“点题服务”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意识,提高致富能力,实现普通党员向能人党员的转化;动员能人党员在参与“点题服务”的过程中加强实践锻炼,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提高管理村务的能力和水平,为逐步把能人党员培养为村级后备干部创造条件。

二是抓好“点题服务”与落实党员服务承诺制度的结合。

把开展“点题服务”作为落实党员服务承诺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把党员承诺制体现在“点题服务”的工作中,以党员主动参与“点题服务”的方式兑现服务承诺,逐步实现党员服务群众的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化、党员服务群众的效果由一般性向实效性转化。

三是抓好“点题服务”与远程教育的结合。

把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点题服务”工作中,能够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在为群众做好政策宣传、提供技术培训等方面的作用,把远程教育作为服务群众、提高群众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使远程教育资源成为随时为群众提供服务的“远程专家”和“服务能手”。

四是抓好“点题服务”与“点题公开”的结合。

把“点题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措施和效果,以“点题公开”的方式进行定期公开,使之成为“点题公开”的主要内容,将群众的服务需求、党员的服务方式、落实服务措施的效果向群众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推进以“点题公开”为主的村务公开工作由形式向实效的转化。

三、成效与反响

1、进一步转变联系和服务群众观念。

通过组织开展“点题服务”,党支部和党员的服务职能得以充分体现。

党员承诺制所体现的党员个体服务行为转变为有组织、有计划的整体行动。

通过党支部的组织协调和能人服务中心的组织参与,在规范各种服务行为的同时,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使乡土人才增强大局和群众观念,变以前的随意性、被动性服务为规范性、主动性服务,促进服务观念的转变。

东瓜溪村以能人党员为主体、动员和吸收“三个培养”对象(能人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培养为致富能人、能人党员培养为村级后备干部)83人加入“能人服务中心”,中心根据各成员的技术特长,分别编入“农业生产服务小组、畜牧技术服务小组、留守儿童关爱小组、村容村貌维护小组、医疗救护服务小组、市场信息服务小组、劳务输出服务小组”等7个服务小组,并明确党员担任各服务小组的组长,由乡党委组织对这些能人进行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技能培训。

同时,对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作了具体明确。

该村“市场信息服务小组”组长旷宗秀曾是温家宝总理接见过的省劳模,她说,“虽然我不是干部,但作为党员,我也想为大家伙办点好事,但不晓得从哪里着手……现在好了,有了‘点题服务’,我忙都忙不过来。

2、进一步规范联系和服务群众方式。

“三个中心”的建立,使群众提出服务有窗口,党员落实服务有阵地,能人展示才华有舞台,服务效果监督有保障。

群众点题申请——支部组织协调——党员和能人服务——群众监督落实的配套服务模式,从接受申请、组织协调、责任明确、措施落实、监督保障等环节对服务和联系群众的方式作了有效规范,实现反映问题有窗口,组织协调有支部,提供服务有能人,效果监督有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