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5756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docx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

 

智慧数据中心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名称及归属

【项目名称】

【项目主管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

二、项目建设依据

(1)《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十二五”规划》;

三、项目建设背景

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属于我国“十二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省*市重点发展和扶持的现代服务业;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是指一种拥有完善的设备(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专业化的管理、完善的应用级服务的服务平台。

传统的IDC建设是一个投资大、耗能高的项目,三大电信运营商是IDC的主要建设者和用户;云计算数据中心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基础设施与应用服务模式的重要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以资源聚合和虚拟化、应用服务和专业化、按需供给和灵便使用的服务模式,提供高效能、低成本、低功耗的计算与数据服务,支撑各类信息化的应用。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变革性技术创新正不断打破既有技术锁定和传统垄断体系,推动着产业链和产业力量的分化重组,催生着新兴产业体系,为重塑产业格局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因此,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的采集、生产、整编、存储、发布以及地球空间信息的抽取、清洗、重组、云存储、云计算、云服务等空间信息智慧化的关键技术并产业化,能够极大的促进我国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和丰富地球空间信息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容,推动我国地球空间信息成果的公众化应用、提升我国地球空间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并且促进我国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产业、云计算产业与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的嫁接、创新地球空间信息共享服务的重大应用,符合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也是*市产业格局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点。

四、项目建设必要性

《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

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要建立起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基础设施,形成竞争力较强的导航与位置、时间服务产业链,形成一批卫星导航产业聚焦区,培育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

随着导航产业链的发展,产业上下游企业对服务器、存储、数据等IT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建设一个主要负责支撑空间数据、定位导航数据的数据中心,成为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由于涉及到大量行业数据、涉密数据、国防数据,现有的开放数据中心很难到达空间数据中心的支撑标准。

因此,建设智慧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当前的紧迫之需。

五、项目建设优势

目前,在我国北斗产业已形成五大有明显特征的发展区域。

其中,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依托国家部委、相关研究院所集中的优势,开始形成以引进技术设备、重大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以西安为主的川渝陕地区,依托所在的航天、航空部门的技术、设备、人才等优势,发展以卫星零部件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以上海、南京为主的长三角地区,利用资金、市场等优势,发展以芯片制造、天线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以广州、深圳、中山为主的珠三角地区,依托区位、资金、机制等优势,形成以引进、组装、制造卫星导航终端产品的产业格局。

以成都为中心的中三角地区,依托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拥有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形成了高精度定位服务,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

**是国务院确定的**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并且是全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GPS多媒体系统的城市。

在推广GPS应用方面,**80%左右的出租车都安装了GPS车辆导航系统。

除此之外,**还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单位和**、**等知名高校,加之在软件开发、电子制造方面的优势,在建立完善的卫星导航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概述建设的优势】

随着北斗导航产业的发展、西部地理信息产业园发挥聚集作用,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率先开展国家地球空间智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提升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架构,以数据中心为基础,把**打造成西部地区的北斗精确位置服务商业化运营中心和产业化中心,对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加速全国北斗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价值。

六、项目建设目标

为了加快**空间信息智慧中心建设、拓展**地区空间信息产业化建设、填补**地区缺乏互联网服务产业空白的经济发展产业化格局建设,面向构建国家导航定位民用基础设施体系和培育北斗精确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重大需求。

项目以**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为核心工程,建设**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数据中心运营与研究中心,以此扩展现有空间信息产业链,带动互联网网络服务产业落户**。

在**范围内,建设**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一方面为**地球空间信息产业上下游企业解决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和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加快空间信息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带动互联网服务产业链企业落户**,打造“**国家智慧产业核心园区”建设,为基地经济总量提升开辟新动力源。

由国有资金投资、民间企业资本等按照现代企业制组建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高科技企业;或者通过股权改造重组已有专业从事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业务、有一定技术基础和规模、且成立于**内的空间信息产业企业(以下简称公司),公司负责**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的投资建设和市场化运营、负责空间数据资源的民用产业化推广。

同时承担研究空间信息产业与云计算产业、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产业的嫁接创新以及技术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任务。

七、项目建设内容

(一)国家地球空间智慧数据中心的建设;

1、建设内容

项目计划建设一栋四层楼高的建筑物作为智慧数据中心的主体建筑,其中一楼为动力中心与客户交流中心,二至三层作为IDC机房主体,四层作为运营中心。

整体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建设容量为2000个机柜。

2、建设规模:

智慧数据中心

建筑面积(平方米)

投资总额

(万元)

投资比例

(政府/企业)

备注

建筑主体

政府搭台、用方筹资。

资源聚合,节能减排。

合计

本项目拟建设的“国家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主体建筑为一座四层半圆柱型建筑(每层约4500平米,首层层高为5.7米,标准层层高为4.8米,数据机房承重为1000KG/平米,动力室为1600KG/平米),具体建筑主体30米内建设一栋附属建筑(一层、层高5.7米,用于柴油发电设施)连接。

一期计划建设2000个机架。

智慧数据中心规划3年建成,将直接吸引外来投资约*亿人民币。

一期投资约*亿建成后的智慧数据中心年增*千万人民币,3年内分期建成,三年内达到*亿产值。

并将带动空间信息产业和互联网服务产业新增年产值*亿人民币。

该实体建筑是一座绿色、环保、低碳的绿色数据中心。

可作为国内绿色、环保的云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的示范工程。

整个绿色云计算中心共需使用节能环保新技术26项,年节电500万度,实现建筑节能70%,远超过国家规定的50%的建筑节能指标。

3、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项目计划总投资*亿元,一期投资约*亿元。

其中基建厂房投资约*万元,IDC设备购置约*亿元,其他约*万元。

二期投资约*亿元,用于设备完善与经营产业化拓展投资。

(二)国家地球空间智慧数据中心运营中心的建设;

项目计划运营主体:

**有限公司”(筹,暂定名)或重组企业。

八、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8.1项目概况

8.1.1建设原则

与城市环境及地域环境协调的原则

拟建的工程充分利用地块临商业中心及住宅区的有利条件,协调好城市空间环境,使之成为新城市中心区亮点之一。

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原则

经济实用地建设本工程,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实用,美观大方,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的原则

力求满足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齐备、安全可靠,协调生产及管理工作需要。

技术先进的原则

力求拟建大楼在信息管理、设备运行环境、消防安全技术、建筑设备设施等方面,既要经济合理,又要尽量在经济适用的原则下在设计上留有发展的余地。

8.1.2工程范围

✧地球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18000平方米。

考虑到IDC项目发展,本工程土建一次性完成,机电专业做整体规划,可分期实施。

8.1.3设计内容

本项目涉及到的相关专业主要包括:

工艺、建筑、结构、电气、通风空调、给排水、消防、智能等。

8.2建筑方案

方案思路:

建筑平面方正实用,框架结构,采用8.4米X8.4米柱网,具体建筑方案阶段确定。

数据中心地上四层,每层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

平面尺寸暂按50米X90米规划,实际尺寸及面积待建筑方案阶段确定。

按楼层分区:

一层为动力设备区,层高6.5米;2-4层为数据主机房区,层高5.0米。

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建筑空间按功能进行分区。

结合地形,设计半圆形布局。

各层功能规划如下:

首层:

规划为中央空调制冷主机房等设备用房、电力电池室、高低压变配电房、发电机房、变压器房、部分预留数据机房空间,还布置有门厅、消防控制室、配线区、备品备件室、气瓶数据机房间等等。

首层还规划了会议中心作为用户交流的场地。

二~三层:

规划为数据机房、机房附属空间、设备用房如变配电房、电力电池机房及空调末端机房、消防气瓶间、测试室等。

四层:

规划为运营中心。

8.2.1总体规划思路、功能分区

1)总体规划原则:

根据业务需求及用地的规划条件,在充分利用土地规划设计条件的前提下,建设符合企业形象,满足转型业务发展需要的“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

整个地块需统一规划,充分利用土地。

2)总体规划方案

由于大楼基础设施是形成生产力的必要因素之一,而大楼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建设周期,大楼建设需要有长远规划。

根据业务发展对生产空间的需求,规划在2013—2015年建设地球空间信息智慧数据中心,缓解IDC生产场地严重不足的局面。

建议新大楼建成后能保障5—8年的业务发展需要。

由于IDC对大楼的配套要求比较高,一般机楼或租赁场所难以达到基础设施要求,故建议IDC机楼的规划与建设适当超前。

根据业务对生产空间的要求特点,建筑采用大平面、大开间、通用型设计。

8.2.2总平面规划

根据已征地块的地形图及可能的规划设计条件,本可研提供总平面布局方案供参考。

基于城市规划部门给出的规划设计条件,总体布局规划。

总平面布局按照城市规划要求,人车分流,内外分区明确,从功能、体量、视觉要求各方面考虑,组合成结构性、整体性很强的一组建筑群。

局部建筑相互独立,整体又形成一个大院。

在总平面人流车流组织方面,结合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对外服务区及内部管理区内在合理组织交通流线的前提下,适量布置绿地及广场空间。

总体而言,总平面的交通组织便捷,安全方便,舒适宜人。

车辆停放主要由地面停车为主。

8.2.4建筑消防设计

本建筑耐火等级一级,为多层丙类厂房,每个防火分区不超过6000平方米,室内任一点到最近疏散出口距离不超过60米。

8.3结构方案

8.3.1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8.3.2结构设计基准期限及建筑安全等级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规定,本项目主体结构的设计基准期限为5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本项目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γ=1.1。

8.3.3荷载取值

Ø活荷载

本项目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GB50009-2001),并根据初步工艺要求,活荷载取值见下表:

(kN/m2)

电池室

IDC机房

走道楼梯

屋面

活荷载

16

10

3.5

2.0

图表43项目活荷载取值表

Ø风荷载

本项目位于**市,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本项目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为0.35kN/m2;风载体型系数1.3;地面粗糙度为B类。

风载风振系数和风载高度变化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要求取值。

8.3.4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本项目建筑构件耐火等级为一级,其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等级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中的有关条文设计,主要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为:

钢筋混凝土柱3.0小时

钢筋混凝土梁2.0小时

钢筋混凝土板1.5小时

8.3.5结构体系选择

在方案设计阶段,与建筑专业协调,尽量使建筑平面布置简单、规则、对称,减少扭转的影响;避免建筑物竖向体型复杂、外挑内收变化过多,力求刚度均匀,避免刚度突变,产生应力和变形集中。

本期工程在确定结构体系时,应考虑材料用量、建筑内部空间、房屋适用高度、抗震性能、房屋的重要性、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以及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并结合结构体系的经济技术指标,建议采用框架-剪力墙或者框架结构体系。

8.3.6抗震设防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项目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项目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建筑,地震作用按6度计算,抗震措施按7度抗震设防。

8.3.7地基基础

具体地基基础及结构方案在初步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根据详细钻探资料进行设计确定。

8.4电气方案

8.4.1主要设计依据

1.《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09

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YD5040-97)

9.《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1051-2000)

10.《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11.《TelecommunicationsInfrastructureStandardforDataCenters》ANSI/TIA-942,2005

8.4.2负荷分级

1)一级负荷

a.大楼内的消防负荷:

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应急照明等。

机房设备用电负荷。

b.机房专用空调负荷。

2)二级负荷:

a.机房配套用房照明、动力等。

b.电梯电力、机房保证照明等。

3)三级负荷:

其它不属于一、二级的普通用电负荷。

8.4.3负荷计算

根据本次数据中心的规划:

需建设2000个5kw机柜(T4级别);

数据中心的PUE值按1.5计;

本项目数据中心终期用电总量约为:

24000kVA。

8.4.4供电的可靠性要求

本项目的IDC数据机房,用电量大,供电可靠性要求高;市电引入需两路独立的专线;同时应设置应急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保证电源,柴油发电机在市电故障停电后,能在15秒内自动启动;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具有两路来自不同区域变电站的电源及发电机备用电源作保障,供电可靠性高。

为防止供电系统的单点故障,根据不同等级采用采取以下供电措施:

1)采用双路市电(互为热备)及发电机备用电源供电方式;

2)变压器及供配电系统采用互为热备分的运行方式;

3)市电和发电机双电源采用PC级切换装置;

4)对IT设备采用UPS不间断电源。

8.4.5高低压配电设计方案

1)供电电源

本工程引接两路10kV市电专线电源,10kV电力电缆通过电缆沟敷设引入本工程高压开关房,作为正常工作电源。

2)高压配电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高压配电系统10kV电源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平时母联断路器断开运行,两路10kV电源同时供电。

当任一路10kV电源停电时,母联断路器自动投入运行,由另一路电源向两段母线供电,每路电源均可带起全部负荷。

10kV母线以放射式向各台变压器供电;变压器采用M(1+1)配置,每台变压器负荷率不大于50%;当一台变压器故障时,另一台变压器带起全部负荷。

3)低压配电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机房设备、机房空调负荷、消防负荷等一级负荷由低压配电系统不同的母线段采取放射式供电,并在末端切换。

在变压器低压母线侧装设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采用干式电力电容器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达到0.95以上,电容补偿容量根据实际需求计算量配置,利于节省初期投资。

低压供电电压为380/220V,TN-S系统。

4)环境特征和配电设备的选择:

有触电危险的电气设备、插座专用回路设置漏电电流动作保护,消防设备回路设置漏电信号报警装置。

防火灾漏电保护的设置结合数据中心工艺的要求设置,设置信号报警装置,将在施工阶段完善。

低压配电各分支回路均装设自动空气断路器作过流保护和短路保护,另外在适当场所的配电线路装设漏电保护。

5)高低压配电房设置方案

高低压配电室的规划布置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减小供电半径;节能节资;且充分考虑“可靠性”、“经济性”、“可扩充性”、“便于管理维护”等原则,利于分期实施建设。

高压配电室、变压器室、低压配电室及发电机房均设置在首层。

8.4.6发电机备用电源选型

本项目发电机备用电源保证的负荷大,所需建设的应急发电机单机容量大,达2000kW,台数多,终期共需12台。

方案一:

选用380V低压应急柴油发电机组。

优势是维护方便,经验成熟,方便分期建设。

劣势是380V发电机输出电流大,配电母线投资大,不利于长距离供电。

方案二:

选用10KV高压应急柴油发电机组。

优势是采用10KV,供电线路截面积小,配电系统较简洁,有利于节省初期投资及节能,减少运行费用;有利于并列运行及负荷分配以及长距离供电;劣势是需供电部门审批及配备高压维护人员。

结论:

综合考虑及结合分期建设,本项目采用方案二。

8.4.7UPS不间断电源

8.4.7.1UPS系统配置原则

1)AA级IDC机房业务机架,采用双U(2N)系统,按1+1并联方式配置。

2)VIP、灾备机房业务机架,采用双U(2N)系统,按1+1并联方式配置。

3)A级IDC机房业务机架,按传统的N+1冗余备份并联方式配置。

8.4.7.2UPS配置容量

本机楼的设备装机总容量为18000KVA,采用2N系统配置。

注:

UPS安装容量均考虑20%的冗余。

8.5智能弱电方案

8.5.1设计依据

(1)相关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

(2)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部门认定的工程设计资料、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3)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规程、规范及相关行业标准:

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l6-2008;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9)《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10)《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4)其他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

(5)相关部门的批复文件。

8.5.2设计内容

本项目智能系统设计包括以下部分:

1.综合布线系统;

2.安全防范(SAS)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管理(一卡通)、入侵报警和停车场管理系统;

3.楼宇自控系统(BAS);

4.弱电系统集成;

5.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系统,包括动力与环境监控系统、安防系统、RFID资产管理系统、数据中心气流与热场管理系统等和KVM管理系统;

6.总监控室大屏幕显示系统;

7.视音频及多功能会议系统;

8.火灾自动报警(FAS)系统(见消防专业设计说明部分)。

8.6空调系统方案

8.6.1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3.《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8.6.2室内外计算参数

1)室外计算参数

夏季空调空气干球温度:

33.5℃湿球温度:

27.7℃

夏季大气压力1004.5hpa

夏季主导风向SE

夏季风速1.8m/s

冬季通风空气干球温度:

13℃通风相对温度:

68%

冬季大气压力1019.5hpa

冬季主导风向N

冬季风速2.4m/s

2)室内计算参数

用途

温度

相对湿度%

新风量

m3/h人

空调运行情况

IDC机房

18-25℃

50-60

40

全年运行

会议室及管理用房

26-27℃

40-70

40

季节性运行

图表空调专业室内计算参数

8.6.3空调冷负荷计算

本工程建筑面积18000平方,终期可安装机架2000个

按每个机架平均5kW计算空调冷量。

可得IDC设备的显冷负荷Q1=2000X5=10000kW

UPS冷负荷按机柜冷负荷的8%计算:

Q2=10000X0.08=800kW

建筑的全冷负荷按18000平方计算:

Q3=1512KW

总冷负荷估算为:

Q=Q1+Q2+Q3=10000+800+1512=12312KW

8.6.4空调系统介绍

由于空调冷负荷计算结果12312KW,故IDC中心空调制冷系统,终局设8台中央空调制冷主机;每台制冷量3165Kw。

其系统根据T4标准要求,按2N配置。

单套中央空调系统可提供12660Kw的冷量,可满足安装机架2000个机架的空调要求。

8台冷冻水主机分为两个不同的冷冻、冷却水系统,互为备用,提高空调系统的安全性。

中央空调冷冻水主机房设在一层,其面积按终期容量预留。

冷却塔安装在天面。

空调的冷冻水立管按需要安装,冷冻水管设套管道,互为备用。

空调系统的所有设备容量按楼层使用情况,可相应进行扩容,逐步增加。

空调末端采用恒温恒湿风柜;每层的恒温恒湿风柜集中安装在空调机房,所有水管不进入数据机房。

每个数据机房可按要求调节温度。

中央空调系统采用BA系统控制,可实现远程监控,无人值守,运行时可依据空调的负荷调节空调主机的开停,节省能耗。

数据机房采用恒温恒湿风柜,并按2N形式设备用。

恒温恒湿风柜本身已带有中效过滤器,可满足IT设备对空气洁净度的要求。

数据机房采用下送风的方式送风。

UPS及传输机房一般采用上送风的方式送风。

采用百叶风口向下送风,百叶风口回风,以加强空调效果,减少室内温差。

8.7给排水方案

8.7.1主要依据和资料:

⏹总说明中已列举的有关批文;

⏹城市给排水管道现状资料;

⏹现行设计规范

A.《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B.《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C.《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D.《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年版)

E.《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F.《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