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5759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自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自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自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自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自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自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自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自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自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自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自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自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自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

 文章来源:

中立诚会计师事务所更新时间:

2007/11/276:

39:

46

[摘要]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劣势,主要还不是体现在规模上,而是体现在“脑袋产业”与“躯体产业”、“核心部件制造”与“一般部件制造”的差别上。

一个产业,从价值链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研发、制造、营销、营运管理四个环节或部门,如果把其中研发、营销和营运管理称作“脑袋产业”,制造称作“躯体产业”,那么,我国民营制造业更多地从事的是“躯体产业”,而发达国家更多地从事的是“脑袋产业”。

民营制造业非专业化现象最主要的症结在于其自身为大企业配套生产的能力差,不是不想专业化,而是还不够资格为其他企业配套进行专业化生产的问题。

比如,近年来许多跨国公司逐步把中国当作它们的全球采购中心,每年都有大量的订单供中国企业选择,关键是民营企业有没有相应的能力。

跨国公司采购一般从网上进行发包,要求对方有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要求对方有相应的产品质量认证资格和过硬的产品质量,要求严格的交货时间,以及特殊的产品定制要求等。

一、我国民营企业制造业的现状 

ﻫ 

(一)制造业在民营企业中的地位。

  分别考察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中的制造业情况。

截至2001年底,全国私营企业达202.85万户,注册资金18212.24亿元,从业人员2713.86万人,总产值12316.99亿元,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11484.2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5亿元,其中,制造业为68.48万户,注册资金5000.9亿元,从业人员1220.58万人,总产值10232.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40.5亿元。

制造业分别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33.76%,注册资金的27.46%,从业人员的44.98%,总产值加营业收入的42.99%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8.26%。

可见,制造业在私营企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般认为,其重要性和第三产业的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大体相当,特别是在从业人员和总产值方面,制造业的发展对私营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对私营企业制造业的重要性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现考察一下私营企业制造业占私营企业工业和第二产业比重的情况。

在我国第二产业中包括工业和建筑业,而工业又可以分为采掘业。

制造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三小类。

而私营企业分行业中没有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这是因为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目前属于限制或禁止民营企业进入的自然垄断产业。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在私营企业中,制造业在户数。

注册资金、从业人员、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占第二产业的比重分别为89.25、76.41%、87%、85.48%和83.94%;占工业的比重分别为97.51%、97.84%、96.45%、97.33%和95.88%。

总体上说,在私营企业中,制造业占第二产业的比重在85%左右,占工业的比重则在95%以上,这两个数据都大大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

因此,在私营企业中,制造业是第二产业的主体,私营企业制造业几乎和私营工业是同义语。

ﻫﻫ  再通过对全国个体工商业分行业基本情况和制造业在个体工商业中的份额情况比较,发现制造业的地位仅次于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排第二位。

根据计算,制造业分别占个体工商业总户数的11.25%、注册资金的17.14%、从业人员的历.85%、总产值的22.35%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7.54%。

相对来说,制造业在个体工商业中不如在私营企业中重要,但是,制造业占个体工商业第二产业和工业的比重分别在90%左右和95%以上,可见,在个体工商业中,制造业是第二产业的主体,个体工业基本上就是指个体制造业。

  

(二)民营制造业的优势与劣势。

ﻫﻫ  我国民营制造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机制灵活,能对市场作出灵敏的反应。

由于民营制造业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风险与利益对称、激励约束机制到位等诸多体制和机制优势,使得它们能对市场变化作出敏感反应,及时调整企业产品品种、结构,更新技术、工艺、设备,甚至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产值增长的速度每年都在两位数以上。

(2)充分发挥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

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大多数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用工人数多,不但有力地缓解了我国劳动就业的压力,而且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它们通过产品出口。

“三来一补”、为跨国公司配套生产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展国际生存空间。

不仅如此,相当一部分企业还通过比较优势进一步获得了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有格兰仕微波炉、格力空调等。

ﻫﻫ 但是,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劣势也是非常明显的,表现为企业规模小,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下游或末端。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年底,规模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包括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31423个,工业总产值27220.91亿元,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8.5%。

而规模以上私营企业36218个,工业总产值8760.89亿元,只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的9.18%。

考虑到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比较高,一般也在95%左右。

和私营企业制造业在工业中的产值比重大体相当,可以肯定,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制造业较民营企业制造业占优势。

另外,根据国家工商局统计数据,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制造业142754个,注册资本28902956万美元,而私营企业制造业624230个,注册资本38880763万元,虽然,外商投资企业制造业的企业个数少于私营企业制造业,但是,总的注册资本却是私营企业的6.16倍(以1美元=8.28元人民币计)。

因此,民营制造业企业总体规模不及外商投资企业制造业。

 

ﻫ 在单个企业规模上,2001年,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规模为8663万元,而私营企业的平均产值为2419万元,前者是后者的3.6倍;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平均注册资本规模为202.47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为1676.4万元,而私营企业制造业平均注册规模为62.3万元,前者是后者的26.9倍。

 ﻫ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劣势,主要还不是体现在规模上,而是体现在“脑袋产业”与“躯体产业”、“核心部件制造”与“一般部件制造”的差别上。

一个产业,从价值链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研发、制造、营销、营运管理四个环节或部门,如果把其中研发、营销和营运管理称作“脑袋产业”,制造称作“躯体产业”,那么,我国民营制造业更多地从事的是“躯体产业”,而发达国家更多地从事的是“脑袋产业”。

比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耐克公司的研发在意大利、制造在中国、市场营销则在美国。

并且,作为制造环节的躯体产业,又可分为核心部件制造、一般部件制造和组装,而这些不同段位,需要不同的技术水平。

总体上讲,我国民营制造业更多的是从事一般部件制造和组装,而发达国家制造业更多地从事核心部件的制造。

  二、大力发展民营制造业的意义

(一)民营制造业是实现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

党的十六大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现在各地区普遍认识到,一个地区经济要发展,就必须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而要实现地区工业化、现代化,就更离不开大力发展民营制造业企业。

民营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吸纳大量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实现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劳动力的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民营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地区经济活力;民营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市场化建设,促进竞争和国民经济效率的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实现地区经济的繁荣。

总之,民营制造业是实现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001年,私营企业总户数超过10万户的省、市有6个,全部集中在东部地区,分别是江苏(22.55万户)、广东(21.09万户)、浙江(20.88万户)、上海(17.64万户)、山东(14.47万户)和北京(12.41万户),这些都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市,其中一些省、市还提出了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可见,私营企业的繁荣程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其中,民营制造业是促进地区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民营制造业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防止外资企业垄断的重要经济力量。

ﻫ  随着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国有经济继续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有企业必然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

著名经济学家吕政认为,处在一般竞争性制造业领域的国有企业,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

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共22个制造行业中的37010个企业都可以改为国有参股或非国有企业产那么,这些国有企业制造业退出后的空间由谁来“填补”?

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如果完全由外资占领,则意味着我国的一般竞争性产业领域将逐步转化为外资控制型经济,虽然外资经济在我国境内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市场经济建设、推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收入等,但也有一系列经济的。

非经济的甚至超经济的负面效应,对我国经济安全将构成严重的挑战,显然,这是我们不能容忍的。

因此,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积极鼓励其参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填补”国有企业退出的空间,对于抗衡外资企业垄断我国经济具有非常紧迫和现实的意义。

 (三)民营制造业是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

ﻫﻫ 2001年,全国出口创汇私营企业1.64万户,比2000年增加 3700多户;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913.47亿元,比2O00年增加172.51亿元,增长23.28%;个体工商业出口创汇折合人民币55.92亿元,比2000年增长6.88%。

这其中,主要是制造业的贡献。

可见,民营制造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一支重要力量。

虽然目前它所占的份额还比较小,但是由于民营制造业绝大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力地发挥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它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日益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不可小觑的生力军。

 另外,尽管民营企业目前对外投资还没有明确的合法渠道,但是,已经开展对外投资的民营企业,由于机制灵活,其成功率往往高于国有企业,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黑马”。

鉴于此,笔者认为,如果政策引导得当,民营企业“走出去”将成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生力军。

 三、民营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ﻫ 

(一)技术来源主要依靠仿制,技术创新能力弱。

ﻫ据调查,在企业自主专利和技术发明方面,78.37%的企业没有任何专利或发明,拥有一项的占10.39%,2-5项的占8.39%,5项以上的只占2.21%。

模仿创新是企业主要的创新战略。

调查结果显示,采用再创新战略的位居首位,比重为44.84%,而采用模仿、追随和领先战略的比重分别为24.69%、22.42%、27.59%。

调查显示,企业技术创新最主要的障碍是缺乏资金,其次是缺乏技术开发人员、开发成本高和信息不足。

调查发现,有研究开发部门的仅占被调查企业的29.35%;47.46%的企业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占企业人数的比例在5%以下,5%-10%的占31.8%。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由此导致的后果是:

(1)企业产品差异化程度不足,企业只有依靠恶性的价格竞争手段来维持生存;

(2)不能产生左右该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行业技术标准为他人所控制或制定,对本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忧患;(3)那些依靠仿制技术进行生产的企业产品出口时,更容易成为他国技术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的牺牲品,如我国温州打火机出口到欧盟时,就遭到欧盟“CR”标准的狙击;又如,我国DVD出口时,被要求向美、日、欧等国有关企业支付技术使用费和专利费,严重时这些国家拒绝进口该类产品。

ﻫﻫ  (二 )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为大企业配套能力差。

ﻫ目前,我国私营制造业企业平均注册资金的规模仅为62.3万元,约为外资制造业企业平均规模的1/27。

同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私营制造业还不到私营制造业企业总数的5%,这说明我国私营制造业绝大多数是微型企业,连称得上是小型企业的都很少;更谈不上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了。

但是,民营制造业企业最主要的问题还不在于其规模小,而在于其非专业化。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受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的影响,我国不少企业是“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厂”,当然民营制造业也难以例外,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而我国一些民营企业主思想陈旧,认为为其他企业配套生产是低人一等,在“宁当鸡头、不作牛后”心理的驱使下,更加剧了其非专业化倾向。

殊不知,在制造业要想做大(规模化),就要做小(专业化),没有小,也就没有大。

就是说,民营制造业的最佳发展模式就是“小型巨人”模式。

ﻫﻫ 但是,民营制造业非专业化现象最主要的症结在于其自身为大企业配套生产的能力差,不是不想专业化,而是还不够资格为其他企业配套进行专业化生产的问题。

比如,近年来许多跨国公司逐步把中国当作它们的全球采购中心,每年都有大量的订单供中国企业选择,关键是民营企业有没有相应的能力。

跨国公司采购一般从网上进行发包,要求对方有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要求对方有相应的产品质量认证资格和过硬的产品质量,要求严格的交货时间,以及特殊的产品定制要求等。

这些对民营制造业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民营制造业需要进一步苦练内功,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身。

ﻫﻫ另外,我国目前有40%左右的私营企业、50%以上的个体工商业分布在农村,其中有不少的制造业企业,地域相当分散,这些从客观上讲是不利于这些企业开展大规模的专业化协作的,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是向工业园区、城镇集中,走企业集 群的发展道路。

ﻫﻫ (三)“行政性”产业准入壁垒,限制了企业的产业扩张。

 在我国,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产业投资和市场准入上,对民营企业存在着诸多政策限制,民营资本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国民待遇”。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不断刺激民间投资的增长;特别是原国家计委2001年出台了《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政策惯性和思维模式,以及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办事习惯,真正落实这些政策措施,可能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ﻫﻫ 根据原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民营投资的进入政策体制环境研究”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民营经济在产业投资和市场准入等方面要比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相差许多,民营经济在将近三十个产业领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限进”问题,不但在诸如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仓储业等基础设施领域和金融、保险、通信、旅游、教育和医疗等新型服务业产业领域存在着进入不足的问题,就是在民营企业进入最广泛的制造业领域,也存在“进入”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的问题。

其表现为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从事诸如服装、食品、玩具和家具等技术门槛、资金门槛以及相应的管理门槛都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很少有机会进入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大型制造业领域。

如大型装备制造业、汽车产业、大型集成电路、民用卫星和民用飞机等。

 ﻫ

(四)缺乏外源融资,资金问题困扰企业发展。

有人认为,民营企业之所以“拥挤”在一个相对狭小的产业领域,是因为民营企业缺乏巨额资金,不能进行大型项目的建设,不能从事诸如重化工业、汽车、电力、钢铁等大型制造业,即使开放产业领域之后,民营企业照样只能从事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种认识是不符合实际的,如在世界500强中,除我国的企业外,没有一家是国有企业。

尽管现阶段民营企业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竞争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民营企业只能如此。

我们知道,企业资金规模扩大无非两种途径,一种是内源融资,即通过资本积累将每年的税后利润转为投资使企业的资金规模扩大;另一种是外源融资,即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股票、借贷等方式从企业外部获得资金使企业可运作的资金规模扩大。

前者可称为“资本积聚”,后者可称为“资本集中”。

我国国有企业之所以能够投资建设大型项目,成为大企业,主要原因不在于有较强的内源融资能力,而在于通过政府财政投资、行政性金融安排等在外源融资方面占据优势(甚至垄断)的地位。

因此,不是民营企业没有能力通过资金集中来从事大型项目和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而是政策限制(甚至禁止)使得民营企业难以获得资金集中的机制,只要资金集中的机制合适,民营企业照样可以从事规模巨大的大型项目建设和大型制造业。

所以,在对民营企业开放产业投资领域的同时,必须同时解决民营企业的外源融资问题。

ﻫﻫ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化解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包括原经贸委系统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各国有商业银行内设置专门的小企业信贷部等。

但是,整体上,民营企业从外部获得资金仍然相当困难;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发展主要靠内源融资,这就大大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

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症结在于:

ﻫ  1.融资渠道狭窄。

民营企业融资缺乏主板上市和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而我国又缺乏风险投资机制,“二板”资本市场迟迟未建立,民间自发的“灰色”金融市场被严格禁止,致使民营企业融资主要靠现有的银行系统来解决。

2.作为融资主渠道的银行体系进行了不利于民营企业融资的调整和改革。

为防范金融风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确立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两大”战略,逐渐从边缘地区撤退。

自1998年以来,商业银行基本上停止了传统的信用贷款方式,采取了较为严格的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方式,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3.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资产信用不足,致使我国出现了“企业贷款难”和“银行放贷难”并存的局面。

ﻫ 4.银行内部不合理的贷款激励约束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

目前,银行对从事信贷的工作人员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尤其是贷给民营企业,一旦收不回款,可能终身受到怀疑和牵连,可是贷款成功所得到的报酬却很有限,激励和约束不对称,造成部分信贷人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无所事事心理和作为。

  四、促进民营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ﻫ

 

(一)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提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我国大多数民营制造业企业规模小。

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且从事的是传统制造业,急需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笔者认为,当前最主要的是要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

ﻫ党的十六大指出: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笔者认为,对于处在传统制造业领域中的民营企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具有紧迫性、针对性,效益也将更为显著。

民营制造业信息化改造的意义是:

改善民营企业信息获取能力,可以更好地响应顾客的需求,实现以销定产;提升民营企业的技术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增强企业竞争力;扭转民营企业在产业组织方面的劣势,通过信息化的网络组织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助于促进民营中小企业走上为大企业配套的发展道路,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若要为跨国公司配套,纳入其全球社会化生产分工体系之中,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因为跨国公司经常通过互联网发包、电子商务采购;企业信息化还有利于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等。

 民营制造业实现企业信息化,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企业领导人对实现企业信息化要有紧迫感,尤其要摒弃“没有计算机、不上网,我一样能赚钱”的过时思想;同时,又要克服企业信息化的神秘色彩,信息化并不神秘,只要参与就有收获。

其次,要保证有足够的投入,包括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

当然,单个企业投入有困难或者规模不经济,可以与其他企业联合,或“分包”给专业服务公司。

这其中,地方政府可以发挥建设和提供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

再者,企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决策,选择对自己最需要的方面着手信息化建设。

比如,一些企业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来改进企业的产品设计和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一些企业可能更需要一个网络信息平台,解决销售问题,而另外一些企业则需要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等,这就要求企业因企制宜。

 

(二)不断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实现专业化协作。

ﻫﻫ民营制造业产业组织结构的主要问题是“小而全”,小而不精、不专、不特、不强,专业化协作水平低,地域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等,因此,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是民营制造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ﻫﻫ  1.企业要树立专业化经营发展战略。

现在我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中小企业如不实现专业化经营,同时在几个产业市场上竞争,其结局必然是失败。

至于大一些的企业,若要实现多元化经营,也要慎重,应该是基于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的多元化经营,否则,风险太大。

ﻫ2.要树立为大企业配套的思想。

民营制造业企业要主动充当大企业的“配角”,如果能够争取当跨国公司的“配角”就更好了。

充当配角,与大企业配套生产和服务,一方面,本企业要按照大企业的订单要求组织生产,接受大企业的监督和考核,另一方面,本企业产品进入了大企业的营销网络,企业人员接受大企业的技术指导,企业可以逐步掌握各种生产经营所需信息,甚至了解到最新的技术秘密,企业在为大企业配套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最终得以做大做强。

如我国格兰仕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和竞争经验,深深感觉到了自身在生产制造环节上的比较优势,因此把自己定位于全球大工业产业链中的“制造者”,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分工合作,在微波炉领域已实现了对全球一流的生产、营销、技术、管理等优势资源的优化整合,成为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基地。

并且,格兰仕通过关注核心技术的创新,掌握核心部件的制造能力,不断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ﻫﻫ 3.企业要相对集中,努力发展地区性的企业集群。

我国各个地区的企业集群发展表明,企业集群具有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集聚效益,具有信息传播优势,有利于推动企业创新,也有利于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其中的社会化服务业也比较完善,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等。

今后,政府要创造条件,包括开发民营企业园区,打破户籍身份限制等政策措施,将分散的民营制造业企业相对集中起来,既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ﻫﻫ (三)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

ﻫﻫ 党的十六大重申,“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并强调指出:

“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党的十六大还指出:

“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这些重要论述为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发展方向和政策保证。

 

ﻫ 1.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相互促进。

(1)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民营企业的发展所提供的巨大就业机会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分流下岗人员,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实现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提供了潜在的投资主体。

(2)国有企业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低成本扩张的机会。

民营企业通过购买、兼并、股份制、承包、租赁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可以迅速壮大企业规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ﻫﻫ 2.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有利于打破传统所有制形式的“板块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