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5953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南昌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第1至6小题共18分。

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苌弘(hóng) 忖度(cǔn) 提防(dī) 杳无音信(yǎo)

B.蟊贼(máo) 寒蝉(chán) 侍候(shì) 伺机而动(sì)

C.冠冕(guàn) 鱼翅(chì) 大度(dù) 残羹冷炙(zhì)

D.罪孽(niè) 诞生(dàn) 给养(jǐ) 咄咄逼人(du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破绽 戕害

玉玺

望帝啼鹃

B.伦常

愚妄

珠玑

鳏寡孤独

C.燥动 凝聚

惶恐

故弄玄虚

D.品尝

丰盈

老练

泾渭分明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发新产品的试验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大家要做好充分准备,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B.滥挖天山雪莲这一行为日益猖獗,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

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C.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先找个窝,再做选择”的权宜之计,这种做法是我国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

D.现在很多学生不会学习,他们一头钻进了题海中,而放弃了对课本的钻研。

其实,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关汉卿,元代戏曲家,《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

B.曹禺的《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C.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

主要有豪放(如苏轼、辛弃疾)和婉约(如柳永、李清照)两种风格。

D.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是纪传体史书,《史记》是断代史,《汉书》是通

史。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11

A.景德镇陶瓷、宜兴紫砂陶制作、茅台酒酿制……这些享誉海内外的传统手工技艺均在日前首批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占有一席之地。

B.一双动人的大眼睛,一条飞动的大辫子,一袭时尚的民族服装,构成了文博会原创动漫卡通形象“山东大嫚”。

飞扬灵动、青春勃发的“山东大嫚”,被确定为2016山东文博会的“吉祥娃”。

C.央视《新闻联播》天天与观众见面,内容虽然每天都不同,但主播却没有太大变化。

6月5日,《新闻联播》有了新面孔———康辉、李梓萌。

D.美国《PCWorld》近日公布了2016年度“最佳科技产品”,软件产品占据半壁江山。

《PCWorld》的评判主要根据产品的外观设计及功能表现。

6.填在下文横线上的四句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他抬手看表,发现才凌晨4点。

窗外临水枕河的小院悄无声息, , , ,

,与世隔绝,船舱里静寂如梦。

①就连自己置身其中的小楼

②惟有自己的呼吸在空气中震荡着

③也没有一丁点儿响动

④像一条远离地球的太空船。

A.②④①③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二.古诗文阅读(32分,7-10每题3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

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

“徒慕君之高义”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百者多徒行8.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蔺相如固止之 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2)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

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

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

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

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

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

所至郡县,为之肃然。

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

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

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

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

以刚介为时所忌。

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

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

“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如镛者。

”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

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

将为盗,必卜之。

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

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

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

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

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

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

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

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

独镛无预。

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

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

言,不见听。

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

及脱脱罢,用事者

悉诛,而镛又独免祸。

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9.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

/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B.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

/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C.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

/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D.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

/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10.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皇帝想让中书参议傅岩起做吏部尚书,韩镛上书说:

按照制度他不能升为尚书。

皇帝下诏同意了韩镛的奏言。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

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韩镛任浙西廉访司佥事的官职时,打击奸诈、暴虐,罢免贪赃不法的官员,人们起初极为害怕,后来就都赞同信服了。

D.韩镛在处理政事的空闲,经常邀请接见师生,与他们讲论探究经义,由此人人自觉努力学习,因而饶州通过科第考试进入仕途的人,比其他郡县多。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5分)

(2)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

12.阅读下面词,完成后面各题。

扑蝴蝶

宋·赵师侠

清和时候,薰风来小院。

琅玕①脱箨,方塘荷翠毡。

柳丝轻度流莺,画栋低飞乳燕。

园林②绿阴初遍。

景何限?

轻纱细葛,纶巾和羽扇。

披襟散发,心清尘不染。

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

浮名薄利休羡。

【注】①琅玕:

翠竹的美称。

②箨:

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上片主要以景物描写为主,薰风来院,脱箨琅玕,方塘翠荷,清新雅致又不乏生机。

B.下片主要以抒情为主,“纶巾和羽扇”化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向往。

C.“柳丝轻度流莺,画栋低飞乳燕”,句式倒装而形成的错位结构具有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

D.下片“景何限”一句承上启下,诗人通过美景何限的惋惜,进而引发世事沧桑的感慨。

E.“一杯洗涤无余”,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心绪在饮酒中释怀,表现了其淡泊名利的心境。

(2)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是如何描写自我形象的?

(6分)

三、古诗文默写

13.古诗文默写。

(8分,每空1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古亭怀古》中表现将士们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句子是

, 。

(2) , 。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式的句子是“

, , ”。

(4)苏轼在《定风波》中由眼前风雨推及人生,表达其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的诗句是“ ”。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2)(3)题。

房东

庐隐

(1)当我们坐着山兜,停在一座山坡上时,兜夫“哎哟”的舒了一口气,意思是说“这可到了”。

那里有一所三楼三底的中国式洋房。

在这所房子的对面,是峙立着无数的山峦,当晨曦窥云的时候,我们睡在床上,可以看见万道霞光,从山背后冉冉而升。

跟着雾散云开,露出艳丽的阳光。

再加着晨气清凉,稍带冷意的微风,吹着我们不曾掠梳的散发,真有些感觉得环境的松软。

这种幽丽的地方,我们城市里熏惯了煤烟气的人住着,真是有些自惭形秽,虽然我们的外表强于他们乡下人,但

是他们乡下人至少要比我们离大自然近得多,他们的心要比我们干净得多。

就是我那老房东,虽然

她的样子特别的朴质,然而她却比我们这些好像知道什么似的人,更知道些自然的趣味。

(2)她已经五十八岁了,她的老伴比她小一岁,可是他俩所做的工作,真不像年纪这么大的人做的。

他们的儿媳妇一天到晚不在家,早上五点钟就到田地里去做工,到黄昏的时候,她有时肩上挑着几十斤重的柴就来家了。

在他们家里,从不预备什么钟,他们每一个人的手上也永没有戴什么手表,然而他们看见日头正照在头顶上便知道午时到了,除非是阴雨的天气,他们有时见了我们,或者要问一声:

师姑,现在十二点了罢!

据他们的习惯,对于做工时间的长短也总有个准儿。

(3)住在城市里的人每天都能在五点钟左右起来,恐怕是绝无仅有,然而在这岭里的人,确没有一个人能睡到八点钟起来。

说也奇怪,我也喜欢上了早起,朝旭未出将出的天容和阳光未普照的山景,实在别有一种情趣。

到了晚上,大家同坐在院子里讲家常,我们从楼上的栏杆望下去,老女房东便笑嘻嘻地说:

“师姑!

晚上如果怕热,就把门开着睡。

”我说:

“那怪怕的,倘若来个贼呢?

……这院子又只是一片石头叠就的短墙,又没个门!

”“呵哟师姑!

真真的不碍事,我们这里从来没有过贼,我们往常洗了衣服,晒在院子里,有时被风吹了掉在院子外头,也从没有人给拾走。

”我听了那女房东的话,由不得称赞道:

“到底是你们村庄里的人朴厚,要是在城里头,这么空落落的院子,谁敢安心睡一夜呢!

(4)我们的女房东,天天闲了就和我们说闲话儿。

他们家有上百亩的田,据说好年成一年仅粮食就有几百块钱的裕余。

另外还有一块大菜园,还有白薯地五六亩,猪牛羊鸡和鸭子,一样不缺。

并且那一所房除了自己住,夏天租给来这里避暑的人,也可租上一百余元。

老母鸡一天一个蛋,老母牛一天四五瓶牛奶,倒是纯粹的好汁子,一点不搀水的,我们天天向她买一瓶。

他们吃用全都是自己家里出的,每年只有进款加进款,却不曾消耗一文半个,可说是“外干中强”。

我们却是“外强中干”,只要学校里两月不发薪水,简直就要上当铺。

(5)有一天夜里,月色布满了整个的山,青葱的树和山,更衬上这淡淡银光,使我恍疑置身碧玉世界,我们的房东约我们到房后的山坡上去玩,她告诉我们从那里可以看见福州。

我们越过了许多壁立的巉岩,一带的松树被风吹得松涛澎湃。

东望星火点点,水光泻玉,那便是福州了。

那福州的城子,非常狭小,民屋垒集,烟迷雾漫,与我们所处的海中的山巅,真有些炎凉异趣。

(6)日子飞快地悄悄地跑了,眼看着就要离开这地方了,又要到那充满尘气的福州城市去了。

那一天早起,老房东用大碗满满盛了一碗糟菜,送到我的房间,笑容可掬地说:

“师姑!

你也尝尝我们乡下的东西,这是我自己亲手做的,这几天才全晒干了,师姑你带到城里去,管比市上卖的味道要好,随便炒吃炖肉吃,都极下饭的。

”我接着说道:

“怎好生受,又让你花钱。

”那老房东忙笑道:

“师姑!

真不要这么说,我们乡下人有的是这种菜根子,哪像你们城市的人样样都须花钱去买

呢!

”我不觉叹道:

“你们满地的粮食,满院的鸡鸭和满圈子的牛羊猪,是要什么有什么,……这怎不叫人佩服!

再说你们一年到头,各人做各人爱做的事,舒舒齐齐地过着日子,地方的风景又好,空气又清,为什么人不羡幕?

……”

(7)那老房东听了这话,点头笑道:

“可是的呢!

我们在乡下宽敞清静惯了倒不觉得什么……去年福州来了一班耍马戏的,我儿子叫我去见识见识,我一清早起来带着我大孙子下了岭,八点钟就到福州,我儿子说离马戏开演的时间还早咧,我们就先到城里各大街去逛,那人真多,房子也密密层层,弄得我手忙脚乱……师姑!

你就多住些日子下去吧!

……”

(8)我笑道:

“我自然是愿意多住几天,只是我们学校快开学了,我为了职务的关系,不能不早下去……”

(9)我们的房东听了这话,只点了一点头道:

“那么师姑明年放暑假早些来,再住在我们这里,大家混得怪熟的,热刺刺地说走,真有点怪舍不得的呢!

(10)可是过了两天,我依然只得热刺刺地走了,不过老女房东的印象却深刻在我的心幕上;还有

她的家庭,她的小鸡和才生下来的小猪儿……

(有

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节选部分的第

(1)段似写景为主,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既将城乡环境的特点进行了对比,也将城里人与乡下人的表现进行了对比。

B.文章写到乡里人不戴手表,家里也没有钟,充分体现出乡里人有着自由自在、顺其自然的生活习惯,不需要有城里人的那种时间观念。

C.第(5)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角度,远近结合,变换视角,动静结合,描写了优美迷人的山中美景,使人如临其境,表达了喜爱之情。

D.文章最后几段主要写到房东与“我”的对话,言语中流露出乡下人物产丰富、生活便利的自得,也看得出作者对城市拥挤的厌倦,对乡下宽敞清静的热爱。

(2)文中画线句子说到老房东比我们更知道些“自然的趣味”,主要有哪些自然的趣味呢?

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

(3)小说的结尾一段言有尽而意无穷,包含着“我”的复杂情感,请联系全文,探究小说结尾一段的意蕴。

(5分)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2)(3)题。

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

刘心武

(1)北京有两座著名的金刚宝座塔。

打个比方,碧云寺好比著名作家,而五塔寺好比尚未引人注意的作家。

(2)至今还记得19年前深秋到五塔寺写生的情景。

那天下午,在空旷的寺庙里,我把对沟通的向

往通过画笔铺排在对银杏树的描摹中。

(3)而后,我懒懒地散步于安定门外蒋宅口一带,发现街边一家私营小书店,有一搭没一搭地迈进去,店面很窄,陈列的书不多,瞥来瞥去,净是些纯粹消遣消闲的花花绿绿的东西,不过终于发

现有一格塞着些文学书,其中有一本是《黄金时代》,“又是教人如何‘日进斗金’的发财经”吧?

怎么搁在了这里?

顺手抽出,随便一翻,才知却是小说,作者署名王小波。

(4)书里是几个中篇小说,头一篇即《黄金时代》。

我试着读了一页,呀,竟欲罢不能,就那么着,站在书架前,一口气把它读完。

(5)那天晚饭后,忽来兴致,打了一圈电话,接电话的人都很惊讶,因为我的主题是:

“你能告诉我联系王小波的电话号码吗?

”广种薄收的结果是,其中一位告诉了我一个号码:

“不过我从没打过,你试试吧。

(6)我迫不及待地拨了那个得来不易的电话号码。

那边是一个懒懒的声音:

“谁啊?

(7)我就直截了当地说:

“看了《黄金时代》,想认识你,跟你聊聊。

”他居然还是懒洋洋的:

“好吧!

”语气虽然出乎我的意料,传递过来的信息却令我欣慰。

(8)请他坐到沙发上后,面对着他,不客气地说,觉得丑,而且丑相中还带有些凶样。

可是一开始对话,我就越来越感受到他的丰富多彩。

开头,觉得他憨厚,再一会儿,感受到他的睿智,两杯茶过后,竟觉得他越看越顺眼,那也许是因为他逐步展示出了其优美的灵魂。

(9)我把在小书店立读《黄金时代》的情形讲给他听,我拍着那书告诉他:

“你写得实在好。

不可以这样好!

你让我嫉妒!

”从表情上看,他很重视我的嫉妒。

(10)那一年我54岁,他比我小10岁。

我自己也很惊异,我跟他哪来那么多的“共同语言”?

“共同语言”之所以要打引号,是因为就交谈的实质而言,我们双方多半是在陈述并不共同的想法。

(11)但我们双方偏都听得进对方的“不和谐音”,甚至还越听越感觉兴趣盎然。

我们并没有多少争论。

他的语速,近乎慢条斯理,但语言链却非常坚韧。

他的幽默全是软的冷的,我忍不住笑,他不笑,但面容会变得格外温和,我心中暗想,乍见他时所感到的那分凶猛,怎么竟被交谈化解为蔼然可亲了呢?

(12)那一晚我们喝得吃得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地点。

每人都喝了半斤高度白酒。

(13)1997年初春,大约下午两点,我照例打电话约王小波:

“晚上能来喝酒吗?

”他回答说:

“不行了,中午老同学聚会,喝高了,现在头还在疼,晚上没法跟你喝了。

”我没大在意,嘱咐了一句:

“你还是注意别喝高了好。

”也就算了。

(14)大约一周以后,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声音很生,称是“王小波的哥儿们”,直截了当地告诉我:

“王小波去世了。

”我本能地反应是:

“玩笑可不能这样开呀!

”但那竟是事实。

(15)骤然失去王小波这样一个“谈伴”,我的悲痛难以用语言表达。

生前,王小波只相当于五塔寺,冷寂无声。

死后,他却仿佛成了碧云寺,热闹非凡。

(16)面对着我在五塔寺的写生,那银杏树里仿佛浮现出王小波的面容,我忍不住轻轻呼唤:

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

(有删节)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中多次写到“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

”既呼应了文章标题,也表明了作者对王小波的深切怀念和因王小波已经去世的失落之情。

B.前文写到两座寺庙,后文又提到两座寺庙,结构上首尾呼应,表达上以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对王小波的人生遭遇进行了形象的概括。

C.第

(2)段画线句子在行文上是对自己的动作描写,实质上是内心情愫的一次抒发;句中“银杏树”既是眼前之树,也是心中王小波先生的形象象征。

D.第(10)段中的“共同语言”表明虽然作者与王小波彼此立场想法不同,但依然能够欣然接纳对方的意见。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对王小波的介绍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无论是对其作品《黄金时代》的态度由误会到欲罢不能,还是对其人的接触和认识,都说明了这一点。

B.作者很喜欢王小波的作品,但也嫉妒王小波的才情;两人因《黄金时代》这一作品而最终成为了惺惺相惜的朋友。

C.作者在阅读完《黄金时代》后,向很多的朋友咨询了王小波的电话,既表明了作者想见王小波的迫切心情,也说明了王小波先生在当时并不是很出名。

D.文章第(10)段和第(11)段的内容表明,作者与王小波先生会面后的谈话其实是话不投机的,但两人并未因此而有争吵,反而成为了朋友。

E.文章多次提到喝酒,说明两人都是性情中人;作者与王小波因酒而结缘,也是因酒而有了对彼此的深入认识,酒成为了文章的一条行文线索。

(3)王小波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王小波的认识。

(5分)

六.语言运用(8分)

16.指出下列诗词描绘的是《红楼梦》中的哪些文学形象。

(2分)

(1)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 )

(2)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 )

17.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

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15个字。

(6分)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

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

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答:

七.作文60分18.作文60分

理解以下两句古诗,体会诗意理趣,可以选择其中一句立意,也可有机结合两句诗意,综合立意,联系社会人生,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016-2017高一期末试卷答案

1-10题,每题3分

1.答案C。

(冠冕guān)

2.答案C。

(燥动一躁动。

3.答案A。

(A功败垂成:

指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

B捉襟见肘:

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

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C权宜之计:

权宜:

暂时适宜,变通;计:

计划,办法。

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D舍本逐末: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4.答案D。

(《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5.答案:

D(A中“景德镇陶瓷”应改为“景德镇制瓷”,“首批”应调整到“国家级”的前面。

B中搭配不当,“山东大嫚”的后面应加上“的典型特征”;C中关联词语位置不当,“虽然”应调至“内容”的前面。

6.答案:

选B。

当看到一段话有虚词的时候,应根据虚词判定选项。

在选填的四句话中有三句带有虚词,\'就连……也没有……惟有\',①③②必相连,选B。

7.A仅仅。

(B白白的。

C类。

D步行。

8.D(①主谓之间,不译。

②代词,他。

③转折,可是。

④转折,可是。

9.C

10.C(“人们起初极为害怕,后来就都赞同信服了”是韩镛在废除淫祠时人们的反映)

11.(10分)

(1)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有座觉山庙,从以前就有人兴妖作怪祸害百姓,做盗贼的人信奉这个尤其严重。

(5分。

大意1分,“尚”“以”“祸福”“尤”各1分)

(2)而龚伯璲这些人正当权,朝廷都在议论改革,韩镛也提出意见,但没有被采纳。

(5分。

大意1分,被动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