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述-(1).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6143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8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项目概述-(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1--项目概述-(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1--项目概述-(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1--项目概述-(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1--项目概述-(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1--项目概述-(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1--项目概述-(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1--项目概述-(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1--项目概述-(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1--项目概述-(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1--项目概述-(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1--项目概述-(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1--项目概述-(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1--项目概述-(1).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1--项目概述-(1).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1--项目概述-(1).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1--项目概述-(1).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1--项目概述-(1).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1--项目概述-(1).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1--项目概述-(1).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项目概述-(1).doc

《1--项目概述-(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项目概述-(1).doc(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项目概述-(1).doc

1项目概述

1.1任务来源

为配合绵阳市“西部冷都”项目的开发建设,绵阳西部冷都投资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委托绵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进行该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

1.2项目背景

绵阳市“西部冷都”项目坐落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龙门镇,位于规划的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内。

项目北侧为龙门中路(主干路),东侧,西侧,南侧均为支路,项目中部横向、纵向次干路各一条,将项目分割在四个规整的方形地块之中。

项目净用地面积271699,规划总建面积482147平方米,建筑密度为50%,容积率1.96,规划停车位1855个,地块内部地势较为平坦,交通十分便利。

1.3研究目的

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是衡量城市用地开发与交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建设决策的重要依据。

其目的是在建设项目实施前,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建成投入后对周围交通环境产生影响的程度,并在满足一定服务水平的条件下提出对策,是建设项目的交通设施配置与内外交通组织符合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要求,以减少项目开发对外围道路交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具体研究项目如下:

◆评价建设项目内部交通设施是否满足自身的交通需求;

◆评价建设项目出入口设置是否满足交通通行要求;

◆评价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对周边外部交通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

◆提出交通改善设施以减少项目开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评价建设项目内部交通组织是否合理。

1.4研究依据

本次研究的主要依据如下: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汽车库建筑设计依据》(JGT100-98)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

◆《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3)

◆《金家林至龙门片区协调规划》

◆《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龙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绵阳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

◆《绵阳市西部冷都项目设计方案》(甲方提供,2013年12月版)

◆《绵阳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绵阳西部冷都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会议纪要》绵城规委员办纪要(2013)24号

◆《绵阳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纪要》绵城规委纪要(2013)7号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绵阳西部冷都项目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批复》绵府函(2013)275号

◆国家、行业、地方颁布的其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1.5研究内容

◆确定交通影响评价的范围与年限。

◆相关调查和资料收集;

◆分析评价范围内现状、评价年限的规划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

◆交通需求分析;

◆评价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程度

◆提出对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交通系统、对建设项目选址、建设项目报审方案的改善建议,并对改善措施进行评价;

◆提出评价结论。

综上所述,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的概况、评价范围与年限、评价范围现状与规划情况、现状交通分析、交通需求预测、交通影响程度评价、交通系统改善措施与评价,以及结论与建议。

1.6研究路线与方法

从项目的特点,规模,性质以及周边状况入手,确定项目的影响范围与特征年,开展现状调查并进行交通需求预测,然后对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包括交通能力分析,交通组织分析、交通管理措施等,提出项目的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并在模型中做测试改善方案,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设。

交通影响分析技术路线图

确定研究范围

背景资料收集与分析

现状及规划土地利用

现状及规划道路交通

确定研究年限

建立地区交通模型

项目来发前交通测试

项目开发后交通测试

交通影响评价

道路系统

公交系统

停车系统

出入口

项目内外交通改善措施

交通改善后交通模型测试

交通组织规划

研究结论

2建设项目概况

2.1建设项目主要规划设计条件

详见附件一

2.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业态

2.2.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总用地面积

271690

净用地面积

196920

代征道路用地面积

56443

代征绿地面积

13612

代征水系面积

4724

总建筑面积

482147

地上建筑面积

371000

地下部分1570计入容积率

(三面覆土地下室)

地下建筑面积

111147

计入容积率总面积

386670

占地面积

98460

容积率

1.96

建筑密度

%

50.0%

绿地面积

19692

含地面绿化停车折算面积

绿地率

%

10.0%

建筑高度

m

81

最高高度

停车位

1855

50辆/h

其中

地上停车位

269

地下停车位

1586

2.2.2项目区位与业态

(1)项目区位

根据《金家林至龙门片区协调规划》和《龙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本项目所处的地块位于龙门农副产品物流及生活片区,隶属于新一轮绵阳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核四带”中的绵江产业带。

龙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明确该区域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为5.39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为10.3万人,发展定位为绵阳北部近郊农副产品物流园,以现代服务业功能为主,集居住,休闲度假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北部新区。

本项目所处区位交通便利,距离京昆高速绵阳北出入口仅1.7公里,绵江快速路纵贯该区域。

本项目于蔬菜批发市场,农机市场,果品批发市场等共同构成绵阳北部近郊农副产品物流区,保障绵阳城区的农副产品供应。

(2)项目业态

项目规划净用地面积271699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48214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71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11147平方米),建筑密度50%,容积率1.96

本项目主要有物流组成,并配置有相应的商业等。

设置有机动车停车位1855个,非机动车泊位没有明确。

2.3建设项目

本项目有较为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

周边有蔬菜批发市场,农机市场,果瓜批发市场等农副产品物流区,共同构成绵阳北部郊区农副产品物流区,保障绵阳城区的农副产品供应。

图2-2

2.3.1项目出入口

整个项目分布在四个相邻的地块中,编号依次为A,B,C,D

(1)机动车出入口

地块a:

即公车出入口共3个。

分别位于a地块西侧,南侧,东侧。

地块b,机动车出入口共4个。

分别位于b北侧,东侧,西侧,南侧。

地块c,机动车出入口共5个。

分别位于c北侧,东侧,南侧,西侧。

地块d,即从车出入口共3个。

分别位于d东侧,南侧,西侧。

(2)慢行交通出入口

地块a:

慢行交通出入口共2个。

宽10米。

地块b:

慢行交通出入口与机动车出入口并设。

地块c:

慢行交通出入口1个,宽度均为10米。

2.3.2地下车库出入口

地块a:

地下车库出入口2个,位于都快内部,宽度均为7米。

地块b:

地下车库出入口2个,分别位于六号路(3#宽7米),一号路(4#,卡U难度7米)。

地块c:

地下车库出入口1个,接入一号路(5#宽度7米)

地块d:

地下车库出入口1个,位于地块内部,宽度7米。

2.33地下泊位

机动车停放采地面,屋顶,结合的方式,机动车停车位总数1855个。

非机动车停放方式采用地下车库与地面结合的方式没具体数没有明确。

2.4建设项目分类

参照《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指标》(CJJT14-2010)的要求。

根据的用地类型,建筑物使用的性质和交通出行特点,对本次建设进行分类。

3评价范围与年限

3.1评价范围

建设项目对周围交通系统的影响程度与周围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的规模、特征相关,因此,应根据影响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的特征和建设项目周围的交通系统运行状况来确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

3.1.1评价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

截止2010年末,绵阳城市人口已经达到108万,依据《绵阳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2020年绵阳人口为150万,属于100-2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

该项目地处城市外围区域,因此,该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取5万平方米。

3.1.2评价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范围确定

有明确定量启动阈值的建设项目,其评价范围按表3-1划定

表3-1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范围

建设项目规划指标与启动阈值之比(R)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

R<2

建设相邻近的城市主干路围合的范围

特大城市2≤R<5

建设项目临近的城市主干路或快速路围合的范围

特大城市R>=5

建设项目临近的第二条主干路或快速路围合的范围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482147平方米,建设项目规模指标与启动阈值之比R=6.64,大于5,建设项目邻近的第二条主干路或快速路围合的范围。

综合分析《金家林至龙门片区协调规划》、《龙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结合《绵阳市青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以龙门农副产品物流及生活片区(“龙界干道——涪江——绵广高速——黄木沟山脊)”所围合的区域以及绵江路、二环路作为本次交通评价的范围。

3.2评价年限

依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的要求,有明确定量启动阈值的建设项目,其评价年限应符合表3-2的规定。

表3-2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年限

序号

建设项目规模指标与启动阈值之比

交通影响评价年限

1

特大城市<5,其他城市和镇<3

正常使用初年

2

特大城市≥5,其他城市和镇≥3

1正常使用初年;

2正常使用第五年

本项目建设项目规划指标与启动阈值之比R=9.64,大于5,选择评价年限为正常使用初年与正常使用第五年。

3.2评价时段与评价日

(1)评价时段

依据本项目的用地特性,经比对绵阳市现有的农贸批发市场(迎宾路综合市场、先锋路水果市场、蔬菜发市场),同类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的高峰时段为19点至21点(餐饮来客,商户补货时段),以及凌晨5点至8点(现货交易高峰时段)。

两个与背景交通的早、晚高峰时段均不重合。

考虑最不利的组合,确定分析时段为工作日的早高峰时段6:

00-8:

00。

(2)评价日

依据本项目的用地特性,经系统分析,认定该建设项目对交通系统最不利日为工作日,故选取工作日作为交通影响评价日。

4.评价范围现状与规划情况

4.1评价范围现状用地情况

研究范围为绵阳市涪城区龙门镇,属于龙门农副产品物流及生活片区,现状用地一农田、待开发土地为主,包括部分居住、办公等。

居住主要为当地居民自建住房:

办公主要为龙门镇政府。

(插图)

4.2评价范围规划用地情况

与现状用地相比,规划用地以居民、商业、办公室为主。

(插图)

4.3交通发展情况

根据《金家林至龙门片区协调规划》和《龙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评价范围内的交通发展情况为:

(1)过境告速公路

京昆高速(绵广高速):

已建成通车。

(2)快速路

绵江快速路,已建成通车

(3)主干路

龙界主干:

龙门——安县界牌镇,规划道路。

龙金路:

龙门——金家林,局部路段已建成。

龙门中段:

局部路段已建成。

农方路:

龙门——江油方水乡,局部路段已建成。

(4)次干路与之路

与地块开发同步进行,构建片区内的次干路网与支路网。

(插图)

5、现状交通分析

5.1交通调查方案说明

(1)交通量调查方案

(2)根据项目所处的位置和现状道路网络状况,为掌握项目所在区域现状路网交通流量情况,分析其交通特征,以及为预测未来交通流量提供数据支撑,对评价范围内主要交叉口和重点路段进行了高峰时段的机动车流量调查

(插图)

调查的交叉口包括:

龙门镇政府路口(调查点A)、龙门镇牌坊路口(调查点B)、龙门中路路段(调查点C)。

重点路段宝库欧:

绵江快速路、龙门中路、龙金路、龙方路

根据该区域交通产生吸引的特征,确定的调查时间为2015年7月5日(周六),的晚高峰(17:

00-19:

00),以15分钟为一个时段最终高峰小时流量为4个时段的最高值。

(2)交通设置与措施调查方案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覆盖整个评价区域

(3)现状道路调查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覆盖整个评价区域

(4)公共交通调查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分别对公交线路,公交站点进行调查,覆盖整个评价区域。

(5)慢性交通调查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分别针对非机动车和行人进行调查,覆盖整个评价区域。

(6)停车调查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覆盖整个评价区域。

5.2现状交通流特征

5.2.1交叉口流量特征

现状灯控交叉口的服务水平计算结果见表()

(表)

5.2.2路段流量特征

与交叉口教育流量调查同步,评价范围内路段交通量统计如表5-2。

运行状况:

龙祥路西段的车流稀疏,主要为施工车辆通行,平峰时段和高峰时段全路段运行顺畅。

龙祥路东段沿线是当地居民自建房屋,为生活型道路。

存在问题:

机动车行驶速度高。

(2)其他次干路

一号路:

现状为龙门片区南北向次干路,尚未完全贯通,双幅路,双向四车道,机非混行。

交通标志、标线基本完善。

该路段的车流稀疏,平峰时段和高峰时段全路运行顺畅。

建龙路,为现状当地居民进出龙门镇的通道之一,也是进出蔬菜批发市场的主要通道,单幅路,双向四车道,机非混行,交通标志、标线基本完善,平峰时段和高峰时段全路运行顺畅。

5.4.4支路现状分析

(1)六号路

现状为龙门片区南北向次干路,尚未完全贯通,单幅路,双向四车道,机非混行,交通标志,标线基本完善

运行状况:

车流稀疏,主要为施工车辆通行,平峰时段和高峰时段全路运行顺畅,沿线有当地居民统建房屋。

存在问题:

机动车行驶速度较高。

(2)其他支路

龙桥路、文景路:

均为龙门内部的生活性支路,是当地居民自建房屋的聚集地,单幅路,双向二车道,机非混行,交通标志标线基本完善,平峰时段和高峰时段全路运行顺畅。

5.5现状交通系统分析

研究范围内现状公交路线共2条,包括7路、73路。

根据统计分析,研究范围内,公交运力主要由7路提供,这与该地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龙门镇的居民可以步行至绵江快速路上的龙门公交车站搭乘公交,也可以步行至始发站搭乘公交。

5.6闲杂混个慢行交通与静态交通分析

5.6.1现状慢行交通分析

(1)非机动车交通现状分析

综上所述,非机动车交通所享受的道路资源日益萎缩,电动自行车的比率逐步增大,次干路、支路的机非混行现象普遍存在,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村子啊互相干扰,非机动车的行车安全面临压力。

(2)步行交通现状分析

①人行道现状

评价范围内全部道路均设置有人行道,人行道宽度、铺装、盲道等均达到相关规范的要求。

②行人过街设施现状

评价范围内主干路的交叉口设置有人行横道,行人过节需求得到照顾。

具体表现为:

人行横道线(斑马线)的设置考虑了行人过街的实际需要确定,符合国家现行规范。

在路段中间设置人行横道线,也按照规范在达到行人横道线前的路面设置有预告标示(白色菱形图案),用来提示前方接近人行横道,需注意行人横过马路。

在不易被驾驶员发现的人行横道线以前,设置有注意行人的警告标志。

在采用信号控制的路口,已施划人行横道标线的,相应的设置了人行横道信号灯。

6交通需求预测

6.1预测思路与预测方法

评价年限与评价是短的确定

(1)评价年限

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2010)本项目建设规划指标与启动之比大于5故交通年限为2个。

(2)评价时段

依据本项目的物业性质,结合周边的规划土地开发强度与规划土地性质,通过比给地区累是项目,考虐最不利因素,确定分析时段高峰小时问哦6:

00~8:

00

6.2预测思路与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2010),经项目组的探讨研究,确定本项目交通需求采用传统的四阶段法与OD反复技术结合,对各年年限经行预测。

6.4交通量预测汇总

将目标年背景交通量与项目交通量进行加和,得到最终预测的目标年道路上的交通量,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6—7交通量预测结果汇总(2017)

道路名称

背景交通量

项目新生

成交通量

新生成交

通量比例

流量汇总

通行能力

负荷度

绵江快速路

3532

1147

0.32

4679

7300

0.64

龙门中路

368

628

1.71

996

4380

0.23

龙金路

239

30

0.13

269

4380

0.06

龙方路

205

508

2.48

713

4380

0.16

廻龙路

299

430

1.44

729

4380

0.17

龙祥路

204

390

1.91

594

4380

0.14

一号路

153

916

5.99

1069

4380

0.24

六号路

122

494

4.05

616

4380

0.14

文景路

140

35

0.25

175

2190

0.08

二环路

2561

325

0.13

2886

7300

0.40

表6—8交通量预测结果汇总(2020)

道路名称

背景交通量

项目新生

成交通量

新生成交

通量比例

流量汇总

通行能力

负荷度

绵江快速路

3921

1927

0.49

5848

7300

0.80

龙门中路

412

1172

2.84

1584

4380

0.36

龙金路

270

1085

0.64

442

4380

0.10

龙方路

232

986

4.68

1317

4380

0.30

廻龙路

338

986

2.92

1324

4380

0.30

龙祥路

231

846

3.66

1077

4380

0.25

一号路

173

1235

7.14

1408

4380

0.32

六号路

138

758

5.49

896

4380

0.20

文景路

158

62

0.39

220

2190

0.10

二环路

2868

494

0.17

3362

7300

0.46

龙界干道

439

95

0.22

534

7300

0.07

7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7.1道路系统影响评价

7.1.1信号交叉口影响评价

根据《绵阳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目标年评价范围内路网与现状路网的区别在于:

①龙门-金家林道路贯通;

②龙门片区次干路、支路建成;

本建设项目在目标年对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的影响程度见表7-1。

表7-1信号交叉口机动车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编号

交叉口名称

背景交通

项目新生成交通

交叉口

饱和度

服务水平

交叉口

饱和度

服务水平

1

龙门镇政府路口(2017年)

0.31

B

0.36

B

龙门镇政府路口(2020年)

0.40

B

0.44

B

综上所述,本建设项目在目标年对评价范围内的信号灯控制路口无影响。

7.1.2无信号灯交叉口影响评价

评价范围内的无信号交叉口为支路与主干路、次干路的交汇点,依据前述预测结果,结合不同特征年的路网结构特性,分别评价建设项目在目标年对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影响程度。

依据评价准则,项目在目标年会造成地块周边各个路口的服务水平降级。

7.1.3道路系统影响评价汇总

(1)信号灯控制路口

本项目在对评价范围内的信号灯控制路口均无影响。

(2)无信号交叉口

项目在目标年会造成地块周边各个无信号交叉口的服务水平降级。

7.2公共交通影响评价

7.2.1公共需求分析

根据交通需求预测,本建设项目在目标年高峰小时公交出行需求为52人次/h。

7.2.1公共供给分析

通过现状公交线路调查可知,经过研究范围内公交线路有2条(7路、73路),公共交通线路剩余载客客容量按下式确定:

式中:

Si----线路i为可接受服务水平时的载客率(%),应取额定载客量的70%;

Fi----线路i评价时发车间隔(min);

Ci----线路i单车载客量(人);

Oi----线路i在项目最近公交通站点的评价时段载客率(%)。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高峰时段经过研究区域的公交线路剩余运能为486人次/小时。

7.2.3公共供需平衡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目标年该项目的公交需求为52人次/h,公交剩余运能为486人次/h,项目周边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满足研究范围区域的公交需求,建设项目对研究范围内的公共交通并无影响。

7.3停车影响评价

7.3.1停车供给分析

机动车停放方式采用地下车库、地面、屋顶相结合的方式,机动车停车位总计1855个,按设置方式分为地上及屋顶269个,地下车库1586个。

非机动车停放方式采用地下车库与地面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数量没有明确。

(1)机动车停车位评价

根据《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绵阳西部冷都项目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批复》(绵府函【2013】275号)文件,该项目配建的机动车泊位计算如下。

(个)

(2)非机动车停车位评价

依照《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3版)测算,

表7-3配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测算表(2013版)

项目方案

类别

面积(㎡)

机动车指标(个/100㎡)

非机动车指标(个/100㎡)

非机动车数量(个)

冷链交易市场

农贸市场

160414

0.5

3

4812.42

低温冷链

仓储式物流

142200

1.2

3

4266

综合楼

酒店

80899

1

0

0

服务楼

办公

5630

1

0.6

33.78

测算结果

9112.2

(3)停车供需评价

表7-4配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对比表

设计方案配建数量

配建要求

评价结果

机动车停车位

1855

1945.7

达到要求

非机动车停车位

-

9112.2

差额为9112.2

7.4慢行交通影响评价

7.4.1非机动车交通影响评价

依据《绵阳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绵阳市非机动车道路按照功能及重要性规划为三级(表7-4),对应的非机动车廊道、通道宽度要求见表(7-5)。

表7-4中心城区非机动车三级道路

级别

功能定位

规划流量(高峰辆/h)

建设要求

非机动车路权

1

非机动车廊道

岛间连通:

费改机重要分流道路

1500~4000

相对优先

2

非机动车通道

岛内畅达:

非改机次要分流道路

750~1500

局部改善

通达即可

3

非机动车闲道

连接绿地:

倡导自行车健身文化

500~750

风景绿化

机非分隔

表7-5非机动车廊道、通道宽度要求

机非物理分隔自行车路宽度

机非标线分隔自行车道宽度

人非共板

板的宽度

机非混行道路宽度

单行

双行

廊道

4~6m

2.5~4m

4~8m

8~12m

12~14m

通道

2.5~4m

1.5~2.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