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228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docx

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

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

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导写及《路》刊素材运用示范

  

  安徽张志先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

“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

“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题详析】

  

  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其实萧伯纳这两句话也暗合“梦想”的影子。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大家都熟悉的材料要少写,相对陌生的材料可以叙述得详尽些,运用材料时最好以小见大,小切口深入分析。

另外,所用材料要符合高中生的实际,切忌干人一面。

  

  分析材料,须抓住7个关键词:

  

  有的人,已经发生,为什么会;我,却梦想,未有过,为什么不能。

  

  有的人,泛指一般人;已经发生,说明是“过去时”,发生了的情况;为什么会,见到事情发生了不太理解,就产生疑问。

对“已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不一定代表消极不思进取,问清楚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让事情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这是探究的需要,是反思的需要,是提升的需要,是进步的需要。

  

  “我”原指萧伯纳,但是作为材料的一部分,“我”的内涵明显扩大了。

看到一般人对过去的发问,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

“为什么不能这样”,是对“未有过”的事物的思索,也就是对未来的思考。

  

  很明显,前一种情况,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后一种是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

前面对已发生的事,有疑惑,于是进行思考。

后面对从未发生的事有梦想,有追求。

一个是对现实的思考,一个是对未来的追问。

  

  可从以下角度构思立意:

  

  

(1)要敢于质疑,有反思的勇气。

  

  如果看到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那可不是好事!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

“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

”是的,质疑是人类创新思维的基础,是怀疑、困惑和探究。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质疑的重要性。

有了问题意识,才可能去创新。

  

  我们对很多事情司空见惯,是因为缺少质疑精神,缺少求解精神。

其实,质疑是促进社会进步的良方,质疑是人类完善自我的初始动力。

反思,追问,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改变现状,实现梦想。

  

  

(2)自身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要重视发展的每一步。

  

  大干世界芸芸众生,人的能力没有太大差异。

不要想着自己的能力有多么突出,要在生活实践中多回头看看,逐步完善自己。

现实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中所发生的一切进行思考和探究,以完善自己的能力。

要提高能力,就从“为什么会这样”的发问开始吧!

  

  (3)为梦想奋斗,全力以赴,成就精彩人生。

  

  有了梦想,而不懈怠,全力以赴,方能取得成功。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一些年轻人比较缺乏梦想和创新精神,有了梦想与创新并付诸行动的,可谓少之又少。

年轻人尤其应该有梦想、有希望,因为奋斗的过程和达成目标一样,都能使人感到无比快乐,而且全力以赴,方能成就精彩人生。

  

  (4)梦想要合理,不可好高骛远。

  

  有梦想是好事,值得提倡,但是梦想要合理,不要好高骛远,空做摘星美梦。

  

  (5)不仅要反思过去,更要思考未来。

  

  对过去反思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怀揣梦想。

过去不可弃,梦想不可无;有梦想,一切皆有可能。

  

  【佳作展示】

  

  落花,流水,经年

  

  安徽一考生

  

  重回故地,却寻不见故人。

  

  坐在回老家的车上,怀想小时候成长的地方,它承载着我多少过往。

沿途的风景,转瞬即逝,感叹着,这曾经的路,曾经的人。

几年之后,再次回来,再次走过这条路,今日的乡村是否一如当年?

  

  重新踏上故地,有沧海桑田之感。

我独自漫步于林荫小道,静谧的午后,树影婆娑,追溯往日欢笑的时光,却早已逝去。

路旁一棵棵参天大树,已脱去稚嫩的童装,变得高大挺拔,枝繁叶茂。

我在树间穿梭,抚摸着那刻下了斑驳岁月的树皮,粗糙,坚硬。

依稀记得,在这里,在这棵依旧青翠的树上,刻有我们小时候的诺言。

  

  如碧的树叶,在风的吹拂下哗啦啦地奏着乐曲。

“是小顺吗?

”这声音苍老沙哑,如暮鼓晨钟。

转过身,映入眼帘的是一位满头白发、面色黝黑的老人。

细看,方认出是衡的姥姥。

  

  “是我,姥姥,你还记得我啊!

”我走到姥姥的身旁,端详着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

她还是和记忆中一样,那么和蔼,那么亲切。

“我看着像你,”老人微笑着,“没想到你这么大了,差点儿没认出来。

”老人依旧如以前一般,拍着我的脑袋,“我还记得你小时候就喜欢找我们家衡衡玩。

”是啊,记得当时的我,就喜欢黏着衡,跟着她到处跑,现在想来,好似一场梦,纯真而美好。

“姥姥,衡呢?

我怎么没看见她?

”老人的目光黯淡下去,缓缓说道:

“衡衡啊,唉,跟她妈妈出去了。

”“去哪儿了?

”“广州!

”……

  

  阿姨去外地打工了,生活得还不错,大概有两年多没回来了。

听得出来,姥姥很想念衡。

  

  这些在阳光下生长的大树,舒展着腰肢,青翠的树叶贪婪地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衡,你知道吗?

我回来了,我现在正站在我们一起守护的大树下,看着我们曾经留下的刻痕,回忆着我们的童年,可是,你现在身在何方?

还记得这里的一切吗?

还会时常回味吗?

树影轻摇,脑海中浮现出小时候你站在树荫下的模样,很秀气,满眼童真。

现在,这里不再有你的身影,但一切过往却在记忆中永存,永远永远。

  

  岁月匆匆流逝,让人不得不感叹,时间的力量太大,改变着事物,改变着人。

斑驳的流年,随着落花,只留下一缕芬芳,瞬间,烟消云散。

  

  大文豪萧伯纳曾有“为什么会这样”的感慨,而我,重回故地,却不见故人,此刻心情谁人知?

落花,流水,又是谁给予经年呢?

  

  【点评】

  

  本文构思精巧,立意深刻,语言凝练,耐人寻味。

“我”和“衡”是儿时的玩伴,曾经是何等快乐,可是多年后,当“我”再回到村庄时,“衡”已随妈妈到广州打工去了。

  

  不难发现,文章其实是在探讨一个沉重的话题:

新时期的农村,到底该谁来坚守?

是“七旬的老人家”吗?

孤独的老人,能坚守得了吗?

“重回故地,却不见故人”,何等凄凉。

“反思”与“追问”隐于字里行间,足见作者驾驭文字功力之深厚。

  

  【活学活用】

  

  《作文成功之路》2013年高考特供素材运用指导

  

  ●立意角度:

对“已发生的事情”反思“为什么会这样”,然后逭问“为什么不能这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美好梦想(这梦想即“从未有过的事物”)。

  

  对接素材:

  

  要实现“人民共同幸福的梦”,我们怎么做?

(从人和人、人和社会等关系入手)

  

  问题:

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泛滥,人们的私欲空前膨胀,公平正义遭到亵渎,传统美德正在远离我们。

  

  对策:

心系他人,精诚团结,有道德,有责任,有担当。

  

  立意二:

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团结奋斗,少一点私欲,多一点公心。

  

  实现中国梦,就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而今,个人主义有如决堤之水,肆意奔流,很多人一切向钱看,不分善恶,只知赚钱,只求私利,无视公道:

  

  官员们用权不公,以权谋私,拿原则作交易,拿权力送人情,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他们的私欲膨胀是真正危害社会正义、公平、公正的祸根。

  

  学者们以钻营代替钻研,以权术代替学术,对自己并不内行、并不了解的领域以权威姿态发表评论,误导公众,“有知识、缺文化;有物质,缺精神,难成人才,何谈大师!

  

  商人们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

  

  (摘自《路》刊2013年6期《百搭立意,万能素材——中国梦》)

  

  运用指导:

  

  开篇直接列举素材中的社会现象,然后提出问题(即素材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追问,提出对策(即素材中的对策),指出如何实现“人民共同幸福的梦”(素材省略的部分即是这方面的内容)。

2013年6期《复旦投毒案给予我们的反思》《摘除“苹果”的虫子》(谈的是美国苹果公司售后服务“中外双重标准”的问题),这两篇长文对“已发生”的社会事件都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追问”。

本刊每期都有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反思和追问”的重头文章,不赘述。

2014年高考易见文题大盘点

  

  作者/浙江王学华

  

  热点预测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发生了很大变化。

2012年高考全国共命制了17道作文题,其中命题作文1道,新材料作文16道。

2013年高考全国共命制了18道作文题,除了天津卷是半命题作文,其余17道均是新材料作文。

毋庸置疑,新材料作文已在高考作文中处于“绝对主打地位”,因为新材料作文不仅可以让考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可以让考生“避生就熟,避弱就强”,尤其在防范考生套作上显示出独特优势。

据此,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仍然会重点聚焦新材料作文,同时,有可能会兼顾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的形式。

  

  从作文内容层面去把握,关注社会时代、感受生活体验、观照人生价值、重视道德修养、探究哲理思辨、注重生命质量,一直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主旨内涵。

就时事热点来说,如2012年山东卷引用孙中山名言“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的材料作文、2013年山东卷关于“《咬文嚼字》为莫言等作家挑错”的材料作文等,都是紧扣时代脉搏,直击社会热点现象的试题。

就感受生活来说,如2012年全国大纲卷“田头挑秧”、安徽卷“梯子横放”,2013年湖南卷“我愿意”、四川卷“平衡的生活”、天津卷“___而知之”等,都体现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就人生感悟来说,2012年广东卷关于“人生价值与时代环境”、江西卷“拥有与没有”、辽宁卷“人,要隐于音乐背后”,2013年浙江卷“三句话说童真”、广东卷的“捐助与受助”、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圆”、辽宁卷“沙子与珍珠”等,都是探究人生真谛,追寻人生价值的材料作文。

就道德修养来说,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漆工补船漏洞”、重庆卷“职工每天向门卫问好”、北京卷“老计巡视铁路,向列车致敬”,2013年大纲卷“捡手机与还手机”、广东卷“捐助与受助”等,都有明显的道德修养指向。

就哲理思辨来说,2012年福建卷的“时间与路程”、四川卷的“手握一滴水”、浙江卷的“站在路边鼓掌”、江西卷的“没有与拥有”等材料作文,既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又充满强烈的思辨色彩;2013年安徽卷的“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重庆卷“大豆与豆腐”、福建卷的“仰望夜空”等材料作文都有浓郁的哲理意味,充满思辨色彩。

  

  高考作文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稳定是大局,微调是策略。

从题材和立意看,高考作文会坚定不移地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自我,而那些蕴含着丰富思想的社会和生活现象,又是近年来高考没有考的,更应该成为尤其关注的重点。

具体来说,2014年高考作文,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直面社会生活,感受时代脉搏。

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考生从社会现象中体察人生,并在思考过程中升华自己的灵魂,是高考作文的一贯指向。

强调作文贴近社会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自己,引导考生在真情中感悟生活,反映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提倡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成员之间的融合,应该是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有理由推测,2014年高考作文的方向,应该是以下几个关键词:

①中国梦;②自主创新;③文明公德;④和谐社会;⑤美好人性;⑥环境生态。

也许,这些词汇不一定在命题的材料或话题中出现,但写作主题的指向应该有一定的明确性。

这些主题总体上来说都直接或间接体现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观照人生状态,注重生命体验。

高考作文,将越来越重视人生状态和生命体验,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情实感,强调考生对主体感情的体验、对客体的感知判断能力。

有理由推断,2014年的部分作文命题将有可能沿着这样的思路继续走下去,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体味真情,写出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

  

  三、重视道德修养,追求人格完善。

从“人与自我”的角度去观照,命题也有可能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问题,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爱心,恪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培养学生崇尚美、热爱美、追求美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勤学苦练、顽强坚毅、不倦探索的精神,树立追求自我完善,实现理想人生境界的信念与决心。

当然,命题将会有利于考生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写出中学生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看法与感受。

  

  四、强调理性思辨,培养思维品质。

哲理、思辨和创新历来是高考作文的重申之重,在中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理性思维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被遗弃。

因此,这种命题模式将会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渐成熟并得以进一步发展。

2014年的作文命题将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对创造性思维的考查,为考生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提供用武之地。

同时,命题将体现创新精神,为学生的思维创新提供媒介。

为了加强对考生理性思维水平的检测,命题也可能提供一段有争议的材料,甚至列举截然相反的见解,要求考生深入思考,然后自定立意作文;或者所提供的话题材料偏向于培养发散思维,强调辩证意识。

  

  热点话题

  

  话题一时事热点,感受时代脉搏

  

  预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2013年2月,一位叫梁齐齐的游客,在故宫太和门附近一口大铜缸上刻下了“到此一游”的文字,被故宫工作人员拍下放上微博,立刻引来“骂声一片”。

  

  

(2)2013年5月26日,网友“空游无依”发微博称,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旅游时,在浮雕上看到中文“丁锦昊到此一游”,对于3000多年前的文物受损事件,(www.fwsir.Com)他十分羞愧,并向导游道歉。

此事在微博上引起热议,多位网友声讨、人肉“题名者”。

  

  (3)记者走访杭州西湖各景点发现,黄龙洞、白堤等各处景点,“到此一游”“我爱你”等刻字留言几乎成了景区“标配”。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文题中的三则材料,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

这是关于荣辱的话题,关于文明的话题。

你要别人尊重你,首先自己的所作所为要让人觉得你是文明人,是值得尊重的人,不管你是什么国籍或身在何处,都应该时时处处表现出良好文明素质,表现出应有的涵养。

具体立意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

(1)荣与辱。

在文物上刻字,自以为是荣耀,实际上是耻辱。

在生活中要分清荣与辱,明辨荣与辱。

(2)文明,从我做起。

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不仅影响了景区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对游客自身也是有害无利的。

没有文明的旅游,再美的风景名胜也会黯然失色。

而文明应该从每个人做起。

(3)爱惜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

文化遗产是历史与文化的积淀,珍贵文物是不可复制的,所以我们应该爱惜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

(4)善与恶。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www.fwsI)积累善行,去掉陋习,彰显一个人的文明和素质,不要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做错了,不要等到一切无法弥补了才感到后悔。

  

  预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2013年第10次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调查,中国人的科学素养水平为3%,相当于美国、加拿大、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数据显示了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尚处在较低水平。

  

  

(2)美国欢迎各种宣传科普形式,有诺贝尔奖,还有搞笑诺贝尔奖,甚至在火爆的泡沫剧《生活大爆炸》中也盛情邀请霍金加盟,加入拍摄科学宅男们搞笑的科幻生活。

  

  (3)2012年4月7日,一场兼具科学与幽默特质的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菠萝科学奖”颁奖盛会在杭州高调举行。

“菠萝科学奖”的口号是“向好奇心致敬”。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第一则材料主要是说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处在较低的水平;第二则是讲美国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实际上是重视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高;第三则材料是说我们已经开始重视科普宣传。

三则材料综合起来,可以重点论述科学素养与科普宣传的关系,国人的科学素养处于较低的水平,跟我国的科普工作做得不好有很大关系,而我国的科普不“给力”,与投入和宣传形式有很大关联。

也可以阐明科学与生活的关系,让科学贴近生活。

科学只有慢慢转变其高高在上的态势,幽默轻松起来,才能被更多群众接受和关注,才能更顺利地推进科普事业,提升国民整体科学素养。

写作时可以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整体把握,从宏观着手;也可以从材料中的某一点切入,进行微观探寻。

但无论如何都要围绕材料本身展开,都要选准一个角度,联系实际,深入挖掘,辩证思考,写出有丰富内涵和深度的文章来。

  

  预测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有关部门统计:

不论机关单位的公款招待,还是民间的私人庆典,我国每年在“舌尖上”的浪费数量巨大,至少有800万吨食物蛋白和300万吨脂肪被白白丢掉——等于浪费掉了2.5亿到3亿人一年的口粮,这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不堪承受之重。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具有鲜明的社会时代色彩。

写作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抓住核心的问题,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紧扣“勤俭”挖掘立意。

具体的写作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

(1)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弃。

(2)养成俭朴的良好生活习惯,益国益民,并有助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3)杜绝铺张浪费,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4)俭朴并不等于吝啬,要树立健康的消费观、价值观。

(5)树立俭朴正气,摒弃奢靡之风,好习惯应该从小养成等。

  

  预测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3年10月,辽宁省高考状元刘丁宁在进入香港大学学习一个月之后选择了休学,准备回母校高中复读以期来年高考能考入北京大学学习国学。

刘丁宁一直想上北大,可当时听从家长老师的劝告无奈选择了港大。

到港大后发现自己还是想追求“更纯粹的国学”,觉得北大中文系可能更适合自己对学业的追求。

加之港大网上学习时间比较长,刘丁宁的眼睛不太适应,于是决定放弃港大。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个有关社会热点的话题,写作时,要认真阅读材料内容,充分理解材料的具体内涵。

有这么好的基础和条件,为什么还要退学复读?

这是不少人疑惑的地方,也应该是文章所要阐明的主旨。

深入分析材料,就会看到,状元复读,其为追求理想敢于放弃的勇气值得称道;剥离状元的光环,作为普通的学生,这个开朗小女生明晰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也令人钦佩。

不过,这样的放弃是否值得,我们的教育环境对这样的追梦人和这般的圆梦方式是否过于残忍,都让人心生疑惑。

由此,可以确定的立意角度有:

追求与奋斗、理解与尊重、理性与选择、勇气与底气、舍弃与拥有、理解与尊重等。

  

  预测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3年11月15日,美国旧金山,5岁的白血病患者,被称作“小蝙蝠侠”的迈尔斯实现了人生的最大梦想。

美国“美梦成真”的慈善组织得知患白血病的迈尔斯希望像电影中的蝙蝠侠那样拯救世界,为了帮助他实现这个梦想,旧金山万名志愿者配合出演。

旧金山当日“变身”哥谭市,蝙蝠侠迈尔斯坐着警方护送的兰博基尼上穿越城市,完成英雄救美、勇抓劫匪、救吉祥物等任务,最后受到华裔市长李孟贤的表彰。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对超级英雄迈尔斯表示祝贺。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为满足一个患病孩子的梦想,万人配合出演,这场看似是show的活动,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出于爱的共识对童心的呵护。

患病儿童不仅需要社会帮助,获得良好的救治,同样也希望成人别漠视自己的梦想。

为了不让他们留下缺憾,我们应该像保护孩子生命一样,保护他们的梦想,尽一切可能帮他们去实现。

人们常常对于公益的理解很简单,首先是满足物质需求,这固然没错,但是小蝙蝠侠的案例恰恰说明,满足孩子们乃至更多弱势群体的想象和精神需求,也是一种爱的共识。

这种共识本身就具有教育作用。

可能有人要问,举城为一个孩子提供圆梦的机会,是不是浪费公共资源。

的确,从现实来看存在这种可能,但是公共资源本身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和提升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这场小蝙蝠侠活动产生的示范效应,对于公众爱的感召,相当于甚至远远大于公共资源投入产生的精神满足。

可以立意的方向有:

(1)爱的共识;

(2)呵护孩子;(3)分享梦想;(4)助人为乐;(5)教育的本质。

  

  话题二人生感悟,品味酸甜苦辣

  

  预测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英国《太阳报》曾以“世界上最大的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

从应征的8万多封来信中评出4个最佳答案:

(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

(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请在全面和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写作时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800字以上。

  

  思路点拨

  

  总体来说,上述材料对什么是“最大的快乐”做了形象的阐释。

从第一个答案中,我们知道工作、耕耘与创造,才使人快乐;第二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必须充满想象,享受过程;第三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心中有爱;第四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有助人为乐的技能,帮助他人是最大的快乐。

写作时可以选取一点,从点上突破;也可以综合阐释,从面上把握。

但不能只是单纯地谈自己对快乐的感受,要尽可能从具体的“形象”和“意境”中,把自己对快乐的感受表现出来。

具体立意,可以有以下几个角度:

(1)快乐是一种付出。

(2)有耕耘有创造才有快乐。

(3)追求简单,享受过程是一种快乐。

(4)有爱就有快乐。

(5)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

  

  预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商人带着两袋大蒜到了阿拉伯某地,当地人没见过大蒜,特别喜欢,于是赠商人两袋金子。

另一商人听说,便带两袋大葱去,当地人觉得大葱更美味,金子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把两袋大蒜给了他。

  

  要求:

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