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6285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34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石化财务分析报告.docx

目录

一、公司简介 3

二、外部分析 3

(一)宏观环境分析 3

(二)五力模型分析 5

(三)EFE矩阵分析 7

三、内部分析 8

(一)管理 8

(二)营销 10

(三)SWOT矩阵分析 16

四、财务报告分析 17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17

(二)利润表表分析 23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 25

五、财务效率分析 32

(一)盈利能力分析 32

(二)营运能力分析 34

(三)偿债能力分析 37

(四)发展能力分析 44

(五)杜邦分析 46

六、企业使命及未来战略 50

(一)企业的使命 50

(二)未来战略 50

(三)职能层战略 53

一、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306亿元,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其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的权力,对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内发行H股和A股,并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

目前,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股本867亿股,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持股占75.84%,外资股占19.35%,境内公众股占4.81%。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

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竞争实力主要体现为:

在中国成品油生产和销售中的主导地位;中国最大的石化产品生产商;在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拥有战略性的市场地位;拥有完善、高效、低成本的营销网络;一体化的业务结构拥有较强的抗行业周期波动的能力;品牌著名,信誉优良。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财富》2010年度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7位。

二、外部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要素

(1)总体政治形势: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政治局势稳定;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纷纷加强政治建设和政治合作,总体而言整个世界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2)相关政策:

为维护良好的政治局势与稳定的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市场经济行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对各种企业、团体、组织机构等的规范和要求,中石油作为国有企业,必然受到相关政策的约束及影响。

2.经济环境要素

(1)国内:

一方面我国经济稳步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越居世界前列,经济形势

良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另一方面,人均GDP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近年来“经济热”的同时不断出现通货膨胀,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因而作为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之一的国有企业,一方面要利用大好经济形势,另一方面要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一方面带来了范围更广、更为激烈的全球竞争,另一方面给各企业带来了可借鉴的经验、可引进的技术和可把握的机遇。

另外,经济危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许多国家经济并未完全复苏。

因而作为国有企业之一的中石油,既要利用机遇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又要面对世界范围的竞争与挑战,克服经济危机的不良影响。

3.社会与文化要素

(1)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在不断变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环境、资源、健康、安全等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企业经营坚持绿色、节能、环保。

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已紧密相连,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要求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2)当今我国市场经济下的文化,要求经营者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理念,实行真实合法经营。

爱国、诚信、注重产品质量、尊重公共利益的经营必将受到社会与消费者的认可。

中石油乃以油气综合利用为主的国家性能源公司,注重效益的同时,必须要认真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尊重社会文化、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4.技术因素

(1)从整个技术环境而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继续激荡世界各国,包括超导、计算机工程、激光技术、卫星网络等的革命性技术变革与新发现正在对企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不仅提供了先进的设备仪器,降低了产品服务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与质量,而且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产品与服务,另外还改变了企业的销售渠道和与消费者的沟通渠道。

(2)就国内而言,我国科技水平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水平较低,很多行

业领域还不能满足日益壮大、创新的企业生产,技术障碍也是制约相关企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中石油的业务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品销售、油气储运、石油贸易、工程技术服务和石油装备制造,对科技的应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因而技术因素是其宏观环境里不可或缺的一点。

(二)五力模型分析

供应商

潜在新进

入者

行业竞争者

替代品

购买者

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1)国内企业间的竞争:

一方面,在国内,石油是关乎国家命脉的行业,因而必须由国控制,除经国家授权外,私人或私有企业不得经营。

故主要是由国家控股或独资,有家的财政力量作后盾,无论是财力还是规模自然不言而喻。

以就国内而言,现有企业 的竞争主要集中于国有大规模油气公司间的竞争,具体体现在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油气综合利用公司间的竞争;另一方面,油气

行业包括勘探开发、炼制化工、销售储运、装备制造等多项业务,每项业务又有不同的多家分公司或子企业经营,每项业务内部、每家公司之间自会展开激烈的竞争,可见此行业竞争领域多、范围广、幅度大、竞争激烈。

(2)国际企业间的竞争:

就世界范围而言,各国油气行业已存在的企业同时都要面对该行业其他国家企业的强烈竞争,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规模、财力较大的综合公司上,更体现在具体的每项业务内部,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这种竞争会愈来愈明显、愈来愈激烈。

可见,油气行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体现出不仅集中在大规模的综合公司上,

而且在各项项业务中,具有竞争领域宽、范围广、国际化、竞争激烈的特点。

2.潜在竞争者的进入

油气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国家必须对该行业进行控制,因而该行业的进入壁垒相当高,除非国家投资、出资设立新的企业或对企业进行改组以满足相关业务外,行业内很难再有新的竞争者。

而国际市场则不然,绝大多数国家一定时间内都有可能设立新的油气公司或增添与某分支业务相关的企业,使得世界范围内的潜在竞争者相对较多。

总之,该行业国际潜在竞争者较多,国内潜在竞争者相对较少。

3..潜在替代品的开发

油气作为矿物燃料,其使用给环境造成了相应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战略日益受到高度关注。

为此,在使用矿物燃料的同时,世界主要国家都在积极开发和利用新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沼气等。

随着新能源利用范围和程度的加大,油气及与油气有关的产成品、燃料等的替代品日益增多。

同时,政府鼓励绿色清洁能源的使用,加之新能源利用还远不够,其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产品的增多,新能源的价格势必下降,会进一步提高其市场份额,这无疑给油气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替代品的开发会越来越多,竞争也会逐渐加剧。

潜在替代品的开发将是未来油气行业竞争的主要来源。

4.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1)就整个行业而言,该行业所有业务均是以油气这种能源本身为中心,而该行业也多被国家所控制,行业内的主要竞争者多是大规模的国家集团公司,从原油勘探到油品销售或石油贸易,整个都是一体化作业、“一条龙”服务,行业本身无需进行纵向一体化战略,对大型国有油气公司而言,企业不存在独立的供应商,原料都由自身供应或各油气企业之间互相供应,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可视为不存在。

(2)具体业务方面,由于每项业务需要相应的机器设备,而许多机器设备必须由外购进,因而存在机器设备的供应商。

随着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机器设备制造商逐渐增多,加上该行业内的企业大多本身具有石油装备制造业务,不需设备供应,或通过进行后向一体化战略、增加机器制造研发业务获得对机器制造

商的控制权,所以这方面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也是微乎其微。

总体而言,该行业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极其微弱,甚至不存在。

5.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

(1)当前经济形势下,油气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各国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关乎到民族的生死存亡。

一旦某国自身油气资源不足,对其购买方的重要性尤其明显,特殊情况下,就算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必须购买,尤其是当油气这一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就谈不上了。

(2)油气是非可再生资源,其储存量是固定且有限的,随着开采使用的加大,世界上的油气资源只会逐渐减少,供应量的减少必然会影响供求关系,价格也会有所上升,逐渐向卖方市场倾斜,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就会降低。

(3)油气资源的分布受一定的地域限制,因而油气资源只是集中在一部分供应商手上,这就决定市场上的供应商有限,油气资源的需求者并没太多的选择,形成不了较大的买方市场,因而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低。

(4)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够,使得目前替代品带来的竞争力较小,顾客对替代品的选择少,对油气资源的依赖仍较大,也使得顾客讨价还价处于被动不利的境地。

(5)该行业一些联合组织的出现(如石油输出国组织)也使得某一范围内产品的价格口径一致,顾客则不容易进行讨价还价。

可见,该行业整个市场倾向于卖方,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极弱。

(三)EFE矩阵分析

关键外部因素

权重

评分

权重值

机会

(1)国内能源日益紧缺,需求不断

0.10

4

0.40

扩大,油气资源市场广阔

(2)国际油价高位徘徊,国内油价

0.08

4

0.32

必有所上调

(3)国家政府的政策法律支持

0.06

3

0.18

(4)我国油气资源储量丰富

0.06

2

0.12

(5)勘探开发技术不断进步

0.04

1

0.04

(6)天然气战略地位不断上升

0.09

4

0.36

成为一大亮点

(7)为了在竞争中领先,可加强下游业务

0.08

4

0.32

威胁

主要竞争对手加紧占领南方市场、

0.09

4

0.36

渗透北方市场

(2)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原因给油气

0.04

2

0.08

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3)新能源、油气替代品的开发

0.09

4

0.36

(4)原油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不稳定

0.07

3

0.21

(5)民营石油、成品油经营企业带来的竞争

0.08

3

0.24

(6)油气资源非可再生,储量有限

0.04

2

0.08

(7)油气行业投入多、成本大、风险高

0.08

3

0.24

总和

1.00

3.41

三、内部分析

(一)管理

1、计划

公司经营目标:

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能源公司

(1)坚持持续有效快速发展,集中发展核心业务,不断拓展新兴能源业务,保持公司综合实力的国内领先地位,努力把本公司建设成为国际能源公司

(2)进一步巩固国内领先地位,国际化经营获得质的飞跃,世界石油公司综合排名进一步提升,利润增长和投资回报达到同行业国际水平;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成为全球石油石化产品重要的生产商和销售商之一;综合跨国指数大幅提升,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能源公司

公司发展战略

资源战略:

以谋求油气资源最大化、多元化和有序接替作为战略的基点,坚持油气并重、加强国内、扩大境外、拓展海域、增强储备、发展替代的原则,实现油气产量快速增长,新兴能源取得突破,巩固上游业务在国内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本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础

市场战略:

谋求持续的市场主导地位和最大效益,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和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巩固成熟市场,扩大高效市场,开拓战略市场,发展

国际市场,不断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国际化战略:

按照积极稳妥、互利双赢的原则,按照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资源、市场、技术和资本相结合的思路,以发展油气业务为主,加大国际合作和资本运作力度,重点加强海外油气勘探开发,谨慎、有效、适度发展中下游业务,积极推进资源进口来源多元化,扩大国际油气贸易的规模,形成国际竞争力较强的跨国公司。

2、组织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参照国际大石油公司的通行做法,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总裁班子为框架的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形成资产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分立。

3、激励

(1)加大对优秀科技人才和成果的奖励力度,深化科技人员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研发人员评价考核办法

(2)设立了年度技术创新奖和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项目经理、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与个人等专项奖励

(3)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员工在竞争和被激励中逐渐发挥个人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4、用人

(1)完善企业薪酬福利制度和保障体系

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薪酬福利制度改革,努力建立起突出岗位价值、工作业绩并符合各类人员特点的薪酬制度,充分体现各类人员尤其是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人才的自身价值

(2)切实提升用工管理,建立中国石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推行中国石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规范、整合、集成各项人事数据,

实现信息统计的及时、准确,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透明化、科学化、规范化和运行高效,达到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用工管理。

(3)全面落实人才强企战略

努力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机制,关注员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客观需求和职业生涯规划,努力为每一位员工开辟适合自身发展的成长通道,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让员工感受到应有的尊重和体会到人生应有的价值。

形成了一支由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人才这三支队伍组成的强大人才梯队

(二)营销

1、顾客分析

(1)石油需求的一般规律性

通过对欧洲主要国家以及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石油需求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石油需求的增长大致呈现卧S型走势,发展过程可依次划分为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饱和期五个阶段(见图1)。

不同阶段的石油需求呈现不同的特点。

一个国家的石油需求处于哪个阶段,是由其经济状况决定的,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

人均GDP、经济结构(汽车和重化工业发展程度)和经济增长速度。

不同阶段的石油需求与经济发展呈现出表1所列的对应关系。

目前欧洲和日本基本进入石油需求的饱和期,美国进入减速期的未端,韩国、新加坡等进入了减速期,而中国石油需求则正处于加速期。

当然,不同的国家因所处环境条件的不同,石油需求的阶段特征及决定条件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2)中国石油需求正处于加速期

中国经济进入重化工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和人均GDP快速增长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

从1999年开始,中国重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汽车等重化工业产品增速加快,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见图2)。

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8%。

人均GDP在1999年接近800美元后,2003年就超过1000美元,2006年更达到2000美元。

中国乘用车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

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表明,汽车的发展状况与石油需求有很大的关系。

用车进入家庭的高速发展期往往对应着石油需求的快速发展期。

例如,日本1960-1964年(孕育期)乘用车销量年均增长35.8%,1965-1973年(普及期)销量年均增长22%;韩国1981-1985年(孕育期)乘用车销量年均增长25.0%,1986-1997年(普及期)销量年均增长20%。

这一时间段正好是这两个国家的石油需求加速增长期。

有关研究显示,一个国家乘用车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趋势主要由R值(R=车价/人均GD确定:

当R值达到2~3时,轿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汽车普及率迅速提高,汽车市场进入成长期。

除了新加坡和香港这样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型国家和地区以外,任何社会制度国家的R值的变化与轿车市场的发展都存在着明显的上述对应关系。

例如,日本的R值在1960年达到3,1962年达到2,1964年达到1.4;韩国的R值是在1984年达到3,1988年达到2。

目前,中国许多城市的R值已接近或小于3。

有关专家曾对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四个城市的R值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3年深圳的R值已达到3,广州和上海的R值已接近3(见表2)。

近几年来,这些城市的人均GDP年均增速至少超过10%,而车价也在不断下跌,各城市的R值应该有较大幅度下降。

据统计,在过去的6年中,中国乘用车总销量增速有5年超过20%,年均增速达到36%;2006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超过400万辆。

中国乘用车市场正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

(3)中国石油需求正在加速增长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石油需求年均增长2.28%,90年代年均增长7.12%,2000-2006年年均增长7.43%。

2002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2006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3.46万吨。

从图3可见,中国石油需求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

2、产品或服务销售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本集团成品油销售业务采取多种渠道和手段,积极扩销增效,市场规模得到稳步提升。

本集团密切跟踪市场变化,细化市场分析,优化调运组织,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大力开发高效机构用户,努力扩大销量,提高销售效益,不断提高零售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成品油销售网络和仓储设施建设,市场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运营效率进一步提高。

中国石油加油卡系统是中国石油与工商银行合作开展的跨系统、跨地区的特大型IC卡应用项目,通过成品油零售的电子化,方便用户,提高服务水平

3、产品与服务计划

(1)制定“集团公司质量管理办法”、“采购物资质量监督规定”和“产品质量认可管理规定”等质量管理制度。

专业分公司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逐步建立

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地区公司根据集团公司和专业分公司要求以及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

集团公司质量工作在质量管理制度框架下有序开展,有力保证了产品和服务质量。

(2)为贯彻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各地区公司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采购物资供应商资质管理,逐步推进驻厂监造工作,加大进货验收力度和不合格采购产品处理力度,严格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集团公司质量管理部门按照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定,积极开展产品质量认可,强化自产产品和采购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近几年,中国石油有10项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3)为保证提供优质的服务,成品油销售系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活动,提升了全体员工的业务素质。

各销售企业深入研究客户需求,细分市场与客户,扩大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内容,开展微笑服务活动,使以微笑服务、温馨服务和快捷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亲情服务成为中国石油加油站的服务特色。

提升服务质量,规范管理行为,用一流的队伍、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品牌,赢得市场,赢得客户。

(4)中国石油将按照集团公司领导“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完善体系、过程控制、异体监督、责任追溯”要求,严格执行集团公司质量管理办法,健全管理体系,完善技术标准和规范,突出关键控制点的管理和监督,广泛开展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夯实企业管理基础,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4、定价

(1).目前国内原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而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公司炼油业务的利润空间缩小.

(2)根据国务院及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自2006年3月26日起国家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因价格超过一定水平(40美元/桶)所获得的超额收入按比例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对公司的收益水平构成一定的影响.

(3)石化产品生产及销售方面

目前国内石化产品供不应求,由于石化行业在产业链上的特殊优势及其市场供需状况,决定了该行业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石化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价格的增长幅度均高于原油价格的增长幅度.

(4)天然气

目前中国对天然气出厂价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其中计划内天然气出厂价实行中央政府定价,并按不同用途、不同油田对化肥、居民、商业和其它用气实行分类定价;自销气出厂价实行政府指导价

5、分销

公司拥有完善的成品油销售网络体系和化工产品统销优势,形成了覆盖全国、重点突出、高效运作的营销网络,成品油零售网点和加油站遍布全国,每天为超过200万的客户提供服务。

(1)终端营销网络建设

加油卡业务进展顺利,目前已在上海、山东、大连等地区公司的8000余座加油站应用,对提高用户忠诚度、稳定客户群体、拓展销售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非油品业务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9%,已有8800余座加油站开展了非油品业务。

(2)润滑油销售

2009年,坚持发挥品牌优势,加大客户开发维护力度,强化经销商考核,积极开发新的经销渠道,润滑油销售总量持续增长,包装油销量同比增长3.5%,其中中高档油占总销量的56.3%。

变压器油、橡胶油、冷冻机油、高黏度光亮油、白油五大系列高附加值环烷基润滑油产品相继出口新加坡、印度、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市场。

(3)炼油小产品销售

2009年初,公司明确规定沥青、燃料油、溶剂油、馏分油等炼油小产品由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对外投标、统一产品品牌和统一售后服务,全年各类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39.6%。

其中,沥青销量和市场份额分别增长93.3%和4.3%,市场占有率居全国之首,成为国内最大的道路沥青供应商。

“昆仑”牌沥青系列产品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产品认证,并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中国名牌产品证书”。

国庆60周年北京长安街路面改造、十一届全运会场馆、上海世博会道路整修等重点工程均大量使用“昆仑”牌沥青。

(4)化工商品销售

顺应市场变化,发挥统销优势,调整产品结构向品牌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化工商品销售量同比略有增长。

有效推进了与大客户的战略合作,相继与国内5家橡胶企业集团和19家管材生产厂商签订了购销战略协议,为新产品投放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5)综述

在成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