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31008.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312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3100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3100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3100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3100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3100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3100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3100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3100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3100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3100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3100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3100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3100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3100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31008.docx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3100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31008.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31008.docx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31008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美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

晚期重症者,卧床休息。

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与设施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与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身高。

(2)新入院患者,若体温正常,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连续3日。

(3)若体温在37.5—37.9℃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若体温在38—38.9℃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经常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等变化,发现异常,与时报告医师。

(2)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问题,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3)疼痛者,参照痛证护理常规护理。

(4)出血者,参照血证护理常规护理。

(5)遵医嘱准确给药。

其服药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效果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宣教。

10.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滋阴、补血、益气等扶正之品。

11.关心体贴患者,注重情志疏导,消除各种不良刺激,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

14.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放疗护理常规

放射治疗分体外照射法和体内照射法,射线能使肿瘤体积缩小,杀灭肿瘤外围散在癌细胞。

同时,对正常组织亦有较大损害,因此,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更为重要。

1.护理评估

(1)精神状态。

(2)并发症表现。

(3)对疾病认知程度与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2.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①按中医肿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②照射野皮肤,内衣宜柔软、宽大、吸湿性强;照射部位忌用肥皂和粗糙毛巾擦洗;局部不可粘贴胶布、涂抹酒精与刺激性油膏;避免冷热刺激,夏日外出要防止日光直接照射。

③消化道照射时,应注意保持腔道清洁。

口腔照射时,宜用软牙刷,每日用漱口液含漱4次,避免过冷、过热食物;食管癌放疗后饮食宜细软,忌食粗糙、硬固之品;直肠癌放疗后,保持大便通畅。

④头面部照射后,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以保护眼睛,头面部与胸部照射均应注意患者保暖,预防感冒,防止放射性皮炎发生。

⑤腹腔、盆腔照射前应排空小便,以减少膀胱反应。

⑥照射野皮肤应持续保护,为期至少1个月。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密切观察放射反应,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时,立即给予对症处理,并报告医师。

(3)给药护理

①出现局部红斑、灼痛、刺痒等反应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②局部感染按外科常规换药。

(4)饮食护理

①给予补阴益阳食物。

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甘润之瓜果。

②照射前后半小时不可进食。

(5)情志护理

放疗前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治疗重要性与其反应,消除患者紧张和恐惧心理,坚定信念,积极配合治疗。

(6)临证(症)施护

恶心呕吐者,遵医嘱给予针刺止呕。

3.健康指导

(1)放疗休息期间,嘱患者多注意休息,尽量减少外出。

要注意季节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

(2)多进食补养、清淡、可口补阴益阳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注意放疗部位皮肤保护,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4)关心患者生活起居,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

(5)出现头晕、发热、皮肤破溃时,与时就医。

化疗护理常规

化疗常采用静脉、动脉、腔内、肌内注射与口服给药。

现代医学介入疗法,是化疗新途径,可按本节护理。

1.护理评估

(1)精神状态。

(2)并发症表现。

(3)对疾病认知程度与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2.一般护理

(1)按中医肿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①静脉给药时,药液现配现用,剂量、浓度与使用方法严格按医嘱执行,准确无误,以免影响药效。

②静脉给药时,采用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穿刺方法,操作要稳、准、轻、快,注意保护血管,以备长期用药。

③药液滴注出现外渗与外漏时,应立即停止注入,重新穿刺。

遵医嘱局部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外敷或作局部封闭,以减轻局部组织损伤,促进吸收并防止感染。

④介入疗法给药时,术前应做好思想工作,根据给药途径备皮,遵医嘱做药敏试验,药液配制要求同静脉给药法。

⑤介入疗法一般从股动脉导管给药,患者取平卧位,手术肢体严禁屈曲移动,术后导管创口部位置沙袋压迫止血24小时。

创面有渗血或出血时,应立即报告医师给予重新处理。

⑥介入疗法术后给药应严格按医嘱执行,观察患者全身反应,注意时间与剂量准确性。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病情,有无恶心、呕吐、耳鸣、心悸、神疲乏力、出血、脱发等反应。

做好相应护理,严重者应立即报告医师。

②病情较重者,如出现吐血或便血,疑似应激性溃疡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③介入疗法后遵医嘱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发现异常与时报告医师。

(3)饮食护理

①治疗期间给予清淡、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食物,注重食物色、香、味、形,以增进食欲,保证营养。

②治疗间歇阶段宜多给具有补血、养血、补气作用食物,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4)口腔护理

按放疗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5)情志护理

①治疗前做好疾病治疗宣教工作。

采用介入疗法时,做好患者思想工作,解释和开导,解除患者精神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②因化疗反应致体虚加重,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应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尽量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③组织患者散步与参加娱乐活动,尽量使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处于最佳身心状态。

(6)临证(症)施护

①恶心呕吐者,化疗可安排在饭前进行,遵医嘱给予针刺治疗。

亦可在化疗前1小时和化疗后4~6小时遵医嘱给予镇吐剂。

②注意保暖,防止复感外邪。

③服用中药汤剂时,少量慢服、频服。

④并发口腔炎与口腔溃疡时,应做好口腔护理。

⑤对有出血倾向或已出现皮下出血点和鼻衄等症状时,应按血证常规护理。

3.健康指导

(1)化疗休息期间,嘱患者多注意休息,尽量减少外出。

要注意季节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给予补血、养血、补气等食物,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感染。

(4)关心患者生活起居,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

(5)出现头晕、发热时,与时到医院就医。

 

乳岩中医护理常规

1.疾病名称因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冲任不调与外感风寒之气所致。

以乳房部结块、质地坚硬、高低不平,病久肿块溃烂、脓血污秽恶臭、疼痛日增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乳房。

乳腺癌可参照本病护理。

2.临床表现辩证:

气血亏虚型、冲任失调型、毒热蕴结型、肝气郁结型

气血亏虚型:

头晕耳鸣,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面色苍白,夜寐不安,乳房结块溃烂,舌绛无苔或苔黄白,脉滑数。

   冲任失调型:

乳肿结块,皮核相亲,坚硬如石,推之不移,五心烦热,舌淡无苔,少有龟裂,脉象无力。

   毒热蕴结型:

身微热,乳房结块增大溃破,乳头内陷,舌红绛,苔中剥,脉濡数。

   肝气郁结型:

两胁胀痛,易怒易躁,乳房结块如石,舌苔薄黄或薄白,舌红有瘀点,脉弦有力。

3.给药护理

(1)注意止痛药物用药时间和注意事项,正确给药。

(2)遵医嘱执行化疗药物配制、给药途径、药量和注意事项。

4.饮食护理

(1)鼓励患者摄取足够营养,宜进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

(2)乳岩晚期,选择宜消化、喜好饮食,少量多餐。

(3)放疗和化疗反应严重而影响进食患者,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5.情志护理

(1)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加安全感,树立信心。

(2)关心体贴患者,保持心情平静,安心治疗。

6临证(症)施护

(1)情志郁结、冲任失调者,遵医嘱局部敷贴中药膏。

(2)疼痛者,遵医嘱给予针刺、艾灸或止痛药。

7健康指导

(1)避免用患侧上肢搬动、提拉过重物体。

(2)遵医嘱坚持放疗或化疗,坚持服用中药。

(3)5年内避免妊娠。

(4)引导患者经常听音乐、看书、看报、看电视,与人交谈、散步、体育锻炼、种植花草等,培养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积极配合治疗。

 

噎膈中医护理常规

1.疾病名称因痰气交阻,或痰瘀阻滞,胃失和降所致。

以饮食梗噎难下,或食入即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食道和胃,涉与肝、脾、肾。

食道癌可参照本病护理。

2.临床表现辩证:

痰气交阻症、热结阴亏症、痰瘀互结症、气虚阳微症

痰气交阻症:

吞咽时有梗塞感,胸脘痞满,泛吐痰涎,口干咽燥,暖气呃逆,舌质偏红脉弦细而滑。

热结阴亏症:

吞咽梗涩,胸隔灼痛,固体食物难咽,但汤水可下,口渴喜饮,大便干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舌红少苦,或带裂纹,脉弦细数

痰瘀互结症:

胸骨后刺痛,痛有定处,咽食梗阻不畅,大便于结,肌肤枯燥,面色晦滞

舌有紫斑,苔腻,脉细涩。

气虚阳微症:

长期饮食不下,汤水难进,精神疲惫,形寒气短,泛吐清涎,面浮肢肿

脘腹胀大,面色灰白,舌淡苦白,脉细弱或沉

3.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温服,丸、片剂应碾碎后用温水送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稀软,并富含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半流质或流质。

忌食油腻、

辛辣硬固和粗纤维之品。

(2)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或胃管输入以保持营养摄入。

(3)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之配合治疗。

(2)做好心理疏导,重视与家属沟通,共同关心患者。

6.临证(症)施护

(1)术前训练患者有效咳痰、主动排痰与腹式深呼吸等方法。

(2)手术后按术后护理常规进行。

7.并发症护理

(1)呕血和便血: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补液、止血、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和所出血液色、质、量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做好术前准备。

(2)食管穿孔:

密切观察患者胸闷、胸痛、咳嗽、咯痰与生命体征变化;加强生活护理,做好术前准备。

8.健康指导:

(1)可适当参加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

(2)避免进食粗、硬食物忌食海腥发物和刺激性食物与碳酸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少食多餐

(3)出院后定期复诊。

胃岩中医护理常规

1.疾病名称胃癌是指发生在胃上皮组织恶性肿瘤,临床早期无明显症状,中晚期出现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消瘦、乏力、代谢障碍与癌肿扩散转移而引起相应症状。

2.临床表现:

辩证:

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湿热於毒型、气血双亏型

(1)肝胃不和型:

胃脘胀满,嗳气频作,口苦心烦,痛串两胁,舌苔薄自或薄黄,脉弦细。

(2)脾胃虚寒型;胃脘胀痛,喜按就温,肢凉神疲,便溏浮肿,舌淡而胖、齿迹、苔白滑腻,脉沉细滞。

(3)湿热淤毒型:

胃脘刺痛,灼热反胃,食后痛重,脘腹拒按,或有呕血便血,舌尖暗紫或有淤点,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4)气血双亏型:

面苍无华,面脸虚肿,身冷胃寒,全身乏力、心悸气短,舌质淡胖,白苔,脉虚细无力。

3.饮食护理

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

注意饮食调理,少量多餐,食物以软、烂、易消化为原则,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坚硬不消化食物,戒烟酒。

疼痛、呕吐剧烈或呕血、便血量多时应遵医嘱禁食。

4.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应少量多次温服。

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时要严格按照“三阶梯止痛”原则。

向患者做好药物知识宣教,以取得配合。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之配合治疗。

(2)做好心理疏导,重视与家属沟通,共同关心患者。

6.临证(症)施护

(1)食滞胃痛者,暂时禁食;缓解后逐渐给予全流或半流饮食。

(2)胃痛发作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

(3)虚寒性胃痛者,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脘部,或艾灸,或中药膏贴敷。

(4)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

7.并发症护理

7.1.胃出血:

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

7.2.贲门或幽门梗阻:

禁食,遵医嘱胃肠减压与静脉补液,做好生活护理。

7.3.穿孔:

禁食,遵医嘱胃肠减压与静脉补液,做好生活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腹部体征变化,按要求做好术前准备。

8.健康教育

(1)交待患者应改变原有不良饮食习惯,戒烟酒。

(2)重视原有疾病治疗,并告知患者长期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状态会导致病情加重,应学会自我减压,保持乐观情绪。

(3)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适量活动,增强体质,注意个人卫生,以防继发感染。

(3)出院后定期复查。

大肠癌中医护理常规

1.疾病名称大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三部分,是我国最常见十大恶心肿瘤之一,以直肠癌最多见。

早期大肠癌病人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随病程发展和病灶增大,可出现粪便性状改变、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肠腔狭窄与梗阻等一系列症状。

其发病与饮食习惯、肠慢性炎性疾病、遗传等因素有关。

2.临床表现:

辩证; 脾虚湿热型湿热瘀毒型脾肾寒湿型

脾虚湿热型:

食欲不振,气短乏力,腹痛拒按,便稀或溏,或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苔黄腻,脉滑数或沉细滑。

湿热瘀毒型:

腹痛腹胀,痛定拒按,腹有包块,便下脓血黏液,或里急后重,或便溏便细,舌暗红,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数。

脾肾寒湿型:

患者久泻久痢,形体消瘦,肠鸣而泻,泻后稍安,腹痛喜热,苔白,脉沉细尺弱。

3.饮食护理

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少渣饮食。

适当降低饮食中脂肪和肉类比例。

大出血时应遵医嘱禁食、少量出血时可遵医嘱进食流质或软食,忌食辛辣刺激等食物。

人工造口者应避免进食胀气性、有刺激性气味食物。

4.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应少量多次温服。

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时要严格按照“三阶梯止痛”原则。

向患者做好药物知识宣教,以取得配合。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之配合治疗。

(2)做好心理疏导,重视与家属沟通,共同关心患者。

6.临证(症)施护

(1)若患者出现腹胀、呕吐、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或排气排便停止等肠梗阻表现或腹痛加剧、腹部压痛、反跳痛等急性腹膜炎症状时,应立即汇报医生,医护协作处理。

(2)若患者出现便血、头晕、心慌、烦躁、脉细数等症状时,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密切观察、记录患者神志、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与便血色、质、量,同时汇报医生,配合救治。

7.并发症护理

(1)肠梗阻遵医嘱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营养剂,密切关注体征变化、腹部体征变化和肛门排便、排气情况。

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

(2)肠出血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补充液体、电解质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出血色、质、量变化。

做好生活护理。

(3)肠穿孔遵医嘱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做好术前准备。

8.健康教育

(1)交待病人应保持心情舒畅,参加适量活动,注意劳逸结合。

(2)指导合理饮食,富含营养。

(3)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有人工造口患者做好造口自我护理。

(4)告知患者定期门诊复查。

 

肺癌中医护理常规

1.疾病名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粘膜和腺体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

早期以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症状多见,病情进展速度与细胞生物学特性有关。

其发病与吸烟、空气污染、肺部慢性炎症、职业因素、家族遗传因素有关。

2.临床表现辩证阴虚内热型脾虚痰湿型气滞血淤型饮停胸胁型气阴两虚型

(1)阴虚内热型:

表现为干咳或呛咳,痰少或无痰,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口干,便秘。

舌质暗红,舌苔薄黄少津,脉细数无力。

(2)脾虚痰湿型表现为咳嗽频频,咳痰量多,色白,多泡沫,胸闷憋气,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滑。

(3)气滞血淤型表现为胸胁胀满,胸痛如针刺,痰中带血或咯血,舌质暗红,有淤斑,舌苔薄黄,脉细弦。

 (4)饮停胸胁型表现为胸胁胀满不舒,咳引胸胁痛,胸憋气促,不能平卧,咳痰量多,舌质暗红,舌苔白腻,脉滑。

 (5)气阴两虚型咳嗽少痰,咳声低微,气短无力,动则喘促,易汗出,食欲不振,形体消瘦,舌淡或舌质红,苔少。

3.饮食护理

平素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以少量多餐为宜。

大咯血时应遵医嘱禁食,血止后遵医嘱予偏温流质、半流质饮食。

4.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温服。

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时要严格按照“三阶梯止痛”原则。

向患者做好药物知识宣教,以取得配合。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之配合治疗。

(2)做好心理疏导,重视与家属沟通,共同关心患者。

6.临证(症)施护

(1)痰黄粘稠者,可遵医嘱服竹沥水、川贝粉等清热化痰。

给予雾化吸入、翻身拍背,交待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可给予清热润肺,止咳化痰食品,如百合、荸荠、梨等。

(2)痰中带血者,可遵医嘱给予三七粉,白芨粉调服,肺脾气虚所致出血者,宜注意、休息,多食补气养血食品,如花生、红枣、山药等。

胃纳较差者应给予阿胶等。

(3)虚喘者可艾灸气海、关元、神、三阴交、胃俞、命门等穴以补胃纳气。

7.健康教育

(1)交待患者与家属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

(2)有肺部急、慢性疾病者应积极治疗。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接触致癌物和有害气体。

(4)遵医嘱用药,并告知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