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6323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docx

《产品结构艺术造型》部分

第一章产品造型的概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1.产品—人们向市场提供的能满足消费者或用户某种需求的任何有形物品和无形服务。

产品:

延伸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顾客的一系列附加利益,包括运送、安装、维修、保证等在消费领域给予消费者的好处。

核心产品是指整体产品提供给购买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

形式产品是指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物质实体外形,包括产品的品质、特征、造型、商标和包装等。

2.产品形态——是指通过设计、制造来满足顾客需求,最终呈现在顾客面前的产品状况。

(1)意识形态:

指产品传达的精神属性。

(2)视觉形态:

指产品传达的包装属性。

(3)应用形态:

指产品传达的使用属性。

产品形态是产品信息的载体。

3.产品功能——是指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特定功效和性能。

包括:

物质功能、精神功能。

(1)物质功能是产品的基本方面,并通过产品的技术含量作为保证,对产品的结构和造型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也是造型的出发点。

(2)精神功能是物质功能的重要补充,并通过产品的造型设计予以体现,它通过产品的外观、材质、工艺、色彩等因素扩展到物质功能的外延,给使用者的心理产生某种感受,如愉悦、快乐或沉闷、压抑等。

产品的功能系统

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构成产品造型的精神功能。

实用性与科学性的结合,

构成产品造型的物质功能。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构成产品造型的时代性。

4.造型设计——塑造平面(二维)或立体(三维)的构型。

是对设计对象进行创造的过程,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日用品、交通工具、机电产品等。

①不具有实用功能的造型(具有精神功能)

②具有实用功能的造型(兼有物质和精神功能)

(1)类型

①产品造型具有物质产品和艺术作品的双重特征。

产品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要求产品具有物质功能。

同时产品要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表现出精神功能的特征。

②产品造型具有“时尚”特征,即产品造型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在现代社会中,因物质和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许多产品虽有其物质功能,但却因“造型”落后而失去欣赏价值,遭淘汰。

(2)造型设计特征

(3)造型设计原则

是产品造型设计的目的。

产品的功能和用途是实用性设计的基础。

体现在产品使用方式的合理性(可行性、宜人性)和结构性能的可靠性(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创新产品造型的灵魂。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产品的创新设计开辟了新天地。

创新设计是构成产品价值产生质变飞跃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使产品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之一。

①实用性原则

②创新性原则

产品造型的应有利于制造降低成本,如:

量产、高效、低耗;有利于包装、运输、仓储、销售、维修等方面。

产品造型应具整体性的美感效应。

主要包括形式美、结构美、材质美及产品体现出来的时代感和民族感。

③美学性原则

④经济性原则

旨在解决功能、形体、色彩、质感等技术处理与艺术创造的有机结合。

把科技、艺术、经济三者在产品上统一起来。

是产品的第二质量(外在质量)。

(4)造型的过程

构思►设计►制造►使用

5.艺术造型设计——是在保证产品物质功能的条件下,用创造性设计方法塑造符合美学要求,形状独特而美观的产品的过程。

6.艺术造型设计与工程技术设计

(1)产品的工程技术设计

是将新技术成果引进产品开发,从结构、工艺、材料入手进行的技术设计活动,从科学技术角度去解决产品零、部件内在联结与组合的关系,实现产品的使用功能要求。

主要体现在“内在质量”

工程技术设计着重于:

①功能的原理与实现;

②功能的结构设计;

③实现结构的工艺设计。

(2)产品结构艺术造型设计

不同于单纯的工程技术设计,它包含审美因素。

从处理人与产品、社会、环境的关系入手,探求产品对人的适应形式,集中表现人们生活方式对产品的外观质量和视觉上的艺术感受。

主要体现在“外在质量”

艺术造型设计着重于:

研究如何应用产品造型设计原则,处理产品的结构、功能、材料、工艺、宜人性、经济性和造型的关系,以实现产品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统一。

第二节造型设计的基础要素

一、功能基础

(1)功能是产品的用途和性能,即是产品的设计目的,又是产品存在的根本条件。

功能决定造型,造型表现功能。

造型是建立在研究人和产品的关系之上的设计活动。

(2)功能基础主要内容:

功能范围、工作精度、可靠性与有效度、宜人性。

二、物质技术基础

物质技术基础包括:

结构、材料、加工工艺、经济性。

它是体现产品功能的保证。

造型在结构设计的同时须考虑所用的材料与加工工艺方法。

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以及与其性能相适应的成形工艺,并具有不同的外观质量、肌理效果。

材料工艺与造型形态

收音机的变化

手机的变化

功能基、础物质技术基础、美学基础

三、美学基础

1.美学基础的内容

形体构成、线形组织、色彩配置、质感运用、风格选择等。

2.美学基础要求

要求产品的形象具有优美的形态,给人以美的享受。

设计者根据形式法则、时代特征、民族风格,通过造型要素,构成形象产生审美价值。

四、造型基础要素关系

功能基础是产品结构艺术造型设计的主要因素,起主导和决定性作用。

第四节造型设计的形态类别

以自然形态为素材,按其模仿而成的形态。

1.具象形态-----

以自然形态为模仿对象,仅在某些方面体现自然形态的特点。

仿生造型:

飞机、飞鸟

2.模拟形态-----

以自然规律为基础,经过夸张变形。

仿生造型

3.象征形态-----

以自然规律与运动为基础,以形态要素的点、线、面运动与演变形成的多种几何形态。

4.抽象形态-----

第五节造型设计的形态要素

一、形态要素的类型

二、造型设计形态要素的定性与特征

指视觉单位的“点”,即相对于视觉空间为一小的区域,无论原形何状,造型上均以原形表示。

1.点

同样的圆在不同大小的矩形框中,分别表现出“点”和“面”视觉特性。

点在空间起着表明位置和吸引视线的作用。

由点的数量、位置、组合关系可构成各种感觉效。

2.线呈一定宽度或粗细并与其自身的长度相差很大的形。

线在造型中是最富有表现力的要素

坚挺刚毅简单稳定。

(1)线的种类:

A)垂直线:

坚毅挺拔顽强单纯明快简朴

B)水平线:

稳定、安定、宁静。

C)倾斜线:

发展奔驰向上

(2)直线线型的视觉感应效果

直线线型造型

锯齿状直线:

焦虑、动荡。

粗直线:

刚毅、钝重、粗笨。

细直线:

轻快、敏捷、锐利。

直线线型风格的造型

①几何曲线:

理智、明快、韵律感强、富有弹性。

②自由曲线:

自由奔放、富有个性。

(3)曲线线性的视觉感应效果

流畅、丰满、活泼、轻快、柔软、优雅。

曲线线型风格的造型

3.形----指平面轮廓所包围的平面面积。

几何形(规则多边形、曲线形)

非几何形(非规则多边形、曲线形)

(1)几何形

■正方形(单纯、静止、整齐、庄重)

●圆形(简洁、完美、饱满)

▲三角形(稳定、永恒)

(2)非几何形

①自由形

优点:

潇洒、轻快、有魅力。

缺点:

晦涩、干瘪、丑陋。

②偶然形

抽象、随意

直线“形”

常见“形”的视觉感应

(一)

曲线“形”

常见“形”的视觉感应

(二)

4.色彩-----由色相、明度、彩度组成。

合理的采用色彩的不同组合,将会给产品造型带来生动且具有震撼力的效果。

5.肌理

①肌理的形成:

天然、人工。

各种肌理纹饰

②肌理的分布:

有规律、无规律。

如:

木纹、石纹、贝壳纹、皮革纹。

----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结构。

微观的反映材质的差异,体现出物体的个性与特征,它是质感美的表现。

③肌理的感觉:

肌理的触觉,肌理的视觉。

冷(凉)、热(暖)、柔软、坚硬、粗糙、光滑、湿润、干涩。

视觉与触觉感受效果:

6.空间----实体的外围与实体之间的区域。

埃及金字塔

7.大小-----是表示形与体的量化关系。

“大”:

伟大、雄伟、威严。

“小”:

可爱、玲珑、高贵。

8.方向----是表示线形延伸方向的趋势。

9.位置----是表示个形体之间的距离关系。

●垂直(威严、庄重、挺拔、有力)

●水平(平稳、寂静、温和、永恒)

10.重心

它影响着整体造型的视觉平衡关系。

----是表示由形体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肌理等因素所产生的视觉体量平衡中心。

产品造型的形式美取决于造型设计要素按美学原理的优化组合,并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第二章艺术造型设计的美学原则

1.尺度与比例

2.均衡与稳定

3.统一与变化

各种形式的美感是以是否符合自然形式的规律(例如:

均衡、比例、节奏、韵律、统一与变化等)作为美的衡量尺度,也即为造型美的设计原则。

美学原则

第一节尺度与比例

1.概念

尺度-----以人体尺寸或环境范围为度量标准,衡量与造型物之间的大小关系。

尺度感-----人对造型物所产生的尺度感觉。

它不是造型物体量实际大小的数量概念,而是指和人相称的尺度。

它是宜人性(合理性、舒适度)设计的重要方面。

产生尺度感的原因:

是由于人们在使用产品进行操作活动时,需要一个与人体尺寸想适应的造型形式和尺寸。

造型比例

是造型局部与局部或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匀称关系。

确定造型比例的依据:

●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审美要求

产品结构造型的各个部分比例关系和尺度感之间的协调统一,是创造完美造型的必要条件之一。

2.造型设计的比例要素

整数比例的特点:

造型简单,易产生符合有韵律地布置造型因素的组合效果,但结构布局显得较为呆板。

例:

1:

11:

21;31:

4。

3.结构艺术造型中常用的比例关系和特性

(1)整数比例

以具有肯定外形的正方形为基础派生的一种比例。

整数比例造型的示例

(2)均方根比例

以正方形的一个边长为基础,以对角线为构成要素,所形成的一系列矩形的长边与正方形边长之比例关系。

(3)黄金分割比例

例:

X=0.618L

即:

L:

X=X:

(L–X),

把一直线段分成长短两段,其分割后的长度与原直线的长度之比等于分割后的短段与长段长度之比。

图例分析

(4)中值比例

以黄金分割率1.618为底数,以正自然数(1,2,3……)为指数形成的级数序列,并化简圆整后得到的“中值比例序”(费波纳齐级数)。

例:

1,2,3,5,8,13,21,。

(5)贝尔数列中项乘二,加前项为后项。

例:

1,2,5,12,29,。

4.模度理论

以“红尺”和“蓝尺”重合的尺寸为横向和纵向坐标,并构成了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作为“模度”,然后再利用这些模度作为造型设计的基本单元。

模度理论是指美的造型,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细部,都是由一种或若干种模数推衍而成的。

人体结构费波纳齐级数:

红尺(183,70,43,27,17)

蓝尺(140,86,53,33,20)

第二节均衡与稳定

1.平衡类型

均衡-----

是指造型物各部分之间前后、左右的相互轻重关系。

设计原则:

达到体量的平衡,也即视觉感的平衡。

(1)等形等量平衡

(2)等量不等形的平衡

(3)等形不等量的平衡

(4)不等形不等量的平衡

在造型中,不同的形态、色彩和肌理,会在人的视觉心理上产生不同的重量感(轻或重)

2.造型设计中的均衡

(1)对称的均衡

视觉特点:

端庄、严正、稳静。

造型设计简单,制造容易。

但单调、呆板。

(2)不对称的均衡

视觉特点:

自由、变化、生动,但造型设计与制造较困难。

3.增强造型稳定感的方法

采用“上小下大”的造型方式

采用加大支承面的办法

采用加深下部色度或粗化下部肌理的办法

采用表面修饰与装饰的方法

增加造型稳定感的方法

第三节统一与变化

一、造型设计的统一要素及要求

●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比例尺度的统一

●风格和基调的统一

完美的造型必须具有统一性。

“统一”可增强造型的条理与和谐的美感。

而“变化”则可增强美的情趣和持久性。

二、造型变化中的“统一”方法

1.调和的统一

(1)比例尺寸的调和

同一造型形体各个部分之间的比率尽量相等或相近。

(2)外廓线型风格的调和

主形体大轮廓的几何线型要基本一致。

简式风格家具

欧式风格家具

统一线型风格的搭配的示例

统一性设计示例

轿车的前部和后部的线型设计的统一性

(3)整体结构线型风格的调和

结构线型是造型体内部各零件的连接所构成的线型。

右图为一机床的水平结构线和垂直结构型的简化、统一的演变情况。

(4)分割与联系的调和

卡车侧面底部各部件统一涂成水平分割的深色带,减少视觉杂乱感,给人以完整统一的又有变化的感觉。

客车侧面下部涂成水平分割的深色带,可强化横向视觉,淡化竖向窗户间隔线。

(5)色彩搭配的调和

“形是体,色是衣”好的造型不仅要求形体美,还包括色彩美。

色彩要明快、柔和。

一般是采用大面积低纯度的色彩统一全局;用小面积的高纯度色彩使之活跃变化,再用中性色联系过渡,以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2.韵律的统一

韵律-----

是指一种周期性,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现象。

(1)造型中常用的韵律形式:

①连续韵律

②渐变韵律

③交错韵律

④起伏韵律

(2)各种韵律的造型示例

(3)呼应的统一

是指在造型物的不同形体或位置的部件、组件上,运用相同或相近似的细部处理,以取得它们之间在线型大小、方向色彩、质感及面饰方面等方面的艺术形式具有同一性。

轿车前后线型风格设计的统一性

(4)过渡的统一

由直到园,由大到小,采用截面逐渐变化的形体过渡。

三、造型统一中的“变化”方法

1.加强对比

(1)形状对比

利用线形、方向、曲直、长短、大小及高低凸凹产生局部的个性变化。

统一中求变化,是取得造型形象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并具有吸引力的基本手段。

常用的几种对比方式:

(2)排列对比

利用线、形、体、色质等造型元素,在平面和空间的排列关系上,形成繁简、疏密、虚实、高低的变化。

(3)色彩对比

“变化之中求统一,统一之中有变化”,

“调和之中有对比,对比之中求调和”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包括:

尺度与比例、均衡与稳定、统一与变化、调和与对比、节奏与韵律等。

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

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第三章产品造型的视错觉与矫正

第一节视错觉概述

一、视错觉

是指用双眼观察物体各种形态时所产生的与实际不符的感觉误差。

即视觉错误之意。

1.产生原因:

是因环境因素的色、光等干扰及人的生理、心理习惯等因素而造成的错视。

2.造成结果:

造型物的形体视觉效果产生变形。

二、错觉分类

1.形状错觉,2.色彩错觉。

第二节形状视错觉及矫正

一、透视错觉及矫正

透视错觉:

是指因观察点的位置不同而对物体产生的错视现象。

1.物体离观察点越远,其高度和宽度则越小。

2.大形体显近,

小形体显远。

3.形体有重叠时,被遮挡的形体显远。

4.实形体显近,

虚形体显远。

5.有相同形体排列时,间隙大显近,间隙小显远。

6.处于下方的形体显近,

处于上方的形体显远。

7.形体上下大小相同时,

感觉上显大,下显小。

二、面积错觉及矫正

面积错觉:

因各种因素影响而对面积产生错视的现象。

1.明度影响面积大小。

(光渗作用)

2.位置影响面积大小。

3.附加物影响面积大小。

4.位置影响面积大小。

5.形状影响面积大小。

6.环绕物影响面积大小。

三、高度错觉及矫正

1.正方形竖向显高

2.人眼视觉中心偏高

高度错觉:

因眼睛的视野影响而对高度产生的错视现象。

四、长度错觉及矫正

1.同样长度的线,

横向显短,竖向显长。

2.同样长度的线,

稀疏显短,密集显长。

长度错觉:

因人眼横向灵活竖向迟钝的影响而产生的长度错视现象。

3.线的位置不同,

影响其长短。

4.附加物影响线段的长短

五、分割错觉及矫正

1.稀疏横向分割显矮,

竖向分割显矮。

2.密集横向分割显高,

竖向分割显矮。

分割错觉:

因人眼视野“横宽竖窄”的影响而产生的分割错视现象。

六、位移错觉及矫正

位移错觉:

因人的经验和习惯影响而产生的位置错视现象。

1.当一直线被平行线

倾斜截断时,有位移感。

2.当一直线被两条不平行线倾斜截断时,有位移感。

七、角度错觉及矫正

角度错觉:

因内、外角的影响而产生错视现象。

1.两外角相同时,

内角大的外角显小。

3.角度相同时,夹角形状、所处位置影响其大小。

2.两内角相同时,

外角大的内角显大。

八、形体错觉及矫正

九、图形错觉及矫正

十、反转性图形及矛盾空间图形

第四章    产品的色彩设计

色料“三元色”------红、黄、蓝

第一节概述

一、色彩

标准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色光“三元色”------红、绿、蓝

(2)环境色

指物体周围环境的颜色。

1.固有色

是指在自然光(日光)下,物体所呈现的自然颜色。

2.条件色

(1)光源色

指发光体由于具有发出的色光成分不同所形成的色相。

2.色彩的组成要素

(3)明度(光亮度、鲜明度)-----指色彩明暗。

(1)色相(色泽)-----指每一色彩所独有的与其他色彩相区别的相貌特征。

如:

红、黄、蓝、绿……

(2)纯度(色度、彩度、饱和度)-----指每一色相的凝聚程度或饱和程度。

第二节色彩配置的实用法则

一、色料的混合及类型

1.原色(基本色)

-----红、黄、蓝

2.间色(二次色)

-----由两种原色调配而成。

3.复色(三次色)

-----由两种以上间色调配而成。

消色----黑、白、灰,

黑和白互为极色。

在色相环中

补色----两色相隔180

对比色----两色相隔120

调和色----两色相隔60~90

光泽色----金属光泽的颜色。

注:

消色、光泽色属于中性色。

二、色彩配置的色调

暖色调___使人热烈兴奋;

冷色调___使人沉静优雅;

灰色调___使人忧郁沉闷;

明调_____使人兴奋明快;

暗调_____使人低沉凝重。

色调-----色彩运用的总倾向和基调。

以色性来分:

暖色调、冷色调。

以色相来分:

红调子、绿调子、灰调子。

以明度来分:

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或称(明调、暗调)。

1.色调分类

2.色调感

a.黄紫对比,使人觉得紫色明快,黄色更明亮纯正;

b.橙蓝对比,使人觉得蓝色明快,橙色更明亮饱满;

c.红绿对比,使人觉得绿色明快,红色更鲜明艳丽。

三、色彩配置的对比与调和

是指两个以上色配置时进行比较,产生的较强烈的色彩感觉。

1.色彩的对比

(1)强烈对比:

补色的对比,使各自的色彩格外鲜明。

纯度和明度强弱的色彩对比。

采用在颜料中加入适量的白色或其它颜色,使其纯度和明度减弱,已达到较柔和的对比效果。

在色彩对比时,不仅要考虑明度、纯度、色相对比等因素,还要考虑着色的面积对比、位置对比。

两色距离越近,两色面积越大,对比效果越强,反之越弱。

(2)调和对比

2.色彩的调和

(1)色相调和法适当的变化配置色之间的明度差和纯度差,以色相为中心来评定配色效果。

分单色相调和与多色相调和。

(2)明度调和法是在指配置色的色相相同的情况下,用以明度关系构成的色调效果来评定配色效果的调和。

为了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可采用相近的类似色组合。

把有差别的色彩,经过调整与组合,达到良好融合的效果。

(3)纯度调和法是在指配置色之间明度等级相同的情况下,以纯度倾向不同所造成的色调效果来评定配色的调和。

调和是使色彩布局完整,是构成美感的重要方法。

四、色彩设计原则

1.原则:

“变化之中求统一,统一之中有变化”,“调和之中有对比,对比之中求调和”

2.要点:

符合民族习惯;

符合时代要求;

满足视觉平衡;

色泽质感并重;

兼顾面饰工艺。

第三节造型设计中的心理功能

一、色彩的视觉感

是指色彩给人的视觉作用,并因此产生的心理感受。

1.冷暖感

a.暖色b.冷色c.中性色

2.轻重感

a.明色(浅色)—轻;b.暗色(深色)—重

3.涨缩感

a.明色(浅色)—涨;b.暗色(深色)—缩

4.进退感

a.明色(浅色)—进;b.暗色(深色)—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