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普通省道路线调整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471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普通省道路线调整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普通省道路线调整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普通省道路线调整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普通省道路线调整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普通省道路线调整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山东省普通省道路线调整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山东省普通省道路线调整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普通省道路线调整方案.docx

《山东省普通省道路线调整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普通省道路线调整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普通省道路线调整方案.docx

山东省普通省道路线调整方案

 

山东省普通省道路线调整方案

(2015-2030年)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2015年8月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公路按其在公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省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普通省道和省级高速公路,由具有全省性和区域性政治、经济、国防意义的干线公路组成。

目前,《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和《山东省高速公路网中长期规划(2014-2030年)》已颁布实施,为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服务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围绕全省“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新格局,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覆盖广泛、能力充分、衔接顺畅、安全可靠的普通省道网络,特编制《山东省普通省道路线调整方案》,期限为2015-2030年。

本方案体现了我省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的战略方针,是指导全省普通省道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调整基础

(一)发展形势

省道是山东省省级干线公路的简称,与境内的国道共同组成省域干线公路网。

1997年,山东省交通厅以鲁交公(1997)22号文公布了省道网方案,十多年来,省道网规模总量及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至2014年底,全省省道总里程达到17234公里,其中普通省道里程达到15783公里。

路网的不断完善,在更大空间上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效缓解了我省公路运输压力,改善了投资环境,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3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山东省约1/4的普通省道纳入了国家公路网,省道的功能和网络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2014年11月,省政府批复了《山东省高速公路网中长期规划(2014-2030年)》,山东省高速公路网布局和规模发生了较大变动。

随着国家公路网、山东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调整和山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现有普通省道网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覆盖范围不全,部分省际节点、个别重要产业基地、交通枢纽、旅游景区未实现与普通省道的连接。

二是网络效率不高。

普通省道路线不连续、不完整,普通省道与国家公路、省级高速公路及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协调不够,网络效率和效益难以发挥。

三是运输能力和安全水平不足。

部分普通省道穿越城区,运能紧张、拥堵严重,街道化程度较高,不能适应交通量快速增长和安全便捷通行的需要。

(二)发展要求

1、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是我省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构建“两区一圈一带”协调互动发展格局、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机遇期。

普通省道应发挥支撑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优化东、中、西部地区普通省道网络布局,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

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合理配置和优化交通资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和综合运输组合效率,促进综合运输协调发展,要求发挥普通省道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与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强化综合运输通道,满足多样化运输需求。

3、适应产业转型和群众出行的要求。

产业升级使大运量、低层次、粗放式的运输需求逐步降低,但小批量、附加值高、随机性强的货运需求和“定单经济”、“物流经济”等新型经济模式、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使普通省道在中短途运输中的优势更加突出;同时,在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均出行次数不断增长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客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要求发挥普通省道基础性、广泛性、公益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适应人们机动化、个性化出行需求。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调整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省“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新格局、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新要求,在保持现有省道基本格局的前提下,提升通道能力、加强方式衔接、提高运输效率,形成覆盖广泛、能力充分、衔接顺畅、安全可靠的普通省道网络,为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衔接顺畅。

做好与国家公路、省级高速公路及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适当增加省际通道,与外省连接时主要考虑与其县级以上的节点便捷连通以及与外省省道的有效对接;加强对铁路站场、机场、港口等枢纽的连接。

2、结构优化。

尽量保持现有省道走向和编号不变,新增路线结合现有省道顺延,减少省道路线数量和重复路段;调整路线尽可能利用现有省道和县乡道路,在途径县级以上节点时,尽量绕避城区并利用现有城市环线;移交或废弃部分功能弱化路段。

3、功能完善。

路线调整充分考虑区域主交通流方向,坚持与重要节点间经济联系和交通流向相一致,并尽量形成具有通道功能的长距离顺直路线。

4、绿色发展。

坚持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注重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避让生态脆弱区和环境影响敏感区,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

(三)调整目标

与国家公路一起形成省域公路运输通道,连接全省所有县级行政区和90%以上的乡镇,通达重要产业基地、交通枢纽、旅游景区,形成覆盖广泛、能力充分、衔接顺畅、安全可靠的省域干线公路网络。

具体目标:

1、连接所有县(市、区),基本实现省会与设区市、设区市与县(市、区)以及相邻县(市、区)间便捷连接。

2、连接周边省份的县级及以上行政节点,省界县(市、区)至少有一条普通干线出口公路。

3、在实现县城多路连接基础上,乡镇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覆盖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4A级旅游景区等经济节点,增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区域和和城乡经济发展。

4、基本覆盖境内所有的重要铁路站场、机场及港口,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顺畅衔接,促进一体化运输发展。

5、完善公路运输通道能力配置,形成重要通道“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路网格局。

三、调整方案

(一)路线方案

山东省普通省道由5条省会放射线、52条北南纵线、29条东西横线、20条联络线共106条路线组成,总里程11486公里(不含重复里程)。

具体为:

1、省会放射线(5条)

济南-德州、济南-青岛、济南-枣庄、济南-微山、济南-聊城。

2、纵线(52条)

威海-东山、威海-青岛、浦湾-石岛、初村-张家埠、上庄-泽头、牟平-徐家、莱山-乳山口、烟台-海阳所、蓬莱-黄岛、烟台-凤城、店集-沙子口、王哥庄-南龙口、龙口-青岛、南墅-城阳、黄岛-大场、黄岛-鱼池、朱桥-诸城、三山岛-城阳、灰埠-里岔、平度-日照、下营-小关、央子-赣榆、滨海-九山、大家洼-沂山、莒县-阿湖、羊口-青州、河口-辛店、黄河口-临朐、沂源-邳州、汤庄-东海、张店-台儿庄、张店-鲁村、东风港-大高、惠民-沂水、高青-淄川、辛集-滨城、章丘-新泰、店子-韩庄、乐陵-胡集、盐山-济南、临邑-徐州、临邑-商丘、泰安-梁山、汶上-金乡、临清-博平、临清-邹城、临清-大名、临清-观城、魏庄-阳谷、曹县-商丘、东明-民权、东明-兰考。

3、横线(29条)

成山-初村、成山头-威海、俚岛-李格庄、烟台-招远、石岛-泽头、海阳-莱州、小纪-莱州、烟台-栖霞、田横-高青、躬家庄-崔家集、黄岛-张家屯、张家楼-海青、日照-滕州、涛雒-汤头、孤岛-阳信、寿光-高青、临朐-历城、郯城-兰考、临沂-鄄城、山亭-留庄、枣庄-梁山、枣庄-欢城、乐陵-馆陶、宁津-武城、齐河-聊城、泰安-商老庄、巨野-鄄城、丰县-长垣、青固集-庄寨。

4、联络线(20条)

20条:

北长山-南长山、南墅-武备、鳌山卫-东大洋、薛家岛环岛路、夏邱-土山、同三线日照连接线、东营-利津、田庄-广北农场、青州-周村、泉头-王村、大口河-车镇、日东线泗水连接线、滕州-薛城、木石-官桥、枣庄-薛城、陵县-衡水、单县-虞城、砀山-单县、无棣-阳信、高唐-临清。

具体路线方案见附表和附图。

(二)编号规则

以原编号体系为基础,综合考虑路网形态、用户使用习惯和社会接受程度,适当调整原省道编号规则和编号体系。

具体原则为:

1、按照济南放射线、北南纵线、东西横线和联络线四种路线类型进行编号,取消S6××-9××的临时路线编号。

2、尊重用户的使用习惯,保留的原省道尽可能沿用原有编号,并适当延长以纳入新增省道路线,减少省道路线数量。

3、新增省道按交通流向尽可能调整为长线,按照由东向西、由北向南的顺序排列,尽量减少重复路段。

参照《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的规定,初步确定山东普通省道编号规则,普通省道用“S+###”的方式编号。

其中,放射线即由省会济南向外辐射的路线,用101~199的3位数字表示;纵线即由北向南的路线,用201~299的3位数字表示,编号顺序从东向西依次排列;横线即由东向西的路线,用301~399的3位数字表示,编号顺序从北向南依次排列;联络线用501~599的3位数字表示。

四、调整效果

普通省道路线调整后,将与国家公路、省级高速公路共同构成一个覆盖广泛、功能完善、能力充分、衔接顺畅、运行可靠的干线公路网络,有力支撑和保障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1、覆盖更加广泛。

干线公路网连接全省所有县级以上节点,覆盖90%以上的乡镇和重要的旅游景区,基本实现县(市、区)、重点乡镇、旅游景区、产业园区15分钟内上普通干线公路,普通干线公路省际出口达46个,边界县市至少有一条省际出口路;区域间的出行时间显著缩短,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更加顺畅,全省绝大部分城乡居民可直接享受到干线公路带来的运输便利。

2、布局更加均衡。

普通省道网络与全省的产业布局、城镇建设和国土开发衔接更加紧密,“两区一圈一带”的城际公路网络显著优化,中心城市的对外辐射作用得到强化;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路网通达深度明显提升,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增强区域交流融合创造了更好的交通条件。

3、衔接更加顺畅。

调整方案与铁路、民航、水运的最新规划方案进行了对接,连接了全省铁路站场、机场、港口等重要交通节点,形成了便捷高效的集疏运网络。

4、能力更加充分。

干线公路网络化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实现重要节点之间多通道连接,重要通道多线路组成。

绝大部分县城实现2条以上国省道连通,3个以上方向的出口;交通繁忙、城镇密集的通道形成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公路“一主一辅”格局;通过布设替代绕行路线,干线公路网可靠性和稳定性明显提升,公路交通的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五、保障措施

1、强化方案指导。

增强方案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各级各部门要将方案内项目纳入本地区、本行业相关规划,根据管理权属,做好升降级省道移交工作,明确责任,强化配合,加强监督,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2、加快前期工作。

根据普通省道建设项目安排,加快推进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

在前期工作中,结合发展需要、环境承受能力和路网实际,深入研究建设方案,合理确定建设标准。

3、完善投资政策。

完善普通省道建设、养护的投融资政策,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以公共财政为基础的普通省道的投融资长效机制。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确保燃油税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普通公路养护管理。

各级政府加大安排财政资金及债券资金用于普通省道建设的投入力度。

积极探索PPP等市场融资模式,鼓励社会各界支持普通省道发展。

4、健全体制机制。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各级政府在普通省道建设、运营、养护、管理中的事权和职责,提高普通省道养护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增强普通省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研究建立普通省道路线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实施修订和完善路线方案。

加强农村公路规划建设,注重与国省干线公路网的衔接,统筹各层次路网协调发展,提升路网整体服务能力和安全水平。

附图:

山东省普通省道路线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