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6619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分析

个人设计

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景物聚焦”,《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望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

《草原》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文章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

《麋鹿》是一篇记叙文,它介绍了我国珍稀野生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揭示了它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描写了它曾经遭受偷盗、杀戮和被运往西方的不幸命运,突出了它终于回归祖国怀抱、在大自然中茁壮成长,体现了党和人民政府对珍稀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和保护。

《青海高原一株柳》不仅仅借物喻理,还借物育人。

《麋鹿》中麋鹿的传奇经历还给人以启示:

动物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只有使自己的祖国变得强盛,才能更有效的保护动物。

《草原》中描写草原采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值得品味。

三篇文章的条理都非常清晰。

单元目标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27个生字。

3.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通过了解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5.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写出它的外部特征、价值和用途。

补充:

1、了解写景文章的一般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

单元设计意图

1、理解课文内容,分清课文内容基本板块。

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细致体会全文。

2、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因文施教,如《青海高原一株柳》,可在朗读描写青海高原环境的基础上,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更深体会当地环境地恶劣,生命存在的不易。

可紧扣一些重点字词,更进一步感受柳树的顽强。

教学《草原》时,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配上音乐,感受草原景色之靖。

揣摩字词,尤其是一些比喻句的巧妙用法。

教学《麋鹿》时,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说明方法的运用作用,如利用时间顺序介绍麋鹿传奇经历的好处等等,从而更好突出文章中心。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

本单元的设计通过朗读以及情境的丰富想象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情感体验中,逐步学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读中悟情,读中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从而领悟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采用读读——说说——写写的过程,展现读书内化课文语言及运用语言的教学思想。

“读”“说”“写”融为一体,说写转化,读写互促。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优秀词句、片断。

3通过朗读、讨论等多种形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

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抗争的情感,体会民族团结、共创未来的主旨,更感受人民、

动物的命运与国家的休戚相关。

4学习了关的写作手法,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中,通过与家乡灞河之柳相比较,更反衬出青海高原一株柳那顽强的生命力;《草原》一课中描写景色时,动静结合,更衬托出景色之美;《麋鹿》一课以时间为顺序讲述麋鹿那独特的经历。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时

第一教时

日期

10月28日

重点与

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青海高原的荒凉,初步感受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强大的生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青海高原的荒凉,初步感受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智慧背囊内容

讲讲故事,说说道理或收获

指名说说故事中的道理

 

 

 

 

 

活动一:

复习描写柳树的古诗导入

1、回忆写柳的古诗和词语。

师:

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许多写柳的词语和古诗句,说说看,“柳”带给你们什么感受?

2、揭题:

如今,作者在青海高原上也见到了唯一的一株柳树。

板书——青海高原一株柳那么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又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呢?

婆娑轻扬、弱不胜莺、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晚风拂柳、柳叶弯眉,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王维(唐)——《渭城曲》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唐)——《竹枝词》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唐)——《钱塘湖春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唐)——《咏柳》

学生背诵古诗词,教师总结提炼

活动二:

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词语:

伫立广袤无垠青石嶙峋深邃

凝滞瞅见抑制不住虐杀

婀娜多姿一茬畏怯熬过

2、指名朗读课文5、6、7、9小节

3、课文围绕着青海高原柳还写了哪些内容?

4、在作者眼里,这是一棵怎样的柳树?

板书:

神奇

1、指名朗读,纠正读音,齐读两遍

2、指名朗读课文,随机理解“广袤无垠青石嶙峋凝滞巍巍然虐杀婀娜多姿一茬名贯古今”的意思。

3、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课文的关键句子思考问题:

生长环境、外形

想象生长过程

与家乡灞河的柳树对比

4、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指名朗读,教师随机教学“广袤无垠青石嶙峋深邃

凝滞抑制不住虐杀

婀娜多姿“的写法和意思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提炼

活动三:

一读柳树,感受外形神奇、旺盛的生命力

1、一株柳树居然被冠以“神奇”的名号,不禁让人好奇,下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这株柳树的语句,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真的如作者说的那般神奇呢?

看看作者分别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柳树的?

(出示课文第5小节)

2、读着这段文字,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一株柳树?

(外形:

枝干、树叶)

 

学生自由朗读第五小节,圈点勾画,谈谈感受并结合动作理解“撑立”

在体会后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预设:

两合抱粗:

学生演示体会,感叹柳树的粗壮

百十余平方米:

对比体会,感受柳树的高大

生铁铁锭:

颜色联想,体会颜色的独特。

苍郁、深沉:

和我们这里的柳树树叶(嫩绿、翠绿)对比感知

锻铸:

(课件出示)锻,指把金属放在火里烧,然后用锤子打。

铸,把金属熔化后倒在模子里制成器物。

锻铸多半是指金属、钢铁。

结合理解“锻铸”。

板书

设计

生长环境

青海高原一株柳神奇生长过程人生哲理

不同命运

生命课堂的反思与重建

《青海高原一株柳》虽然六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柳树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学过关于咏物、表现生命力强的文章,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侧重通过环境的描写、多角度的比较来咏物并表现人生哲理的文章。

还由于学生对青海高原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普遍缺乏感知和体验,再加上课文中只是运用语言直接描述,因此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环境的恶劣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实质的朗读感悟和解读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抓住作者的所见与所感,引导学生在文字游历中通过反复品读,走近柳树,仰望柳树,感受柳树强大的生命力。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时

第二教时

日期

10月29日

重点与

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智慧背囊内容

讲讲故事,说说道理或收获

指名说说故事中的道理

 

 

 

 

活动一:

回顾柳树的外形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

我们知道这株柳在作者的心中是——神奇的,是神奇到令他望而生畏的。

上节课我们已经跟随作者的文字走近了那株柳树,从外形感受了它的“神奇”。

你的脑海中还记得那株柳树的模样吗?

2、这节课让我们再次登上青海高原,走近这株柳树,领略它的神奇。

让我们来看看这株柳树生长的那片土地吧。

1、齐读第5小节

1、齐读第5小节

活动二:

感受柳树生长环境的奇特

1、生读3、4小节,看看是在怎样的一片土地上长出了这样一株神奇的柳树。

2、看着这片土地,作者一瞅见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哦”怎么读?

“哦”里包含着的是什么?

3、是呀,在这样一片荒凉的原野上,居然生长着这样的一株柳树,怎能让人不诧异,怎能让人不惊奇?

不过也正因为这片土地的荒凉,才更能烘托出这株柳树的——神奇。

(板书:

烘托)这时再读这段描写柳树的句子,相信你的感觉肯定不一样了。

1、学生思考问题

 

3、齐读课文第5小节

 

1、预设:

用一些文中词语来说说你读到看到的那片土地。

(结合“广袤无垠、寸草不生、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

2、(惊讶,诧异,出乎意料)

活动三:

感受生长过程的艰难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6、7两小节,看看这株柳树是怎样生长、壮大起来的。

2、这株柳树要生长、壮大起来要面对的仅仅是干旱和寒冷吗?

3、在你想象的世界里,这株柳树正在遭受着怎样的摧残?

 

1、默读6、7两小节,指名回答

 

2、预设:

(结合具体语句体会)

△补充青海高原资料:

青海高原夏秋两季几乎滴雨不下,冬天温度最低可达零下二十多度,土都成为了冻土。

△“绝不宽容”、“任何”:

不仅仅是柳树,所有绿色的生命青海高原都不会给它活到第二年春天的机会。

(有感情朗读这一句话。

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通过对比感受柳树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1、作者在第8小节就写了自己家乡灞河的柳,我们同学快速的读读看,课文写的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什么还要写灞河的柳?

2、面对青海高原这株柳树,你想说些什么?

3、你知道这株柳又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4、你觉得课文仅仅是在赞美柳树吗?

你想到了哪些人?

1、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2、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读最后一小节,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4、按下列句式练习说话

站在这株柳的面前,我不由的想到了(       ),他(她)就像青海高原这株柳一(             ),(          )

 

教师在学生回答中提升总结

板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

神奇

敬畏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草原

教时

第一教时

日期

10月30日

重点与

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渲染、勾勒、迂回”等词语的意思。

3、理请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内容

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活动

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

积累

智慧背囊内容

讲讲故事,说说道理或收获

指名说说故事中的道理

 

 

 

 

活动一:

欣赏图片,感受草原的美

1、播放草原的图片,配乐: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了解作者老舍

1、以“我看到……的……”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

2、简介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近代著名作家。

主要作品《四世同堂》、《茶馆》、《骆驼祥子》、《龙须沟》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当补充

活动二:

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词语:

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羞涩

2、朗读课文,指名朗读。

3、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1、指名朗读,2、读第一小节,理解下列词语:

渲染:

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勾勒:

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

迂回:

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

3、浏览课文,概括每小节大意,在此基础上用小标题归纳:

美景远迎款待话别

1、注意“勒”、“渲”“迂”的读音

2、教师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3、开火车朗读课文内容,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活动三:

学习第一小节,扣关键词体会草原的美1、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

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

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2、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特点,运用生动语言来描绘草原美丽景色?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4、默读、思考、朗读:

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境界”一词的意思。

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

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

1、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

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2、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3、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

 

预设:

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体会比喻手法的作用)

板书

设计

美景——远迎——款待——话别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草原

教时

第二教时

日期

10月31日

重点与

难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智慧背囊内容

讲讲故事,说说道理或收获

指名说说故事中的道理

 

 

 

 

活动一:

歌曲导入

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歌中所唱的蓝蓝的天空,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是指什么地方?

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了草原的美,下面再让我们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块儿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

(板书课题)

欣赏歌曲

活动二:

学习第一小节,体会写景的方法

1、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思考:

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

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

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4、默读、思考、朗读:

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境界”一词的意思。

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

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

课文分两层写。

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读后讨论。

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

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

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学生细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问题,教师巡视,结合学生的相撞,适当调整。

活动三:

学习2-7小节,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

过渡:

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2、指名说,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讨论交流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

(指图说)

(2)把“飞”改成“跑”行吗?

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3)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

指名读。

(4)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2、有感情的朗读相关部分。

3、、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

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1、:

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2、①学生说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

读句子。

 

3、(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

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体会蒙汉情深。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教师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草原

景美

人美

情更美

生命课堂的反思与重建

《草原》由于地域所限,绝大多数同学对大草原的了解不太多,但是可以要求在网上查看草原的风光和民族风情,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美的的课文,因此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朗读品味,感受大草原的美。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麋鹿

教时

第一教时

日期

10月31日

重点与

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悄”的音,辨别“涉、沛”的形

2、从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了解麋鹿

3、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麋鹿

教学过程

活动

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智慧背囊内容

讲讲故事,说说道理或收获

指名说说故事中的道理

 

 

 

 

活动一:

了解珍贵的野生动物导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2、今天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交流:

珍稀动物有:

金丝猴、扬子鳄、大熊猫、东北虎、华南虎、中华鲟、丹顶鹤……

2、简单介绍麋鹿。

教师适当补充材料

活动二:

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悄无声息(qiǎoqiāo)坐骑(jìqí饲养(sīsì)跋涉(shèsè)潜游(qiánqiǎn)沼泽(zǎozhǎo)

撰文(zuànzhuàn)柏林(bǎibó)销声匿迹(nìlì)2、浏览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

1、指名朗读,注意“悄”的读音,“跋涉、沛”的字形。

理解“销声匿迹”“跋涉”等词语的意思。

再齐读

2、结合文中关键词句归纳:

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教师在检查生字词的时候让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活动三:

通过小导游介绍的方式从三方面了解麋鹿

1、如果你是导游,你会如何介绍麋鹿?

请你从三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文中的句子进行介绍。

 

1、读课文,准备。

学生交流

预设:

外形:

从角、面、蹄、尾、毛色、体重等方面进行介绍,学生可结合图片来进行介绍。

生活习性:

从草食哺乳动物角不同繁殖力低……方面进行介绍,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进行讲解。

传奇经历:

按时间顺序进行交流

(1)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

(2)1865年后。

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

(3)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欣赏视频,激发情感

1、观看麋鹿充满传奇经历的视频,从麋鹿传奇的经历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2、观看视频谈感受,从关爱麋鹿——关爱野生动物——关爱动物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教师提升

板书设计

麋鹿(四不像)

外形

习性

传奇经历

生命课堂的反思与重建

《麋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感,对世界充满了求知欲。

因此,他们很想去认识事物,可是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美好的景象,学生无法欣赏,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认识麋鹿、了解麋鹿,更可以在学习中认识到麋鹿是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从而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整堂课教学下来,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在行课的过程中,我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说明方法的运用作用,如利用时间顺序介绍麋鹿传奇经历的好处等等,从而更好突出文章中心。

也让学生掌握了一些写作的方法。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习作5

教时

第一教时

日期

11月3日

重点与

难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银杏》,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银杏的,学习小作者细致生动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家乡这种产品的观察、调查、咨询、查阅,提高学生搜集资料、运用资料、合理表达等综合能力。

3.引导学生全面介绍家乡的一种农副产品或工业产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进行合理的加工,或进行适当的拓展或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智慧

背囊内容

讲讲故事,说说道理或收获

指名说说故事中的道理

 

 

 

活动一:

了解常州特产

我们常州举办了省运会,很多外地运动员等来到了常州,作为常州人,如果要你向外地的游客介绍我们当地的特产,你会介绍什么呢?

1、对这些产品,我们应该怎样介绍它们?

2.你们觉得自己已获取的这些资料够不够,能否帮助你全面介绍那种产品了?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2、对于同学们想知道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到哪儿去找这些资料、获取资料呢?

学生自由交流:

家乡的特产:

刀鱼、河豚、梳篦、麻糕、芝麻糖、萝卜干

 

教师在学生交流补充常州特产并简单介绍

活动二:

指导说话

1、借助课前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