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6703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9 大小:26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9页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9页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9页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9页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9页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9页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9页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9页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9页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9页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9页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9页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9页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9页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9页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9页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9页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9页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9页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9页
亲,该文档总共2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2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docx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

考试题型及教材主要变化

  1.(考试时间1小时30分钟,90分钟)

  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不定项选择题。

(全部为客观题)

  2.教材主要变化情况:

  第一章增加:

第三节 信息质量要求

  第四章增加:

存货发出计划成本法、制造费用分配

  第九章增加: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三、分章知识点串讲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考点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的特征: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种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属于管理的范畴。

  考点2: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考点3:

会计核算职能。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

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

对事中、事后核算的同时,还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会计确认:

解决定性问题。

分为初始确认和后续确认;

  会计计量:

解决定量问题;

  会计报告:

是确认和计量的结果。

  现代会计的核算职能的特点:

  1.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

  2.会计核算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其他职能)

  3.会计核算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考点4: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运用价值指标来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监督不仅体现在过去的业务,还体现在业务发生过程中和尚未发生之前,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考点5:

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考点6:

其他职能:

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进行经济控制和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

  考点7:

企业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的过程。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包括:

供、产、销三个阶段。

  资金退出:

偿还各项债务、依法缴纳各项税费,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经法定程序减少资本等。

  劳动对象的实物形态在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依次发生转变:

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

  资金形态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

  考点8: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经济业务又称经济交易,如商品销售;

  经济事项是企业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

  经济业务事项具体包括:

  

  考点9: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考点10:

财物的概念及判断。

  考点11:

费用与成本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成本实质上也是一种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区别:

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

  考点12:

资本。

投入资本。

  考点13: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包括:

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考点14: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出的合理假设。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考点15: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

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如:

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企业集团等。

  

  考点16:

持续经营,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会计处理原则、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前提下。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才有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以及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之分。

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的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的。

  考点17:

会计期间的划分对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又需要在会计的处理方法上运用预收、预付、应收、应付等一些特殊的会计方法。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考点18:

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考点19:

权责发生制下会判断哪些属于本期收入、费用。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比较

  

(1)两者计算出来的收入额和费用额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

  

(2)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完全相同

  权责发生制:

有必要设置一些预收、应收、预付、应付账户

  收付实现制下:

不需要设置这些账户

  (3)权责发生制计算的盈亏比收付实现制计算的盈亏准确

  (4)权责发生制比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复杂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考点20: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考点21:

可靠性(真实)最基本的要求

  考点22:

相关性(有用,对外有用,非专项服务)

  相关性应以可靠性为基础,即会计信息应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对于特定用途的会计信息,不一定都通过财务会计报告来提供,可以采用其他的提供形式。

  考点23:

可理解性(完整、看得懂)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以便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凭证+账簿+报表

  考点24:

可比性(口径可比)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可比性包含一致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达到如下标准:

  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为达到此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应保证前后期一致,即使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也应当按规定方法进行会计口径的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前后期一致。

  2.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

为了达到此要求,企业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去进行会计处理;

  一致性的要求并不意味着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作任何变更,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核算方法,但应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考点25:

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指的是经济实质,形式指的是法律形式,此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以经济实质为准,而不受法律形式的制约。

  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考点26:

重要性(抓住重点)

  在评价某项目的重要性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般来说,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考虑。

  1.金额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应界定为重要信息;

  2.指标本质上属于重要信息,比如净利润。

  季度报告没有必要像年度财务报告那样披露详细的附注信息。

  考点27:

谨慎性(保守原则)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

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

  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需要注意的是,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被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处理。

  考点28:

及时性(快,信息的生命)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

  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或者计量,并编制财务报告;

  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以供其及时参考、使用。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考点1: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统称为企业的六大会计要素。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

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

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考点2: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

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那些已经没有经济价值、不能给企业

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就不能继续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考点3: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的分类。

  考点4: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

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注意利得和损失包括两部分: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

所有者权益中仅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考点5:

收入是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收入

是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营业外收入不是收入。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无形资产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实现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等。

  考点6: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工业企业一定时期的费用由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个部分组成。

产品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

费用构成;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三项。

  考点7: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考点8:

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考点9: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考点10:

(1)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的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为了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对于明细分类科目较多的总分类科目,可以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2)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科目。

  成本类会计科目从会计要素的归属而言,应属于资产要素。

  ①资产类:

  ●钱: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应收: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预付账款。

  ●物:

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其他:

待处理财产损溢、无形资产。

  ②负债类:

  ●借款: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应付:

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预收账款、应付债券。

  ③所有者权益类: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④成本类: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⑤损益类:

  益: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

  损: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

  考点11: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即有用性原则,便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有关决策。

  

  (3)实用性原则。

单位在不违背国家统一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增加、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第三章 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考点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体现了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某一特定时点(静态)上的资产分布和权益构成,即

企业的财务状况。

上述等式是第一会计等式。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

产负债表的依据。

  练习中重点关注此类题目:

如“以下业务会导致资产、负债同时增加的有()”

  考点2:

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是第二会计等式,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体现了企业一定时期(动态)的

经营成果,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考点3:

记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单式记账法,另一种是复式记账法。

  考点4: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

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考点5:

我国普遍采用借贷记账法。

  考点6: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科目的左方和右方。

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

表示增加,则由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即账户的性质决定的。

  考点7:

  

  考点8: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考点9:

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

  考点10:

会计分录三要素(应借应贷方向、对应会计科目名称、应记金额)。

编制步骤分为四步。

  考点11: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

(全部账户)

  

  考点12:

在编制试算平衡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余额均已记入试算平衡表;

  

(2)如果试算平衡表借贷不相等,肯定账户记录有错误,应认真查找;

  (3)即便试算平衡表是平衡的,并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

  例如:

漏记、重记某项经济业务,借贷方向记反,或用错账户名称,试算依然是平衡的。

  考点13: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类账户。

  

(1)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①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相同,如“库存商品”总账与其所属的“甲”、“乙”、“丙”等商品明细账户都是用

来反映库存商品的收发及结存情况的;

  ②登记账簿的原始依据相同。

登记总分类账户与登记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是相同的。

  

(2)两者之间的区别

  ①反映经济业务的详细程度不同,总分类账户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总体情况,提供总括核算

资料;明细分类账户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详细情况,提供某一方面的详细核算资料。

有些明

细账户还可以提供数量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②作用不同。

总分类账户提供的经济指标是明细账户的综合,对所属明细账户起着统驭和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

户是对总分类账户的补充,起着辅助和说明的作用。

  考点14: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做到:

  

  某一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

  某一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例题·综合应用题】

  请根据下列表中各账户的已知数据计算每个账户未知数据。

账户名称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预收账款

 

15000

6000

9000

 

预付账款

25000

 

10000

5000

 

应付账款

 

14000

12000

 

40000

应收账款

70000

 

40000

80000

 

应收账款—C公司

10000

 

10000

15000

 

应收账款—D公司

60000

 

15000

75000

 

  

[答疑编号4606030101:

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

  ①=18000(150000+9000-6000)

  ②=30000(25000+10000-5000)

  ③=42000(40000+14000-12000)

  ④=30000(70000+40000-80000)或(15000+15000)

  ⑤=5000(10000+10000-15000)或(80000-75000)

  ⑥=30000(75000+15000-60000)或(40000-10000)

  

第四章 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一节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一、现金和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库存现金的收入、支出。

  借方登记现金的增加

  贷方登记现金的减少

  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实际持有的库存现金的金额。

  “银行存款”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但是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

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外埠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不在本科目核算,而是通过“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

  提现的处理:

  借:

库存现金

    贷:

银行存款(编制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存现的处理:

  借:

银行存款

    贷:

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付款凭证)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

票、债券、基金等。

为了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处置等业务,企业应当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等科目。

  企业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贷:

银行存款等

  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借:

银行存款等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或借方)

  

第二节 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一、原材料

  1.实际成本法

  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日常反映不出材料成本是节约还是超支,不能反映和考核物资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少的企业。

  由于支付方式不同,原材料入库的时间与付款的时间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会计处理上也有所不同。

  借:

原材料、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银行存款

  暂估:

  借:

原材料

    贷:

应付账款

  下月初用冲减:

  借:

应付账款

    贷:

原材料

  发出材料的方法:

  

  发出材料会计处理:

  借: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

原材料

  2.计划成本法

  注:

第一,采购时,按实际成本付款,计入“材料采购”账户借方;

  借:

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第二,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的借方,“材料采购”账户贷方;

  借:

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

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第三,期末结转,验收入库材料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节约差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

  借: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

    贷:

材料采购

  借:

材料采购

    贷: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

  第四,平时发出材料时,一律用计划成本;

  借: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

原材料

  第五,期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材料成本差异+本期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期初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购入材料的

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借: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

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超支差)

  借:

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节约差)

    贷: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二、库存商品

  

(1)产品入库

  借:

库存商品

    贷:

生产成本

  

(2)发出商品结转销售成本

  借:

主营业务成本

    贷:

库存商品

  

  三、固定资产

  

(1)购入

  借:

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银行存款

  

(2)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①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②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应提的折旧总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

  企业在具体计提折旧时,一般应按月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选择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和净残值,作为计

提折旧的依据。

  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是指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为分摊标准,将固定资产的应提折旧总额均衡地分摊到使

用各年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折旧方法,各年折旧额相等,不受固定资产使用频率或生产量多少的影响,因而也称固

定费用法。

  

  年限平均法计算折旧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原始价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原始价值×(1-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原始价值×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原始价值×100%

  年折旧额=原始价值×年折旧率

  基本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

  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