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眼科医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9670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眼科医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昆明市眼科医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昆明市眼科医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昆明市眼科医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昆明市眼科医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明市眼科医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昆明市眼科医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市眼科医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昆明市眼科医院《医学基础知识》招聘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D、分层抽样

  【答案】D

  【解析】抽样调查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常用的抽样方法包括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分层抽样指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层中进行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能保证总体中的每一层都有相应比例,故抽样误差相对较小。

故选D。

  5、继发性肺结核不同于原发性肺结核的特点是()。

  A、起病急

  B、青少年多见

  C、一般不排菌

  D、常有空洞或干酪样坏死

  【解析】继发性肺结核常有空洞或干酪样坏死,多见于成人,多排菌。

干酪性肺炎者起病急剧,有高热等结核中毒症状。

  6、关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错误的是()。

  A、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青少年少见

  B、大量结核菌在较短时间内多次侵入血循环

  C、多由原发型肺结核发展而来

  D、患者免疫力下降时易发病

  【答案】A

  【解析】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特别是营养不良、患传染病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抵抗力明显下降的小儿。

  7、关于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常有颅内压升高现象

  B、病程早期皮肤可见淤点

  C、有些病人出现抽搐、意识障碍

  D、重症病例可出现呼吸衰竭

  【解析】常见错误:

选答“有些病人出现抽搐、意识障碍”或“重症病例可出现呼吸衰竭”,说明未掌握乙型脑炎临床特点以急起的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颅内高压表现为特征。

典型的乙型脑炎患者,不会出现皮肤淤点。

临床上可依据皮肤有无淤点,帮助医师对乙型脑炎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进行鉴别诊断。

要点乙型脑炎不会出现皮肤淤点。

  8、炎症时组织间隙内积聚的液体称为()。

  A、渗出液

  B、漏出液

  C、水肿液

  D、浆液

  【解析】渗出物(液)

  (exudate):

从血管内渗出的液体、蛋白、细胞的总称。

  9、输胆管道包括()。

  A、肝左管

  B、肝右管

  C、肝总管

  D、胆总管

  【解析】肝外胆道系统是指走出肝门之外的胆道系统而言,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

胆囊不属于输胆管道。

  10、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浆

  【答案】C

  【解析】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并不与外界环境相接触,而是浸浴于机体内部的细胞外液中,因此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

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故选C。

  11、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有感染后免疫

  B、是否有传染性

  C、是否有病原体

  D、是否有发热

  【解析】传染性,指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从一个人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

每种传染病都有比较固定的传染期,在这个期间病人会排出病原体,污染环境,传染他人。

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

  12、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是()。

  A、有种属特异性,无病毒特异性

  B、无种属特异性,有病毒特异性

  C、只有病毒特异性

  D、有种属特异性和病毒特异性

  【解析】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作用。

干扰素是非特异天然免疫的组成部分,不同病毒均可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

干扰素作用于邻近细胞,使之合成一些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在这些细胞中复制。

因此,干扰素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但与病毒种类无关。

  13、萨斯和荷伦德等提出的医患关系基本模式是()。

  A、主动-被动型共同参与型父权主义型

  B、指导-合作型平等参与型母权主义型

  C、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技术型

  D、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解析】萨斯、荷伦德模式:

根据医患双方在医疗措施制定和执行中的地位和主动性的大小,把医患关系分为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14、一种分化成熟组织取代另外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称为()。

  A、增生

  B、变性

  C、化生

  D、萎缩

  【解析】一种类型的成熟细胞或组织由于环境改变而转化为另一类型的成熟细胞或组织称为化生。

  15、对一个因昏迷而入院治疗的病人,首先应按照()医患关系模式加以处理。

  A、主动—被动型

  B、指导—合作型

  C、共同参与型

  D、纯技术

  【解析】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医患关系模式随着病人病情的变化可以由一种模式转向另一种模式。

例如,对于一个因昏迷而入院治疗的病人,首先应按照“主动-被动”模式加以处理;

随着病情的好转和意识的恢复,4就可逐渐转入“指导-合作”模式;

最后,病人进入复原或康复期,适宜的模式就变成“共同参与”。

故选A。

  16、下列哪项不是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品()。

  A、胸腺素

  B、丙种球蛋白

  C、类毒素

  D、抗毒素

  【解析】本题考核对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的认识。

常见错误为选转移因子,认为转移因子不属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转移因子属于细胞因子,是属于被动免疫制剂的。

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应该是抗体或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包括抗毒素、丙种球蛋白、转移因子、胸腺素,类毒素则属抗原性制品,用于人工主动免疫。

  17、男,65岁,反复咳嗽、咳痰20余年,气促8年,秋冬季易发,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下列哪项体征与本病不符()。

  A、Velcro音

  B、两肺叩诊过清音

  C、两肺呼吸音低

  D、桶状胸

  【解析】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可闻及细湿啰音,音调高,颇似撕开尼龙扣带之声,称为velcro啰音,又名水泡音(吸气性爆裂音)。

  18、维持足内翻的肌是()。

  A、腓骨短肌

  B、小腿三头肌

  C、趾长伸肌

  D、胫骨前肌

  【解析】维持足内翻的肌有胫骨前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

  19、维持足内翻的肌是()。

  20、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演变至肺气肿时,最早的症状是()。

  A、咯血

  B、咳嗽、咳痰加重

  C、心悸

  D、气短

  【解析】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可无异常,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会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并发肺气肿时,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最初仅在活动时气急,随病情加重静息时也有气急。

  21、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最小的抽样方法是()。

  22、下列关于肾综合征出血热原发性休克的描述,错误的是()。

  A、少数顽固性休克可出现DIC

  B、宜早期、快速、适量补充血容量

  C、多在病程的第3~7日出现

  D、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的必经阶段

  【解析】肾综合征出血热原发性休克多在病程的第3~7日出现,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形成。

非典型和轻型病例可不经历低血压休克期,出现越期现象。

  23、支气管扩张常见的肺部体征是()。

  A、无异常体征

  B、固定持久的局限性湿啰音

  C、局限性哮鸣音

  D、双肺哮鸣音

  【解析】支气管扩张病变重或继发感染则时常于下胸部或背部闻及湿啰音,其部位较为固定,常持久存在。

  24、肌腱的结构特点是()。

  A、没有腱细胞

  B、胶原纤维束平行而疏松排列

  C、弹性纤维束平行排列

  D、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

  【解析】肌腱是规则致密结缔组织,是大量密集的胶原纤维顺着应力方向平行排列成束,纤维束之间有腱细胞。

  25、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哪一类型的突触()。

  A、轴突-树突型

  B、胞体-树突型

  C、胞体-胞体型

  D、轴突-轴突型

  【解析】轴突-轴突型连接是发生在突触前抑制的特殊链接方式,是通过侧枝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减弱神经元活动,所以不是兴奋,是抑制。

  26、几个学生周末结伴外出旅游,中午在野外进食随身携带的火腿肠、面包、罐头等食物。

次日,所有学生相继出现全身乏力、软弱、头晕、恶心、腹胀、视物模糊、声嘶等表现,无发热、腹泻,神志清楚。

应立即采取何种治疗措施()。

  A、对症治疗

  B、尽早给予抗生素

  C、尽早给予多价抗毒血清

  D、清洁灌肠

①选答“尽早给予抗生素”,肉毒中毒是进食含肉毒毒素的食物所致;

②选答“使用酸性溶液洗胃”,肉毒毒素在碱性溶液中易被破坏;

③选答“清洁灌肠”,清洁灌肠仅能减少毒素的进一步吸收,是治疗的其中一个方面。

要点:

尽早给予多价抗毒血清是治疗的关键措施。

  27、暗适应是()。

  A、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

  B、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降低的过程

  C、在暗环境中视觉感觉阈限不断提高的过程

  D、在暗环境中视觉的差别阈限不断提高的过程

  【解析】对暗适应是指从光亮处进入暗中,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加,约30分钟达到最大限度,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称暗适应。

  28、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的是()。

  A、拉贝洛尔

  B、硝普钠

  C、氯沙坦

  D、卡托普利

  【解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包括氯沙坦、厄贝沙坦等。

  29、急性炎症可以分为()。

  A、浆液性炎、纤维性炎、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

  B、纤维性炎和化脓性炎

  C、浆液性炎和化脓性炎

  D、浆液性炎和纤维性炎

  【解析】急性炎症所发生的器官组织的不同、组织反应的轻重程度不同以及炎症性致病因子的不同,急性炎症可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

  30、能代表病毒体的是病毒的()。

  A、刺突

  B、包膜

  C、核衣壳

  D、衣壳

  【解析】核酸位于病毒的中心,称为核心或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了衣壳。

核心和衣壳合称核心壳。

  31、哪一种细菌可在深部创伤伤口感染后被检出()。

  A、鼠伤寒沙门菌

  B、变形杆菌

  C、产气荚膜梭菌

  D、副溶血性弧菌

  【答案】C

  【解析】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氧菌,易于在深部创伤伤口发生感染。

  32、下列哪组均可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A、原发性脑桥出血、脑室出血、脑疝后期

  B、抗组胺类、阿片类、氯丙嗪

  C、有机磷毒物、阿片类、氯丙嗪

  D、有机磷毒物、阿片类、苯丙胺类

  【解析】有机磷毒物、阿片类、氯丙嗪均可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33、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是()。

  A、罗格列酮

  B、吡格列酮

  C、阿卡波糖

  D、格列齐特

  【解析】磺脲类降糖药,其作用机制是促进胰岛素分泌。

代表药为:

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美脲、格列齐特。

  34、引起支气管哮喘气流受限的原因不包括()。

  A、气道壁炎性细胞浸润

  B、气道黏膜水肿

  C、气道平滑肌痉挛

  D、肺泡弹性回缩力下降及肺泡破坏

  【解析】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气道缩窄、气流受限,而不引起肺泡破坏。

  35、关于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牵张反射在抗重力肌表现最为明显

  B、在脊髓和高位中枢离断后,牵张反射即永远消失

  C、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

  D、腱反射和肌紧张都属于牵张反射

  【解析】在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在恢复过程中作为牵张反射中的一种类型的腱反射先恢复。

  36、氯丙嗪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是与下列哪种受体阻断有关()。

  A、M受体

  B、α受体

  C、H受体

  D、β受体

  【解析】氯丙嗪对α受体有显著的阻断作用,直接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和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故选B。

  37、关于毒血症描述正确的是()。

  A、血液可查到细菌

  B、全身脏器多发脓肿形成

  C、血沉快,血抗链“O”升高

  D、白喉患者出现全身中毒症及心肌炎

  【解析】细菌的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吸收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为毒血症。

临床上出现高热、寒战等中毒症状,同时常伴有心、肝、肾等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但血培养找不到细菌。

  38、影响药物效应的机体因素不包括()。

  A、性别

  B、年龄

  C、肝肾功能

  D、给药途径

  【解析】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包括药物和机体两个方面。

药物方面因素包括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时间、联合用药。

机体方面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病理状态、心理等因素。

  39、下列关于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A、P波:

反映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B、QRS波群:

反映左右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C、T波:

反映心室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

  D、QT间期:

代表从心房去极化开始至心室去极化开始的时间

  【解析】QT期间指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程,代表整个心室激动的总的时程,即从心室开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化所经历的时间。

  40、斯金纳认为解释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是()。

  A、条件反射

  B、刺激—反应

  C、强化训练

  D、复习

  【解析】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

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41、不属于眼球内容物的结构是()。

  A、玻璃体

  B、角膜

  C、后房水

  D、晶状体

  【解析】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42、下列哪项不属于咀嚼肌?

()

  A、咬肌

  B、颞肌

  C、颊肌

  D、翼内肌

  【解析】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配布于颞下颌关节周围,参与咀嚼运动。

颊肌属于面肌。

  43、不参与构成大脑动脉环的动脉是()。

  A、大脑中动脉

  B、大脑后动脉

  C、颈内动脉

  D、大脑前动脉

  【解析】大脑动脉环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

  44、决定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的分压差

  B、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C、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D、呼吸膜的通透性

  【答案】A

  【解析】气体分子的扩散是从高压力处向低压力处转移的,肺换气和组织换气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

  45、医德自我评价的方式是()。

  A、实利奖惩

  B、医德信念

  C、医德传统

  D、精神鼓励

  【解析】医德信念是医德自我评价的方式。

  46、经圆孔出颅腔的神经是()。

  A、动眼神经

  B、迷走神经

  C、上颌神经

  D、视神经

  【解析】上颌神经:

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

  47、患者出现黑便时,其每日出血量超过()。

  A、20ml

  B、30ml

  C、40ml

  D、50ml

  【解析】若患者出现黑便,每日出血量最少应超过50ml。

  48、心指数等于()。

  A、每搏输出量×

体表面积

  B、心输出量×

  C、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D、心率×

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解析】人体静息时的心排血量,并不与体重成正比,而是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排血量,称为心指数,等于心输出量(心率×

每搏输出量)÷

体表面积中等身材的成年人体表面积为

  1.6~

  1.7m2,安静和空腹情况下心排血量为5~6L/min,故心指数为

  3.0~

  3.5L/(min・m2)。

安静和空腹情况下的心指数,称为静息心指数,是分析比较不同个体心功能时가가ఈ؄⍮؄⍮醀ఖ찀؄醀

  49、对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肠道隔离

  B、接触隔离

  C、呼吸道隔离

  D、血液、体液隔离

  【解析】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感染途径:

①性行为②静脉注射吸毒③母婴传播④血液及血制品。

  50、视网膜中对暗光最敏感的部位是()。

  A、视网膜周边部

  B、黄斑

  C、视盘处

  D、视网膜中央凹

  【解析】在暗处,视网膜的周边部敏感度叫中央凹处高,能感受弱光刺激,但分辨能力较低,且无色觉功能。

  51、正常时影响毛细血管滤过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毛细血管血压

  B、高血压

  C、组胺

  D、二氧化碳分压变化

  【解析】影响脑血管舒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脑组织的化学环境,CO2分压增高时脑阻力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影响毛细血管滤过的因素涉及与有效滤过压形成有关的四方面因素。

但正常时影响毛细血管滤过量的因素主要是毛细血管血压,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可使滤过量增多。

  52、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粪-口途径传播

  B、垂直传播

  C、虫媒传播

  D、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

  【解析】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虽也可经性接触、母婴传播途径传播,但主要是由输血、血制品注射传播,占输血后肝炎的90%。

  53、下列哪项属局部视诊内容()。

  A、意识状态

  B、面容、表情

  C、步态、姿势

  D、腹部外形

  【解析】局部视诊应观察被检者的皮肤、粘膜、舌苔、头颈、胸及腹部外形,四肢、肌肉、脊柱等状况。

  54、白喉杆菌具有()。

  A、菌毛

  B、鞭毛

  C、荚膜

  D、异染颗粒

  【解析】白喉棒状杆菌菌体细长略弯,末端膨大呈棒状,无菌毛、鞭毛和荚膜,不形成芽胞。

革兰染色为阳性,用美蓝或奈瑟染色,在胞体内可见深染的异染颗粒。

  55、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结果应为()。

  A、红晕直径≥20mm

  B、硬结直径≥12mm

  C、红晕直径≥15mm

  D、硬结直径≥20mm

  【解析】硬结直径≤4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或虽<20mm但局部出现水泡和淋巴管炎为强阳性。

  56、杵状指(趾)一般不出现在下列哪种情况()。

  A、肺癌

  B、慢性支气管炎

  C、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D、脓胸

  【解析】杵状指(趾)为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

其发生机制一般认为是与肢体末端慢性缺氧、代谢障碍及中毒性损害有关。

临床上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脓胸等;

在循环系统疾病中常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其次也可见于肝硬化等。

除慢性支气管炎外,其他四个选项所指的疾患均可在临床上出现杵状指(趾)。

  57、凝固酶试验阳性()。

  A、肺炎链球菌

  B、沙门菌属

  C、B群链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解析】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58、三种软骨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A、无定形基质成分

  B、软骨的物理特性

  C、软骨的染色特性

  D、纤维类型

  【解析】透明软骨的主要纤维成分为交织排列的胶原原纤维,弹性软骨中由大量交织分布的弹性纤维,纤维软骨中有大量平行或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束。

  59、乙型肝炎病毒常见的感染类型是()。

  A、隐性感染

  B、隐伏感染

  C、慢发感染

  D、慢性感染

  【解析】慢性感染指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并未完全清除,可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或经输血、注射而传播。

  H

  B

  V、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

  60、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

  A、激素作用

  B、血糖浓度

  C、血氨基酸浓度

  D、神经调节

  【解析】血中葡萄糖水平是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