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6724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docx

吉林省延边州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

吉林省延边州2019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2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忠”价值观在《诗经》中的体现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忠”的观念往往被单一地认为是臣子向君主尽忠。

然而,当我们从历史的源头、文化的源头去看待“忠”时,便可以发现“忠”价值观更广泛的意义。

“忠”这一价值观具有双向性,既指向臣子,又指向君主。

《诗经》中人民对君臣就有着这种要求。

《诗经》中有不少要求君主之忠的诗,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平民百姓的口吻,通过描写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控诉统治者;第二类是直接描写统治者的行为讽刺统治者骄奢淫逸、听信谗言的刺诗;第三类是歌颂君主的颂诗。

第一类诗有《魏风》中的《伐檀》《硕鼠》、《唐风·鸨羽》等,直接反映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讽刺统治者没有忠于民,使国家之根基——百姓的生活风雨飘摇,自然也就置国家于不利之地,既违背了利民之忠,也违背了卫国之忠。

第二类则从伦理道德层面评价君主,例如君主生活上的腐败、荒淫等。

《鄘风·墙有茨》揭露卫国宫廷生活腐朽糜烂,《邶风·新台》讽刺卫宣公子妻父占,《郑风·南山》讽刺襄公淫妹等等,我们很难相信一个私生活紊乱、伦理道德沦丧的人能公允地统治一个国家。

第二类与第一类一样都是体现了君主违背利国利民之忠,一样都是从批判昏君的角度探寻“忠”的涵义。

第三类主要集中在《大雅》中,如《文王》《绵》《棫朴》等歌颂文王功绩的篇章,从正面歌颂明君。

从这类诗歌中,可总结出明君的共同之处:

励精图治,开创基业。

贤明的君主要想遵循“忠”这一伦理,既要在政治上有建树,忠于民忠于国,又要修身养性,忠于人伦道德。

《诗经》中关于臣子向君向国尽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不得重用的贤士对于国家处于危亡之际,而不能实现自身价值所发出的愤慨之声;第二类是贤臣的谏言;第三类是臣民不明的人针对统治者无所作为、骄奢淫逸而作诗讽刺,这一类在前文“君主之忠”中已提及,在此不再赘述。

《邶风·柏舟》是卫国贤臣忧谗悯乱之诗,顷公在位期间,政治混乱,小人当权,卫国贤臣目睹国势衰败,心存危亡之虑,于是作此诗以抒泄满腔的幽愤。

这位贤臣让我们领悟到了“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他的忠心已超越了对自身价值不得实现的苦闷,上升到了与国同哀的高度。

《邶风·式微》《陈风·墓门》等作品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臣子进谏的行为。

《式微》是黎国臣子劝黎侯归国之诗,全诗只有两章,“式微式微,胡不归?

”读来可想象出臣子心中压抑着痛苦,纵然有千言万语,却只能无力地问君主,国势如此衰微,为什么还不回归故国呢?

若不是对君主还抱有希望,若不是那颗赤诚的效忠之心,大概是无法发出如此满含忧虑的诤言吧!

(选自《青年时代》2018年13期,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忠”这一价值观具有双向性,既指向臣子,臣子要向君向国尽忠;又指向君主,君主要忠于民忠于国,忠于人伦道德。

B.《新台》《棫朴》虽然都表现了君主之忠,但前者和后者探寻“忠”的涵义的角度不同。

C.《诗经》中关于体现君与臣“忠”的篇章大致都可分为三类,其中有相重叠的内容。

D.君主之忠要求君主不仅要修身养性,遵循伦理道德,而且要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忠”的传统观念入手,笔锋一转,巧妙提出自己要论证的观点。

 B.针对“忠”的价值观,文章分别从君“忠”和臣“忠”两个角度由主到次加以论证。

 C.文中论述臣子向君向国尽忠的第二类内容时,重点举《式微》一例加以阐述。

 D.文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和总分结构,分别从三个类型角度论证君与臣的“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3分)

 A.一直以来,《诗经》中的人民就对君主和臣子提出“忠”的双向性要求。

 B.《柏舟》中的贤臣写作此诗以表达“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

 C.《柏舟》《式微》中两位贤臣的做法不同,一是忧谗悯乱,一是因事进谏。

 D.《式微》虽然只有两章,却胜过千言万语,表现出臣子对君主赤诚的效忠之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绝  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

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

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

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

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

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

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

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

“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

”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

“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

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

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

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

“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

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

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

你娘快死啦!

你享福?

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

小二、小三!

站着干嘛!

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

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

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

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

“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

“砸!

”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

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

“明儿见面再说!

”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

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

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

到家门口一看,懵了。

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

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

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

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

“我哪还有爹呀!

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

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

”大爷一惊。

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

“那明明是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

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

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

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

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选自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突出三个“绝盗”打着维护道德、惩罚逆子的旗号,利用人们的道德良知,行盗劫之事的狡诈凶悍,胆大妄为。

B.小说题目精妙,一个“绝”字突出了盗贼的特点:

假扮父子做盗贼,是一绝;演技了得,配合默契,是一绝;打着惩逆的旗号,行盗抢之实,又是一绝。

C.小说情节平中见奇。

开篇平实叙述;中间用大量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为真相的揭开蓄势;结尾的议论看似就事论事,实则发人深思。

D.“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极富有讽刺意味,突出了主人公老头子周密策划制造此盗案手段之“损”,方法之“绝”。

5.小说开头一段有哪些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6.冯骥才的小说语言形象风趣,简洁传神,贴近生活。

本文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这样的语言表达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我国邮政业规模和收入再创新高,邮政业业务总量完成12345亿元,同比增长26%;业务收入完成7904亿元,增长19.4%。

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507亿件,增长26.6%;业务收入完成6038亿元,增长21.8%。

直接新增社会就业20万人以上,支撑网上零售额6.9万亿元,支撑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超过3500亿元。

2019年底前,我国将基本实现全国建制村直接通邮。

2018年,全国新增直接通邮建制村1.6万个,直接通邮率超过98.9%。

2019年,邮政管理部门以及邮政企业将拿下最后1.1个百分点,新增5000多个直接通邮建制村。

2019年,国家邮政局将继续深入推进“邮政在乡”工程,推广“农产品+大同城”寄递服务模式,培育“一市一品”精品项目,新建具备信息化功能的“邮乐购”站点3万个。

推动农村地区自提网点、公共取送点、县级快件分拣中心共建共享共用,年底力争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5%。

              

(摘编自 2019年1月17日《经济日报》)

材料二:

在1月3日召开的2019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马军胜指出,改革开放40年,邮政业行业生产力不断解放,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市场活力竞相迸发,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了价值、发挥了作用。

邮政业业务收入从1978年的5.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7870亿元(不含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增长了1542倍,占GDP比重接近0.9%,占全球邮政业比重1/6。

我国快递服务从无到有,业务量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总和。

全面开放国内包裹快递市场,国际领军企业不断扩大在华投资和经营范围。

深度参与国际邮政事务,在全球邮政治理中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马军胜介绍说,改革开放40年,是邮政业发展质量效益实现飞跃、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大幅提升的40年,也是国有经济不断巩固、民营经济飞速成长的40年。

全国邮政普遍服务营业网点达到5.4万处,实现了“乡乡设所、村村通邮”。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位列世界500强113位,排名全球同行第2名。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7家快递企业陆续上市,已形成1家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5家超500亿元的企业集群。

                  

(摘编自2019年1月3日《中国邮政快递报》)

材料三:

记者从国家邮政局了解到,今年以来,邮政全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打通上下游、拓展产业链、画大同心圆、构建生态圈”的总体思路,全力做好降成本、补短板、提质效、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前三季度行业运行呈现了平稳快速的发展态势,城乡流通渠道高效畅通,有效助力精准扶贫。

今年以来,河北、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县域地区出现揽收量大于投递量,快递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正在加大。

广西玉林百香果产业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性产业,到今年8月,玉林市通过快递寄递销售的百香果已突破1000万件。

江西赣南脐橙今年累计寄递570万件,帮助果农增收三成以上。

                             

 (摘编自2018年11月16日中商情报网)

材料四:

             

2018年前十月快递业务收入前50位城市情况表

(摘编自2018年11月13日中新经纬网)

7.下列对材料二、三内容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截至2018年,全国邮政普遍服务营业网点达到5.4万处,实现了“乡乡设所、村村通邮”,这也是邮政业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提升的具体表现之一。

B.改革开放40年,邮政业业务总量从1978年的5.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7870亿元,增长了1542倍,占GDP比重接近0.9%,占全球邮政业比重1/6。

C.截至2018年8月,广西玉林市通过快递寄递销售的百香果突破1000万件,江西赣南脐橙当年累计寄递570万件,说明邮政快递业务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D.已位列世界500强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改革开放40年来,行业运行整体呈现平稳快速的发展态势,邮政业行业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惠及民生方面都体现了价值、发挥了作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的提升,快递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力度的加大,农民增收致富迎来大好形势,2019年乡村快递业务收入有望超越城市。

B.2018年,我国邮政业规模和收入再创新高,邮政业业务总量完成12345亿元,快递业务收入占不到一半的份额,可见快递业务成为邮政业中的主力军尚需时日。

C.推动农村地区自提网点、公共取送点、县级快件分拣中心共建共享共用,全面开放国内包裹快递市场,这意味着邮政业主攻的方向由境外转向境内。

D.我国快递服务从无到有,业务量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总和,但数据显示不同城市之间快递业务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邮政业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及民生方面的作用。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芃,字茂初,赵郡人也。

解褐上邽主簿,三迁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

严武为京兆尹,举为长安尉。

李勉为江西观察使,署奏秘书郎。

  时宣、饶二州人方清、陈庄聚众据山洞,西绝江路,劫商旅以为乱。

芃乃请于秋浦置州,守其要地,以破其谋。

李勉然其计,以闻,代宗嘉之,以宣州之秋浦、饶州之至德置池州焉,芃摄行州事,无几,乃兼侍御史。

居无何,魏少游代勉为使,复署奏检校虞部员外郎,赐金紫,为都团练副使。

顷之,摄江州刺史,州人便之。

丁母忧,免丧,永平军节度李勉举除检校工部郎中,寻摄陈州刺史。

岁中,勉署芃兼亳州防御使,练达军事,兵备甚肃;又开陈、颍运路,以通漕挽。

德宗嗣位,授检校太常少卿、兼河阳三城镇遏使。

抚劳备至,资廪善者,必先军士。

间一年,为节度使路嗣恭之副,以东畿汜水等五县隶焉。

时河南北连大兵,芃进收新乡、共城,遂围卫州。

明年,诏与河东节度马燧等诸军破叛将田悦于洹水,以功加检校兵部尚书,累封开郡王,实封一百户。

进围悦于魏州,将符璘引精骑五百夜降,芃内之。

悦所谋不遂。

兴元初,检校右仆射,无何,以疾固让罢归。

芃将请告,谓所亲曰:

“今年夏被蝗旱,人主厌兵革,然则天下城垒坚厚矣,戈铤铦利矣,以力胜之,则有得失,其可尽乎!

除弊之急莫先德化循而理之斯易致耳方镇之戴翼时主宜先退让贪权持禄吾所不取也吾既疾病岂能言而不践乎!

”乃手疏乞罢。

贞元元年卒,年六十四,废朝一日,赠太子太保。

(选自《旧唐书·李芃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弊之急/莫先德化/循而理之/斯易致耳/方镇之戴翼时主/宜先退让贪权/持禄吾所不取也/吾既疾病/岂能言而不践乎

B.除弊之急/莫先德化/循而理之/斯易致耳/方镇之戴翼时/主宜先退让贪权/持禄吾所不取也/吾既疾病/岂能言而不践乎

C.除弊之急/莫先德化/循而理之/斯易致耳/方镇之戴翼时主/宜先退让/贪权持禄/吾所不取也/吾既疾病/岂能言而不践乎

D.除弊之急/莫先德化/循而理之/斯易致耳/方镇之戴翼时/主宜先退让/贪权持禄/吾所不取也/吾既疾病/岂能言而不践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一般限于古代有身份、有地位、有文化的人。

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才可取字。

B.实封,古食邑制度。

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唯加实封者,才可享封户租税。

C.废朝,古丧仪制度,皇室的重要成员或者是名臣猛将去世,朝廷会停止朝会以示哀悼。

D.赠,是指古代朝廷为推恩死去的重臣,依其生前功绩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

也称“赠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芃仕途顺利,多次受人举荐。

他从主簿做起,直至右仆射,做过地方官也做过京官,他先后得到严武、李勉等人的举荐,其中李勉多次举荐他。

B.李芃洞察形势,建议置州防守。

方清等聚众作乱,截断长江航道,李芃请求在秋浦置州以打破贼人的计划,这一建议得到认可和称赞。

C.李芃精通军务,多次领兵出征。

他的武器装备肃整,对士兵关心备至,天资禀赋好的人,一定优先提拔为军官。

他多次率兵出征,攻打叛军。

D.李芃不恋权位,主张道德教化。

到了晚年他以生病为由,上奏书要求辞去职务;面对自然灾害,他反对武力杀伐,主张以德教化天下,消除弊害。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丁母忧,免丧,永平军节度李勉举除检校工部郎中,寻摄陈州刺史。

(5分)

(2)进围悦于魏州,将符璘引精骑五百夜降,芃内之。

悦所谋不遂。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句一个“种”字,运用拟物的手法,写出相思之情仿佛生根,难以剪除。

B.三四句着重写梦,“暗”字点出梦中的环境,“丹青”突出所思之人容颜姣好。

C.结尾二句,用“岁岁”照应首句“无尽”,用“沉吟”更能写出了怀人沉思默想的感性形象。

D.同为记梦之作,但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本词略写梦境,详写梦醒之后的心情。

15.“人间别久不成悲”一句包含怎样的情感意蕴?

请从全词中找出两处佐证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韩愈在《师说》中写童子之师和自己理解的教师含义不同的句子是“               ,              ”。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作者心灵受屈精神压抑,忍受着责骂和侮辱的极端痛苦的

两句是“              ,              ”。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生动地写出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网红”的特点就是借势      。

自媒体可以以网红方式上位,而传统媒体做不到。

“网红”只要让人记住自己的名字就可以迅速变现,而传统媒体不行,无论如何转型,传统媒体还是得靠自己的核心内容。

当一家媒体为赢得用户,不是靠自己生产的新闻内容,不是靠独家新闻、独到评论,而且是一直靠头版的广告效应,靠头版广告的抖机灵、玩噱头,这种影响根本不可持续。

因为这样做表面上提升了影响,增加了广告收入,实际上是在透支自己的公信和广告资源。

    “网红”一般都是      没几天,那种撩读者痛点痒点的套路很快就会让人      。

头版营销用的无非就是“网红”那套,事件营销的新鲜劲儿过后,读者和市场都不会吃这一套了,广告主会迅速转向新一个热点和兴奋点。

    试想,当新闻纸变成了广告纸,报摊上读者一眼看到的是      的广告,而不是新闻,作为报纸脸面的头版只剩下了报名,读者会选择这样的报纸吗?

当一家媒体不是努力去提升新闻品质,不是靠高质量的报道吸引用户,还能叫媒体吗?

(                       ),也没有积累对媒体来说最重要的影响力资源,这并非聪明之举。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声名鹊起   各领风骚   不厌其烦   不可名状

B.一夜成名   独占鳌头   不胜其烦   莫名其妙

C.声名鹊起     独占鳌头     不厌其烦   不可名状

D.一夜成名     各领风骚     不胜其烦   莫名其妙

18.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家媒体为赢得用户,不是靠独家新闻、独到评论,不是靠自己生产的新闻内容,而且是一直靠头版的广告效应,靠头版广告的抖机灵、玩噱头,这种影响根本不可持续。

B.当一家媒体不是靠自己生产的新闻内容,不是靠独家新闻、独到评论赢得用户,而一直靠头版的广告效应,靠头版广告的抖机灵、玩噱头,这种影响根本不可持续。

C.一家媒体为赢得用户,不是靠自己生产的新闻内容,不是靠独家新闻、独到评论,而一直靠头版的广告效应,靠头版广告的抖机灵、玩噱头赢得用户,这种效应根本不可持续。

D.当一家媒体不是靠自己生产的新闻内容,不是靠独家新闻、独到评论,而且是一直靠头版的广告效应,靠头版广告的抖机灵、玩噱头赢得用户,这种影响根本不可持续。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媚了广告主,获得了一时的营销影响,却边缘化了报道,失去了读者

B.媚了广告主,边缘化了报道,失去了读者,却获得了一时的营销影响

C.边缘化了报道,媚了广告主,获得了一时的营销影响,却失去了读者

D.边缘化了报道,失去了读者,媚了广告主,获得了一时的营销影响              

20.下面是某校文学社一则活动预告的广播稿,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5分)

为缅怀一代大师金庸先生,该文学社兹定于本周六上午8点,在学校逸夫楼三楼会议室举办“金庸武打小说研讨活动”。

我们将围绕金庸先生的作品展开深入探讨,从不同的视角阅读金庸小说。

欢迎对金庸小说颇有新见的同学踊跃参加。

21.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在写作中运用古典韵文名句的三方面作用,每条不超过10个字。

(6分)

古典名句不是当“文化口红”显摆用的,恰当地用在文章中,确实能提升文章的层次。

正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果没有适度的辞藻、节奏及用典,文章就会缺少一点气韵和神采。

特别是经典韵文,增一字则太长,减一字则太短,言简意赅又辞约义丰,既有韵律感又很有表达效率。

比如谈反腐倡廉,一句“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就极有效率;谈爱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多言简意赅,不需要长篇大论去阐释,几个字就说清楚了。

同时这些韵文中都有着中国人一看便懂的文化基因,一两句就能戳中内心里那种隐秘的情感共鸣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修辞效果。

例如: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此外,韵文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经典韵文不用,可能就会死在典籍中,写作的人有责任以这种方式去传承文明和文化。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也越来越热衷于追逐快的刺激,以快为美,追求一夜成名,一纸风行,一张图让你了解,一次行动登上头条,一分钟创造奇迹,一次创业成为亿万富翁……每个人都像被施了魔法上了发条,使耐心、沉浸、安静、细致变得越来越稀缺,使“勤劳”成为贬义词,使“专注”被人嘲讽。

其实,人生大多时候就像小鸡破壳,茧蛹蝶变,是没办法一步到位的。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体验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延边州2019年高考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