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030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docx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闽南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从太平天国的避讳看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

FromthetaboooftheTaipingheavenlykingdomanalysetheauthorityofthefeudalculture

姓名:

杨成峰

学号:

100105152

系别: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年级:

10

指导教师:

杨继光

 

2013年12月14日

 

摘要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从太平天国里的避讳探究其当权者身上的封建文化。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封建文化对太平天国当权者根深蒂固的影响。

本论文主要是从名讳、敬讳、恶讳三部分来解读太平天国的避讳方式,从太平天国的避讳制度及其产生的影响来探究影响其当权者思想的封建文化。

关键词:

太平天国;避讳;统治者;封建文化

Abstract

Thepurposeofthispaperis toexplorethe establishment ofTaipingHeavenlyKingdom fromtaboointhe body offeudalculture.Wecanlearnfromthe influenceoffeudalculture oftheTaipingHeavenlyKingdom authority ingrained.Thisthesisis taboo, taboo taboo evil threepartsto theway of theTaipingHeavenlyKingdom, fromthe name, theinfluencefromthetaboosystem oftheTaipingHeavenlyKingdom and toexplore theauthorities thought offeudalculture.

Keywords:

TheTaipingHeavenlyKingdom; taboo; rulers;feudalculture;

 

         

 

目录

摘要…………………………………………………………………………

(2)

前言…………………………………………………………………………(4)

一、太平天国避讳方式的分类……………………………………………(4)

(一)敬讳…………………………………………………………………(4)

(二)忌讳…………………………………………………………………(4)

(三)恶讳…………………………………………………………………(5)

二、太平天国的避讳制度…………………………………………………(6)

(一)太平天国避讳制度的产生…………………………………………(6)

(二)太平天国避讳制度的成熟…………………………………………(6)

(三)太平天国避讳制度的终结…………………………………………(7)

三、太平天国避讳的影响…………………………………………………(7)

(一)太平天国避讳对政治的影响………………………………………(7)

(二)太平天国避讳对宗教文化的影响…………………………………(8)

结语…………………………………………………………………………(11)

注释…………………………………………………………………………(12)

参考文献……………………………………………………………………(13)

附录…………………………………………………………………………(14)

致谢…………………………………………………………………………(15)

 

前言

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璀璨文化的东方古国,对于礼制的重视,世界上少有国家可以与之匹敌。

避讳的存在就是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

从古时候的“卒哭乃讳”到如今的不可直呼师长姓名,可以说国人的交往从来都没有离开过避讳。

避讳,就是古代臣民子孙在使用文字的时候不得写、说当代帝王(甚至后妃)和尊长的名字(甚至同音字),规定必须要用改字等办法来避忌。

避讳,就是利用汉字的特点来强化臣民子女对君父的人格依附。

避讳在周朝开始,在秦汉时流行,在隋唐时盛行,在两宋时严厉,明清时衰弱,辛亥革命后才被废止。

避讳是封建宗法礼教、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等级制度在语言文字使用上的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政治现象和文化现象。

[1]

一、太平天国避讳方式的分类

(一)敬讳

1.名讳

忌爷火华名讳。

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尊爷火华(即耶和华)为天父,所以要忌他的名讳。

[2]忌火,《钦定敬避字样》:

“火,凡用以烧、伙、炎等字代。

”生火为堆煷,发火为冲煷(特指惹洪秀全发火),“金木水火土”改称“金木水炎土”。

或者用荣代火字。

忌华,改华作花,华人作花人。

为了避爷火华的名讳,在華字中加一横。

或者用譁代华的字。

用营代營,也是为了避爷火华的火而改的。

[3]例如营长(卒长)、营规、营枪等词,开启了现代简化字的先河。

忌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等人名讳。

太平天国里,以洪秀全、杨秀清、肖朝贵、冯云山等人地位最高。

肖朝贵死得早,所以避讳较少,忌其余三人名讳比较多。

忌秀,改为禾乃、禾乃师、禾王等。

禾王是洪秀全,禾乃、禾乃师说的是杨秀清。

《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

“朕是禾王,东王禾乃。

”《太平救世歌》:

“禾乃师为天父定。

”或者改秀为绣、莠。

张尔嘉《难中记》:

“呼秀才曰莠士,以秀字须避伪讳也。

忌清这个字,把清改为菁。

[4]

忌云字,把云改为芸。

《钦定敬避字样》:

“云,凡用以芸字代。

”[5]

忌山字,把山改为珊。

[6]

2.忌君、王等字

洪秀全自称天王,在他之下有东王杨秀清,西王肖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所以禁止别人用王字,佚名《避难忌略》:

“贼中禁用王字,凡姓王者,概令添写水旁,写汪字。

”[7]

太平天国避讳“王”字,除了洪秀全等人称王形成敬讳外,对传统文化中或者清朝及前代的王都是以藐视的态度而形成恶讳,例如称东海龙王为东海龙妖。

避君,用钧字代替。

避圣,用胜字代替。

避国,用郭字代替。

3.与宗教有关的避讳

因为太平天国信奉耶稣,所以形成了一些与耶稣教有关的避讳,这种避讳中包含敬的成分。

天王的女儿不称公主,称为宫城女。

避上帝的名讳,皇帝称侯,王称相。

忌称“子”,因为只有上帝才能称呼“人子”,所以忌讳。

总结:

太平天国对上帝、君王和宗教的避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精神上的空虚、懦弱,当权者企图通过对上帝、君王、宗教的避讳来填满空无的内心。

在思想上表现在深受封建文化毒瘤的迫害。

洪秀全拜上帝、自称耶和华之子,是受到古代封建文化里统治者大部分都有不同于常人的出身背景的影响。

改名讳,避君王,讳宗教,则是封建统治者标榜王权、皇权的一种政治、文化手段。

其根本原因是封建文化对人思想的腐蚀,妄图以避讳来顺理成章地禁锢民众思想。

(二)忌讳

1.忌不吉利的语言

太平天国从1851年建国,到1864年南京失陷,历时十四年,这期间有几次改变纪年干支的事件。

1851年,是辛亥年,太平天国初立,认为亥害同音不吉利,就将辛亥改为辛开。

1855年,乙卯年,粤语卯与冇同音,认为不吉利,就将乙卯改为乙荣。

改纪年干支这种做法很明显表现了他们想通过改干支字来形成吉祥话,避凶趋吉,以作为夺取天下的预兆的心理。

忌死,改为分手。

《钦定军次实录》:

“则分手时天堂易尚(上)。

”[8]

天平天国忌讳“败”改为胜,有“胜兵”、“胜守”、“胜扎”、“胜出”等实例。

太平天国避讳“伤”字,太平天国的伤员叫“能人”(《行军总要》),伤兵叫“荣军”。

《天兄圣旨》:

“秀全,尔在杨堂、萧堂避吉,宽心。

”“避吉”是“避凶”的意思。

避称“凶”字,也是粤方言区的一个普遍的避讳。

2.忌不雅、不洁物

忌大便、小便,把大便改为运化、润化,把小便改为润泉。

张德坚《贼情汇纂》卷八:

“贼称如厕为运化。

”赵烈文《落花春雨巢日记》卷三:

“改小便曰润泉,大便曰润化。

3.忌淫秽的词语

改奸淫为打水泡。

顾深《虎穴生还记》:

“打水泡者,犹言奸淫也。

将鸡奸称为打铜鼓。

马寿龄《金陵城外新乐府》注:

“鸡奸谓之打铜鼓,铜鼓,童股也。

4.忌称兵器

兵器为凶器,所以避讳。

长龙是指抬炮。

《贼情汇纂》卷五:

“抬炮改称长龙。

”又讳龙而称长隆。

称长矛为苗子,称匕首为顺子,称大炮为阳庄。

总结:

封建文化里强调吉利、富贵、高雅,各方面行为要登大雅之堂。

将“伤员”改为“能人”,将“败”改为“胜”,体现阿Q精神的自我胜利法,而阿Q身上又折射出落后的封建文化的影子。

越是掩饰,越是能反映出这一方面的愚昧、无知。

当权者应该以一个全新的观念去引导百姓,而不是一味地避讳。

治民要像大禹治水一样,疏通河道,而不是像他父亲筑堤坝围堵河流,时间久了,终究会垮的。

(三)恶讳

1.忌鬼、神、王、皇帝、龙等这些词语

忌鬼,所以只要带鬼旁的汉字,都改为人旁。

张德坚《贼情汇纂》卷八:

“惟鬼宿改魁宿,他处不改。

忌神字。

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

“神字避作申。

忌龙字。

将黑龙江称为乌隆江,将东海龙王称为东海龙妖。

2.忌“后、臣”等这些词语

《钦定敬避字样》:

“臣,天父、天兄、天王、幼主方是臣,前代列侯属下之人不得称臣,概以下字称之。

”太平天国文献中有很多例子。

“君臣”就改为“上下”,或者叫“长下”,“王臣”改为“侯卑”、“侯属”。

从《钦定敬避字样》的论述可以看出,这儿的忌称“臣”等,既出于对天父等“统下之人”的敬讳,又涉及到“前代列侯属下之人”,还有恶讳的因素,表现了对传统的等级制度的不满。

3.忌清政府和其官员士兵

将清朝大官称为大妖头。

《贼情汇纂》卷六:

“呼我显官为大妖头。

将清政府称为阎罗妖。

《原道觉世训》:

“东海龙妖即是阎罗妖变身。

将清军营称为妖穴,将清军猖狂称为发妖风。

曹大观《寇汀纪略》:

“贼败走者谓我军战胜为发妖风。

将清朝官员使用的器物称为妖器。

潘钟瑞《苏台麋鹿记》:

“贼以官为妖,见朝衣、朝冠、补褂、翎顶之类,以为妖器。

将官员称为妖头,佚名《金陵纪事》:

“贼以官为妖头。

总结:

从太平天国忌神、王、龙等词语上,可以看出当权者深受封建文化里愚昧无知的影响。

从忌“后、臣”等词语方面看,可以得知当权者受到封建文化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影响。

从对清政府和其官员士兵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知道当权者以我为尊、以敌为卑的观念,暗合了封建文化的尊卑制度。

二、太平天国的避讳制度

(一)太平天国避讳制度的产生

太平天国实施避讳制度,原本就是农民用来进行反清斗争的需要。

[9]但是这种礼制,植根在宗法式的农民经济的土壤,淋透了封建宗法与三纲五常的瘤毒,表现了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者思想意识的落后性。

很快这种避讳制度就作为建立新王朝的一种手段而流行开来。

太平天国里有明文规定避讳的字样,开始出现在辛开元年(1851年)十月二十五日的《永安封王诏》里。

“天父”才是真神,才是上,才是帝,才是爷。

“天父天兄”才是圣。

其余不得称呼。

太平天国在起义的准备时期,上帝会出于保密或故示神秘的目的,就使用了一些隐语。

其中包括“禾王”、“禾乃”等,于是就成为对洪秀全、杨秀清的避讳敬称。

太平天国初期,避讳制度还比较粗糙,除了上帝爷火华的名讳必须谨慎避讳,例如在《太平天规》里“堆火”避“火”作“堆烧”;《颁行诏书》里“华夏”改为“中夏”外,其他的天王和首义的诸王姓名都不避讳。

但自从太平天国在天京定都以后,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就自以为高高在上,开始脱离群众,封官晋爵,等级森严也变得不可逾越,避讳制度越来越严密。

(二)太平天国避讳制度的成熟

干王洪仁玕颁布的《钦定敬避字样》标志着太平天国避讳制度的成熟。

《钦定敬避字样》是关于太平天国制度方面的一项重要法规,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太平天国避讳制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据。

[10]

《钦定敬避字样》一开头就罗列干王洪仁玕的手谕,说明颁布这个文件的目的意义。

目的就是为了“体统尊”且“纲纪肃”;要求“凡于奏本、谕禀及一切文书往来有所当讳字样,各宜凛遵敬避,以见其朝拱尊敬之意”;告诫“大小官员及文人书士等,各宜铭心刻骨,并存席占,以便触目警心,不致偶有差错。

”正文“特将当遵敬避字样,并代替等各字备细开列”,总共68条,都一一加以说明;而且还规定抬头格式。

《钦定避讳字样》的中心内容是敬讳天王洪秀全及他的父子名讳和天王、幼主的专用词语。

这跟历朝历代颁讳,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的家天下,实质是一样的。

《钦定敬避字样》是凝结了太平天国避讳制度的精华,但它并没有把天平天国避讳禁用的所有字都包括在内。

根据太平天国的印书和文书公据的实例以及时人的记载,太平天国避讳禁用的字总共160多个,其对代对应的避讳字也比《钦定敬避字样》规定的多很多。

太平天国的避讳特点:

1.太平天国是以教立国,政教合一的。

《钦定敬避字样》规定“天父”、“天兄”的名讳、尊号和崇称等专用字都要避讳。

2.太平天国规定要把“天父”、“天兄”名字的汉字音译成“爷火华”、“耶稣”,美名其曰“圣讳”,就跟子弟对待父兄一般,从天王洪秀全以下,每个人必须依制敬避。

“天兄”的尊号译称“基督”,也要避讳。

3.太平天国《钦定敬避字样》规定,不但要求避天王、幼主和君王父名讳,而且还要避天王的儿子光王、明王和跟天王一起首义的东王、西王和南王名讳。

4.太平天王《钦定敬避字样》列举了大量只能天王、幼主专用的词语和惟独太平天国才可以称用的词语,“别邦别代别省不准僭称”。

5.《钦定敬避字样》规定,诸王的住所称为“府”,列王与天国将领的文书称为“谕”,其余不得“僭用”。

六部僚虚衔的“僚”字必须代以“寮”字。

6.《钦定敬避字样》规定,“鞑”字应该加上个“犬”旁;以“妖”字来指称清帝、鬼神以及其臣从和崇拜者。

7.太平天国明文规定,避改“丑”、“卯”、“亥”、“魁”及其他一切“鬼”旁字,臣民都要一体遵行。

8.《钦定敬避字样》除了列举应该避讳的字词并规定对代字词之外,而且还举了一些“不得渎”、“不得用”的禁用字和禁用词语。

例如不准以“龙”来比拟称颂天王;“至仙佛、妖魔、鬼诞、僧尼、宗庙、社稷、祠寺等字,总以灭迹销声置而不提为妙”,“其三生有幸、前身再世,一切仙佛怪诞之说不得引为故事,凡是物类之句不得借为丽词”,等等,都是历代没有用过的。

太平天国避讳禁用字,有避名讳的,例如“秀”、“全”、“贵”、“福”;也有避俗讳的,例如“丑”、“卯”、“死”、“丧”;[11]有避尊讳的,例如“上”、“主”、“基”、“督”;也有避恶讳的,例如“咸”、“丰”、“满”、“鞑”。

有《钦定敬避字样》规定了的,例如“臣”、“僚”、“府”、“谕”;也有《钦定敬避字样》没有记载的,例如“顺”、“会”、“闰”、“减”。

有全国通行的,例如“神”、“国”、“天”、“王”;也有局限在一地的,例如“无”、“芜”、“茆”、“儒”。

有始终敬避的,例如“皇”、“帝”、“火”、“华”;也有行于一时的,例如“日”、“月”、“光”、“明”。

除了《钦定敬避字样》所记载外,太平天国因为避讳也产生了一些假借字,如“薄”、“减”等。

《钦定敬避字样》不仅继承了我国历代的避讳制度,还体现了太平天国避讳制度的一些特点。

它的浓厚的封建性与落后性是毋庸置疑的。

除此之外,《钦定敬避字样》还透露了太平天国一些进步文化政策的微弱折光。

这是由农民阶级两重性格所决定的。

同时这也反映了太平天国由农民政权向封建政权转化过程中的双重性格特点。

(三)太平天国避讳制度的终结

太平天国自成立起就一直处于战争环境,它的辖区范围不足,地方政权稳固程度又不一,后期离心倾向也日渐严重。

某些常年在外征战的高级将领,手握兵符,自恃有功国家,就对洪仁玕制定的礼文不大遵行,甚至对天王洪秀全所颁布的诏令也未必全都奉行。

因此,为了强化皇权,维护洪氏家天下,加强避讳也就愈演愈烈。

但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各种程度的抵触和反对。

一些高级将领对避讳制度也是遵否不一。

例如翼王石达开就远征不归,对天朝官制礼文有所更改,在避讳方面更是有自己的一套。

宜山石龙洞壁的诗刻中,翼王石达开的僚属们都单用“王”字称石达开;连篇累牍歌咏“龙”而不作“隆”;而且把石达开比拟为“真龙天子”,强烈表达了“从龙”的意愿。

这些做法不但违制,而且是十分狂妄了。

[12]

到了太平天国晚期,人心涣散,洪秀全企图借助神灵来加强皇权。

这时避讳的字也就越来越多,避讳的规定也就越来越严。

例如“主”字,“太平诏书”壬子二年初刻本里是“君王主治国中”,后修改本里就变为“君长主治国中”。

这时是讳“王”而不讳“主”。

太平天国灭亡以后,太平天国避讳的影响还是存在的。

例如钱塘人士丁葆和《归里杂诗》写道:

“不觉草茅忘忌讳,辛开丑好未全艾。

”人们结束流亡生活回到家乡,和亲朋叙述时也用了太平天国的干支避讳和其他避讳词语。

太平天国避讳制度,和太平天国运动相始相终。

太平天国避讳字之多,范围之泛,种类之杂,执行之严,方法之多样,规定之烦琐,跟前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13]它是太平天国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日趋封建化。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战争。

以手工业工人、贫苦农民为主体的太平军,打着“奉天诛妖”的旗帜,把革命的战火烧到大半个中国,这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农村的封建势力。

太平天国土洋结合的上帝教义,和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儒家思想大相径庭。

《天朝田亩制度》所代表的平均主义,俨然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一种否定。

可是,农民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

农民反抗地主阶级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但这并不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

农民可以用革命暴力推翻一切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然而始终无法摆脱封建主义的羁绊。

农民领袖一旦建立政权,即使是暂时的,也以帝王自居,行驶封建特权。

避讳制度既体现着封建特权,也是维护封建特权的一种手段。

于是,洪秀全就在金田组织起义,动员上帝会众为“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乌托邦理想而斗争的时候,高吟着“明主敲诗曾咏菊,汉皇置酒尚歌风”,以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为奋斗目标,想做近代的农民皇帝。

他一边提出了“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皆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一边却又宣扬“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自始自终都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和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洪秀全在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高潮中建立了天京政权,颁布了务求“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纲领《天朝田亩制度》,[14]同时却又实行一套君主专制制度,高踞在等级阶梯最上层的洪、杨、韦、石,享有政治、经济和生活上的种种特权。

曾经“寝食必俱,情同骨肉”的太平军兄弟,在进入天京以后就上下尊卑,等级森严。

为了维护等级特权,甚至还制定了一些残酷的律法。

三、太平天国避讳的影响

(一)太平天国避讳对政治的影响

1.形成太平天国神权政治

太平天国前期,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神权与政权形成了复杂的关系。

[15]太平天国起义前夕,东王杨秀清与西王萧朝贵分别取得了代天父上帝和天兄耶稣传言的宗教特权,从此,如同希伯来人须通过摩西之口来聆听上帝的指示那样,太平天国包括君主洪秀全在内的全体君民必须通过杨秀清和萧朝贵之口来聆听上帝和耶稣的指示。

萧朝贵战死后,仍有东王杨秀清能“代天父传言”。

天王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君王,是政权的代表。

天王虽是上帝教的教主,但却没有天父或天兄附身下凡、代天父或天兄传言的宗教特权。

当东王作为天父下凡的时候,杨秀清就是天父皇上帝,就是最高神权,天王必须跪在东王之前,俯首听命。

从上帝教的教义上说,只要东王愿意这样做,他就可以随心所欲。

从形式上看,太平天国确实表现出神权政治的特点,其主要特征和表现就是东王杨秀清握有神权,天王贵为一国之君,东王所掌握的神权却凌驾于天王所代表的政权之上。

太平天国神权和政权的复杂关系对太平天国的政权运作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太平天国的神权政治极大地保证了太平天国政权运作的正常和高效,从这时期军事上的成功就可以说明。

另一方面,太平天国的神权政治也创造了太平天国政权运作的反常和危机,东王杨秀清“逼封太岁”和随后爆发的“天京变乱”就是最符合逻辑的结果和见证。

2.把太平天国变为洪氏家天下

辛酉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天王洪秀全下诏改太平天国为上帝天国,而在20天后下《太平天日今日是》诏时,就已经改成了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

洪秀全精心斟酌,目的何在?

难道是想给自己的君权扣上宗教的神圣光环吗?

我想应该不是如此简单,原因有这么几个。

一是上帝天国的称呼和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的称呼在宗教色彩上,很难说有什么区别,如果想要神化君权,完全没必要朝令夕改,以国号为儿戏。

二是天王洪秀全想要渲染自己的君权神圣性,在太平天国的文书中随处可见,连篇累牍,不胜枚举。

当天王改国号时,太平天国斗争形式却在重新高涨,“人心冷淡”的宗教信仰危机已经相对缓和,天王没有必要煞费苦心,在君权神圣性的头上再加一个光环。

事实上,以上帝天国的称呼与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的称呼相比较,后者更能说明和体现太平天国是天王之国,是洪姓一家之天下。

正因为如此,洪秀全才会中途变计,可见他的用心良苦。

中国历史上,强化君权的措施历朝历代层出不穷,然而却以国号的形式如此具体明确地规定某国为某人之国,绝无仅有。

(二)太平天国避讳对宗教文化的影响

1.太平天国避讳对宗教的影响

太平天国文化笼罩着宗教的光晕,体现避讳对其的影响。

太平天国崇拜上帝教,杜绝其他一切宗教和偶像崇拜。

拜上帝教吸取了基督教的某些教义,经过洪秀全发挥和改造,拜上帝教和基督教又有很大差别。

基督教崇拜独一真身上帝,信仰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拜上帝教同样也崇拜独一真神皇上帝,但洪秀全摈弃三位一体的说法,认为“《新约》有错记”。

在拜上帝教教义里,上帝是上帝,基督是基督,上帝和基督都可以下凡,分别降附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身上。

洪秀全还把独一真神改为上帝家庭,上帝是天父,天父的妻子是天妈。

耶稣是天父长子,耶稣的妻子是为天嫂。

洪秀全自称天父次子,三子是冯云山,四子是杨秀清,帝婿是萧朝贵。

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过继”给耶稣,于是洪天贵福又成为上帝的皇太孙。

拜上帝教宣传灵魂登天的来世永福,但反对消极厌世。

洪秀全把天堂分为两种,“神国在天是上帝大天堂,天上三十三天是也,神国在地是上帝小天堂,天朝是也”。

基督教的平等主要是原罪的平等,信仰上帝的平等,来世赏罚的平等。

在拜上帝教教义里则扩大到今生的政治上、经济上的平等。

在拜上帝教的小天堂里,天下人都是上帝的子女,人与人的平等,国与国的平等。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天下一家,同享上帝赐福。

这就启迪和激励人们面对现实,追求人间的小天堂幸福,甚至不惜用战争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压迫。

洪秀全对《圣经》十诫所云不可杀人也作了相应的修改,他说:

“斩妖杀有罪,不能免也。

”上帝“诫人不好谋害妄杀,非谓天法杀人也。

2.太平天国避讳对文字的影响

太平天国造字、改字不下四五十字,经人考证多达七十余字,为历代罕见。

其中有些是出于对宗教、政治避讳的考虑,为避皇上帝爷火华的名讳。

但凡在别处使用,皇改作黄、方,上改作尚,帝改作谛,火改作煷,华改作花。

为避王爵的名讳,(周)文王、武王要写作文狂、武狂,王姓要改为黄姓、汪姓。

幼天主名洪天贵福,凡在别处使用福字,“见福加点锦添花”。

有的是出于拜上帝教教义的需要,根据“脱鬼成人”的说法,凡与鬼字有涉的其他字,都改鬼为人。

有的是出于讨吉利,太平天国以干支纪年,丑改为反义词好,亥音谐害,改为开。

太平天国造字、改字虽然多,主要是出于对政治、宗教需要,十之八九都与避讳有关。

 

结语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最后还是失败了,但是它所实行的避讳制度对人们的影响却没有伴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