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167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docx

届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培优提升卷三试题附答案

2021届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人教版培优提升卷三试题

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0-16Na-23Mg-24AI-27S-32CI-35.5Fe-56Cu-64

第1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9题图

1.某大学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它用磺酸类质子溶剂,在200℃左右时供电,乙醇电池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且更安全。

电池总反应为:

C2H5OH+3O2===2CO2+3H2O,电池示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极为电池的负极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b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a极

C.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O2+4e-+4H+=2H2O

D.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时就有6mol电子转移

2.如图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SO

向负极移动

C.电子是由Zn片通过溶液流向Cu片

D.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3.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利用乙烯和水蒸气反应制备乙醇。

化学原理:

CH2=CH2(g)+H2O(g)→CH3CH2OH(g)△H。

已知几种共价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C-H

C=C

H-O

C-C

C-O

键能/kJ·mol-1

413

615

463

348

35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合成乙醇的反应是加成反应

B.相同时间段内,反应中用三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相等

C.碳碳双键的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

D.上述反应式中,△H=-96kJ·mol-1

4.有A、B、C、D四种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

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连接后浸入稀H2SO4中,电流由D流向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试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

A.A>B>C>DB.C>A>D>BC.A>D>B>CD.A>C>D>B

5.在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H2和I2蒸气各0.5mol,发生反应H2+I2

2HI,达到平衡时,生成HI0.8mol,若其它条件不变,开始充入的H2为2mol,则达到平衡时生成的HI可能是下列中的

A.1.1molB.0.87molC.0.8molD.0.5mol

6.反应A(g)+2B(g)

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

C.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无影响

D.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减小,E2不变

7.向一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化学反应aX(g)+2Y(s)

bZ(g);△H<0。

如图是容器中X、Z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Y表示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05mol/(L·min)

B.根据上图可求得方程式中a:

b=2:

1

C.0~10min容器内气体的压强逐渐增大

D.第13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Z的量

8.反应A(g)+2B(g)

C(g)的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虚线表示加入了催化剂

B.图中虚线表示的反应I、反应II均为放热反应

C.加入催化剂,速率加快是因为改变了反应的焓变

D.该反应的焓变△H=-91kJ·mol-1

9.恒温时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X和Y,发生反应:

2X(g)+Y(g)

3Z(g),Y的物质的量n(Y)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min时,n(Z)=0.75mol

B.0~5min内,以X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0.02mol·L-1·min-1

C.正反应速率a点比b点大

D.b点时该反应达到了最大限度,反应停止

10.一种烷烃催化转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H+向左侧迁移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2H6-2e-=C2H4+2H+

D.每消耗0.1molC2H6,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的空气2.8L(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

11.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Cu2++2e-===Cu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

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

12.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硝酸铵溶于水B.氨气液化C.碳酸钙分解D.镁条溶于盐酸

13.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变成热能

B.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变成光能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14.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

Na2CO3可直接和油污反应

B

在生活中可以采用明矾来净水

明矾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

C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

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NH4)2CO3沉淀会降低肥效

D

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

海轮外壳的钢铁和锌与海水形成原电池,铁充当正极被保护

 

A.AB.BC.CD.D

15.若某反应属于吸热反应,则该反应()

A.一定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B.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C.反应物总质量小于生成物总质量

D.在常温下不可能发生

16.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SO42-向锌电极移动

B.在锌电极上可观察到大量气泡产生

C.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D.图2中y轴表示的可能是c(H+)

二、非选择题:

包括第17题~第21题5个大题,共52分。

17.氮、磷、砷(As)、锑(Sb)、铋(Bi)、镆(Mc)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族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

的中子数为________。

已知:

P(s,白磷)=P(s,黑磷)ΔH=-39.3kJ·mol-1;P(s,白磷)=P(s,红磷) ΔH=-17.6kJ·mol-1;由此推知,其中最稳定的磷单质是________。

(2)氮和磷氢化物性质的比较:

热稳定性:

NH3________PH3(填“>”或“<”)。

沸点:

N2H4________P2H4(填“>”或“<”),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18.利用反应Zn+2FeCl3

ZnCl2+2FeCl2设计一个原电池。

在下图方格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指出正极材料为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材料为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9.

(1)最早使用的化学电池是锌锰电池,即大家熟悉的干电池:

Zn-MnO2,干电池,其电解质溶液是ZnCI2-NH4Cl混合溶液。

其中,Zn是电池的____极;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___极(填“正”或“负”)。

(2)碱性锌锰电池比普通锌锰电池性能好,负极是Zn.正极是Mn02电解质是KOH.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课外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装置对原电池和电解原理进行实验探究。

请回答:

Ⅰ.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第一组实验。

(1)在保证电极反应不变的情况下,不能替代Cu作电极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铝B.石墨C.银D.铂

(2)N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3)实验过程中,SO42-___(填“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或“不”)移动;滤纸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___。

Ⅱ.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第二组实验。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与第一组实验不同的现象:

两极均有气体产生,Y极区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停止实验,铁电极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

查阅资料得知,高铁酸根离子(FeO42-)在溶液中呈紫红色。

(4)电解过程中,X极区溶液的pH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电解过程中,Y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之一为Fe﹣6e-+8OH-=FeO42-+4H2O,若在X极收集到784mL气体,在Y极收集到112mL气体(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时气体体积),则Y电极(铁电极)质量减少___g。

(6)在碱性锌电池中,用高铁酸钾作为正极材料,电池反应为2K2FeO4+3Zn=Fe2O3+ZnO+2K2ZnO2,该电池正极发生的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21.利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化学反应有重要意义。

(1)CO2的减排和综合利用是解决温室及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此时压强为p0kpa,发生反应:

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0~4min,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mol•L-1•min-1。

②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

A.v正(CH3OH)=3v逆(H2)

B.CO2、H2、CH3OH和H2O浓度之比为1∶3∶1∶1

C.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恒温恒压下,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

③测得某时刻,CO2(g)、H2(g)、CH3OH(g)和H2O(g)的浓度均为0.5mol/L,则此时v(正)__v(逆)(填“>”“<”或“=”)。

④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已知:

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则该温度下Kp=___kPa-2(用含有p0的式子表示,保留1位小数)。

(2)工业中,CO2和H2在催化剂Cu/ZnO作用下可发生两个平行反应,分别生成CH3OH和CO。

反应A:

CO2(g)+3H2(g)

CH3OH(g)+H2O(g)

反应B:

CO2(g)+H2(g)

CO(g)+H2O(g)

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为1∶3时,温度对CO2平衡转化率及甲醇和CO产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如图为温度对CO2平衡转化率及甲醇和CO产率的影响

①由图可知温度升高时CO的产率上升,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

②由图可知获取CH3OH最适宜的温度是___。

2021届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人教版培优提升卷三试题答案

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D

【解析】

试题分析:

电池总反应为:

C2H5OH+3O2===2CO2+3H2O,其中乙醇失去电子,故a做负极,通氧气的b极做正极,A正确;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电子是由负极流向正极,即a流向b,电流方向由b流向a,故B正确;正极是O2得到电子,方程式为:

O2+4e-+4H+=2H2O,C正确;根据电池总反应可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2,故1mol乙醇被氧化时就有12mol电子转移,故D错误;此题选D。

考点:

考查电解池相关知识

2.B

【分析】

该原电池中Zn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正极反应式为2H++2e-═H2↑,结合原电池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

A.Cu电极是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因此SO

向Zn极(负极)移动,故B正确;

C.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子的流向是从Zn经过外电路到Cu,电子不能经过溶液,故C错误;

D.Cu作正极,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溶液是通过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的,不是通过电子导电的。

3.D

【详解】

A.上述合成乙醇的反应是加成反应,A正确;B.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同,所以相同时间段内,反应中用三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相等,B正确;C.由题中数据可知,碳碳双键的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C正确;D.上述反应式中,△H=(615kJ·mol-1)+(413kJ·mol-1)

+(463kJ·mol-1)

×(348kJ·mol-1)-(413kJ·mol-1)

-(463kJ·mol-1)-(351kJ·mol-1)=-34kJ·mol-1,D不正确,本题选D。

4.D

【详解】

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则活泼性A>B,②C、D用导线连接后浸入稀H2SO4中,电流由D流向C,说明D是正极,C是负极,则活泼性C>D,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说明C是正极,A是负极,活泼性A>C,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说明D是负极,活泼性D>B.四个大小顺序是:

A>C>D>B,故选D。

【点睛】

此题重点是负极和正极的特点,根据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正负极的现象进行判断。

5.B

【详解】

若其他条件不变,开始充入2molH2,则H2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I2的转化率增大,故平衡时HI的物质的量大于0.8mol,假定I2完全反应,生成HI的物质的量为1mol,由于是可逆反应,I2不能完全反应,故平衡时0.8mol<n(HI)<1mol,选:

B。

6.C

【分析】

图像分析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依据能量守恒分析;依据图像分析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催化剂同效果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平衡。

【详解】

A.图像分析可知,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前后能量守恒,故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

B.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B错误;

C.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平衡,反应热不发生改变,C正确;

D.催化剂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减小,E2减小,D错误;

答案为C。

【点睛】

本题易错点为D,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即同步降低E1和E2的值。

7.C

【分析】

在表达反应速率时,只有气体和溶液等存在浓度的物质可用于表达反应速率,固体和纯液体不能用与表达反应速率;在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关系;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分子数增加时,体系的压强在逐渐增大;当在某一时刻增加了某物质的量,则在图像上用于表达该物质的量的曲线应瞬间增大。

以此解题。

【详解】

A.Y为固体,不能用于表达化学反应速率。

A项错误;

B.同一反应中,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方程式中a:

b=(0.45-0.2):

(0.50-0)=1:

2,B项错误;

C.0~10min内,发生的X(g)+2Y(s)

2Z(g),气体分子数逐渐增多,当反应容器容积恒定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逐渐增大,C项正确;

D.第13min时,Z的物质的量在原有基础上逐渐减小,而非瞬间增大,因此该曲线变化的原因不可能是增加了Z的量,D项错误;

答案选C。

8.C

【分析】

A.向反应中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C.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反应的焓变△H是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之差。

【详解】

A.向反应中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因此虚线表示加入了催化剂,A项正确;

B.反应I、反应II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都是放热反应,B项正确;

C.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热不发生变化,因此加入催化剂,速率加快是因为反应的活化能降低,C项错误;

D.反应的焓变△H是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之差,即焓变△H=419kJ·mol-1-510kJ·mol-1=-91kJ·mol-1,D项正确;

答案选C。

9.C

【分析】

A.由t0min时n(Y)的改变量计算n(Z);

B.计算X的物质的量变化量,根据v=

计算X表示的反应速率;

C.在建立平衡过程中,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D.可逆反应属于动态平衡。

【详解】

A.由图可知,从开始到t0min时,n(Y)的改变量为1.0mol-0.5mol=0.5mol,根据改变量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n(Z)=1.5mol,故A错误;

B.△n(X)=2△n(Y)=2×(1mol-0.8mol)=0.4mol,以X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0.04mol•L-1•min-1,故B错误;

C.在建立平衡过程中,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a点比b点大,故C正确;

D.可逆反应属于动态平衡,b点时该反应达到了最大限度,但反应没有停止,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涉及吸热反应与发热反应、可逆反应特征、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平衡计算,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10.C

【分析】

根据图像可知,Fe-Co合金发生反应:

C2H6-2e-=C2H4+2H+,做电池的负极;正极氧气得电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

【详解】

A.该装置为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A说法错误;

B.原电池的内电路中,H+向正极移动,即向右侧迁移,B说法错误;

C.分析可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2H6-2e-=C2H4+2H+,C说法正确;

D.每消耗0.1molC2H6,转移0.2mol电子,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的0.05mol氧气,则需空气5.6L(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D说法错误;

答案为C。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A.a和b不连接时,由于金属活动性:

Fe>Cu,所以铁片上会发生反应:

Fe+Cu2+=Fe2++Cu,所以Fe片上有金属铜析出,正确。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构成原电池,Fe为负极,Cu为正极,在正极上发生反应:

Cu2++2e-=Cu,正确。

C.不连接时Fe与Cu2+直接发生置换反应,若连接,Fe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

所以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正确。

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则a为阳极,b为阴极。

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溶液中的Cu2+向铁电极移动,错误。

考点:

考查原电池、电解池等电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

12.D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但不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氨气液化放热,不属于化学变化,所以不属于放热反应,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分解属于吸热反应,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镁条溶于盐酸属于放热反应,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3.B

【详解】

A.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变成热能,故A正确;

B.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故B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故C正确;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故D正确;

故选B。

14.D

【解析】

【详解】

A.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是由于纯碱溶液水解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产生可溶性的物质,A错误;

B.在生活中可以采用明矾来净水是由于明矾电离产生的Al3+发生水解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的表面积大,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B错误;

C.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若与NH4Cl混合使用,OH-与NH4+反应产生NH3·H2O,NH3·H2O分解产生氨气逸出,导致肥效降低,故不能混合使用,C错误;

D.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Fe、Zn及海水构成原电池,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Zn作负极,首先被腐蚀,Fe作正极,不被氧化而受到保护,因此就保护外壳不受腐蚀,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5.B

【详解】

A.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条件无关,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如氯化铵与Ba(OH)2·8H2O常温下即可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

B.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故B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故C错误;

D.氯化铵与Ba(OH)2·8H2O常温下即可反应,为吸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6.B

【详解】

A.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溶液中的SO42-向锌电极移动,故A正确;B.锌为负极,溶液中氢离子在正极铜电极上生成氢气可观察到大量气泡产生,锌电极上看到锌逐渐溶解,故B错误;C.原电池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由铜电极流向锌电极,故C正确;D.铜锌原电池中,Zn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Cu是正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反应不断消耗H+,所以溶液的c(H+)逐渐降低,图2中y轴表示的可能是c(H+),故D正确;故选B。

17.第四周期ⅤA族173黑磷>>N2H4分子间存在氢键

【分析】

(1)As位于第四周期第VA族,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能量越低越稳定;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分子晶体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有关,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氢化物熔沸点较高。

【详解】

(1)As位于第四周期第VA族,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88-115=173;

能量越低越稳定,

P(s,白磷)=P(s,黑磷)ΔH=-39.3kJ·mol-1①

P(s,白磷)=P(s,红磷)ΔH=-17.6kJ·mol-1②

将方程式①-②得

则能量:

红磷>黑磷,则黑磷稳定,

故答案为:

第四周期第VA族;173;黑磷;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

非金属性N>P,所以热稳定性:

NH3>PH3;

N2H4能形成分子间氢键、P2H4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沸点:

N2H4>P2H4,

故答案为:

>;>;N2H4分子间存在氢键。

【点睛】

分子晶体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有关,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氢化物熔沸点较高。

18.Pt(或石墨)Fe3++e-=Fe2+ZnZn-2e-

Zn2+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详解】

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正极上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根据总反应,Fe3+的化合价降低,即正极材料为石墨或Pt,正极反应式为Fe3++e-=Fe2+;负极上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Zn的化合价升高,负极材料是Zn,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根据原电池构成条件,示意图为

19.负正Zn+20H--2e=Zn(0H)2Zn+2Mm02+2H2O=2MnO(OH)+Zn(OH)2

【详解】

(1)最早使用的化学电池是锌锰电池,即大家熟悉的干电池:

Zn-MnO2,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

其中,活泼的金属Zn是电池的负极;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