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231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docx

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实用标准

表6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

级别

滑坡(104m3)

崩塌(104m3)

泥石流(104m3)

巨型

≥1000

≥100

≥50

大型

100~1000

10~100

20~50

中型

10~100

1~10

2~20

小型

<10

<1

<2

表13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

死亡人数

(人)

受威胁人数

(人)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潜在经济损失

(万元)

小型

<3

<10

<100

<500

中型

3~10

10~100

100~500

500~5000

大型

10~30

100~1000

500~1000

5000~10000

特大型

≥30

≥1000

≥1000

≥10000

表14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特征简表

灾种

易发区划分

非易发区

高易发区

中易发区

低易发区

G=4

G=3

G=2

G=1

滑坡、

崩塌

构造抬升剧烈,岩体破碎或

软硬相间;黄土垄岗细梁地

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

响强烈。

暴雨型滑坡。

规模

大,高速远程。

红层丘陵区、坡积层、构

造抬升区,暴雨久雨。

小型滑坡,中速,滑程远。

丘陵残积缓坡地带,冻

融滑坡。

规模小。

低速

蠕滑。

植被好,顺层滑

动。

缺少滑坡形成的

地貌临空条件,

基本上无自然滑

坡,局部溜滑。

泥石流

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

形成坡面泥石流;数量多,

10条沟/20km以上,活动强,超高频,每年暴发可达10次以上。

沟口堆积扇发育明显完整、规模大。

排泄区建筑物密集。

 

坡面和沟谷泥石流,6—10

条沟/20km;强烈活动:

分布广,活动强,掩没农

田,堵塞河流等。

沟口堆积扇发育且具一定规模。

排泄区建筑物多。

坡面和沟谷泥石流均有

分布,3—5条沟/20km;

中等活动。

沟口有堆积扇,但规模小,排泄区基本通畅。

以沟谷泥石流为

主,物源少,排

导区通畅:

1—2

条沟/20km,多年

活动一次。

沟口堆积扇不明显,排泄区通畅。

续表14

灾种

易发区划分

非易发区

高易发区

中易发区

低易发区

G=4

G=3

G=2

G=1

岩溶塌陷和采空区塌陷

碳酸盐岩岩性纯,连续厚度

大,出露面积较广。

地表洼

地、漏斗、落水洞、地下岩

溶发育。

多岩溶大泉和地下

河,岩溶发育深度大。

灾害点密度≥1个/km2,地面塌陷或地裂缝破坏面积≥1000m2/km2

以次纯碳酸盐岩为主,

多间夹型。

地表洼地、漏

斗、落水洞、地下岩溶发

育。

岩溶大泉和地下河不

多,岩溶发育深度不大。

灾害点密度为0.1-1个/km2,地面塌陷或地裂缝破坏面积为500-1000m2/km2

以不纯碳酸盐岩为主,多间夹型或互夹型。

地表洼地、漏斗、落水洞、地下岩溶发育稀疏。

灾害点密度为0.05-0.1个/km2,地面塌陷或地裂缝破坏面积为100-500m2/km2

以不纯碳酸盐岩为主,多间夹型或互夹型。

地表洼地、漏斗、落水洞、地下岩溶不发育。

灾害点密度为0-0.05个/km2,地面塌陷或地裂缝破坏面积为<100m2/km2

地裂缝

构造与地震活动非常强烈,第四系厚度大。

构造与地震活动强烈,第四系厚度大,形成断陷盆地,超采地下水。

构造与地震活动较为强烈,形成拉裂构造。

第四系覆盖薄,差异沉降小。

泥石流调查表样例

一、调查表

表1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

沟名

 

野外编号

 

室编号

 

地理

位置

E:

行政

区位

省    地区(州)    县(市)

高程

最大标高

 

N:

              乡(镇)         村

最小标高

 

水系

名称

 

坐标

X:

Y:

泥石流沟与主河关系

主河名称

泥石流沟位于主河的

沟口至主河道距离(m)

流动方向

 

□左岸 □右岸

 

 

泥石流沟主要参数、现状及灾害史调查

水动力类型

□暴雨□冰川□溃决□地下水

沟口巨石大小(m)

Φa

Φb

Φc

 

 

 

泥砂补给途径

□面蚀□沟岸崩滑□沟底再搬运

补给区位置

□上游□中游□下游

降雨特征值

H年max

H年cp

H日max

H日cp

H时max

H时cp

H10分钟max

H10分钟cp

 

 

 

 

 

 

 

 

沟口扇形地

特征

扇形地完整性(%)

 

扇面冲淤变幅

±

发展趋势

□下切□淤高

扇长(m)

 

扇宽(m)

 

扩散角(°)

 

挤压大河

□河形弯曲主流偏移 □主流偏移 □主流只在高水位偏移 □主流不偏                                                               

地质构造

□顶沟断层□过沟断层□抬升区□沉降区□褶皱□单斜

地震烈度(度)

 

不良地质体

情况

滑   坡

活动程度

□严重□中等□轻微□一般

规模

□大□中□小

人工弃体

活动程度

□严重□中等□轻微□一般

规模

□大□中□小

自然堆积

活动程度

□严重□中等□轻微□一般

规模

□大□中□小

土地利用(%)

森林

灌丛

草地

缓坡耕地

荒地

陡坡耕地

建筑用地

其它

 

 

 

 

 

 

 

 

防治措施现状

□有□无

类型

□稳拦 □排导 □避绕 □生物工程

监测措施

□有□无

类型

□雨情 □泥位 □专人值守

威胁危害对象

□城镇□村寨□铁路□公路□航运□饮灌渠道□水库□电站□工厂□矿山

□农田□森林□输电线路□通讯设施□国防设施

威胁人口(人)

 

威胁财产(万元)

 

险情等级

 

灾害史

发生时间(年/月/日)

死亡人口

(人)

牲畜损失(头)

房屋(间)

农田(亩)

公共设施

直接损失(万元)

灾情等级

全毁

半毁

全毁

半毁

道路(km)

桥梁(座)

 

 

 

 

 

 

 

 

 

 

 

 

 

 

 

 

 

 

 

 

 

 

 

 

 

 

 

 

 

 

 

 

 

 

 

 

 

 

 

 

 

 

 

 

 

 

 

 

 

 

 

 

 

 

 

泥石流特征

冲出方量(104m3)

 

规模等级

 

泥位(m)

 

 

表2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

 

泥石流综合评判

1.不良地质现象

□严重□中等□轻微□一般

2.补给段长度比(%)

 

3.沟口扇形地

□大□中□小□无

4.主沟纵坡(‰)

 

5.新构造影响

□强烈上升区 □上升区

□相对稳定区 □沉降区

6.植被覆盖率(%)

 

7.冲淤变幅(m)

±

8.岩性因素

□土及软岩□软硬相间□风化和节理发育的硬岩□硬岩

9.松散物储量

(104m3/km2)

 

10.山坡坡度(°)

 

11.沟槽横断面

□V型谷(谷中谷、U型谷) 

□拓宽U型谷 □复式断面 □平坦型

12.松散物平均厚(m)

 

13.流域面积(km2)

 

14.相对高差(m)

 

15.堵塞程度

□严重□中等□轻微□无

评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总分

 

 

 

 

 

 

 

 

 

 

 

 

 

 

 

 

易发程度

□易发 □中等 □不易发

泥石流类型

□泥流 □泥石流 □水石流

发展阶段

□形成期 □发展期 □衰退期 □停歇或终止期

监测建议

□雨情 □泥位 □专人值守

防治建议

□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

隐患点

□是 □否

群测人员

 

村长

 

电 话

 

防灾预案

□有 □无

示意图

调查负责人:

         填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调查单位:

 

 

表3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表

序号

影响因素

权重

量       级      划        分

严重(A)

得分

中等(B)

得分

轻微(C)

得分

一般(D)

得分

1

崩塌滑坡及水土流失(自然和人为的)的严重程度

0.159

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严重,多深层滑坡和大型崩塌,表土疏松,冲沟十分发育

21

崩塌滑坡发育,多浅层滑坡和中小型崩塌,有零星植被覆盖,冲沟发育

16

有零星崩塌、滑坡和冲沟存在

12

无崩塌、滑坡、冲沟或发育轻微

1

2

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比(%)

0.118

>60

16

60-30

12

30-10

8

<10

1

3

沟口泥石流堆积活动

0.108

河形弯曲或堵塞,大河主流受挤压偏移

14

河形无较大变化,仅大河主流受迫偏移

11

河形无变化,大河主流在高水偏,低水不偏

7

无河形变化,主流不偏

1

4

河沟纵坡(度,‰)

0.090

>12°

(213)

12

12°-6°

(213-105)

9

6°-3°

(105-52)

6

<3°

(52)

1

5

区域构造影响程度

0.

强抬升区,六级以上地震区

9

抬升区,4-6级地震区,有中小支断层或无断层

7

相对稳定区,4级以下地震区,有小断层

5

沉降区,构造影响小或无影响

1

6

流域植被覆盖率(%)

0.067

<10

9

10-30

7

30-60

5

>60

1

7

河沟近期一次变幅(m)

0.062

>2

8

2-1

6

1-0.2

4

<0.2

1

8

岩性影响

0.054

软岩、黄土

6

软硬相间

5

风化和节理发育的硬岩

4

硬岩

1

9

沿沟松散物贮量(104m3/km2)

0.054

>10

6

10-5

5

5-1

4

<1

1

10

沟岸山坡坡度 度(‰)

0.

>32°

(625)

6

32°-25°

(625-466)

5

25°-15°

(466-286)

4

<15°

(268)

1

11

产沙区沟槽横断面

0.036

V型谷、谷中谷、U型谷

5

拓宽U型谷

4

复式断面

3

平坦型

1

12

产沙区松散物平均厚度(m)

0.036

>10

5

10-5

4

5-1

3

<1

1

13

流域面积(km2)

0.036

<5

5

5-10

4

10-100

3

>100

1

14

流域相对高差(m)

0.030

>500

4

500-300

3

300-100

3

<100

1

15

河沟堵塞程度

0.030

4

3

2

1

 

二、填表说明

泥石流调查要点

泥石流沟谷在地形地貌和流域形态上往往有其特殊反映,典型的泥石流沟谷,形成区多为高山环抱的山间盆地。

流通区多为峡谷,沟谷两侧山坡陡峻,沟床顺直,纵坡梯度大。

堆积区则多呈扇形或锥形分布,沟道摆动频繁,大小石块混杂堆积,垄岗起伏不平。

对于典型的泥石流沟谷,这些区段均能明显划分,但对不典型的泥石流沟谷,则无明显的形成区、流通区与堆积区。

研究泥石流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可从宏观上判定沟口是否属泥石流沟谷,并进一步划分其区段。

调查围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主要包括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

应调查下列容:

(1)冰雪融化和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一般及最大流量,地下水活动情况;

(2)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物质组成、分布和储量;

(3)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况、坡度、弯曲、粗糙程度。

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圈绘整个沟谷的汇水面积;

(4)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及风化程度,断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围、储量;

(5)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

(6)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和最大粒径及分布规律。

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划分古泥石流扇和新泥石流扇,新泥石流扇的堆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

(7)泥石流沟谷的历史。

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数、规模、形成过程、爆发前的降水情况和爆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

区分正常沟谷还是低频率泥石流沟谷。

(8)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及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情况;

(9)当地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和建筑经验。

(10)调查泥石流已经造成的损失,泥石流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围及潜在损失。

泥石流沟堵塞程度分级如表4:

表4 泥石流沟堵塞程度分级

堵塞程度

特   征

严重

沟槽弯曲,河段宽窄不均,卡口、陡坎多。

大部分支沟交汇角度大。

形成区集中,沟槽堵塞严重,阵流间隔时间长。

中等

沟槽较顺直,河段宽窄较均匀,陡坎、卡口不多。

主支沟交角多数小于60度。

形成区不太集中,河床堵塞情况一般。

轻微

沟槽顺直均匀,主支沟交汇角小,基本无卡口,陡坎。

形成区分散,阵流间隔时间短而少。

 

泥石流综合评判部分各因素评分按《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表(表6)

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表1、表2)中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表5:

表5 《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填写说明

条目

填写容

水系名称

指黄河、长江、珠江等入海河流或下游消失的陆河流。

泥石流沟泄入主河道名

指按所用地形图上的名称填写,地形图上无河名者按地方习惯名称填入。

泥石流沟至主河道距离

现场直接量测或在地形图上量测,要注明河道水位标高。

流域面积

在1/5万地形图上量测。

相对高差

在地形图上量测。

山坡坡度

可在地形图上量测,但以现场实测为主。

植被覆盖率

指林、灌木植被的覆盖率。

现场调查或收集资料。

主沟纵坡

一般采用山口以上河段平均坡降,以现场实测为主,也可用近期航片或地形图上的量测资料。

分段统计时按加权平均值计算。

冲淤变幅

应在流通区或形成区实际量测。

冲淤变幅按附表4中第7项因素综合判定。

沟口扇形地状况

应现场实地调查判别,按山口扇形地特征规定调查的容量测填表。

补给段长度比*

同一河段两岸同时存在几个不同补给源,只取其中最长的一段长度计入累计长度。

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比主要按现场调查结果计算确定,也可根据航片资料确定。

堵塞程度

现场调查确定,判定标准见下表。

松散物贮量

通过现场调查测算或用航片资料的计算成果。

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程度

一般按总贮量划级。

产沙区松散物平均厚度

现场调查量测。

*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比是指泥沙沿程补给长度与主沟长度之比。

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是沿主沟长度围两岸及沟槽底部泥沙补给段(如崩坍、滑坡、沟蚀等)的累计长度。

三、地质灾害的规模划分标准

易发程度(严重程度),综合评判总分确定见表6,泥石流规模级别标准如表7。

表6 泥石流易发程度分级

易发程度

总分

高易发(严重)

>114

中易发(中等)

84~114

低易发

40~84

不易发

≤40

表7 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

级 别

滑 坡(104m3)

崩 塌(104m3)

泥石流(104m3)

巨型

≥1000

≥100

≥50

大型

100~1000

10~100

20~50

中型

10~100

1~10

2~20

小型

<10

<1

<2

崩塌调查表样例

滑坡调查表样例

泥石流调查表样例

斜坡调查表样例

 

 

表3 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

级 别

滑 坡(104m3)

崩 塌(104m3)

泥石流(104m3)

巨型

≥1000

≥100

≥50

大型

100~1000

10~100

20~50

中型

10~100

1~10

2~20

小型

<10

<1

<2

表4崩塌(危岩体)稳定性野外判别表

环境条件

稳定性差

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好

地形地貌

前缘临空甚至三面临空,坡度>55º,出现“鹰咀”崖,顶底高差>30m,坡面起伏不平,上陡下缓。

前缘临空,坡度>45º,坡面不平。

前缘临空,坡度<45º,坡面较平,岸坡植被发育。

地质结构

岩性软硬相间,岩土体结构松散破碎,裂缝裂隙发育切割深,形成了不稳定的结构体,不连续结构面。

岩体结构较碎,不连续结构面少,节理裂隙较少。

岩土体无明显变形迹象,有不规则小裂缝。

岩体结构完整,不连续结构面少,无节理、裂隙发育。

岸坡土堆较密实,无裂缝变形。

水文气象

雨水充沛,气温变化大,昼夜温差明显。

或有地表径流、河流流经坡角,其水流急,水位变幅大,属侵蚀岸。

存在大-暴雨引发因素

无地表径流或河流水量小,属堆积岸,水位变幅小。

人类活动

人为破坏严重,岸坡无护坡。

人工边坡坡度>60°,岩体结构破碎

修路等工程开挖形成软弱基座陡崖,或下部存在凹腔,边坡角40°-60°

人类活动很少,岸坡有砌石护坡。

人工边坡角<40°

 

崩塌调查表样例

滑坡调查表样例

泥石流调查表样例

斜坡调查表样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