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729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8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1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docx

工程地质室内实验指导书

大连民族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实验一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 1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15

实验三常见沉积岩的认识和鉴定 23

实验四常见变质岩的认识和鉴定 29

实验五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 34

附图明山寨地质图 36

工程地质实验是工程地质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实践环节。

通过感性认识,加深课堂上所学的有关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及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

工程地质实验包括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与鉴定、三大类岩石的认识与鉴定及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

实验一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和鉴定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矿物的概念:

地壳中的化合物和少量元素,在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形态的固态无机物。

所以矿物必须在自然环境下形成(人造“水晶”、人造“金刚石”等均不属于矿物);必须是均匀的固体(水银不属于矿物),必须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必须具有特定的结晶构造;必须是无机物(煤和石油均不属于矿物)。

绝大多数矿物为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极少(如水铝英石)。

来自地球以外其它天体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称为宇宙矿物。

矿物的肉眼鉴定是一种简便、迅速而又易掌握的方法,是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功之一。

矿物的形态和矿物的物理性质,是肉眼鉴定矿物的两项主要依据,必须学会使用简便工具,认识、鉴别、描述矿物的这些性质。

对常见的矿物(十几种),要记住它们的晶形、硬度、解理、断口、颜色、光泽、比重等主要特征。

实验的目的是全面地观察矿物形态及物理性质等特征,初步掌握肉眼鉴定的基本方法,学会常见矿物的鉴定并写出简单的鉴定报告。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肉眼鉴定矿物的大致过程是从观察矿物的形态着手,然后观察矿物的光学性质、力学性质,进而参照其它物理性质或借助于化学试剂与矿物的反应,最后综合上述观察结果,查阅有关矿物特征鉴定表,即可确定矿物的名称。

1.矿物的形态

按矿物的形态可分为晶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两类。

(1) 晶体形态

同种物质同一构造的所有晶体,常具一定的形态,一般常见的造岩矿物形态有纤维状、柱状、板状、片状、鳞片状、粒状等。

(2) 集合体形态

矿物在自然界中多呈集合体产出,故集合体形态的描述具有实际意义。

常见的有晶簇状、结核状、©5状、肾状、钟乳状、葡萄状、放射状等。

2.矿物的物理性质

矿物的物理性质是多种多样的。

为便于运用肉眼鉴别常见的造岩矿物,这里要求掌握下面几方面特征:

(1) 颜色

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可见光波的吸收作用产生的,就其影响因素来说是极为复杂。

按成色原因有自色、他色、假色。

(2) 光泽

矿物的光泽是矿物表面的反射率的表现,按其强弱程度可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

在非金属光泽中,常见有金刚光泽、玻璃光泽、珍珠光泽、丝绢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等。

(3) 解理

解理是矿物固有的性质,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解理。

解理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按等级区分如下:

极完全解理:

极易裂开成薄片,片大而完整,解理面平滑光亮;

完全解理:

易成解理块,解理面平整、光滑;

中等解理:

在外力作用下,沿解理方向裂成平面,但平整度较差,既有解理又有断口,呈阶梯状;

不完全解理:

在外力作用下,沿解理面分裂较困难,仅断续见到不明显的小解理面,解理面不平整且常见断口,参差不齐;

极不完全解理:

实际上无解理,它的断裂面很不规则,称为断口。

在实际分析中,中等解理和不完全解理是难分的,有时可写成中等〜不完全解理。

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互相消长的。

(4) 断口

指矿物突然受力后,形成凸凹不平、无一定方向、不规则的破裂面。

断口发育则解理就不发育,呈互为消长的关系。

按断口形态可分为贝壳状断口、锯齿状断口、参差状断口、不平坦状断口等。

(5) 硬度

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

常用的确定矿物硬度方法是摩氏硬度计法,除此之外,还常可借助指甲(2.5)、小刀(5.5〜6)、石英(7)等工具,这些工具在野外使用时较方便。

污染手的为1,不污染手而指甲能划动时为2,指甲划不动而刀刻极易者为3,刀刻中等者为4,刀刻费力者为5,刀刻不动而石英能刻动为6,石英为7。

硬度常因集合体方式及后期变化而降低,所以刻划时要先找到矿物的单体及新鲜面。

3.矿物的其他性质

表现在透明度、延展性、脆性、弹性、挠性、化学性、比重、磁性、电性、发光性、熔溶性、放射性及易燃性等方面。

不同矿物这些性质是不同的,所以利用以上性质亦可鉴定出各种矿物,但需要借助于专用仪器。

三、实验内容

1. 实验标本

常见主要造岩矿物有:

黄铁矿、石英、正长石、方解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白云母、黑云母、高岭石等。

2. 实验举例

我们将主要造岩矿物的形状、物理性质、成因产状按晶体化学分类进行描述。

(1)自然元素形成的矿物

自然金[Au]

形状:

晶形呈八面体或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完好晶体少见,常呈粒状星散分布,或呈片状、树枝状、偶见团块状。

物理性质:

颜色和条痕均为金黄色,随银的含量增加,变为浅黄色。

强金属光泽;硬度2—3;无解理。

比重15.6—18.3,纯金达19.3。

具强延展性;有高度的导热、导电性;熔点为1062°C„

成因产状:

主要产于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中。

由于化学性质稳定,亦常产于砂床中,可富集成砂金矿床。

主要鉴定特征:

金黄色、强金属光泽、比重大、硬度低、不溶于酸。

具强延展性。

自然硫[S]

形状:

呈斜方双锥或厚板状晶形。

集合体多呈块状、粒状、粉末状。

物理性质:

黄色,常因含杂质而带有红、绿、灰、黑等色调。

条痕白色至淡黄色。

晶面呈金刚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硬度1—2;解理不完全;断口呈贝壳状。

比重2.05—2.08;性脆。

熔点低(112°C),易燃烧具蓝紫色火焰,有硫臭味。

成因产状:

自然硫主要有火山喷出的硫质蒸气升华物,或由生物化学沉积作用生成,以及在硫化矿床氧化带下部由黄铁矿等分解形成。

主要鉴定特征:

黄色、油脂光泽、硬度低、比重轻、性脆、易燃烧、有硫臭味。

金刚石[C]

形态:

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或立方体的晶形,其中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以聚形为主。

结晶体的角度是54.44'8",晶面、晶棱呈凸弯曲,所以晶体常呈浑圆状。

以粒状产出为主,颗粒一般很细,偶有较大的晶体。

物理性质:

纯者无色透明,常因含质而带不同的色调。

典型金刚光泽。

硬度10(最高),所以无条痕;绝对硬度大于石英(硬度7)1000倍,大于刚玉(硬度9)150倍,它与任何矿物的硬度之差远大于其它矿物之间的硬度之差。

金刚石性脆,在不大的冲击下会沿晶体解理面裂开,具有平行八面体的中等或完全解理,平行十二面体的不完全解理;贝壳状或参差状断口。

比重3.47-3.56。

抗磨性最强。

熔点高,在空气条件下加热到850—1000°C时,它会缓慢地变成石墨。

导电性弱,绝缘性强,高热导率,具有亲油疏水性。

金刚石化学性质稳定,耐酸耐碱。

具发光性,在日光暴晒后,夜间或置暗处,发淡青蓝色的磷光,在紫外光下发紫色、蓝绿色荧光。

金刚石为四大宝石之首(金刚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对各种色光的折射率非常高,达2.40-2.48,色散性能也很强,这就是金刚石为什么会反射出五彩缤纷闪光的原因。

成因产状:

金刚石产于超基性岩的金伯利岩中。

也产于砂矿中。

主要鉴定特征:

晶体浑圆、强金刚光泽、最高硬度、具发光性。

(2)硫化物矿物

黄铁矿[FeSz]

形状:

立方体或块状。

物理性质:

浅铜黄色。

绿黑条痕。

无解理。

参差状断口;性脆;比重4.9-5.2;强金属光泽;硬度5〜6;良导体。

成因产状:

主要产于热液矿床中。

主要鉴定特征:

形状、光泽、颜色、条痕、硬度。

闪锌矿[ZnS]

形状:

晶体呈四面体,多为粒或块状集合体。

物理性质:

无色、黄色、黑色和褐色。

颜色和条痕均随Fe"含量的增加而变深,光泽也由金刚光泽变为半金属光泽。

不透明至半透明;硬度3.5-4;六组完全解理;比重3.9-4.2;不导电。

成因产状:

主要产于热液矿床中。

主要鉴定特征:

六组完全解理、金刚光泽、常与方铅矿共生。

(3) 卤化物矿物

萤石[CaF?

]

形态:

常呈现立方体、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以及它们所组成的聚形。

物理性质:

浅绿色、浅紫色、浅蓝色、红色、黄色、和黑色;条痕无色。

玻璃光泽;硬度4;四组完全解理;性脆。

比重3.18。

在阴极射线下发萤光,受热后可发磷光,溶点1270°C〜1350°C。

成因产状:

主要产于富含挥发组份的热液矿床中。

主要鉴定特征:

晶形、颜色、硬度、四组完全解理、萤光性及磷光性。

(4) 碳酸盐矿物

白云石[CaMg(C03)2]

形状:

常为菱面体,晶面可弯曲成马鞍形。

集合体常为柱状、片状、块状等。

物理性质:

纯者为灰白色,随含F勇量的增加,颜色从灰带黄变为灰褐色;条痕为白色。

硬度3.5-4;玻璃光泽至珍珠光泽。

三组完全解理。

比重2.86~3.20o

成因产状:

白云石主要是浅海相沉积物,亦可由热液交代和变质作用而形成。

主要鉴定特征:

颜色、马鞍形弯曲晶面,遇冷稀盐酸反应微弱、遇热盐酸剧烈起泡。

方解石[CaCO3]

形状:

菱形粒状或块状。

物理性质:

白色或无色透明;条痕无色。

玻璃光泽;硬度3;三组完全解理。

比重2.60-2.80o

成因产状:

主要在沉积作用中形成,也见于热液矿脉及变质岩中。

主要鉴定特征:

形状、解理、硬度、与稀盐酸起泡。

(5)硅酸盐矿物

正长石[KAlSi308]

形状:

短柱状或板状。

物理性质:

肉红色、粉红色等;白色条痕。

玻璃光泽;硬度6o二组完全解理,二组解理面夹角为90°。

比重2.57o宝石级的正长石称作月光石。

成因产状:

正长石是中、酸性及碱性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

主要鉴定特征:

解理、光泽、颜色、硬度。

斜长石[(100—n)Na(AlSi3O8)—nCa(Al2Si2O8)]

斜长石属长石族中的一个亚族,包括钠长石、奥长石、中长石、拉长石、钙长石和培长石。

前两种矿物统称为酸性斜长石,后三种矿物统称为基性斜长石,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奥长石。

形状:

晶体为柱状、板状。

常见聚片双晶。

在岩石中多呈板状或不规则粒状。

集合体呈粒状。

物理性质:

白色、灰色,有时带浅蓝、浅绿、浅棕、浅红等色调;条痕为白色。

半透明〜透明;玻璃光泽。

硬度6〜6.5。

两组解理(一组完全,一组中等),解理交角为86°94,,故得名斜长石。

比重2.61〜2.76。

成因产状:

斜长石是岩浆岩和变质岩中最主要的造岩矿物之

主要鉴定特征:

颜色、晶形、双晶、硬度及解理夹角。

白云母[KAl2(AlSi3Olo)(OH)2]

形状:

为六方晶体或细粒集合体,通常呈板状、片状,外形成假六方形或菱形。

柱面有明显的横条纹,双晶常见,多依云母律生成接触双晶或穿插三连晶。

物理性质:

薄片无色透明,因含杂质而带有不同色调。

解理面常见珍珠光泽、玻璃光泽、丝绢光泽。

硬度2.5-3;底面解理极完全。

比重2.7-3.Io薄片有弹性;具绝缘性和耐热性;可抗强酸和强碱。

成因产状:

白云母是花岗岩、花岗伟晶岩、云英岩等的主要造岩矿物。

主要鉴定特征:

颜色、片状、极完全解理、薄片具有弹性、绝缘性强。

黑云母[K(MgFe)3(OH)2(AlSi3O10)]

形状:

晶体呈假六方板状、短柱状或角锥状;集合体呈叶片状或鳞片状形态。

常见依云母律形成的双晶。

物理性质:

黑或棕黑色。

透明〜半透明。

条痕无色。

玻璃光泽,解理面显珍珠光泽。

硬度2.5-3;一组极完全解理;断口不平坦。

比重3.02〜3.12。

薄片有弹性;绝缘性较差。

成因产状:

黑云母是云母族中分布最广泛的矿物。

它主要产于中、酸性侵入岩和区域变质岩。

主要鉴定特征:

形状、光泽、颜色、解理。

高岭石[Al4(Si4Olo)(OH)8〕

高岭石是一种含水的铝硅酸盐矿物。

它还包括地开石、珍珠石和埃洛石及成分类似但非晶质的水铝英石,它们均属粘土矿物。

形状:

多呈隐晶质致密块状或土状集合体;电子显微镜下呈自形六方板状、半自形或它形片状晶体。

集合体外形通常为片状、鳞片状及放射状等。

物理性质:

白色,有时混有一些杂质而成浅黄、浅灰、浅绿、浅红、黄褐等色;条痕白色。

土状光泽;平坦状断口;硬度2.0〜2.5o比重2.60-2.63左右。

干燥时吸水性强(粘舌),干土块具粗糙感,易用手捏成粉末。

潮湿时具可朔性,是制作陶瓷的原料。

成因产状:

由长石、云母等铝硅酸盐矿物经风化或热液蚀变作用而形成。

主要鉴定特征:

白色、土状光泽、易用手捏成粉末、吸水性强、加水可具朔性。

蒙脱石E(AI2,Mg3)(Si4O10)(OH)2]

形态:

常呈土状、隐晶质块状。

电镜下为细小鳞片状。

物理性质:

白色,有时为浅灰、粉红、浅绿色;浅粉白色条痕。

土状光泽;鳞片状解理完全。

硬度2.0〜2.5。

相对密度2.0~2.7o甚柔软,有滑感。

加水膨胀,体积能增加几倍,并变成糊状物。

它在膨润土中起主要作用,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及阳离子交换性能。

成因及产状:

主要由基性岩浆岩在碱性环境中风化而成。

也有的是海底沉积的火山灰分解后的产物。

蒙脱石为膨润土的主要成分。

鉴定特征:

颜色、滑感及加水膨胀为其特征。

确切鉴定需结合X射线分析、热分析和化学分析等。

绿泥石{(Mg,Al,Fe)6[(Si,Al)Q。

](OH)8}

形状:

晶体呈假六方片状或板状,通常以鳞片状或玫瑰花形集合体或呈®5状、致密块状集合体产出。

物理性质:

绿色至暗绿色,绿色的深浅反映铁含量的多少,含铁多则色深;条痕无色。

半透明〜不透明;玻璃光泽至无光泽;解理面上为珍珠光泽。

硬度6.5;一组完全解理;参差状断口。

比重2.68〜3.40。

薄片具有挠性。

成因产状:

绿泥石是富含镁铁的矿物的蚀变产物。

©5状绿泥石主要产于沉积岩中。

主要鉴定特征:

以其绿色、片状形态、低硬度、片状解理为特征。

普通角闪石{CaNa(Mg,Fe)4(Al,Fe3+)[(Si,A%]2(OH)2}

普通角闪石是闪石矿物中的一类,它并不是指一种矿物,如镁钙闪石、浅闪石、韭闪石等都属于普通角闪石。

多产出于火成岩或变质岩中,是分布很广的主要造岩矿物之一。

形状:

常呈柱状晶体,断面为近似菱形的六边形,接触双晶。

或针状柱状晶体。

集合体常为细柱状、针状、纤维状、粒状,其中纤维状角闪石称角闪石石棉。

物理性质:

暗绿一至黑色,氧化后呈褐色或深褐色;条痕浅灰绿色;近乎不透明。

玻璃光泽。

硬度5〜6;二组柱面解理完全。

解理交角124°或56°o比重3.1〜3.3。

成因产状:

是中酸性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之一,是其中最主要的暗色矿物。

在区域变质作用中,普通角闪石也有大量产出。

主要鉴定特征:

绿黑色、柱状晶形、断面近似菱形的六边形、二组柱面完全解理。

与普通辉石的区别主要是解理夹角124°或56°及断面为菱形或近菱形。

普通辉石{Ca(Mg,Fe+2,Fe+3,Ti,Al)[(Si,Al)AD

普通辉石是常见的主要造岩矿物之一,特别是基性、超基性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在月球的一些岩石和陨石中也常见这种矿物。

它的晶体粗大,以至可用于磨制黑宝石。

形状:

晶体常为短柱状,其横断面常近似正八边形。

集合体常为粒状、放射状或块状。

物理性质:

绿黑色、褐黑色或黑色;条痕浅绿色或黑色。

玻璃光泽;不透明。

硬度5.5〜6.0。

二组柱面解理中等或完全,解理夹角为87°或93°o比重3.23〜3.52。

成因产状:

主要是基性、超基性岩浆的侵入或喷出产生的矿物。

有时也出现在中性岩或酸性岩及某些结晶岩中。

主要鉴定特征:

颜色、短柱状晶形、横断面形状及解理交角为其主要鉴定特征。

橄榄石[(Mg,Fe)2(SiO4)]

橄榄石是组成上地幔的主要矿物,也是月岩和陨石的主要矿物成分。

它作为主要造岩矿物常见于基性和超基性火成岩中。

透明而色泽鲜艳、无瑕疵的橄榄石晶体可作为宝石。

形状:

晶体为短柱状或厚板状,常见单形有平行双面。

集合体通常呈粒状或团块状。

物理性质:

常为橄榄绿色,但随铁含量增多,颜色从浅黄色变到暗绿黑色。

玻璃光泽;透明〜半透明。

硬度6.5〜7.0。

解理不完全;贝壳状断口,断口油脂光泽。

比重3.32-3.37。

性脆,韧性较差,极易出现裂纹。

成因产状:

主要产于各种基性岩、超基性岩中,受热液作用后易蚀变为蛇纹石。

主要鉴定特征:

以橄榄绿色、粒状、硬度较大、贝壳状断口等为主要鉴定特征。

(6)氧化物矿物

石英[SiO2]

石英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用途最多的矿物之一。

质地坚硬、耐磨,物理和化学性质十分稳定。

当纯二氧化硅结晶时就是水晶,无色透明;当二氧化硅胶化脱水后就是玛瑙;当二氧化硅含水的胶体凝固后就成为蛋白石。

形状:

晶体呈六方柱与菱面体组成的聚形。

柱面具横纹。

集合体呈粒状、致密块状、晶簇状等。

物理性质:

乳白色、灰色或无色;条痕无色或浅白色。

晶面具玻璃光泽,不透明、半透明至透明。

性脆,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断口呈油脂光泽。

硬度7。

比重因晶型不同而导致在2.22-

2. 65之间。

热学和机械性能有明显的异向性,且具有压电性。

石英因含各种杂质而颜色各异。

无杂质时为水晶,无色透明;含铁和镒元素而形成紫水晶(有二色性);当晶型形成过程或形成后,若周围岩块含有镭的放射物质则变为烟水晶,简称烟晶或茶晶;当含猛和钛元素时为蔷薇水晶,也称粉水晶或芙蓉石;还有其它各色水晶,如黄水晶、蓝水晶、绿水晶及墨晶等。

水晶作为宝石被广泛接受,尤其带颜色的水晶更被人们喜爱。

但绝大多数水晶属抵挡宝石,或偏中档,高档水晶很少,如钛晶及黄色的天然水晶(黄晶)是较稀少和昂贵的。

成因产状:

水晶主要产于花岗伟晶岩的晶洞中,块状和柱状石英产于热液矿脉中。

主要鉴定特征:

晶形、硬度高、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比重

小为特征。

作业1:

手标本鉴定主要造岩矿物特征表

序号

颜色

形态

条痕

光泽

硬度

解理

断口

比重

其它

矿物名称

1

黄铁矿

2

闪锌矿

3

白云石

4

方解石

5

普通角闪石

6

普通辉石

7

橄榄石

8

白云母

9

黑云母

10

高岭石

11

蒙脱石

12

金刚石

13

绿泥石

14

石英

15

正长石

16

斜长石

17

萤石

18

自然金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是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功之一。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加强课程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全面地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初步掌握肉眼鉴定岩浆岩的基本方法;学会常见岩浆岩的鉴定并能做出简单的鉴定报告。

二、 实验方法与步骤

肉眼描述和鉴定岩浆岩的基本内容为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这是岩石命名的基础。

拿到一块岩石,一般描述的顺序是:

首先是颜色,其次为结构、矿物成分、构造及次生变化等。

现将描述各种特征的方法及注意要点简述如下。

1.颜色

这里所指的颜色就是岩石整体颜色(新鲜面),我们观察岩石的颜色是指从深色到浅色这个变化范围的大体色调。

岩浆岩常见的颜色有黑色一黑灰色一暗绿色(超基性岩),灰黑色一灰绿色一灰褐色(基性岩),灰色-灰白色(中性岩),肉红色-淡红色(酸性岩)等。

因此,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初步判断此种岩石是基性的,还是中性的,或是酸性的。

2.结构与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取决于岩浆的侵入深度及围岩的岩性或岩浆的喷发及周围环境。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情况。

通过观察岩浆岩的结构可以判断岩石是深成岩、浅成岩还是喷出岩。

如果是结晶质的岩石,矿物颗粒一般较为粗大,肉眼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各种矿物颗粒,一般有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及似斑状结构等,这些均属于深成侵入岩类的结构特征。

如果岩石中矿物颗粒微细致密不易辨认,只见到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及玻璃质结构,也不论颜色的深浅,一般均属于喷出岩的结构特征。

而浅成岩的结构特征,介于深成岩与喷出岩之间,常为细粒状、微晶粒状及斑状结构。

岩浆岩的构造特征,大多数具有致密块状构造,尤以深成岩类最为普遍,但深成岩有时也有流线流面构造,一般出现于岩浆岩体边缘部分,反映岩浆岩形成时的相对流动方向。

喷出岩常具有流纹状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特别是流纹状构造是酸性喷出岩的显著标志。

浅成岩的构造特征也介于两者之间。

3. 矿物成分

进一步观察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特征,这是最关键最本质的方面,应努力将岩石中的全部造岩矿物鉴定出来(可根据各种矿物的形态及其物理性质、利用简单工具如小刀、放大镜等去进行鉴定)。

并且大致目测估计各种矿物的颗粒大小和百分含量。

以分出那些是主要矿物,哪些是次要矿物,逐一加以记录描述,作为岩石特征综合分析和定名的依据。

观察矿物成分时应首先鉴定浅色矿物,然后鉴定暗色矿物。

对所观察的岩石如果已从岩石的结构上已确定为喷出岩,一般应先鉴定其基质,再看是否存在斑晶,并确定斑晶的矿物成分。

4. 综合分析及岩石定名

按照上述步骤鉴定所获得的全部特征,还必须作全面的综合分析。

如果发现在各项特征中存在某些特征不协调的矛盾现象,则应对所出现的特殊矛盾现象进行仔细的复查工作。

最后根据综

合分析的结果,对被鉴定的岩石进行定名。

三、实验内容与安排

1. 实验标本

闪长岩、花岗岩、玄武岩、玲岩、花岗斑岩、辉长岩、流纹

O

2. 实验鉴别提示

根据岩浆岩的生成条件和组成岩浆岩的矿物成分不同,各种岩浆岩特征按:

超基性一基性一中性一酸性划分,并具有以下规律。

颜色:

深一浅

石英含量:

无一少量一多

暗色矿物:

橄榄石一辉石一角闪石一黑云母

长石:

基性斜长石一中性斜长石一正长石

深成岩浆岩一般为等粒结构,部分为似斑状结构,但基质都是显晶质。

浅成岩浆岩结晶颗粒较细,颗粒呈隐晶质结构,常见斑状结构。

喷出岩的结晶一般较细,大都是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

深成岩、浅成岩(岩浆侵入深度距地表小于5公里)的手标本呈致密块状构造。

喷出岩具有流纹状构造(酸性岩类)及杏仁状构造(基性岩类)等。

3. 实验举例

我们按超基性一基性一中性一酸性划分原则对已有的岩石样品进行特征描述。

Cl)超基性岩类

橄榄岩:

是岩石中常见的类型,为深成岩。

主要由橄榄石、辉石组成,橄榄石占40%以上。

有时可含少量角闪石、黑云母,铭铁矿等。

岩石呈橄榄绿,淡黄绿及黑色。

粒度自细粒到粗粒都有,主要为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鉴定特征:

颜色、矿物成分、结晶粒度、结构、构造。

苦橄岩:

为超基性喷出岩。

深色。

具粒状结构,块状构造;有时过渡为斑状结构。

矿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