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40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docx

《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docx

X射线机房预评价报告表

 

xxx医院拍片和透视机房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表

 

单位名称

xxx医院

院长

地址

邮编

联系人

电话

项目名称

拍片和透视机房建设项目

项目性质

新建

项目用途

诊断

工作人员数

建设地址

建筑面积

射线装置(类比)

1.拍片机

生产厂家

扬州康泰

型号

YZ-300

最大管电压

120KV

最大管电流

630mA

2.透视机

生产厂家

扬州康泰

型号

YZ-200B

最大管电压

100KV

最大管电流

200mA

 

主要

评价

依据

1.2011年12月31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2005年国务院第449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3.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4.2007年卫生部第55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5.GBZ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6.GBZ/T180-2006《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7.GBZ/T181-200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8.2012年卫生部卫监督第25号《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规定》;

9.2012年《陕西省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规定》;

10.建设单位的委托书、项目设计图纸和相关资料等。

评价

内容

1.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

2.建设项目的辐射源项及危害因素;

3.建设项目屏蔽防护的初步设计;

4.机房屏蔽防护的理论计算;

5.拟采取屏蔽防护措施的评价;

6.放射防护、健康监护等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评价

目标

1.放射工作人员

连续五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20mSv,且任何一年有效剂量不超过50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不超过150mSv/a;四肢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不超过500mSv/a。

2.公众关键人群组成员

年有效剂量1mSv;但连续五年的年平均值不超过1mSv时,某一单一年可为5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a;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a。

3.管理目标值

按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设计的年剂量管理目标值应小于或等于该剂量约束值。

管理目标值为剂量限值的一个分数。

GBZ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了公众年剂量约束值,即“剂量约束值通常应在公众照射剂量限值的10~30%,即0.1mSv~0.3mSv的范围之内”。

本评价报告采用公众照射剂量限值的25%,即0.25mSv/a为公众管理目标值。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中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调查水平为5mSv/a,本评价报告以此作为放射工作人员管理目标值。

4.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水平

屏蔽体(机房的门、窗、墙体等)外0.3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小于2.5μSv/h。

 

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1.1射线装置的工作原理

X线拍片检查一般多用于胸部、头部、脊柱、四肢骨等部位的检查,它是利用X线穿透人体被检查部位并感光在胶片上形成影像而进行诊断。

拍片的优点是比透视清晰,并可以留下客观的记录,有利于复查对比,缺点是不能观察器官的运动功能。

X透视最适用于人体天然对比较好的部位,如胸部透视,可观察肺、心脏和大血管。

腹部则仅常用于观察膈下游离气体和胃肠道梗阻以及致密的异物。

胃肠道钡餐检查和钡剂灌肠时必须应用透视检查。

产生X射线的装置主要由X射线管和高压电源组成。

X射线管由安装在真空玻璃壳中的阴极和阳极组成。

阴极是钨制灯丝,它装在聚焦杯中,当灯丝通电加热时,电子就“蒸发”出来,而聚焦杯使这些电子聚集成束,直接向嵌在金属阳极中的靶体射击。

靶体一般采用高原子序数的难熔金属制成。

高电压加在X射线管的两极之间,使电子在射到靶体之前被加速达到很高的速度,这些高速电子到达靶面为靶所突然阻挡从而产生X射线。

1.2危害因素分析

射线装置在运行时,产生X射线的同时,会有泄漏辐射和散射辐射,需要进行屏蔽防护。

如果机房的门、窗、墙体等屏蔽防护措施不当,控制室内的工作人员、机房门(墙)外的家属和候诊病人以及过往公众有可能受到泄露和散射的X射线辐射。

X射线会使空气电离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如O3、NOx等,如果机房内通风不畅,会对机房内人员造成一定的危害。

2拟采取的屏蔽防护措施

2.1选址与布局

2.1.1选址

xxx医院位于xxxxxxxx,是一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医院总平面图如图2-1所示:

 

2014年8月22日,评价单位工作人员对建设项目场址进行了辐射本底检测,

检测结果如下表:

表2-1建设项目场址辐射本底

检测场所

剂量率(μGy/h)

一层放射科和介入室

0.14~0.21

建设项目场址的辐射水平在正常天然辐射本底水平范围内。

2.1.2布局

建设项目拟建一个拍片机房和一个透视机房,两个机房位于内科住院楼二层东南角,楼下是收费登记处,楼上是医生办公室。

建设项目机房平面设计如下图所示:

 

两个机房的布局基本符合要求。

2.2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根据院方提供的设计图纸,各射线机房的初步设计如下:

(1)拍片机房

拟建的拍片机房为弧形,南北宽为3.8m,东西最短边长为4.5m,面积约为19㎡。

机房东侧为透视机房,南侧为共用控制室,西侧为B超室,北侧为走廊。

南侧墙体上设计有观察窗和工作人员进出门,北侧墙体上设计有病人进出门。

拍片机房的东侧墙体设计为370mm实心砖墙,其它墙体设计为240mm实心砖墙;病人进出门拟用3mmPb当量的不锈钢铅防护双开子母门;工作人员进出门拟用3mmPb当量的不锈钢铅防护手动单开门;观察窗拟采用3mmPb当量的铅玻璃和窗框。

机房的其他屏蔽措施尚未确定。

(2)透视机房

拟建的透视机房东西长4.0m,南北宽3.8m,面积约为15㎡。

机房东侧为妇科检查室,南侧为共用控制室,西侧为拍片机房,北侧是走廊。

南侧墙体上设计有观察窗和工作人员进出门,北侧墙体上设计有病人进出门。

透视机房的西侧墙体设计为370mm实心砖墙,其它墙体设计为240mm实心砖墙;病人进出门拟用2mmPb当量的不锈钢铅防护双开子母门;工作人员进出门拟用2mmPb当量的不锈钢铅防护手动单开门;观察窗拟采用2mmPb当量的铅玻璃和窗框。

机房的其他屏蔽措施尚未确定。

3屏蔽防护理论计算与建议

3.1屏蔽设计理论计算

拟建的拍片机房和透视机房平面设计如图3-1所示:

 

3.1.1计算公式

a)初级屏障

计算公式为:

式中:

Dp—初级辐射距离;

Kp1—距离1米处未屏蔽的初级空气比释动能;

Kp(0)—在dp点上未屏蔽的初级空气比释动能;

U—使用因子;

N—每周检查患者数目。

b)次级屏障

次级屏障是指为了屏蔽次级X射线(散射线和泄漏辐射)而设计的一种屏障。

计算公式为:

式中:

dsec—次级辐射距离(假设散射辐射和泄漏辐射距离相等);

K1sec—距1米处未屏蔽的次级空气比释动能;

Ksec(0)—在dsec点上未屏蔽的次级空气比释动能;

N—每周检查患者数目。

c)透射因子B(X)

是为一个宽束的X射线在被屏蔽的留居区某一参考点上的空气比释动能K(X)与在未屏蔽的条件下该参考点上的空气比释动能K(0)的比值,B(X)通用公式表示如下:

屏蔽计算的目的就是确定某个屏障的厚度其留居区的空气比释动能足以降低到小于或等于某个P/T值(即≤P/T),这个值表示将周屏蔽设计目标值被屏蔽区的留居因子所修正。

对于一个可接受的屏障厚度(Xbarrier),宽束透射函数通用表达公式如下:

式中:

d——屏障留居区参考点距X射线源距离(米);

K1——距X射线源1m处患者未屏蔽的平均空气比释动能(mGy/患者);

N——每周接受X射线检查的患者预期数目;

T——留居因子;

P——周屏蔽设计目标值。

对于次级辐射,把Ksec(0)(即在距离dsec上的未屏蔽的次级辐射的空气比释动能)降到P/T值时,计算某屏障的透射因子Bsec(Xbarrier)公式如下:

式中:

K1sec——距放射源1米处每位患者的未屏蔽的次级辐射空气比释动能(mGy/患者),这个值可由有关资料中给出;

Dsec——在次级屏障背后某一参考点距次级辐射源之间的距离(米);

得到B(X)后,通过下式可计算出所需铅或混凝土屏蔽厚度:

式中:

X—某种屏蔽材料的厚度;

B(X)—透射因子;

α,β,γ—与不同屏蔽材料有关的拟合参数。

3.1.2计算结果

根据院方提供的设计图纸及资料,并查相关参考资料,可得到各机房的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a)拍片机房

表3-1拍片机房计算参数及屏蔽厚度计算结果

参数

项目

初级辐射(

次级辐射(

1米处空气比释动能

(mGy/患者)

2.3

7.3×10-3

距射线源距离D(m)

2.2

1.9

预计工作量N(人次/周)

200

200

透射曲线拟合参数值(铅)

α

1.757

1.791

β

5.177

5.478

γ

0.315

0.567

计算结果

mmPb

2.3

1.2

建议DR机出束方向为向下和向东。

 

b)透视机房

表3-2透视机房计算参数及屏蔽厚度计算结果

参数

项目

初级辐射(

次级辐射(

1米处空气比释动能

(mGy/患者)

5.9

7.3×10-3

距射线源距离D(m)

2.0

1.9

预计工作量N(人次/周)

100

100

透射曲线拟合参数值(铅)

α

1.757

1.791

β

5.177

5.478

γ

0.315

0.567

计算结果

mmPb

1.9

1.4

建议透视机出束方向为向下和向西。

3.2防护措施的评价和建议

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及相关规定要求,对各射线机房屏蔽措施评价如下:

3.2.1机房面积

根据GBZ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的5.2条规定,对各机房的面积情况评价如下表:

表3-3各机房面积和最小单边长度的评价

机房

项目

要求

评价

拍片机房

面积

19㎡

≥20㎡

不符合

最小单边长

3.8m

≥3.5m

符合

透视机房

面积

15㎡

≥15㎡

符合

最小单边长

3.8m

≥3.0m

符合

由上表可知,建设项目拍片机房面积不足,透视机房面积符合要求。

3.2.2拍片机房

拍片机房的主屏蔽墙理论防护厚度为2.3mmPb当量,次屏蔽墙理论防护厚度为1.2mmPb当量。

建议拍机房的东墙为主屏蔽墙,采用370mm实心粘土砖墙,其余墙体采用240mm实心粘土砖墙;屋顶和地板采用150mm混凝土现浇楼板;观察窗采用3.0mmPb当量的铅玻璃和窗框;工作人员门采用3.0mmPb当量的手动单开门;病人进出门采用3.0mmPb当量的双开子母门,并带门灯联锁装置。

3.2.3透视机房

透视机房的主屏蔽墙理论防护厚度为1.9mmPb当量,次屏蔽墙理论防护厚度为1.4mmPb当量。

建议透视机房的西墙为主屏蔽墙,采用370mm实心粘土砖墙,其余墙体采用240mm实心粘土砖墙;屋顶和地板采用150mm的混凝土层现浇楼板;观察窗应采用2.0mmPb当量的铅玻璃和窗框;工作人员门采用2.0mmPb当量的手动单开门;病人进出门采用2.0mmPb当量的双开子母门,并带门灯联锁装置。

3.2.4各机房建议的屏蔽防护措施汇总表

表3-4各机房建议的屏蔽防护措施

机房

项目

建议措施

拍片

机房

东侧墙体

370mm实心粘土砖墙

其余墙体

240mm实心粘土砖墙

屋顶地板

150mm混凝土现浇楼板

观察窗

3.0mmPb当量铅玻璃和窗框

防护门

工作人员门为3.0mmPb当量手动单开门

病人进出门为3.0mmPb当量双开子母门+门灯联锁

透视

机房

西侧墙体

370mm实心粘土砖墙

其余墙体

240mm实心粘土砖墙

屋顶地板

150mm混凝土现浇楼板

观察窗

2.0mmPb当量铅玻璃和窗框

防护门

工作人员门为2.0mmPb当量手动单开门

病人进出门为2.0mmPb当量电动推拉门+门灯联锁

注:

1)各机房的墙体应为实心粘土砖墙,砖密度在1.6g/cm3以上,施工时砖缝灰浆饱满,不留空隙;混凝土密度应不小于2.35g/cm3。

2)观察窗的大小的和安装位置以方便观察室内情况为原则。

3.3管孔要求

机房内布局要合理,应避免有用线束直接照射门、窗和管线口位置。

电缆、管道等穿过机房墙面的孔道应避开有用线束及人员经常驻留的区域,并采用弧状孔、曲路或地沟形式。

3.4配电箱的屏蔽要求

配电箱设置位置的墙屏蔽应满足该墙体的屏蔽厚度要求。

3.5通风

当射线装置运行时,X射线与空气相互作用,可使机房内空气电离,产生少量臭氧(O3)和氮氧化物(NOX)等有害气体。

根据GBZ130-2013《医用X射线机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第5.6条的要求:

“机房应设置动力排风装置,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次数一般应达到每小时4次以上。

3.6警示标志

根据GBZ130-2013《医用X射线机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第5.7条的要求:

“机房门外应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放射防护注意事项、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处应设警示语句”。

建设项目应按照上述要求,在机房门外设置警示标志、工作状态指示灯和“温馨提示”。

3.7个人防护用品配备

根据GBZ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第五条的规定,医院应为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具体要求如下表:

表3-5各机房防护用品配备要求

机房

患者和受检者

个人防护用品

辅助防护设施

拍片和透

视机房

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方形)或方巾、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

或可调节防护窗口的立位防护屏;固定特殊受检者体的各种设备

上述要求的防护用品,建议每个机房配置1套,辅助防护设施配置一套;建议对陪检者每个机房配备2件铅防护衣;防护用品和辐射防护设施的铅当量应不低于0.25mmPb;同时,还应为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检查,配备有保护相应组织和器官的防护用品,铅当量不低于0.5mmPb。

3.8建议机房主屏蔽墙和设备安装方向

机房

建议的主屏蔽墙

设备主束方向

拍片机房

东墙和地板

主束向东和向下

透视机房

西墙和地板

主束向西和向下

表3-6各机房建议的主屏蔽方向

4放射防护管理

4.1管理组织和制度

4.1.1管理机构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主管部门的要求,医院应成立以医院领导牵头的辐射防护管理机构——辐射防护领导小组,负责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辐射安全与防护问题,确保射线装置的正常运行。

同时,设立专(兼)职辐射防护管理人员,负责对射线装置的常规检查和机房的辐射防护与安全工作,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应急演练,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的检查。

4.1.2规章制度

医院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辐射安全防护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

主要规章应该有:

(1)《放射防护安全保障制度》;

(2)《放射工作场所检测计划》;(3)《X射线机操作规程》;(4)《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制度》;(5)《放射工作岗位职责》;(6)《放射诊疗质量保证制度》;(7)《放射事故应急预案》等。

在项目筹备阶段,医院在认真制定和完善上述管理文件的同时,应加强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法律法规和安全防护培训,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防护素质。

4.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

4.2.1放射工作人员证的管理

(1)工作人员上岗前,放射工作单位负责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为其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持证后方可从事放射工作。

(2)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

4.2.2个人剂量管理

(1)放射工作人员要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单位负责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放射工作人员调动时,个人剂量档案将随其转给调入单位,个人剂量档案终身保存。

(2)个人剂量计的测读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得超过90天。

4.2.3健康管理

(1)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到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具有职业病诊断体检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经体健合格后方可上岗。

(2)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方可参加相应的放射工作。

(3)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4.3建立档案

建设单位应建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档案、健康监护和培训档案。

(1)培训档案

培训档案应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

(2)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档案应包括:

1)历年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2)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其档案应包括:

1)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2)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3)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健康资料。

4.4人员配备:

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第七条要求:

“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应当具有专业的放射影像医师”。

建设项目拟配备x名放射工作人员,名单如下:

姓名

性别

专业

职称

建设项目拟配备的放射工作人员符合要求。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

 

5.2建议

5.2.1

 

附件

1.建设单位对评价单位的委托书

2.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等

 

2014年9月3日

 

THANKS!

!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