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746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

1.1.1项目名称

xx市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及法人代表

xx镇人民政府xx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xx市天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拟建地点

xx镇镇区李李公路、文化路、南大街、北环路及北大街

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

1.2.1研究工作依据

1、《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1号)

2、《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27号);

3、《关于尽快组织上报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紧急通知》;

4、《xx市xx镇总体规划》(1995-2020);

5、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6、项目承建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技术资料等。

1.2.2研究工作的范围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本报告对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查勘,对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场地与条件、内容与规模、建设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和准确的论证。

工程方案和研究结论

1.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xx镇城镇建设迅速发展,城镇人口迅速膨胀,造成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由于缺少必要的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城镇居民生活垃圾随地堆放,严重影响了城镇居民的身体健康条件和生活条件。

为此,从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卫生考虑,急需建设xx镇城镇垃圾中转站。

1.3.2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建设日处理垃圾10吨中转站5个,总占地面积84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840平方米。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垃圾中转站主体工程、垃圾中转有关设备器具购置。

主体工程包括垃圾中转压缩间、车库、工具间、值班室;设备包括压缩机、垃圾转运车等。

1.3.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22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资金150万元,地方配套70万元。

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规模、选址合理,配套资金、技术、建设条件有保证;项目建成后,能大大改善城镇人居环境,降低城镇污染,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城镇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切实可行的。

建议项目承办单位加快前期工作,积极落实建设资金,早日开工,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尽早投入使用,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第二章项目概况及建设必要性

项目区概况

市概况

xx市位于xx省东南部,居黄河冲积平原南部、淮河主要支流沙颖xx岸,西邻商水、上蔡,北与淮阳隔河相望,南连平舆,东靠沈丘,东南与安微临泉县接壤。

境域南北长公里,东西宽35.25公里,总面积1083平方公里,辖3乡12镇6个办事处,总人口118万,耕地面积113万亩。

境内沙、汾、泥、谷、曹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长虹运河自北向南贯通中心。

地势开阔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适中,年均气温℃。

xx市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卫生先进市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等称号,2001年、2003年分别被省政府确定为“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市”、“对外开放重点市”。

2004年被省政府确定为五个重点扩权县市之一。

2007年,xx市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300万元,比上年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万吨;比上年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亿元,增长18%。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62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96元,增长20%。

xx市社会经济条件能够为项目实施提供经济、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镇概况

xx市xx镇位于xx市的西南部,处在上蔡、商水、xx三县(市)结合部,距三县(市)均为30公里,南邻泥河,北靠汾河。

全镇总面积70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89个自然村,万人,万亩耕地。

镇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万人,是全省115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

xx镇交通便利,东临106国道,大广高速贯穿南北,331省道、周李公路在镇中心交汇。

xx镇商业繁荣,乡镇工业发达,农业资源丰富,城镇建设

成绩显着,八十年代初就被人们誉为xx的“小深圳”,1999年被评定为“中州名镇”。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镇区内现有工业企业100多家,现已形成了服装、劳保用品、毛笔、防水防潮、塑料彩印、面粉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300多种产品,其中省部优产品12个,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个。

农业结构调整成果丰硕,农村经济飞速发展。

全镇现种植各类杂果树30多万株,发展规模养殖场296家,被誉为豫东南最大的“绿色生猪养殖基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证。

2007年全镇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50元,财政收入550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居xx市前列。

按照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镇区建成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万人规模,工业总产值亿元。

xx市和xx镇社会经济条件能够为项目实施提供经济、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项目背景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也是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的地方。

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日益剧增。

同时,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使得消费的多样化趋势越发明显,这就加大了城市垃圾数量的急剧上升。

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中大部分来自居民的生活和消费、市政建设和维护、商业活动、市区的园林绿化和旅游娱乐等场所。

包括一般性垃圾、人畜粪便、厨房废物、污泥、垃圾残渣和灰尘等固体物质。

城市生活垃圾不仅影响了城市环境,还危害到居民的身心健康,成为当今社会最严重的公害之一。

当前,如何有效地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再现一个洁净、健康的城市生存环境,已是摆在我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已经进入世界垃圾高产国行列,增长速率居世界第一位,相对来说对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很低。

据调查,一个大中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产生1公斤左右的垃圾,年产垃圾量就达370吨左右,已经高于人均粮食消耗量。

200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亿吨,但经过处理的仅有%。

而且,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垃圾总量在大幅度增加,每年平均以8%至10%的速率增长。

预计到2010年,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达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日产量约为万吨,日产医疗废物将达到60吨左右,日产餐厨垃圾将达到1200吨左右。

大量、快速增长的城市生活垃圾不仅加重了城市环境污染,而且给城市消化系统带来很大的压力。

目前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

这些城市垃圾绝大部分是露天堆放侵占大量土地。

而垃圾一次污染和堆放过程中会产生二次污染。

它不仅影响城市景观,而且污染了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严重地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对城市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

我国《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所有城镇都要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改革垃圾收集和处理方式,建立健全垃圾收费政策,促进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十一五”期间,新增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5万吨。

《xx省城镇化“十一五”规划》指出,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制定完善垃圾处置收费政策,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和产业化,促进垃圾处理无害化,2008年全省所有县城和城市建成无害化垃圾处理厂,2010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70%。

近日,国家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其中一条是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加强城镇污水治理、垃圾处理设施、污水管网和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

资金投向包括重点镇供水及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垃圾中转站)、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xx镇垃圾处理方式,还是分散随地堆放,然后由垃圾车运往郊外闲置坑溏,没有垃圾中转站,这样一是造成城区的臭味苍蝇滋生,卫生条件极差,也会带来第二次垃圾污染。

为改善城镇环境,提高城镇化水平,建设垃圾中转站,集中堆放,集中转运和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章建设场地及建设条件

建设场地

按照《xx市xx镇总体规划》(1995-2020),在城区的李李公路、文化路、南大街、北环路及北大街建设5个垃圾中转站。

建设条件

3.2.1气象

xx镇地处豫东平原黄、淮河之间,地理座标为东经115°2′55″—115°37′50″,北纬33°43′3″—34°5′32″之间,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一年四季分明,温差较大。

其特点是:

“冬长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春夏之交多干风”。

各主要气候数据如下:

常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无霜期年平均24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15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86毫米,年最大降水量毫米,年最小降水量毫米;冰冻期12—2月,最大冻结深度28毫米。

3.1.2工程地质

项目所在地均为第四纪全新统(Q4)松散沉积物所覆盖,岩性主要是粘土、亚粘土,局部含有钙质结构。

地表15米以内为黄河冲积层,属中压缩地层,无不良地质现象,地基承载力10Kpa—13Kpa之间,地质稳定性较好,适宜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承载要求。

3.2.3水文地质

场地地下水埋深米,地下水位标高米,系潜水类型。

地下水、水位动态主要受季节变化及开采量大小的影响。

地下水对砼无侵蚀性。

3.2.4抗震烈度

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xx市地区基本地震烈度为Ⅵ度。

3.2.5基础设施条件

1供、排水

项目供水由乡镇供水管网统一供水,可以保证项目的用水需求。

项目所在地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可满足项目排水需求。

2供电

项目供电由电业部门供电,附近有高压供电线路通过,电力充足,可保障项目用电需要。

3通讯

项目所在地现有固定、移动电信设施,可以开通全国直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满足项目固定和移动通讯要求。

4交通条件

项目场地均位于乡镇政府所在地,交通极为便利。

3.2.6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

工程所需的建设材料如:

钢材、木材、水泥、电缆等,均可由xx市建筑材料市场供应。

第四章建设规模与内容

垃圾产生量预测

按照xx镇城镇化发展目标,到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万人。

目前人均日产生活垃圾量1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产生活垃圾量将会增多,到2020年预计人均日产生活垃圾量达到公斤。

整个城区日产生活垃圾量达到吨。

建设规模

根据城镇发展的需要和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在城区五个区域建设5个10吨/日的生活垃圾中转站,日处理能力50吨。

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垃圾中转站主体工程、垃圾中转有关设备器具等。

主体工程包括垃圾中转压缩间、车库、工具间、值班室;设备包括压缩机、垃圾转运车等,附主要设备一览表。

主要设备一览表

设备名称

规格

数量

产地

备注

压缩机

V012/08

1台

/

垃圾箱总成

2套

长沙中联重科

含驱动机构

高压清洗机

QJ280

2套

广东

液压泵站

2台

长沙中联重科

含动力及手动操纵机构

电气控制和操作系统

2套

长沙中联重科

污水排放系统

1台

长沙中联重科

垃圾转运车

2吨

2台

/

垃圾除臭设备

GeIor-YL

1套

/

雾化喷装置

JP-12

9套

/

除尘喷雾装置

JP-50

2套

长沙中联重科

工艺流程

本项目采用竖直式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设备,其工艺流程如下:

 

第五章建筑方案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和设计要求;

2、《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3、《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工程规范》;

4、有关建筑设计规范。

建筑平面设计

设计原则

功能分区明确合理,平面布局紧凑,改进单元模式,提高服务效率。

交通组织设计简洁流畅,做到人车分流,洁污分流,减少相互交叉干扰,同时满足消防疏散要求。

建筑平面设计

本工程每个中转站平面布置呈一字形,一层平房,包括垃圾中转压缩房、车库、办公及工具用房,建筑面积160平方米。

垃圾中转压缩间平面尺寸米×6米,车库平面尺寸米×6米,值班室平面尺寸米×6米,工具间平面尺寸米×6米。

5个垃圾中转站,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建筑立面造型设计

1、垃圾中转站的功能性质决定了其外观的整洁性、现代性及其区别于其它建筑的独特性,使其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

本建筑立面采用玫瑰色装饰带,加强了垃圾中转站的标识性,并给人们以清新的感觉。

2、考虑到现实的经济水平和工程造价因素,外墙饰面主要采用涂料、面砖等价格较低的装饰材料。

3、玫瑰红色装饰带分为深浅两道,色板选自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GBJ053—1《常用建筑色》,浅深红色装饰带选用9-3-5,深玫瑰红色装饰带选用9-4-5。

建筑剖面设计

本工程为一层建筑,垃圾中转压缩房层高为,其它建筑层高m,室内外高差。

主要建筑用料作法

主要建筑用料作法表

序号

名称

选用材料

采用部位

1

屋面

橡胶防水卷材(Ⅱ级防水)

所有屋面

2

地面

水泥

所有房间

3

外墙

涂料

外墙面

陶瓷面砖

正立面

4

内墙

乳胶漆

内墙、顶棚

5

卷闸门

中转站大门及车库

防盗门

办公及工具房

6

塑钢窗

所有窗

建筑消防设计

按《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安装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配备相适应的灭火器。

结构设计

本工程均为一幢一层砖混结构建筑,功能为垃圾中转站及辅助用房,总高度为米。

属低层公共建筑。

抗震设计

根据“xx省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图”的划分,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本项目严格按照抗震要求进行设计建设。

结构选型

该项目设计为砖混结构,楼层面为梁板式。

基础

基础采用砖基础。

 

第六章公用工程

供水工程

6.1.1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88(1997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l40-90)

4、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

6.1.2设计原则

根据项目规划设计,合理预测需水量,按各用水点用水要求,合理分布于全站,在满足用水点用水量、水压的要求及考虑施工及维修便捷的原则下,尽可能缩短室内供水管线的总长度。

6.1.3水源

xx市xx镇五个垃圾中转站用房均位于其所在镇政府所在地,供水设施完善,生活饮用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B5749-85)。

施工、消防用水满足项目需要。

6.1.4供水系统

中转站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网引入。

生活给水的供水干管的管径为DN40,给水管管材均选用铝塑复合管。

6.1.5消防给水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室内应设置消火栓给水系统。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由室内消防管网、室内消火栓组成。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分开独立设置。

设置2根DNl00热镀锌钢管作为消防立管,由室外环状管网引入。

消火栓用水量室内为10L/S,室外为20L/S,火灾持续时间按1小时计,折合为最大小时消防用水量为108m3/h。

室内消火栓选用65mm口径消火栓、19mm喷嘴水枪、直径65mm、长度25m的麻质水龙带,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被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位。

消防立管及上下环状管均采用100mm管径,每根消防立管每层按一定距离设置室内消火栓1个,消火栓口距地面1.10m。

室外消防采用低压消防制,控制半径按80m计。

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由环状管网、室外消火栓组成。

室外消火栓灭火系统由项目建设单位统一考虑。

消防给水系统管材均采用热镀锌钢管。

另外,中转站应根据需要设置足够数量的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排水工程

6.2.1设计依据

l、《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88(1997年版));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798—1996);

3、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

6.2.2设计原则

结合项目规划设计情况,合理预测污水量,建立合理完善的排水系统,有效地收集输送中转站污水,同时尽可能考虑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管理维护费用。

6.2.3排水管

各排水立管管径为DNl00,排水出口管管径为DNl60,均采用排水PVC管。

6.2.4排水方式

污水主要包括垃圾渗沥液、冲洗废水及生活污水。

污水经集中收集后运送至xx市垃圾厂渗滤液处理中心处理。

6.2.5雨水排放

建筑物屋面雨水采用自然排水。

强电设计

设计依据

l、《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6);

2、《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l33—90);

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5、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

设计原则

配电设备、电线和电缆的敷设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要求、用电设备的分布及环境特征等因素确定。

应避免因外部热源、灰尘聚集及腐蚀或污染物存在对设备及布线系统带来的影响。

并应防止在敷设及使用过程中因受冲击、震动和建筑物伸缩、沉降等各种外界应力作用而带来的损害。

负荷计算

照明安装容量按单位面积容量计算,设备用电容量按实际使用估算,中转站用电负荷为6KW。

供电电源

供电电源由xx市政电网引入,供电电压380/220V。

照明

照明控制,设置电压为220V的照明配电箱,采用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相结合的方式,以节约能源。

照明灯具均选用不同型式的节能型灯具,按相应的照度标准设计。

室内根据需要配置插座,电源插座和开关离地面的高度不小于1.5m。

配电及线路敷设

电源电压为220V/380V,室内设配电箱和插座箱。

室内分支线路则采用BV—500型铜芯塑料绝缘线、穿钢管或塑料PVC管沿墙、现浇楼板或地坪内暗敷设。

 

第七章环境保护

现状

中转站建设场地均位于镇政府所在地,四周环境良好,没有污染源及工业噪声。

采用的环境保护法规及标准

7.2.1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7.2.2执行标准

1、《污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2二级;

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938-88)IV类水域。

环保措施

按照《环境保护法》的要求,项目建设按照“三同时”原则同步进行,有关环保问题及时报环保部门审批。

施工期对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1、噪声

施工期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等产生非稳态噪声,具有噪声高、无规律、突发性等特点。

工程拟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有:

限制高噪声施工时间,夜晚停工;选用低噪声性能的施工机械。

2、废水

施工工地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集中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由专人负责定期清运。

对施工开挖的土方和堆放的建筑材料加强围护和遮盖,防止雨天泥土流失,形成污水。

3、大气影响

建筑材料在运输、装卸、拌合及土方堆放过程中易产生扬尘。

应在施工路段和施工地定期洒水,定期清除施工场地及运输路面上散落的土、石方,运输车辆车厢应密闭。

4、废弃物影响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废弃的建筑材料。

废弃的建筑材料全部运至垃圾处理场妥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运营期对环境影响及治理方案

主要污染物

本项目属于社会公用事业工程,没有工业性污染物,主要污染物为垃圾处理与生活的废水和垃圾。

1、废水

垃圾中转站的废(污)水主要为垃圾压装时产生的渗滤液。

2、废气

垃圾中转站的废气主要来自于垃圾压缩房垃圾倾倒和压缩过程。

由于生活垃圾中含有各类易发酵的有机物,尤其是在气温较高时,生活垃圾在堆存、压装、运输过程中会散发出较难闻的恶臭气体。

主要污染物为粉尘、硫化氢和氨气。

3、噪声

垃圾中转站噪声主要来自于垃圾压缩房以及运输车辆噪声。

治理措施

1、废水

所有污水在站内集水池用专用吸污车每天一次运送至xx市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理中心处理。

2、废气

(1)所有的垃圾运输车均采用密闭式车辆,并安装垃圾渗滤液收集装置,运输过程中垃圾不外露,也不遗洒垃圾和渗滤液。

(2)转运车间采用密闭式建筑,减少垃圾的恶臭污染物散发,在垃圾卸料入口加装空气帘幕,防止臭气及灰尘外泄。

并使用微生物除臭剂处理恶臭。

3、噪声

压缩房采用密封隔声处理。

选用低噪声的车辆,在进出场时禁止鸣号,减少运输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固体废弃物

生活垃圾装袋后,分类收集,及时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保证对周围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

环境影响评价

针对项目产生的污染,经过综合和科学治理以后,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第八章节能节水

节能

1、采用合理的配电方式,电气设备选用节能型产品,照明设计推广绿色照明工程产品,选用高效节能灯具,按规范要求设置室内照明灯具数量,以节约电力资源。

2、给排水系统采用新型材料和节能设备,并合理设计控制系统,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3、楼房屋面设隔热层,其围护结构也考虑保温隔热。

节水

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

如供水管网、卫生洁具等配件要符合标准,提高耐用度,防止漏水,以达到应有的节水功效。

 

第九章消防与劳动安全卫生

消防

1、建设场区设置必要的消防灭火保护措施。

2、建筑物设置有完整的防雷保护装置。

3、在电气系统设计中,应严格遵守电气安全规程,电气设备要符合国家有关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规定,电气线路全部采用加金属套管保护的铜芯线,严禁用碘钨灯照明以及在库房内使用各种家用电器、设置配电盘;人离开时,必须切断电源。

4、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安装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配备相适应的灭火器。

重要物品及药具储藏用具应用不燃材料制成。

5、在电气系统设计中,确保用电设备及电气接地系统的可靠性,要设置完备的防雷装置。

6、加强管理,明确消防责任,提高消防意识,确保消防安全。

劳动安全卫生

1、清洁卫生

每天对机械设备、场地进行清扫、清洗,消杀灭菌,保证表面清洁,没有附着污垢和渗滤液。

定期对站内外打药消灭蚊蝇和长年放置诱捕器。

4、人员管制

(1)工作人员严格按垃圾转运操作规范操作。

(2)工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口罩、手套。

(3)定期健康检查。

 

第十章组织机构与定员

组织机构

建立垃圾中转工作机构,实行站长负责制。

劳动定员

每站劳动定员10人,其中管理人员1人。

共计50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

人员由原环卫人员选调,不足部分从社会上招聘。

人员培训

为更好的做好垃圾转运工作,提高中转站的服务水平,本项目建成后,应对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经常对工作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考核,把“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管理

本项目承办单位为xx镇人民政府。

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乡镇主管领导任组长,强化项目管理,以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标准按进度计划安排的工期完成。

1、项目实施要严格按照“项目法人制、施工招标制和质量管理责任制”的原则进行管理。

2、实行工程质量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