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7626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docx

贵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

专业建设规划

 

能源与动力工程教研室编制

2016年10月

 

 

1专业现状分析

1.1专业(学位点)建设情况

贵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办于1987年,隶属于电气工程学院,于1995年开始进行本科招生,当前招生规模为一个自然班,约50人左右,部份年级为两个班80人。

专业开办以来,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和积淀,本专业已在在电厂热能动力方向形成了培养能力,并已具备一定特色。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掌握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可再生能源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强、素质高、敢于创新、善于团队合作、能在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下一到两个方向从事运行、检修、技术管理、设计开发、工艺和设备制造及安装,具有坚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1.2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当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共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3人。

具体人员构成如下表。

姓名

性别

学历

职称

年龄

顾红艳

硕士

教授

50

龚德鸿

硕士

副教授

39

朱兵

硕士

高工

50

钱进

硕士

副教授

51

虞育杰

博士

副教授(校聘)

30

李环

硕士

讲师

38

赵正红

硕士

讲师

38

曾晰

硕士

讲师(校聘)

26

能源与动力工程教研室师资队伍结构表

年龄段

人数

职称

学历

学位

初级

中级

高级

本科

硕研

博研

学士

硕士

博士

〈35

2

1

1

1

1

1

1

35~45

3

1

2

3

>45

3

3

3

3

1.3实验室建设现状

经过20多年的建设,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室已具一定规模。

现有教学实验室8个,科研实验室3个,在校生220人;实验室使用面积670平方米,生均3.05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值524万元,生均2.39万元。

在过去5年,利用校区搬迁实验室建设、省部共建、西部高校提升能力计划等一系列项目,已建成满足本科教学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实验室,同时也建成能进行研究生和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高性能实验室。

目前专业拥有100多台计算机和4台高性能服务器。

拥有300MW亚临界(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火电机组、300MWCFB锅炉亚临界(CFB锅炉)火电机组、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W火焰锅炉)、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四角切圆燃烧锅炉)和150MW燃煤机组五套仿真模型的火电机组仿真运行实验室;以元素分析、同步热重分析和质谱分析为核心的燃烧分析实验室和以ANSYSFLUENT、MscXflow、MatLab为主体的计算流体动力学与计算机辅助工程(CFD/CAE)实验室。

1.3.1实验设备

能动专业5万元以上主要设备清单如下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价

产地

制造商

1

多谱勒流量计

RJM/FLG-100

5.03

中国

北京日捷

2

多谱勒流量计

RJM/FLG-100

5.03

中国

北京日捷

3

CFD数值模拟软件

XF10WCFD-Entry

9.7

中国

天航

4

PERAANSYS

流体力学软件V13.0

10

中国

安世亚太

5

流量检测与控制实验装置

KLD-126

13.1

中国

上海科莱达

6

转子振动模拟实验台

*ZT-3

18

中国

南京东大

7

动态信号分析仪

36570A

26.4

美国

安捷伦

8

微机差热天平

TG-DTA/DSC-APPARTUS

29

德国

耐驰公司

9

火电机微机仿真培训系统

STAR-90,300MW

38

中国

保定华仿

10

火电机组微机仿真培训系统

STAR-90,600MW(2套)

46.25

中国

保定华仿

11

火电机组微机仿真培训系统

STAR-90,150MW

9.63

中国

保定华仿

12

仿真系统开发平台®

SimuWorks网络开发版

46

中国

北京恒和大风

13

MscXflow软件系统升级

20核允许节点浮动版,License无限期

41

美国

美国MSC

14

烟气分析仪

德国Testo350加强型

8

德国

德国Testo

15

高性能机架式服务器

IBMSystemx3650M3(7945O55)

4

美国

美国IBM

16

质谱分析仪

耐驰QMS403Aëolos®四极质谱仪,含真空泵与恒温系统

53

德国

德国耐驰

17

元素分析仪

意大利EA3000元素分析仪

30

意大利

意大利欧维特

18

热工自动化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THKGK-1型(含计算机)

7

中国

天煌教仪

1.3.2承担本科实验教学任务

1、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共7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2、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综合实验;

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在校内进行的部分;

4、协助指导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SRT”项目、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硕士研究生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教学和课题研究任务;

1.3.3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开设情况

课程名称

相关课程

实验名称

实验学时

内容提要

实验性质

热工基础综合实验2

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热工测量及仪表

换热器综合实验

2

1.熟悉换热器性能的测试方法;

综合

2.了解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能的差别;

3.加深对顺流和逆流两种流动方式换热器换热能力差别的认识;

热工基础综合实验1

工程流体力学

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测定

2

1.用实验的方法测定:

沿程阻力损失△P与流速V的关系用实验的方法测定:

沿程阻力损失△P与流速V的关系;沿程阻力系数λ与雷诺数Red的关系

综合

2.用实验的方法测定:

局部阻力损失△Pj与流速V的关系;局部阻力系数ξ与雷诺数Red的关系

热工基础综合实验2

泵与风机,工程流体力学

离心泵性能曲线测定

2

1.了解测定离心泵性能曲线的装置及测量方法

综合

2.绘制离心泵性能曲线:

(Q-H曲线,N-Q曲线,η-Q曲线)

3.对实验泵的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热工基础综合实验2

热工测量及仪表,工 程流体力学

流量计校正实验

3

用容积法校正文丘里管和孔板,测定流量系数 综合性实验

综合

热动专业课程实验

汽轮机原理

转子振动综合实验

4

改变转子转速、轴系刚度、质量不平衡、轴承的摩擦或冲击条件以及联轴节的型式来模拟机器的运行状态,记录和分析转子振动特征

综合

热动专业课程实验

锅炉原理

煤粉的工业分析

4

主要通过对取样煤的加热测试煤中的水分和灰份

综合

煤粉的发热量测定

4

通过氧弹热量计所测结果计算出煤粉的发热量。

综合

专业综合实验

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泵与风机,热力发电厂,热工过程自动调节

125、200、300MW火电机组仿真运行

36

通过不同容量的火电机组的仿真运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机组主辅设备、系统的组成原理和运行特性的认识和理解,掌握机组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组成原理,与操作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对现代大型火力发电机组的运行方式有深刻的认识。

同时对火电机组仿真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综合

热和流体数值实验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

一、二维稳态导热,一维非稳态导热,辐射换热,换热器性能的数值计算,管道及管网的数值计算,动力工程师常用工具软件使用

18

使学生掌握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求解传热问题,工程流体力学管道水力计算问题,并让学生学会使用“工程热力学”中“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空气热力性质”等相关工具软件的使用。

综合

1.4科研和教改建设现状

过去5年,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科研及教学改革上获得一定成果,先后获省,部,校级科技,教改及横向项目多项。

1.4.1科技项目

近年获得教育部“春晖计划”支持的科研项目1项,省社会攻关项目1项,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2项,省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联合基金2项,省校合作项目1项,合计9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编号(委托单位)

起始日期

主持人

金额

1

富氧燃烧条件下利用工业废弃物电石渣捕捉CO2研究

省基金项目

黔科合J字[2011]2006号

2011-2014

龚德鸿

4

2

非线性协调控制在清洁能源转换中的研究

贵州省联合基金

2014-2016

顾红艳

8

3

循环流化床生物质与煤共燃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黔科合外G字[2009]700110号

2009-2011

顾红艳

12

4

烟梗烟末与煤掺烧在打叶复烤行业的应用研究

贵州省科技厅烟草基金项目

2009-2011

顾红艳

28

5

散居农户家用小型沼气发电机组燃烧特性研究

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Z2007-1-52008)

2008-2010

钱进

3

6

散居农户家用小型沼气发电机应用研究

省基金项目

黔科合J字[2009]2046号)

2009-2012

钱进

4

7

磁感应热疗纳米颗粒释热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黔科合计省合[2012] 7007号

2012-2015

钱进

12

8

富氧助燃烧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

贵州省社会攻关项目(黔科合SY字[2015]3010)

2015-2017

朱兵

25

9

燃用烟草固体废弃物的烤房热风炉

贵阳市烟草公司科技项目

2015-2017

龚德鸿

20

1.4.2教改项目

近年来,获省教育厅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6项,合计8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编号(委托单位)

起始日期

主持人

1

火电仿真系统在热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校级教改项目

Gdjg(2010)042

2011-2013

龚德鸿

2

热动专业课程体系中“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技术”教学内容设置研究

贵州大学2013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3

赵正红

3

高效热管换热器的研究与应用

贵州大学校级教改项目

2007-2010

李环

4

传热学Heattransfer

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2007-2010

钱进

5

热能与动力工程创新层次实践平台构建及内容建设

贵州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2008-2011

钱进

6

热能与动力工程

贵州大学2008年第三批特色专业

2008-2012

钱进

7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设计环节工程能力培养

贵州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2010-2012

钱进

8

与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相结合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

贵州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

2014-2017

龚德鸿

1.4.3横向项目

近年获横向项目7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编号(委托单位)

起始日期

主持人

金额

1

贵阳市市政府家属楼采暖系统运行状况分析及改造效果评估

贵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2009-2010

龚德鸿

5

2

工业锅炉节能仿真培训系统

贵州省特种设备检验院

2013

龚德鸿

20

3

黔北发电总厂采煤结构优化模型研究

黔北发电总厂

2010

钱进

4

4

贵阳市城市集中供热方案研究

建设部沈阳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

2012

朱兵

5

5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

技术服务合同

贵州省计量测试院

2014

龚德鸿

4

6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燃料基础物性分析技术服务合同

贵州省计量测试院

2014

钱进

5

7

燃煤工业锅炉能效分析及评价

技术服务合同

贵州省计量测试院

2014

朱兵

5

1.5专业现状分析

1.5.1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过去的近二十年间,由于办学紧扣国家能源政策和贵州火电行业发展需求,能动专业建设主要偏重于电厂热能动力工程,较好的满足了本科生培养需求。

但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燃煤发电企业出现困境,工业企业转型,能源供给呈现多样化,能动专业建设也逐浙显现出办学的单一性,需要开拓新的能源领域和办学方向,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制冷与低温工程等方向有向调整,在与学院其他专业交叉、融合方面仍存在较大潜力。

1.5.2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队伍建设滞后,近五年来仅引进两名教师,且有两位教师调到学校其他部门,目前,专业已无专业实验教师,因此能动专业师资队伍急需建设,学历学位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引进至少3-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高水平人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和引进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实验教学已刻不容缓。

1.5.3实验室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能动专业本科教学实验设备建设基本能满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但由于实验室处于新建实验楼的一楼,房间太潮且部分实验室漏水,设备的正常运行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部分设备需要进行更新换代。

用于科学研究的高精设备建设获得一定成果,在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SRT项目和本科生毕业设计项目中起到较好助推作用,对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也起到较好促进作用。

但随着能动专业2016年开始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用于研究生培养和教师开展高水平研究的实验设备却较为缺乏,尤其在响应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涉及能动专业的“提高新能源利用比重和促进传统化石燃料清洁高效利用”精神和郑强校长“西部能力提升”工程计划方面,应增强高水平科研设备的成体系建设,从而更好的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开展社会服务。

1.5.4科研及教改建设现状分析

科研方面:

近五年来,能动专业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地厅级科研项目项目1项,但国家级项目却未能实现0的突破;教师开展科研项目仍然处于单打独斗状态,未能形成有效的科研团队,科研工作未能取得明显成果;部份教师仍缺乏科研热情,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差,科研能力较弱。

教改方面:

近五年来,能动专业获批省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6项,但对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专业综合改革”、“卓越工程师计划”、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等省级重点教改项目上仍未获批准,在教改成果方面收获不大,未能获批校级、省级网络视频课程建设,教改论文发布篇数人均值低。

社会服务方面:

近五年来,能动专业依托国家能源政策,与省内技术机构合作,在工业锅炉能效测试、地方能源标准编制、工业锅炉仿真培训系统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科研总量小、缺乏真正工程化项目等问题,在社会服务方面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坐等情况严重,未能形成自主技术,社会服务项目含金量不高,未能形成社会效应。

因此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应在专业(学位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科研教改建设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强有力的规划。

2 专业(学位点)建设规划

1)在进一步办好电厂热能动力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增加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生物质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和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建设;与学院自动化、检控专业合作,开展能源动力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建设。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并能成为对新技术和新环境具有很强适应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组织管理人才。

2)突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虚拟仿真”教学方面的优势,通过进一步完善实验设备建设,尤其是网络化“虚拟仿真”教学的实验室建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深度,为打造“省级特色专业”提供有力支撑;与火电企业合作,提高“虚拟仿真”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扩大面向发电企业的“仿真机培训”宣传力度,以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进一步提升能动力专业在贵州省内的专业优势地位。

3)做好能动专业“动力工程”专业硕士点的建设工作,通过与地方技术机构、高水平企业联合指导研究生,开展“专业硕士”实验基地建设,在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水平的基础上,增强教师的工程能力,为进一步与企业开展高水平项目合作和扩大企业服务范围提供坚实基础保障。

3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1)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尤其是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或具有正高职称的人才充实到能动专业教师队伍,力争到2020年,专任教师人数达到15人。

2)积极调整教师队伍结构,鼓励青年教师赴国内、外攻读博士学位和博士后,力争到2020年,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60%,计划未来5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40%。

3)积极向学校提出申请,特批高水平大学硕士研究生到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力争未来5年引进1-2位实验室专职教师。

4)积极开展硕士指导教师的遴选工作,力争到2020年,专任教师中硕土指导教师比例达90%。

5)鼓励教师赴国内、外开展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学者活动,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力争在未来5年期间邀请5位以上学术精英担任专业特聘教授、候鸟型学者。

6)积极邀请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骨干担任“动力工程”专业硕士点的企业兼职导师,力争在未来5年企业兼职导师人数达到15人。

能动专业现有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如下表所示。

姓名

时间

培养方式

地点

培养目标

钱进

2016—2020

在职博士(已在读)

国外高级访问学者

国内

国外

学科带头人,博士学位,正高职称,中青年学术骨干

朱兵

2016—2020

国内高级访问学者;国外访问学者

国内

国外

硕士生导师,正高职称,中青年学术骨干

顾红艳

2016—2020

国内高级访问学者

国内

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

龚德鸿

2016—2020

在职博士(已在读)

博士后

国内

国内

学科带头人,博士学位,正高职称,青年学术骨干

虞育杰

2016—2020

博士后,国外访问学者

国内

国外

高级职称,青年学术骨干

李环

2016—2020

在职博士

国内

高级职称,硕士生导师,青年学术骨干

赵正红

2016—2020

在职博士

国内

高级职称,硕士生导师,青年学术骨干

曾晰

2016—2020

在职博士

国内

高级职称,硕士生导师

4 实验室建设规划

4.1指导思想

基础实验与专业实验建设并重,本科实验教学与研究生创新实验建并重。

4.2发展思路

1)以“火力发电及输送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加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地方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

2)围绕能动专业网络实验教学、远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及做传统实验教学三结合的建设主线,重点加强热力系统传热、传质、流动,高速转机振动特征分析,热工过程自动控制优化,大物料量燃烧过程分析,燃烧产物测试分析等方面的建设

3)对已初步建成的燃烧实验平台、能量过程数值模拟实验平台、火电机组仿真培训平台等进行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争取建成省级特色特色专业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4.3主要目标

1)适应本专业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确保完成本科专业必开实验的情况下,重点考虑建设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的实验室。

2)充分考虑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前景,考虑为教师科研和研究生培养服务,为教师提供高水平科研课题申报和研究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提供平台,使实验室成为促进青年教师成材、孵化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基地。

3)从本学科、本专业实际出发,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分期规划,分步实施。

在实验建设中,始终遵循“集中建设、科学管理、资源共享”原则,以创新思想去谋划、构建和运作。

既重视硬件投入,更重视人才培养和管理,使之成为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科研成果的孵化器。

4.4分年度发展规划

4.4.12016年实施《能动专业实验室本科实验教学提升项目》。

本项目由火电生产过程在线虚拟仿真学习平台、能动专业本科实验设备增补项目、热工控制综合实验平台、水热泵性能测试及系统经济性研究实验台、蒸汽轮机动力发电实验系统和组成。

序号

项目名称

经费额度

面向专方向、学科

备注

 1

 火电生产过程在线虚拟仿真学习平台

80万元

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测控、过控、新能源、化工等 

 2

能动专业本科实验设备增补项目 

60万元

能源与动力工程,动力工程,新能源工程

3

热工控制综合实验平台

33.2万元

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测控、过控、新能源、化工等 

4

水热泵性能测试及系统经济性研究实验台

45万元

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测控、过控、新能源、化工等 

5

蒸汽轮机动力发电实验系统

60万元

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测控、过控、新能源、化工等 

6

间壁式换热器综合实验平台

27.6万元

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测控、过控、新能源、化工等 

7

合计

300万元

4.4.22017年实施《能动专业研究生培养科研平台建设项目》。

本项目由大物料量综合燃烧试验平台、燃气轮机动力发电实验系统、云智慧旋转机械振动状态检测与故障分析诊断研究平台、间壁式换热器综合实验平台和混合能源的能量管理系统组成。

序号

项目名称

经费额度

面向专方向、学科

备注

 1

大物料量综合燃烧试验平台

60万元

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测控、过控、新能源、化工等 

 2

燃气轮机动力发电实验系统

110万元

能源与动力工程,动力工程,新能源工程

3

云智慧旋转机械振动状态检测与故障分析诊断研究平台

150万元

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测控、过控、新能源、化工等 

4

混合能源的能量管理系统

160万元

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测控、过控、新能源、化工等 

5

合计

480万元

5 科学研究建设规划

1)积极高展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力争在未来5年,申报成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以上;省部级重点项目3项以上。

2)积极申报贵州省各类科研项目,力争到2020年,申报成功各类科研项目10项,专业教师主持省级科研项目比例达到80%以上。

3)依托研究生培养,形成小规模科研团队2组以上,科研团队经费总量突破100万元。

4)积极与其他学科教师组建科研团队,共同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力争未来5年申报成功2项以上。

5)积极开展高水平学术论文建设工作,力争到2020年,发表SCI论文5篇以上,EI论文10篇以上,中心核心论文20篇以上。

6 教学改革建设规划

1)积极开展省级教改重点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到2020年,申报成功“专业综合改革”、“卓越工程师计划”等建设项目。

2)积极开展专业网络公开课程建设,力争到2020年,获批本科生校级网络公开课程2项,力争省级网络公开课程1项,研究生校级网络公开课程1项。

3)积极申请省级、校级本科生“质量工程”项目、研究生“创新课程”项目,力争到2020年,获批校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2项。

4)积极开展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改革,力争到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