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7633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3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docx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案中国科技大学06

第六章综合实验

实验一甲基橙的合成、pH变色域确定及离解常数的测定

 

(一)甲基橙的合成[1~7]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偶氮化反应的实验条件和操作方法。

2.掌握重结晶的方法。

二、方法原理

低温时:

先将对氨基苯磺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制成重氮盐,然后在醋酸介质中与N,N-二甲基苯偶合,最后在碱性条件下制成钠盐。

重结晶后,得纯净的甲基橙。

常温时:

传统的逆加法重氮化,必须在低温、强酸性环境中进行;改良法突破了低温反应条件的限制,充分利用对氨基苯磺酸本身的酸性来完成重氮化,反应如下:

三、主要试剂、仪器

1.对氨基苯磺酸钠、亚硝酸钠、N,N–二甲基苯胺、氢氧化钠、浓盐酸、冰醋酸、乙醇,均为分析纯

2.淀粉–碘化钾试纸

3.三口烧瓶、分液漏斗、回流冷凝管

4.磁力搅拌器、循环水泵、TU-1901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部分

1.常规低温制备甲基橙的方法

(1)重氮盐的制备

在100mL烧杯中放置10mL5%氢氧化钠溶液(0.013mol)及2.1g对氨基苯磺酸晶体(0.01mol)温热使之溶解。

另溶0.8g亚硝酸钠(约0.011mol)于6mL水中,加入上述烧杯内,用冰盐浴冷至0~5℃。

在不断搅拌下,将3mL浓盐酸与10mL水配成的溶液缓缓滴加到上述混合溶液中,并控制温度在5℃以下。

滴加完后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

然后在冰盐浴中放置15分钟以保证反应完全。

(2)偶合

在试管内混合1.2gN,N–二甲基苯胺(0.01mol)和1mL冰醋酸,在不断搅拌下,将此溶液慢慢加到上述冷却的重氮盐溶液中。

加完后,继续搅拌10分钟,然后慢慢加入25mL5%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反应物变为橙色,这时反应液呈碱性,粗制的甲基橙呈细粒状沉淀析出。

将反应物在沸水浴上加热5分钟,冷至室温后,再在冰水浴中冷却,使甲基橙晶体析出完全。

抽滤,收集结晶,依次用少量水、乙醇洗涤,晾干。

若要得到较纯的产品,可用溶有少量氢氧化钠(约0.1~0.2g)的沸水(每克粗产品物约需25mL)进行重结晶。

待结晶析出完全后,抽滤,沉淀依次用少量乙醇洗涤。

得到橙色的小叶片状甲基橙结晶。

产量2.5g(产率76%)。

溶解少许甲基橙于水中,加几滴稀盐酸溶液,接着用稀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观察颜色变化。

2.常温下一步制备甲基橙的方法

在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2.1g对氨基苯磺酸、0.8g亚硝酸钠和30mL水,三口烧瓶中口装电动搅拌器,两侧口装滴液漏斗和回流冷凝管,开动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

用量筒量取1.3mLN,N-二甲基苯胺,并用两倍体积乙醇洗涤量筒后一并加入滴液漏斗。

边搅拌边慢慢滴加N,N-二甲基苯胺。

滴加完毕继续搅拌20min,再滴入3mL1.0molL-1NaOH溶液,搅拌5min。

将该混合物加热溶解,静置冷却,待生成片状晶体后抽滤得粗产物。

粗产物用水重结晶后抽滤,并用10mL乙醇洗涤产物,以促其快干,得橙红色片状晶体。

干燥,称重得产品5.3g,收率85%。

在常温条件下,二甲基苯胺以游离形式存在,由于-N(CH3)2+的强供电子共轭效应,使二甲基苯胺中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重氮离子对其进行亲电取代反应。

因此,重氮离子一但生成,就立即与二甲基苯胺发生偶联而生成产物。

3.常温下二步制备甲基橙的方法

(1)对氨基苯磺酸的重氮化反应

在100mL烧杯中加入25mL蒸馏水(或25mL95%乙醇),2.0g对氨基苯磺酸和0.8g亚硝酸钠,室温下迅速搅拌5mim,固体全部溶解,溶液由黄色转变成橙红色。

(pH=5.6)

(2)偶合生成甲基橙

在上述溶液中迅速加入1.3mL新蒸过的N,N-二甲基苯胺,将烧杯置于磁力搅拌器平台上搅拌20mim,反应液逐渐粘稠并呈红褐色,继续搅拌至反应液粘度下降,静置至反应液中有大量亮橙色晶体析出。

五、注意事项

1.对氨基苯磺酸是两性化合物,酸性比碱性强,以酸性内盐存在,所以它能与碱作用成盐而不能与酸作用成盐。

2.若试纸不显蓝色,尚需补充亚硝酸钠溶液。

3.在此时往往析出对氨基苯磺酸的重氮盐。

这是因为重氮盐在水中可以电离,形成中性内盐,

在低温时难溶于水而形成细小晶体析出。

4.若反应物中含有未作用的N,N–二甲基苯胺磺酸盐,在加入氢氧化钠后,就会有难溶于水的N,N–二甲基苯胺析出,影响产物的纯度。

湿的甲基橙在空气中受光的照射后,颜色很快变深,所以一般得紫红色粗产物。

5.重结晶操作应迅速,否则由于产物呈碱性,在温度高时易使产物变质,颜色变深。

用乙醇、乙醚洗涤的目的是使其迅速干燥。

6.甲基橙的另一制法:

在100mL烧杯中放置2.1g磨细氨基苯磺酸(0.012mol)和20mL水,在冰盐浴中冷却0℃左右;然后加入0.8g磨细的亚硝酸钠,不断搅拌,直到对氨基苯磺酸全溶为止。

在另一试管中放置1.2g二甲苯胺(0.01mol,约1.3mL),使其溶于15mL乙醇中,冷却到0℃左右。

然后,在不断搅拌下滴加到上述冷却的重氮化溶液中,继续搅拌2~3分钟。

在搅拌下加入2~3mL1molL-1氢氧化钠溶液。

将反应物(产物)在石棉网上加热至全部溶解。

先静置冷却,待生成相当多美丽的小叶片状晶体后,再于冰水中冷却,抽滤,产品可用15~20mL水重结晶,并用5mL酒精洗涤,以促其快干。

产量约2g,产品橙色。

用此法制得的甲基橙颜色均一,但产量略低。

六、思考题

1.什么叫偶联反应?

试结合本实验讨论一下偶联反应的条件。

2.在本实验中,制备重氮盐时为什么要把对氨基苯磺酸变成钠盐?

 

(二)pH变色域的测定[8]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对指示剂变色域的测定以及对指示剂在整个变色区域内颜色变化过程的观察,使学生在酸碱滴定实验中对如何判断终点颜色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2.了解常用缓冲溶液的制备方法。

二、方法原理

酸碱指示剂的pH变色域是指其色泽因溶液pH值的改变所引起的有明显变化的范围。

指示剂颜色在pH变色域内是逐渐变化的,呈混合色。

pH变色域有两个端点变色点,其中一个变色点呈酸式色,另一个变色点呈碱式色,此两个端点,均为颜色不变点。

在酸碱滴定中,我们目视的终点通常是变色域的一个端点,或中间点。

本实验是根据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中颜色变化特性.确定不同酸碱指示剂的pH变色域。

三、主要试剂、仪器

1.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

0.2molL-1。

准确称取20.4220g在105±2℃干燥至恒重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用水溶解后转移至500mL容量瓶,稀至刻度后摇匀。

2.NaOH溶液:

0.1molL-1。

称取NaOH20g溶解在水中,稀至500mL。

然后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其浓度。

最后稀至0.1000molL-1。

3.HCl溶液:

0.1molL-1。

量取浓盐酸5.0mL,加水稀释至500mL,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其浓度,并调整为0.1000molL-1。

4.甲基橙:

0.1%水溶液。

称取0.10g甲基橙,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5.比色管:

25mL,6支;吸量管:

5mL,4支;1mL,4支。

6.分光光度计:

722型(配2只10mm吸收池)、pHS-3C型酸度计。

四、实验部分

甲基橙pH变色域的测定(参考值:

pH3.1(红)~pH4.4(黄))

按下表,在6支比色管中加入各种试剂,配成pH2.8~4.6的缓冲溶液,然后各加入0.10mL甲基橙溶液,用水稀释至25mL标线,摇匀。

进行目视比色,确定两端变色点和中间变色点。

表6-1pH2.8~4.6的缓冲溶液配制方案

pH

2.8

3.0

3.2

3.6

3.8

4.0

4.2

4.4

4.6

HCl/mL

7.23

5.58

3.93

1.60

0.73

0.02

NaOH/mL

0.75

1.65

2.78

C8H5O4K/mL

6.25

6.25

6.25

6.25

6.25

6.25

6.25

6.25

6.25

五、注意事项

1.上述体积数是按照0.1molL-1HCl溶液和0.1molL-1NaOH溶液计算而得,所以要么配制0.100molL-1HCl和NaOH溶液,要么配制0.1molL-1HCl和NaOH溶液再根据具体的浓度值进行换算。

比如实测0.1molL-1HCl浓度为0.0958molL-1,故pH=2.8时,应加的HCl体积为7.55mL,而不是7.23mL。

如此类推。

2.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HCl或NaOH溶液需要准确加入。

若在两个点之间有颜色变化,则需在两点之间加一个点。

比如pH=3.0时,溶液为红色;而pH=3.2时,溶液为橙色;故需加.pH=3.1这个点。

六、思考题

1.实验中为什么要用不含CO2的水?

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机理是什么?

 

(三)光度法测定甲基橙的离解常数[9~11]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测量甲基橙在不同酸度条件下的吸光度,求出甲基橙的离解常数。

2.了解光度法在研究离子平衡中的应用。

3.掌握光度法测定原理,学会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二、方法原理

甲基橙的酸式和碱式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甲基橙溶液的颜色取决于其酸式和碱式的比例,可选择两者有最大吸收差值的波长(520nm)进行测量。

甲基橙的变色范围:

pH>4.4呈黄色,pH<3.1呈红色。

当甲基橙溶液在pH3.1~4.4之间,有下列平衡关系式:

HIn+H2O=H3O++In

酸式(红色)碱式(黄色)

实验时,配制甲基橙浓度相同,但pH值不同的三个溶液。

在pH>4.4的溶液中,主要以其碱式In形式存在,设在波长520纳米处的吸光度为A1;在pH<3.1的溶液中,主要以其酸式HIn形式存在,设在波长520纳米处的吸光度为A2;在已精确测知pH值(在pH3.1~4.4之间)的缓冲溶液中,甲基橙以HIn、In状态共存,设在波长520纳米处的吸光度为A3;缓冲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为[H3O+];以HIn状态存在的百分比为y;以In状态存在的百分比为1y。

在测量时,如以指示剂的碱式(In)溶液作参比溶液,则A1=0,

由测定的吸光度值,可求得离解常数。

三、主要试剂、仪器

1.盐酸1.00molL1。

2.甲基橙(钠盐)溶液:

1.25×104molL-1。

3.HAc-NaAc标准缓冲溶液:

pH=4.003。

4.吸量管:

1mL、5mL、10mL。

5.比色管:

25mL。

6.分光光度计:

722型。

四、实验部分

取三个比色管按下列方法配制溶液:

(1)10.00mL甲基橙水溶液;

(2)10.00mL甲基橙水溶液+1.00mL盐酸溶液;

(3)10.00mL甲基橙水溶液+10.00mLpH≈4标准缓冲溶液。

将以上各溶液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

以比色管

(1)中的溶液为参比溶液,用1cm液槽,在波长520纳米处,测量上述各溶液的吸光度,分别测得A2、A3。

五、注意事项

1.测试前,分光光度计和酸度计需预热并调试好。

2.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在3.1~4.4之间,故配制标准溶液时需控制3.6~4.0,以减小测定误差。

3.要准确配制pH≈4标准缓冲溶液,其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测定结果。

六、思考题

1.改变甲基橙浓度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2.测定温度对测定离解常数有影响吗?

3.改变缓冲溶液的总浓度又如何?

 

实验二Fe3O4磁性材料的制备及分析[12~19]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磁性粒子。

2.了解磁性功能材料的制备和分析。

二、方法原理

共沉淀法是在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金属离子均匀沉淀或结晶出来,再将沉淀物脱水或热分解而制得纳米微粉。

共沉淀法有两种:

一种是Massart水解法,即将一定摩尔比的三价铁盐与二价铁盐混合液直接加入到强碱性水溶液中,铁盐在强碱性水溶液中瞬间水解结晶形成磁性铁氧体纳米粒子。

另一种为滴定水解法,是将稀碱溶液滴加到一定摩尔比的三价铁盐与二价铁盐混合溶液中,使混合液的pH值逐渐升高,当达到6~7时水解生成磁性Fe3O4纳米粒子。

共沉淀法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其Fe2+和Fe3+盐在碱性条件下,可以通过共沉淀方式并控制沉淀生长过程制备纳米级Fe3O4颗粒。

对颗粒表面进行适当修饰后,再分散到煤油中得到磁性液体。

三、主要试剂、仪器

1.FeCl3·6H2O、FeSO4·7H2O(固体)、油酸钠、柠檬酸钠。

2.8molL-1NaOH水溶液、煤油、油酸、1+1氨水。

3.恒温水浴槽、真空干燥箱、离心机。

4.环型磁铁。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去离子水。

测定铁所用试剂见第五章中氧化还原滴定法部分的无汞盐法测铁矿石中的全铁。

四、实验部分

1.磁性颗粒制备

(1)称取5.40g(0.020mol)FeCl3·6H2O,加入200mL蒸馏水。

待固体溶解完全后,用快速滤纸过滤除去少量不溶物,滤液备用。

称取2.92g(0.020mol过量5%)FeSO4·7H2O,加入200mL蒸馏水。

待固体溶解完全后,用快速滤纸过滤除去少量不溶物,滤液备用。

(2)将上述两种溶液倾入500mL烧杯中,加入少量1:

1盐酸调节溶液pH值为1~2,加入0.43g(0.020mol)柠檬酸三钠,搅拌均匀。

(3)将上述混合液置于电热板上加热至70~80℃,不断搅拌下缓慢滴加1+1氨水,此时不断有沉淀产生。

继续滴加氨水直至溶液pH值约为9。

(4)放置沉淀30min.,弃去上层清液(最好将磁铁置于烧杯底部,加快磁性物质沉降),加入蒸馏水洗涤3~4次,少量乙醇洗涤2次至溶液为中性。

(5)沉淀在60~80℃真空干燥,得到黑色Fe3O4固体粉末(此样品作为分析用铁样)。

2.磁性液体制备

(1)上述步骤4得到的磁性颗粒液体置于400mL烧杯,加入150mL水,使用pH计测量其pH值,并将电极固定在烧杯中,滴加8molL-1NaOH至pH值约为10。

加热溶液至80℃并保持此温度,在剧烈搅拌下,一边滴加油酸(共25mL),一边滴加NaOH保持pH值为10。

油酸加完后保持pH值为10,80℃下继续搅拌30min.,静置自然冷却。

(2)剧烈搅拌下,在烧杯中倾入125mL1:

1盐酸,磁性物质凝聚在一起。

倾倒出清夜,加入去离子水洗涤3~4次,倾去清液。

(3)玻棒搅拌下,加入煤油清洗一次,2000rpm离心,弃去上层清夜。

同样方法再用无水酒精处理一次。

(4)得到的黏性物质放入表皿中,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60℃干燥8小时。

(5)烘干后的固体物质冷却、称量。

加入2倍固体量的煤油,用研钵研磨至无明显颗粒存在。

再转移至小烧杯中慢速搅拌2h。

(6)搅拌后的悬浮体系用5000rpm离心10min.,完成后取出中层液体装瓶,即为煤油基磁性液体。

3.铁含量的测定

同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无汞盐法测定铁

准确称取0.11~0.13g干燥的产物三份{其中老师称量两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少量水使试样湿润,然后加入20mL1:

1HCl,于电热板上温热至试样分解完全。

若溶样过程中盐酸蒸发过多,应适当补加,用水吹洗瓶壁,此时溶液的体积应保持在25~50mL之间,将溶液加热至近沸,趁热滴加15%氯化亚锡至溶液由棕红色变为浅黄色,加入3滴硅钼黄指示剂,这时溶液应呈黄绿色,滴加2%氯化亚锡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纯蓝色,立即加入100mL蒸馏水,置锥形瓶于冷水中迅速冷却至室温。

然后加入15mL磷硫混酸、4滴0.5%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立即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亮绿色,再慢慢滴加K2Cr2O7标准溶液至溶液呈紫红色,即为终点。

计算产物铁的质量百分数。

五、注意事项

1.制备得到的磁性液体,加磁场时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明显的六角型规律结构。

以将称量纸折叠成方形,纸内放置少量浓磁性液体,将强磁铁隔纸放置在下面,肉眼可以观察到固体微粒形成磁束。

2.在制备磁性液体时,可用一定量的油酸钠代替油酸,同时控制溶液的pH值,后续步骤相同。

六、思考题

1.在制备磁性颗粒时,加入柠檬酸三钠和氨水的目的是什么?

2.在制备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时,为什么磁性物质会凝聚出来?

3.最后一次离心,为何只取中间层液体装瓶?

 

实验三SDS在Al2O3表面的聚集及分离、富集铜离子[20~25]

一、实验目的

1.让学生了解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在金属氧化物Al2O3表面的吸附过程。

2.掌握这种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用于分析的原理。

二、方法原理

1.氧化铝的表面改性

未改性的氧化铝虽可吸附金属离子,但吸附效率很差,难以应用。

但若对其表面改性,如在水溶液中,混合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Al2O3,SDS通过库仑引力在Al2O3表面聚集,经此SDS涂层的Al2O3可用于分离富集测定重金属离子(如铜)或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等。

2.重金属离子在氧化铝表面的吸附机理

氧化铝表面改性后,由于表面由原来的亲水性而转为疏水性,故难以直接吸附铜离子。

但铜离子与铜试剂形成弱极性的络合物后,则很容易吸附在氧化铝表面的SDS栅栏层中。

3.重金属离子的分离机理

重金属离子能否被吸附在氧化铝表面,取决于它们与铜试剂的络合能力,若其它金属离子与铜试剂的络合能力差,则难以被吸附。

若其它金属离子与铜试剂也能形成络合物,则可根据它们的稳定性的差别,通过酸度的控制,使某些络合物被破坏,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

4.改性的氧化铝的应用及应用效果评价

与金属络合物结合,在一定pH条件下,金属络合物吸附在Al2O3表面的聚集体中。

该体系可用于分离、富集铜离子;也可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为了解分离、富集效果或处理废水中的铜离子的除去效果,可采用光度法测定上层清液中的未被吸附的铜络合物。

也可过滤后,用硝酸解吸,再用原子吸收或光度法测定金属离子。

三、主要试剂、仪器

1.Al2O3(10~50m微粒):

在5molL-1HNO3溶液中超声清洗3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2.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固体粉末。

3.二乙基氨基二硫代甲酸钠(铜试剂,0.1%,W/V):

溶解0.1g铜试剂在100mL水中。

4.金属离子标准溶液(1.00mgmL-1,用时稀释至40gmL-1的工作液。

5.SDS标准溶液:

1.00mgmL-1。

6.HAc-NaAc缓冲溶液:

pH=4.0、磷酸盐缓冲溶液:

pH=7.5。

7.海明1622(苄基苯氧基氯化铵)水溶液浓度:

1.00mgmL-1。

8.偶氮红指示剂:

0.5%乙醇浓度。

9.TritonX-100:

2%水溶液

10.苯,AR

四、实验部分

1.SDS涂层的Al2O3微粒制备

取经过处理的Al2O3微粒(5g)搅拌下,缓慢加入悬浮在150mL水和0.4gSDS混合溶液中,悬浮液用4molL-1HNO3酸化,调至pH=2,振荡10分钟后,去除上层清液,水洗2~3次。

将SDS涂层的Al2O3微粒转移进入一个微孔过滤器中进行过滤,以去除未吸附在Al2O3微粒上的SDS和其它离子。

这种多孔玻璃器放有孔径为0.45m的聚碳酸酯膜,可防止Al2O3渗漏。

水洗后沉淀移至表面皿上,1100C烘干,备用。

2.SDS的两相滴定法

(a)海明1622(苄基苯氧基氯化铵)的标定

用2mL移液管移取2.00mLSDS标准溶液于100具塞量筒中,加入48mL水,10mLpH=7.5磷酸盐缓冲溶液,2mL偶氮红指示剂和5mL苯,用5mL微量滴定管以海明1622滴定。

每次加液后均需摇振、静置、分层。

当有机相出现红色即达终点。

根据c1V1=c2V2计算海明1622浓度。

(b)水样测定

如水样为均匀液体,摇匀水样,用50mL移液管移取水样滴定。

如果水样含有悬浮固体杂质,混匀水样,移取50.00mL,用大孔径滤纸过滤,收取滤液于100mL具塞量筒中,用2次(每次5mL)缓冲溶液淋洗固体杂质,合并滤液于量筒中滴定。

3.标准曲线绘制

取一系列一定质量的金属离子,如40gmL-1的铜离子0.0,0.2、0.4、0.6、0.8、1.0mL,加pH=4.0HAc-NaAc缓冲溶液2.5mL,加2%TritonX-100水溶液1.0mL,再加1.0mLl铜试剂溶液,放置5分钟,并用水稀至25mL;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吸收值,制作相应的标准曲线。

4.水样中的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和分析

取0.5mL铜金属离子标准溶液(40.00gmL-1),放入100mL烧杯中,加pH=4.0HAc-NaAc缓冲溶液2.5ml,加2%TritonX-100水溶液1.0mL,再加1.0mL铜试剂溶液,放置5分钟,加蒸馏水20.00mL,加入2.0gSDS涂层的Al2O3.,震荡30分钟,将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进行离心分离,20分钟{2000rpm}后取出上层清液,到入比色皿中,在λ=420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并与标准曲线对比,计算去除率。

五、注意事项

1.SDS涂层的Al2O3微粒制备时,要注意将过量的SDS清洗干净,否则会影响后面的测定。

2.做标准曲线时,要确保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若做出的校证曲线相关系数较小,需重新制作,以保证后期样品测定的可靠性。

3.做样品分析时,离心后要确保液固分相明显,否则增加离心时间或离心速度。

测定时要取上清液,若有漂浮物,要用滴管取。

六、思考题

1为什么SDS能在Al2O3微粒表面聚集,其他金属氧化物微粒可否?

2金属络合物为何能被吸附在SDS涂层的Al2O3表面?

3如何消除金属离子在测定过程的干扰?

 

实验四绿茶中茶多糖的提取和含量测定[26~29]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和其中含量的测定方法。

2.掌握一些特殊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二、方法原理

茶多糖是一种含多羟基的高分子化合物,水提取后,可采用乙醇沉淀和膜截留的方法将

茶多糖从提取液中分离出来。

多糖的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

苯酚-硫酸法是利用多糖在硫酸的作用下先水解成单糖,并迅速脱水生成糖醛衍生物,然后与苯酚生成橙黄色化合物。

再以比色法测定。

三、主要试剂、仪器

1.绿茶。

2.硫酸、乙醇、氯化钠、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

3.苯酚:

5%水溶液。

4.葡萄糖溶液:

30.00gmL-1。

5.EC(表儿茶素)标准储备液:

10mgmL-1。

6.盐酸联苯胺:

1%的水溶液。

7.亚硝酸钠:

0.5%的水溶液。

8.Millipore超滤器、UV2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Alpha-I-5真空冷冻干燥机、多功能粉碎机、集热式磁力搅拌器。

四、实验部分

1.茶多糖的提取

分别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适量绿茶茶末茶末若干份,茶末分别于85℃的水中恒温加热1h,冷却至室温,过滤,在清液中加入3倍于其体积的无水乙醇,醇析3h后将所得的沉淀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