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组老年护理学论文最终修改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683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组老年护理学论文最终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五组老年护理学论文最终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五组老年护理学论文最终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五组老年护理学论文最终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五组老年护理学论文最终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五组老年护理学论文最终修改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五组老年护理学论文最终修改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五组老年护理学论文最终修改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五组老年护理学论文最终修改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五组老年护理学论文最终修改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组老年护理学论文最终修改版.docx

《第五组老年护理学论文最终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组老年护理学论文最终修改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组老年护理学论文最终修改版.docx

第五组老年护理学论文最终修改版

 

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调查类)

 

研究题目:

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调查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护理学班级:

14护乙B

临床指导教师:

庞书勤职称:

教授

 

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调查

摘要为应对中国老龄化加速的趋势,研究老年人再就业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老年人对于自身再就业的看法,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关键。

利用2017年福州市“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调查”问卷的原始数据,由SPSS数据分析得出老年人愿意就业的比例高达81.8%,13.6%于是否再就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仅有4.5%人表示不会再就业。

关键词:

老年人;再就业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的提高及各方面养老政策的扶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渐严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65岁)占总人口的比重达8.9%;2011年我国老年人的比重达9.1%;2012年我国老年人的比重达9.4%。

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数量将猛增到20亿,老年人口的比例可望从目前的1/10猛增至1/5,平均每年增长9000万。

同时,我国的老年人口发展进程特点是老龄化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城乡倒置(农村老年人口数量为1.04亿人,占全国老年人口比例的58.3%)。

与之相伴的还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社会负担加重,即老年抚养系数不断上扬,加重了劳动人口的经济负担。

2006年我国的抚养比(每百名劳动人口负担老年人的比例)为13%,2010年为19%,即5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人。

据最新预测,2020年约3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人,而2030年则约2.5个劳动人口负担1个老人。

社会保障费用增高:

老年人后比重与社会保障水平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

人口老龄化使国家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大增加,医疗费用和养老金是社会对老年人主要的支出项目,加之各种涉老救助和福利,庞大的财政开支给各国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

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加剧:

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及寿命的延长,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显著增加,这不仅使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加重,同时也对医疗资源提出了挑战,对医疗设施、医护人员和卫生费用的需求急剧增大[1]。

人口老龄化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应对老年人口增多的挑战,处理得当就是机遇,反之就是老龄化危机。

倘若能积极采取措施抓住机遇,主动迎接老龄化挑战,利用好我国庞大的老年人力资源,就有可能变被动为主动,扭转老龄化的危机[2]。

而且《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到要“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其中老有所为也是强调了老年人参与的重要性。

而老年人参与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老年人再就业问题。

老年人再就业主要是指离(退)休老年人的再就业(由于一直无正式工作的老年人不存在退休的问题),而老年人的就业意愿是老年人再就业的一个关键点,因而有必要深入地研究一下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这一问题。

那么离(退)休老年入真实的就业意愿是什么状况,是高还是低呢?

这是本文力图解释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研究的深入,老年人口再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逐渐为学者们所关注。

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带来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提高,贫困是老人参与劳动的直接原因,养老金对老人就业有着显著的挤出效应旧J。

我国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也较高,并呈逐渐递增态势H1。

上海组织的两次大型老年人口调查也显示,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强烈,在享受退休金待遇的老年人中分别有22.5%和11.9%的老年人选择退休后再就业[3]。

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主要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原职业、健康状况等[4]。

车翼和吴海盛的研究分别突出反映了老年人养老金和子女数量、外出打工人数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5]。

对于高校退休教师来说,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原职业直接影响其再就业,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更为重要[6]。

对于农村老人来说,年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家庭收人水平、子女数和外出打工人数是影响其参加劳动的主要因素[7]。

关于老年人退休后的再就业意愿,王红漫对北京大学部分离退休教职工及其家属就业愿的考察表明,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和晚年生活观念等变量中,受教育程度是最重要的因素[8]。

但钱鑫利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的研究结果则显示,老年人年龄、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等自身因素对就业意愿影响显著,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却不显著[9]。

通过文献回顾可以发现,学者们对我国老年人口退休后再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对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已有研究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也未得出一致结论。

2、数据和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全部来源于2017年福州市“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调查”问卷的原始数据,在福州市老干局附近各小区、福州市老年医院以及闽侯县采用随机取样法选取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4份,删除其中有数据缺失的问卷,共获有效问卷89份。

其中男性老人46位,女性老人43位。

2.对象和方法

2.1对象:

闽侯县目前无固定职业的(离)退休老年人(年龄≥65岁)

2.2方法

2.2.1调查方法:

对调查地区的老年人进行随机取样,由研究者本人调查,采用同一导语,现场调查,当场回收。

2.2.2研究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

此问卷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户口类型、婚姻状况、健康水平、学历水平、曾从事的工作等;第二部分采用自行设计量表,量表共24个条目,包括对再就业的态度,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三个维度。

量表将就业意愿设计为二分类变量,每个问题“是”计分为1,“否”计分为0。

问卷最高分为23分,最低分为2。

界定问卷得分24~16分为愿意再就业,15~8分为无所谓,7~0分为不愿意再就业。

2.3数据处理:

采用SPSSl7.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比较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n=88)

项目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45

51.1

43

48.9

年龄

65-75

59

67.0

76-85

14

16.0

86-95

15

17.1

受教育程度

小学及以下

27

30.9

初中

高中

本科及以上

28

17

16

31.8

19.3

18.2

婚姻状况

有配偶

67

76.1

无配偶

21

23.9

户口性质

城镇

51

58.0

农村

37

42.0

退休前工作

教育教学

10

11.4

机关管理

21

23.9

技术类

个体经营

其他

41

6

10

46.6

6.8

11.4

经济状况自评

较好

37

42.0

一般

39

44.3

较差

12

13.6

身体状况自评

较好

33

37.5

一般

38

43.2

较差

17

19.3

有无子女困难

9

10.2

79

89.8

3.2再就业意愿

表2:

再就业意愿各维度得分

维度

条目

总分

总分(均值±标准差)

对再就业的态度

6

0-6

431(4.9±1.5)

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11

0-11

755(8.6±2.9)

再就业价值观

7

0-7

417(4.7±1.7)

总分

24

0-24

1603(18.2±5.1)

3.3年龄与再就业意愿各维度得分比较

年龄与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意愿3个维度得分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年龄越低的老年人各维度得分均值越高。

见表3

表3:

年龄与再就业意愿各维度得分比较

项目

年龄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对再就业的态度

65-75岁

59

5.6786

1.92553

.0003

76-85岁

86-95岁

14

15

1.5000

1.4200

.77682

.08708

 

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65-75岁

59

9.2857

3.12525

.0002

76-85岁

86-95岁

14

15

2.3333

2.0781

.10637

.10945

 

再就业价值观

65-75岁

59

4.9857

1.86304

.0001

76-85岁

86-95岁

14

15

4.9333

4.7607

1.52978

1.6823

 

 

3.4经济状况自评与再就业意愿各维度得分比较

经济状况自评与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意愿3个维度得分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经济状况自评较差的老年人各维度得分均值越高。

见表4

表4:

经济状况自评与再就业意愿各维度得分比较

项目

经济自评

N

均值

标准差

P值

对再就业的态度

很好

37

4.8919

1.62931

.0035

一般

较差

42

9

4.8810

5.0000

1.43480

1.11803

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很好

37

8.5676

2.78429

.006

一般

较差

42

9

8.3333

9.7778

3.12087

2.38630

再就业价值观

很好

37

2.6757

1.78036

.0097

一般

较差

42

9

4.9762

5.7778

1.58481

1.48137

3.5身体状况自评与再就业意愿各维度得分比较

身体状况自评与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意愿3个维度得分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身体状况越好的老年人各维度得分均值越高。

见表5

表5:

身体状况自评与再就业意愿各维度得分比较

项目

身体状况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对再就业的态度

非常好

33

5.1818

1.33357

.0012

一般

较差

38

17

4.6316

4.9412

1.58406

1.47778

.

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非常好

33

9.1212

2.42071

.0008

一般

较差

38

17

8.0000

8.8235

3.16228

3.14713

再就业价值观

非常好

33

4.6970

1.55090

.0006

一般

较差

38

17

4.6316

5.0000

1.86607

1.54110

3.6有无子女困难与再就业意愿各维度得分比较

子女困难情况与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意愿3个维度得分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子女有困难的老年人各维度得分均值越高。

见表6

表6:

子女困难与再就业意愿各维度得分比较

项目

子女收入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对再就业的态度

无经济困难

79

4.8734

1.52220

.0001

有经济困难

9

5.1111

1.05409

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无经济困难

79

8.4810

2.89943

.0007

有经济困难

9

9.4444

3.08671

再就业价值观

无经济困难

79

4.8861

1.60118

.0005

有经济困难

9

3.3333

1.80278

4讨论

本文虽然控制了性别,户口类型,老年人的退休前的单位性质等,但是,这些因素并未对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产生任何显著影响。

回归结果显示,年龄、经济自评状况、健康状况自评、女经济状况等因素对于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

具体来说,着年龄的升高,老年人再就业的意愿在下降,对于再就业抱着无所谓态度意愿的老年人也在下降。

这一结果合乎正常的规律,对于老年人来说,年龄越大,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没法继续工作。

而且,年龄越大的老年人退休的时间越久,尤其是女性老年人,退休时间越久老年人越适应退休以后的生活,再就业的意愿逐渐减弱,而刚刚退休的老年人反而不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再就业的意愿会更高。

所以,随着年龄的升高老年人再就业的意愿会逐步降低。

从老年人的经济自评状况来看,与那些自认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相比,比较宽裕的老年人不愿意就业,虽然宽裕和大致够用的老年人也不愿意就业,但是,他们与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在就业意愿上没有显著差异。

从本文的分析结果来看,经济状况最差的和经济状况最好的老年人更愿意就业,而经济状居中的老年人最不愿意就业。

虽然同样都是愿意继续就业,但是,不同经济状况的老年人再就业的原因有所不同。

对于经济状况较差的老年人来说,再就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弥补收入不足,而经济状况很宽裕的老年人再就业恐怕更多的是为了身心健康实现自我,希望“老有所为”。

从子女的经济状况来看,子女中经济状况有困难的老人更愿意就业,而子女经济状况宽裕人数越多的人越不愿意再就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依赖子女在经济上养老,而是依靠养老金。

但是,子女的经济状况依然会对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产生影响,因为一旦子女的经济状况不好,老年人一般会对子女接济,在经济上给子女接济。

当然,当子女的经济状况比较好的时候,子女也会在经济上给予父母资助,这样的话,老年人再就业的意愿就会降低。

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有研究发现增加收入,补贴子女生活也是目前许多老年人选择再就业的一个因素。

回归分析结果还显示,与健况自评很好和一般的老年人相比,健康状况自评较差的老年人觉得再就业无所谓或不愿的可能性越大。

5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较为强烈,调查对象中不排除部分老年人或者准老年人退休以后继续就业的,但更多老年人虽然有就业意愿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相关政府机构应加强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统筹安排,拓宽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第3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

12-14.

[2]吴香雪,王三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的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吴香雪,2015(6):

77-78.

[3]宁泽逵,王征兵,宁攸凉.发展中国家老人劳动参与规律分析:

基于巴西、印度的比[J].华东经济管理,2012(5):

153-155.

[4]王金营,蔺丽莉.中国人口劳动参与率与未来劳动力供给分析[J].人口学刊,2006(4):

19-24.

[5]桂世勋.为老年人就业创造新机会——以上海城市老人为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88-93.

[6]程馨.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青岛:

青岛大学,2008.

[7]车翼,王元月,马驰骋.老年劳动者劳动供给行为的Logistic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

(1):

73-82.

[8]左伟,吕立国.高校退休教师社会参与的调查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76-78.

[9]庞丽华,RozelleScott,deBrauwAlan.中国农村老人的劳动供给研究[J].经济学:

季刊,2003

(2):

721-7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