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7792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得体会:“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得体会:“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得体会:“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得体会:“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得体会:“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心得体会:“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心得体会:“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得体会:“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doc

《心得体会:“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得体会:“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得体会:“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doc

心得体会:

“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观后感(最新)

近日,局党委组织在职党员干部赴国家博物馆参观“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

展览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原版手稿、图书照片、绘画雕塑,全景式展示了马克思的生平、革命实践、理论贡献和精神境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运用和丰富发展的光辉历程,令人震撼,催人奋进。

展览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壮丽人生”展出了大量珍贵史料,通过该部分的参观学习,我对马克思的一生和革命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马克思的认识更加丰满立体,而且感觉马克思的思想、人格和精神离我更近了。

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

马克思胸怀崇高理想,一生都在追求真理,为人类解放而奋斗,他的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创新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与恩格斯的革命友谊、与妻子燕妮患难与共的爱情故事将永远被传颂。

参观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的展览后,我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

马克思给世人留下了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结出丰硕果实,创造人间奇迹,中国的发展实践和光辉成就,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该部分展览启迪、鞭策着作为后继者的我们,继承弘扬先辈拼搏奋斗的精神,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第三部分展出的是“新创作马克思主义题材美术作品”。

这些新作品由中国美术界精心创作,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为观众还原了珍贵的历史瞬间,艺术化地展现了马克思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一生,带给观众强烈震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总之,通过参观学习,我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领会,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重大意义、世界影响和当代价值的理解,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贡献的认识。

我要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不断从理论学习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真理力量,并且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岗位,全心全意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

离退休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现代社会是一个人际关系耦合的网络体系,每个人处在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人际关系网络中。

人际关系的客观重要性激发人们搞好人际关系的心理渴求,而人际关系的复杂多样性又引起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焦虑。

本文主要联系服务处工作中所见所感,谈一谈离退休生活社会交往中人际关系的必要性和重建途径。

对于大部分离退休的人来说,从一个熟悉的环境突然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时,原来的人际关系和生活习惯发生改变,新的人际关系需要重新建立,会出现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的状态,并产生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焦虑,比如孤独感、失落感,甚至由此引发一些心理和身体上的疾病。

因此,重建离退休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化解不同阶段的不同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有利于缩短退休过渡期。

离退休群体是一个小社会,信息繁复,多姿多彩,如果离退休后能较快融入其中,可以尽快了解离退休生活的乐趣,排遣孤独失落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促进个体较快融入新的社会生活。

二是有利于身心健康。

情绪是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它既是主观心理感受又是客观生理反应。

心理学研究证明,情绪影响人的身体状况,人际关系影响人的情绪,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产生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缓解压力,有益于身体健康。

三是有利于家庭和谐。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释放积极的能量,促使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对于离退休的人来说,更利于家庭和睦。

四是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

离退休前的人际关系更多是跟本职工作挂钩的工作关系,离退休后可以接触到专业或工作以外的其他人际关系,有利于重拾和发现个人兴趣爱好,或者将自己的专业用在社会公益事业上,拓展人生宽度,实现自我价值。

离退休后如何重建人际关系呢?

这个问题可以从个体和组织两个维度来探讨。

从个体来讲,需要增强主动性。

一是从思想意识上主动接受离退休状态,保持良好心态,提前规划离退休生活。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人离退休后不好意思参与到离退休群体中来,一段时期都处在观望状态,或持有抵触情绪。

这样不但不利于角色转变,还影响自己在良好人际关系中的幸福获得感。

二是通过参加文体活动积极培养兴趣爱好,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举例来说,我委有的退休同志及时转变角色,积极投入到老干部大学学习和活动中来,有的老同志参加5门课程的学习,每门课程平均20人,这就意味着他们的人际关系圈至少有5个,在认识朋友的同时,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老有所学、老有所获、老有所乐,何乐不为?

三是在参加社会服务活动中拓展人际关系。

人们退休年龄一般为60岁,很多人离退休之前在专业领域有不少建树,离退休后仍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余热,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比如我委有的离退休人员继续在相关单位担任顾问,有的热心助学公益事业,有的在社区街道做志愿者,在参加各类社会服务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发挥余热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从组织来讲,需要积极作为。

一是做好与离退休人员的对接工作,在信息上互通有无。

离退休人员到组织报到,组织应详细了解个体的信息,并针对个体情况将单位的办事流程、具体职责、各项活动、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等给予详解,使其在思想上对组织有亲切感和归属感。

二是拓展人际关系载体。

通过调研离退休人员的需求,组织各类活动,通过活动载体帮助离退休人员重新认识自我,重建人际关系。

比如我委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活动设施齐全,老干部文体活动丰富,目前共开设近20个班,还积极开展棋牌类、球类等协会活动,中心在工作日和工作时间全天候开放,成为老干部之家,为老干部重建人际关系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

三是注重区分不同的情况,做到精准精细服务。

根据工作实际,离退休人员可以参照年龄、爱好、性格、生活自理程度、家庭情况(配偶、子女)、养老方式等因素分为多种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组织,找准重建人际关系的切入点。

对于生活完全自理,应该鼓励其多参加活动,多拓展人际关系;对于丧偶或失独老人,在多关心常问候的同时,应当鼓励身体好的走出家门,在单位或社会组织的活动中承担更多责任,转移其注意力,增强其在良好人际关系中的获得感;对住养老院的,要经常探望或电话问候,鼓励其通过参加活动交朋友或通过组织掌握的信息帮助其交朋友,从而消除孤独感。

比如我委有两位老同志住同一养老院,但是互相不知道,且其中一人老伴刚刚去世。

得知情况后,我处主动到养老院探望并介绍两人认识,通过聊天发现两人有很多共同爱好,今后在养老院也多一个朋友相互照应。

社会交往是离退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环,作为发改委老干部工作者,坚持“精准服务”的理念,为一千多位老干部搭建人际关系的平台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使老干部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中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不仅是服务管理工作的题中要义,更是老干部自身充满正能量、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题中要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