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860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docx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论选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docx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1.“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这句话出自哪本书?

(考查教材宋元明部分)

A.A.《艺概》

B.B.《沧浪诗话》

C.C.《岁寒堂诗话》

D.D.《石洲诗话》

正确答案:

B

2.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的景象符合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哪一品()(教材隋唐五代文论,视频课件第十五至十八讲)

A.A.冲淡

B.B.典雅

C.C.纤秾

D.D.绮丽

正确答案:

C

3.

刘勰《文心雕龙》中,能够体现作者对于个人性情和文章体式之间关系的理解的是()(教材南北朝部分,视频课件第七、八、九讲)

A.A.情采篇

B.B.体性篇

C.C.原道篇

D.D.丽辞篇

正确答案:

B

4.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以下哪位文论家的观点()(教材明代部分,视频课件二十二到二十四讲)

A.A.李贽

B.B.袁宏道

C.C.周敦颐

D.D.曹雪芹

正确答案: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元九书》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

白居易

6.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提出“发愤著书”的是()。

正确答案:

司马迁

7.大音希声,()。

正确答案:

大象无形

8.梁启超对小说的看法体现在他的论文()中。

正确答案: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9.“童心说”的提出者是()。

正确答案:

李贽

10.“性灵说”的提出者是()。

正确答案:

袁枚

11.

“诗穷而后工”的提出者是()。

正确答案:

欧阳修

12.张炎在《词源》中,认为词创作的最高标准是()。

正确答案:

清空

13.盖文章,(),不朽之盛事。

(曹丕《典论•论文》)

正确答案:

经国之大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解释“知人论世”。

(教材先秦部分,课件孟子部分)

正确答案:

要充分论证孟子说这句话的语境,以及这句话产生的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阐释钟嵘“物感说”这一概念。

正确答案:

具体结合《诗品》展开论述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阐释“童心说”这一概念。

正确答案:

具体要谈到明代的历史语境,以及这一概念本身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论述《沧浪诗话》的主要思想。

(教材宋元明部分,课件严羽部分)

正确答案:

主要论述他的以禅喻诗以及他对当时宋代诗论的反思。

严羽《沧浪诗话》,是一部以禅喻诗,着重于谈诗的形式和艺术性的著作。

由于诗的形式和艺术性也是诗学中重要的问题,所以它对于后来的诗论和某些诗人的创作,会发生相当大的影响。

同时又由于作者的论点有主观唯心论的倾向,所以难发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却也招来了比较多的非难和攻击。

现在加以整理,以供研究我国古典诗歌和文学理论上工作者的参考。

  《沧浪诗话》附见沧浪吟卷,自言见到宋本;明都穆重刻沧浪先生吟卷,亦言元刻本。

今以宋元本均未见,置不论。

其别出者以说郛及津逮秘书二本为最流行。

此后各种翻刻之本,大抵不出此三种。

但此三种实亦同出一源,无大区别。

校释之语以一部分是旧稿,原系文言,虽经删改,未必能改得纯粹。

为求统一起见,即此校释说明,也不免难些浅近文言,这是需向读者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分析李贽的文学思想。

(教材明代部分)

正确答案:

言之成理即可。

主要论述“童心说”以及李贽的时代意义。

李贽的文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学思想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开放性思维和“异端”个性是其文学思想的两大支柱,而“童心”则是其文学思想的内核。

李贽以“童心”为统帅,还具体阐释了以“性情”为出发点的文学创作规范和以“化工”为尺度的审美准则。

因此,在古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时代意义和美学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何理解“诗言志”这一诗学命题。

(教材先秦部分,课件孔子部分)

正确答案:

对于“诗言志”理论的认识,重在明确三个层次:

其一,要回避单一的“以志释志”,“以诗言诗”的阐释状态,将“诗言志”作为整体的理论,而不单是一个词语或概念,结合它的思想基础或关系概念作更完整的理解。

其二,在此基础上,披除杂陈,超越单一的“政教”、“言情”的片面归纳,看到中国古人重人、重人格的一脉思路,发现其真实而合理的内核,即人格内涵,得出人格诗学这一结论,拓展中国诗学的新视野。

其三,“诗言志”的人格内容,于内在的角度,表现为理性的内在消融和单一的心理因素的超越,进而以潜气内转、整体和顺的人格结构灿然于前;于外在的角度,更多的则是人格内潜的无意识表现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简评刘勰的“物色论”。

(教材魏晋南北朝部分)

正确答案:

正一《文心雕龙》有《物色》篇,把“物色”作为景色,在刘勰以前就有了,象《文选•颜延年秋胡诗》:

“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

”物色指景色,已到日落桑榆的时候。

把物色作为一个文论的命题来作专篇讨论,这是始于刘勰,在刘勰以前还没有人这样看重过物色,提出过这样的命题,更谈不上作专篇讨论了。

因此,提出这一个命题来作专篇讨论,这是刘勰创作论的创见之一,是值得称道的。

自从刘勰提出物色这一命题以后,萧统编《文选》,就把“物色”作为赋的一类,选了《风赋》《秋兴赋》《雪赋》《月赋》四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刚才已经在《西方文论选读》这门课的课程作业里介绍过理论课的大致情况了。

嗯,所以现在长话短说,我再多讲几句古代文论的情况。

西方文论是有系统性的,我们读到的是一种整体性的建构。

而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走上的却是另一条路。

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大多是零散的,它不关注思想的整体性,所以你们可以发现我国有很多的诗话,这些诗话的排列方式都是一条一条的罗列,并且每条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

当然有一些著作是不在这个行列之内的,比如著名的《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在思想上有完整的体系,并且在布局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但是,事实上,《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长久以来,它都是寂寞的。

所以,可以这么说,中国主流的文学批评不追求思想上的整体性。

另外,我还想强调一点,就是中国文学批评不是一个小文学的概念,它的指向是广阔的,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对文学的理解中还有文章等其他含义,尤其是先秦时候的文论,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先秦思想体系中就没有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所以,如果想要对中国文学批评史有一个全面了解的话,那么首先要对中国古代的哲学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阅读一些基本的儒家典籍就是必须的,最后一点想说的是,中国古代文论从来不是单独的一块,在它的周围还有其它的艺术理论,比如音乐、书法与绘画。

这些其它门类的艺术理论与文学理论是水乳交融的,所以如果能对中国古典世界里的其他艺术与艺术理论有所涉猎,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上学期,因为我们有中国古代画论课,所以我期末尝试着写了这方面的论文,我当时探讨的是诗与画的关系,具体以石涛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他的题画诗。

我会把自己课程论文的部分放在课程论坛上与同学们一起讨论的。

现在该说课程作业的问题了。

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我们的教材编选的是原文,说明性的文字相对较少。

所以同学们首先要多看原文,多听光盘上的讲解。

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然后,我的要求呢,和西方文论选读这门课的要求是相似的。

就是同学们给我提供一份阅读心得就可以了。

这份读书心得,希望你们能够按授课进度,慢慢写。

比如读到《论语》中的一段话,你觉得有感触,那么就摘抄一下,在原文后面写出你的心得来。

又比如,读到魏晋南北朝了,你对《典论•论文》有想法,那么同样可以写下来。

基本上希望同学们在每一个时段都能做一点摘抄,字数精炼一些,只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啦。

从先秦到近代大概有十来条摘抄就可以了,当然多想多写也是欢迎的。

嗯,希望在中国古代文论的海洋里我们收获多多。

正确答案:

1、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朱熹解释为:

兴,指诗歌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

可以激发人精神之兴奋,从吟诵、鉴赏诗歌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比较侧重诗歌

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情感.群,指文学作品的

团结作用.怨,就是文学作品(诗歌)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讽谏作用.孔子在论语

中很多的思想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而且有一种超前的,甚至永恒的真理所在!

2、《庄子•外物》篇中提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对文学艺术创

作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尤其是诗歌创作,往往以少总多,追求"味

外之旨",而《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

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3、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

"我知言,我善养我浩然之气."提出了"知

言养气"说.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

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

."养气"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

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然后才能写出好的

文学作品."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最本质的人格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

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对中国的

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4、"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说:

"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是比较科学的文学

批/评方法."以意逆志"的"意"当是指读者之意,而"志"则是作者的思想意志.就是

说读者要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但是我们在理解"以意逆志"时要联

系孟子说话的整个意思.孟子说: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

为得之."即是认为,解释诗的人,不能以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理解,也不能以个别

词句影响对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以意逆志"呢?

这就要求"知人论世"了.即应当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

平、思想、作品的时代背景.可以说"知人论世"是"以意逆志"的前提,而"以意逆志

"则是"知人论世"的结果.孟子的"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说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

评方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大量的诗话、词话等大抵都是运用这一原则进行

文学评论和批评的.

5、《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在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强调诗歌

是"吟咏情怀"的."情志"说正确地阐明了抒情言志的特点,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

已进一步深化了.情志说的提出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发展影响很大.

6、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的,根本主张是提倡自然英旨强调感情真挚,强调

诗歌应以抒情为主,对一切妨碍抒情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他都表示反对.提倡"

直寻"和"自然英旨",主张诗歌创作要以自然为最高的美学原则,强调感情真实.既

然强调"直寻"、"自然"、要求"真美",自然要反对数典用事的掉书袋和拘忌声病的

当时盛行的"永明体".他说:

"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即不是借助于掉书

袋的数事用,而是语言自然明晓.而对于"永明体",由于禁忌太多,苛细琐碎,所以"

文多拘忌,伤其真美".

7、《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长于诗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的论说,这实际

上是在讲创作时如何构思形成作品的意境,是对刘勰"神与物游"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思",可理解成创作中的神思,即艺术思维活动,侧重于创作主体的情志意趣活

动;"境",是激发诗情意趣并且表现之的创作客体境象."思与境偕"说明艺术思维是

与具体物象相结合的,境"与"思"偕往,相互融会,就构成了作品的意境世界.

8、苏轼在《送参寥师》一诗里,用佛教的"空静"观来说诗:

"欲令诗语妙,无厌

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讲到了创作主体与客体所构成的一种最佳精神

状态.

9、李清照在《论词》一篇中提出的著名观点,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

反对以诗的粗疏的格律来破坏词的音乐美.6、"妙悟"说:

妙悟是严羽以禅喻诗的

核心内容.在佛教禅宗里,妙悟本指主体对世界本体"空"的一种把握.就诗而论,妙

悟即真当是指诗人对于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的一种直觉.而"悟有浅深",每位诗

人并不是都能在自己的创作中完美地遵循这种艺术规律,因而造成了各人各派诗歌

的审美价值的不同,亦即形成了诸家体制的高下之分.

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提到的"兴趣",实是"妙悟"的对象和结果,即指诗人直觉

到的那种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兴趣"的"兴"在古典诗论里的一种发展,与钟

嵘所说的"滋味"、司空图的"韵味"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都概括出诗歌艺术的感性

直观的特点及其所引起的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

10、情景是谢榛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诗乃模写情景之具".同样的景物,主体

不同,后有不同的观感.诗歌内在的情感要深长,外在的景物要远大,情和景应该互

相融合,而二者的融合取决于"情景适合".

11、明后期重要的思想家李贽,他的思想对文学批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贽主张文学要表现童心,他所谓的童心就是真心是不受道理闻见即儒家正统教条

熏染之心.童心不仅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评价一切作品的首要的价值标准.这种观

点与七子派强调复古摹拟是对方的,成为公安派性灵说的直接理论源头.

12、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王国维认为,文学是超越功利的纯粹艺

术,文学的审美功能是其价值的根本体现,而"境界"正是从审美层面对诗词艺术提

出的理想标准.唐代以来有关意境的理论至此才达到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13、《乌篷船》是周作人早期散文中很为人所称赞的一篇。

初读有琐细和平

淡之感。

说它琐细,《乌篷船》里记叙乌篷船的用途、种类、结构、外形,几乎

是絮絮地谈,状物唯恐其不细,绘貌唯恐其不周。

那些工匠式的介绍特别是那几

句对船头的描述:

“船头著眉目,状如老虎,但仍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

分明流露出了对家乡风物的亲近感情。

尽管作者的语气很平静,我们却不难揣想

他那副津津乐道的表情。

那些似乎漠然而处的形容句更都一个个活动了起来:

上脚划的小船,“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

这感受多么真切,我们仿佛也坐在左右摇晃的小划子里,迎着岸边的泥土和小草

靠过去了。

《乌篷船》用的是简体文字,是为外乡朋友子荣君介绍家乡风物而写

的,记叙中的琐细,微微沁出一种人情味的温暖。

14、《伤逝》作为鲁迅唯一一部以青年男女恋爱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写得异

常凄切哀婉,情意悠长。

作品在叙述方式上采用了“涓生手记”的形式,以涓生

的会议来叙述他与子君的这场另人心碎的恋情。

这样,就便于直接表达人物的内

心活动,便于充分地抒情。

比如:

作品对热恋中的涓生在会馆里期待子君到来时

的迷惘、忧虑、急切的心情,描述得非常真切;涓生心不在焉地翻着随手抓过来

的书,耳朵却聚精会神地听着大门外一切往来的履声,细心地分辨着子君的脚步

声,而脑子里却翻滚着种种祸事的忧虑……。

对于涓生后来的悔恨和悲哀以及他

内心深处的真情,作者也使用第一人称将其淋漓尽致地表述出来。

15、小说《家》写于1931年。

小说描写了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中

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

小说立足于“五四”新

文化的立场,立足于年轻人的叙述视角,全面批判和否定封建家族制度以及传统

的儒家思想观念的价值立场。

这部小说是一张控诉状,写出了旧家庭制度的一切

罪恶,如爱情的不自由、个性的压抑、礼教的残忍、长者的绝对权威和卫道者的

无耻。

作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

其所描述的恋爱婚姻悲剧的真正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唤醒青年人

的意识,启迪与号召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

在作者看来,觉慧与婢女鸣凤的恋爱

悲剧,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之间的婚姻悲剧,其根源都在于他们追求幸福爱情

、婚姻的愿望与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旧的家族所代

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他们的幸福和生命。

巴金写这部小说,目的在于他要以笔

为武器,对这个“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