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恢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7915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恢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态恢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态恢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态恢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态恢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生态恢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恢复.docx

《生态恢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恢复.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恢复.docx

生态恢复

1、生态工程定义:

指人类利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与技术组装,对于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性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

①生物多样性变化②层次结构简单化③食物网结构变化④能量流流动出现危机和障碍⑤物质循环发生不良变化⑥系统生产力下降⑦生物利用和改造环境能力弱化及功能衰退⑧系统稳定性下降

3、退化生态系统退化形式:

⑴突发性(突变)特点:

干扰力〉抵抗力,时间短、速度大、难恢复。

⑵跃变退化工程特点:

干扰持续,存在时间长、退化速度前期慢后期快,如草地超载放牧。

⑶渐变退化过程如土壤退化。

⑷间断退化过程特点:

是两次干扰间隙,生态系统有一定程度恢复。

如刀耕火种下的土壤退化。

4、生态系统健康是指:

研究生态系统对胁迫条件的反应,从而找出生态退化或不健康的因素。

5、生态系统健康目的:

指导生态退化的防治和恢复以及恢复后生态系统管理。

6、生态系统结构包括:

①物质结构:

提倡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系统稳定和持续发展②时空结构:

合理配置,能最大程度利用时空与环境资源③营养结构:

实现生物资源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与转换,形成一个高级、无废物的系统。

7、生态位理论要避免引生态位相同的物种,尽可能使各种物种的生态位错开。

8、封山育林技术的概念:

封禁(基本手段)+培育+管理→恢复林草植被

9、封山育林的意义:

⑴见效快,南方少则3—5年,多则8—10年,北方10—15年可郁闭。

⑵能形成混交林,发挥多种生态效益。

⑶投入少、见效快①人工:

封育45—75人/K㎡人工林100人/K㎡种苗开支:

封育≤人工林封育形式:

混交林又多种林副产品。

10、次生林改造:

指改造次生林低劣林分的综合技术措施。

11、次生林改造对象:

①生长衰退无培育前途的多代萌生林②非目的树种组成的林分③郁闭度在0、2以下的疏林地④遭受自然灾害的林分⑤天然更新不良,低产的残破近熟林。

12、次生林改造技术模式:

①全面改造②林冠下造林改造法③带状改造④择伐改造⑤抚育间伐⑥栽针保阔

13、低产林形成的原因:

①造林树种选择不当②整地粗放,栽植技术不当③缺少抚育,管理不当

14、植物篱营造技术:

是指在山丘、坡面上,沿等高线按一定间隔以线状或条带状密植,多年生灌木或草本植物形成能挡水档土的泥巴墙以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技术。

15、草原退化:

是指不合理的管理与超限度的利用在不利的生态地理条件下所造成的草原生产力衰退与环境恶化的过程。

16、草原退化的生态学原理:

17、草原退化的特点:

①植物种类成分发生变化A优良牧草衰退、消失B一年生或多年生草地杂草侵入②草地生境条件恶化(土壤裸露、干旱、贫瘠、风蚀、沙化、盐碱化严重)③出现鼠虫害

18、草原退化的原因:

①草场利用强度过重、蓄草矛盾日益突出②盲目开垦草原③滥挖与樵柴④土壤养分平衡长期失调,输出大于输入,肥力大幅度下降⑤草原资源开发与发展工业造成的破坏与污染

19、封滩育草意义:

①有利于固定草场使用权,改变了无人管理,只利用不建设。

②相当于储存了大量冬春饲料,保证草原畜牧业的稳定。

③有利于定居游牧政策的落实。

④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20、草原松耙:

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21、划破草皮:

划破草皮的深度,一般以10~20㎝为宜,行距以30~60㎝为宜。

划破的适宜时间,一般在早春或晚秋。

22、荒漠化一般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

23、土地退化分为: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碱化、红漠化

24、荒漠化危害:

①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威胁基础设施②为沙尘暴提供了足够的沙源③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引发饥荒,造成系列经济、社会问题④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经影响到其他国家、地区。

25、我国荒漠化的趋势:

局部好转、整体扩大、破坏速度超过治理速度。

26、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

治沙主要措施是机械沙障;在自然条件较好地区:

机械沙障是治沙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沙障设置一般为25~50%的透风孔隙度,沙障方向在迎风坡方向。

27、机械沙障采用:

柴、草、树枝、黏土、板条等材料在沙面上设置障碍物控制风沙流动的方向、速度、结构统称机械沙障。

28、引水拉沙造田定义:

是利用水的冲力把起伏不平、不断移动的沙丘改变为地面平坦,风蚀较轻的固定农田。

29、荒漠化的表现:

30、生物操纵法:

尝试通过改变鱼类的组成和密度为主要内容的食物链调控技术,来调控内湖的营养结构,促进水质的恢复

31、生物操纵法的原理:

①生物间的互利共生原理:

利用生物间相生相克的原理,促进良性生态系统中出现的生物种类生长。

②食物链原理:

食物网、链维持生态平衡。

③生物多样性原理:

复杂的生态系统是最稳定的。

32、微生物修复法:

①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植物修复的配套技术,还可与其它技术结合,成为综合技术或工程的一部分。

②投加高效有益微生物,可使水体COD去除率提高。

③投加组合菌种比投加单一菌种去除有机物污染物效果更好。

④微生物物种的选择要因水制宜。

33、微生物修复的优点:

①完全采用生物净化作用,细菌本身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

②有效降低N、P、K含量控制富营养化。

③见效快、24小时可增加透明度,除臭。

④适用范围广。

34、生态护岸主要功能:

①实现水岸与内部的生态联系,物质、养分、能量交流。

②护岸植物根系固着土壤,增加土壤渗透率,并截流初期雨水,净化水质,涵养水源。

③抵抗流水冲刷,保护堤岸,增加堤岸结构的稳定性。

④造价较低,无需长期的维护管理。

35、生态护岸类型:

①生态原型护岸(近自然修复法)②模拟生态型护岸③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

36、生态护岸设计原则:

①满足河堤的稳定要求,并降低工程造价。

②尽量减少刚性结构,增强护岸视觉中的“软效果”。

③根据水位变化范围,选择植物及其种植范围。

④应设置多孔性构造,为生物提供“安居房”。

⑤尽量采用自然的材料,避免二次环境污染。

37、小流域治理方针:

保源、护坡、固沟。

治理顺序:

一般先坡面后沟道,先支毛沟后干沟,先上中游后下游。

38、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

①南方小流域以防洪救灾为中心,以河道综合整治与搞好坡面水土保持为重点。

②北方小流域以抗旱保水为中心,以治沟和坡面水土保持为重点。

39、水土保持包括几方面的含义:

①水土保持是对水及土两种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保持不等于土壤保持。

②保持的含义不仅限于保护,而是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

③水土保持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良当地农业生态环境,为农业生产与建设服务。

40、水土流失是指:

陆地表面由外力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损失与破坏,包括土壤侵蚀与水的损失。

41、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

①分布范围广、面积大②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③土壤流失严重。

42、水土流失的危害:

①破坏土地资源,吞噬农田,威胁群众生存。

②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③泥沙瘀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④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

⑤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

⑥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43、梯田形式:

①水平梯田②反坡梯田③坡式梯田④隔坡梯田

44、梯田的作用:

①改变了田面坡度,增加了入渗时间,减缓了径流流速。

②切断了坡面径流,减小了汇流面积,减小了径流量。

③实现了坡地梯田化,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单产产量。

45、沟头治理工程作用:

为固定沟床,拦蓄泥沙,防止或减轻山洪及泥石流灾害而在山区沟道山区沟道中修筑的各种工程措施。

46、沟头防护工程:

是为了防止沟头因径流冲刷而发生的沟头前进与扩张,有蓄水式和排水式两种,以蓄水式为主。

47、淤地坝工程:

由坝体、溢洪道、泄水涵洞组成。

48、淤地坝的作用:

①稳定与抬高侵蚀基准,防止沟底下切和沟岸坍塌。

②控制沟头前进和沟壁扩张。

③蓄洪、拦泥、削峰、减少入河,入库泥沙,减轻下游灾害。

④变荒沟为良田。

49、谷坊位置选择:

①谷口狭窄②河床基岩外漏③上游有宽阔平坦的贮沙场所④在有支流汇合的情况下,应在汇合点的下游修建谷坊⑤谷坊不能设置在天然跌水的上下游,但可设置在有山崩塌危险的山脚下。

50、植物措施(生物措施):

①林业措施②种草措施③乔灌草结合措施

51、林业措施(又叫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造林,封山育林

52、林业措施目的:

①控制水土流失②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③改良土壤,维持与提高土地生产潜力。

53、植被的作用:

①林冠层对降雨的截流②调节地表径流③固结土体,改良土壤性状④削减洪峰,涵养水源⑤降低风速防止风害。

54、湿地退化的原因:

⑴盲目开垦湿地资源,迅速发展农业,同时,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日益增加,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湿地水大量补给地下水。

⑵由于持续高温、干旱,一些地区的地表水水面面积锐减,多数泡沼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处于枯水状态,以致湿地矿物质富集,水的矿物度增高,形成很多盐碱化湿地,恶化河流、泡沼的水质。

⑶修建的一些控制性水利工程,如防洪大堤和水库等,人为地切断了下游泡沼滴汛期洪水的补给,破坏了湿地水文过程,出现盐碱化甚至干涸的现象。

55、水文理论:

在河中间或中游因生境异质性高生物多样性高;源头或近岸边,生物多样性居中,在下游因缺少变化而生物多样性最低。

56、湿地恢复原则:

①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原则②稀缺性与优先性原则③最小风险与最大效益原则④生物配置多样性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