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07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2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docx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师版资料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

(近代中国——灾难与屈辱史1)

1.2017年是上海开埠74周年。

下列条约与上海开埠有关的是:

()

1《南京条约》②《虎门条约》③《上海土地章程》④《北京条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赔款太少B.外国资本不能输入

C.外国商品滞销D.清政府仍闭关锁国

3.某史学家说:

“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指的是()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4.1880年,薛福成写到:

“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

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遗患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5.缔约制度取代了纳贡制度,作为在天子的儒家君权政治统治下的大一统的国家,把外国人吸收进来的一种办法。

发生这一剧变时的“天子”是()

A.康熙B.宣统C.光绪D.道光

6.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7.“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此内容应该出自()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马关条约》

8.张謇评论某人时说:

“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评论中的“某人”是()

A.曾国藩B.李鸿章C.康有为D.袁世凯

9.《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

这说明()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10.右图是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在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的一幅漫画。

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

A.鸦片战争前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60、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

11.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

“接恭亲王咨文,敬悉銮舆已出巡热河,(夷)氛逼近京城仅二十里,为之悲泣,不知所以为计。

”材料中的“(夷)氛逼近京城”所指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王韬认为:

“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A.林则徐B.魏源C.曾国藩D.李鸿章

13.下面图示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纷纷设立的情况。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加速中国融入世界市场进程

②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③清朝企图加强对外贸的控制

④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14.李鸿章说: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这表明他主张()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C.学习西方先进思想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15.《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二十八年海战史》称:

“7点45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开炮。

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炮向济远轰击。

”对丰岛海战记述各异说明了文献记录()

A.最接近历史真相   B.不能揭示出真相

C.能还原历史真相   D.会受立场的影响

16.导致出现右图这一状况的直接因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7.“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甲午一役”直接唤起了国民,催生了()

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运动D.辛亥革命

18.中国“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

……一部分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

”进步人士所倡导的“体制重组”是指()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清末新政

19.通商口岸和近代中国

通商口岸,从字面上讲,是指国家或地区间为贸易往来而设立的港口。

但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条约口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般论者认为,条约口岸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在那里,有完全通商的权利,在那里,可以设立领事馆,在那里,有一个海关衙门”,这一类可以称作标准条约口岸。

第二类,“在那些城市里,一般是没有海关衙门的,没有领事馆,外国人是不应该在那里永久居住的。

”第三类,“沿着长江和西江的某些地方,有所谓访问口岸,在这些商埠,外国公司的轮船可以为着装货和载客而在那里停泊,在另外一些这样的商埠,该轮船只能为载客而停泊”。

——杜语《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

材料二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单就上海一地而言,据统计,1911年上海共有工厂48家,占全国工厂总数28.1%;1930年上海共有工厂8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42.4%。

——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材料三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

——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

材料四英国驻上海副领事马安认为,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不仅仅有利于英国,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民。

——李必樟译《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

请问答:

(1)上海、广州、天津、武汉(汉口)分别是在哪些不平等条约中被辟为通商口岸的?

(3分)

(1)条约: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3分)

(2)据材料一指出通商口岸的分类依据。

上海应属于第几类口岸?

请说出理由。

(3分)并指出近代前期通商口岸的演变趋势。

(4分)

(2)依据:

外国人权利的大小。

类别:

第一类。

理由:

有领事馆、租界等。

(3分)

趋势:

从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再从沿海到沿江并延伸到内地。

(4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近代通商口岸与近代中国的关系。

一方面,通商口岸既给当地带来了破坏和灾难。

在政治方面主权丧失。

如建立租界、工部局等殖民机构,使上海成为殖民者的乐园,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和殖民侵略的缩影。

经济方面,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使原有的农业和手工业例如“衣被天下”著称的上海的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手工业者大量破产,加剧了社会矛盾与社会危机。

外国银行的兴办外资工厂的设立,严重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此外,西方传教士和教堂的兴建等,也便利了西方思想文化方面的侵略。

另一方面,通商口岸的开辟也促进了上海的进步,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西方先进的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

例如上海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洋务运动开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西方思想的传播较大的地区。

如《申报》、《时务报》、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在此创办《新青年》等、还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中共一大会址;标准来进行分析。

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

如论述:

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如叙述:

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

(近代中国——灾难与屈辱史2)

1.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所承之“上”指的是

A.近代民用工业B.“师夷长技”思想

C.近代海军建立D.新式学堂的创建

2.近代某文论写到:

“斯宾塞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

’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该文作者当是

A.林则徐B.魏源C.梁启超D.严复

3.有人称清朝1901-1905年的新政是“第二次洋务运动”,这是因为

A.新政是以学西方为内容的自救运动B.新政促进了清朝政治经济的现代化

C.新政措施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改革D.新政没有提出发展实业的具体措施

4.1901-1905年,清政府推出一系列“新政”举措,其中不包括

A.预备立宪B.废除科举C.改革官制D.修订刑律

5.有学者在评价我国近代某出版物时说:

其根本用意在于本乎现代西方最先进的科学并结合中国固有的思想,以指点出人文与社会进化必须遵循的自然道理及中国文化所应发展的方向。

该出版物当是()

A.《天演论》B.《时务报》C.《新史学》D.《新青年》

6.有学者认为:

“在近代中国,没有哪一个事件能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包含着如此多的相反的信息、相反的价值和互相冲突的目标,‘价值’与‘理性’、善与恶在这里是如此的纠结,其界限是如此的模糊。

”这一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

A.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B.混淆了进步与落后的界限

C.体现了文明冲突的复杂性D.道德上肯定是其主要方面

7.凡持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均为改革论的学者,一般认为上述改革的共同点是()

A.未能触及政治制度B.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

C.均主张“中体西用”D.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

8.胡绳认为:

“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

一方面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另一方面是清政府具有镇压人们的力量,以建立有利于侵略者的安定的秩序。

”表现这一政策最为明显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

9.就皇上现在之权,行可变之事。

——《戊戌政变记》。

“行可变之事”包括()

A推行宪政B废除科举C开办洋务D改订律法

10.北京是外国人扮演浪漫角色的温床。

城东南受武装保护的使馆区内居住着靠国内汇款生活的嗜酒的高官显贵。

——《费正清文集•观察中国》。

为“温床”催生提供安全保障的是()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1.右图为欧洲某历史时期形势图,发生在同一时期的中国事件有()

A.同盟会成立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2.有学者编著中国近代史书《从帝制走向共和》,副标题为“前后史事发微”。

空格处最合适的词是()

A.戊戌B.甲午C.辛丑D.辛亥

13.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

“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4.孙中山说:

“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

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服得住。

”孙中山这一认识基于()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15.“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

……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

”以下运动最符合上述论断的是()

A.维新变法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6.恩格斯在论及清朝同外国之间的一场战争时说:

“不管这场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

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

……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

”恩格斯所说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中华文明史》指出: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18.“以图证史”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

(13分)

①签订《马关条约》②签订《北京条约》

③签订《南京条约》④签订《辛丑条约》

(1)请将上述图像排序,并据图片提示概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历程。

(6分)

(1)③②①④(2分)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北京条约》,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1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分)

(2)就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而言,19世纪70年代前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所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说明理由。

(5分)

(2)体现列强侵略我国时所处的阶段不同,(1分)其目的也不一致。

19世纪70年代前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分)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是要打开中国的市场,(1分)其主要表现为商品输出;而1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1分)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方式发生了变化,主要是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

(1分)

■(3)以上4幅图像作为“可视的历史”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2分)(别录)

(3)结合图像,从历史资料与历史解释的视角回答。

·从图像中的人物、服饰、场景等判断,图像记录了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展示了最大的历史细节;(1分)这些图像与其他近代历史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中国近代的历史。

(1分)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

(近代中国——梦想与追求史)

1.右图所示为货币文物——“洪宪元宝”,该货币的出现反映了()

A.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B.清朝残余势力的存在

C.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强大

D.新文化运动未能清除封建思想

2.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民族主义论》说:

“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

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派系斗争十分尖锐B.政权更替相当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3.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

“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

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

“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审判制度沿用前清B.政体变化不甚明显

C.平等制度遭受玷污D.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4.“照得中华民国,成立已历岁月。

……不图袁贼世凯,竟敢自为帝制。

……本军应天顺人,用特仗义讨袁。

各省闻风响应,袁贼覆亡无日。

”材料中的“本军”是()

A.太平军B.北洋军C.护国军D.护法军

5.因反对“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率召外侮,警告迭来,干涉之形既成,保护之局将定”而采取的行动是()

A.武昌起义B.二次革命C.护国运动D.五四运动

6.“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这幅对联述及的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B.五四运动C.五卅运动D.一二·九运动

7.一位学者对发生在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

“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这位学者所说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8.1922年,孙中山说: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是()

A.成立同盟会B.颁布《临时约法》

C.领导北伐战争D.提出“新三民主义”

9.“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

”康有为此语称赞的是()

A.二次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护国运动

10..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后之学“新”。

对“新”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洋务运动B.维新改良C.预备立宪D.西学为用

11.在民国时期的西学东渐中扮演了“盗火者”角色的主要是

A.传教士B.士大夫C.外交官D.留学生

12.“文明的窗口,罪恶的渊薮;红色摇篮,黑色染缸;冒险家的乐园,流浪汉的家园;帝国主义侵略的桥头堡,工人阶级的大本营;万国建筑博览会,现代中国的钥匙……”,符合上述特征的当是

A.北平B.南京C.上海D.广州

13.历史上洋务运动有很多名称:

“夷务”“自强新政”“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等。

(1)说说上述各名称的视角。

 

(2)“洋务运动”的提法与前述三个名称有何显著不同?

 

(3)依据上述分析,谈谈你对历史事件命名的认识。

 

13.

(1)“夷务”立足“天朝上国”,“自强新政”侧重王朝复兴,“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强调阶级分析。

(2)“洋务运动”着眼于世界潮流和工业近代化。

(3)同一历史事件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命名隐含着不同的价值取向;综合不同的表达,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事件的认识过程,更全面地认识历史本身。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

……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大总统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

(1)材料一可以作为研究民国初年社会习俗变迁的

A.原始史料B.转手史料C.间接史料D.无意史料

(2)民国政府在建立之初就颁布上述法令,试图表明

A.对国民卫生状况的关注B.与清朝满人统治的彻底决裂

C.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效仿D.以儒家传统文化为立国之本

材料二民国初年剪辫照片两幅。

(3)从材料二中被剪辫者的神态看,他们对剪辫的态度是否一致?

请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三伊(七斤嫂)用筷子指着他(七斤)的鼻尖说,“……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

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

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

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

……”

——鲁迅《风波》

(4)鲁迅的不少小说直接取材于他生活的时代,是

A.具有回忆录性质的口述史料B.作者对社会百态的忠实记录

C.再现新文化运动的直接证据D.作者对所处时代的历史认识

(5)材料三体现出当时人们对“剪辫”的态度是什么?

 

(6)有人说“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法令,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你同意吗?

请运用上述材料,从“动机与后果”的视角加以说明。

(要求:

观点清晰;视角明确;史论结合;500字左右)

14.

(1)A

(2)B

(3)不一致。

前者坦然、从容,后者被迫、恐惧。

(4)D

(5)反对(或不安、抗拒等)。

(6)本小题评分可从如下四个层次考虑:

层次一:

只作判断,不作说明,不得分。

层次二:

表示“同意”。

能以材料一论述“动机”;以材料二中图1论述“效果”,逻辑基本合理,史论结合。

层次三:

表示“不同意”。

能以材料一论述“动机”;以材料二中的图2、材料三论述“效果”,逻辑基本合理,史论结合。

层次四:

在层次三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材料二中图1可说明的观点,逻辑基本合理,史论结合。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

(近代中国——曙光与希望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1.有学者认为,改订新约运动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不平等条约中的一些特权,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关税自主,收回了一部分法权、租界和租借地,签订了近代以来第一批相对平等的新约,是此前历次收回主权运动成绩最大的一次。

这场运动的发起者是()

A.大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2.1928年6月15日,南京政府发表对外宣言,声明“中国八十余年间,备受不平等条约之束缚,既与国家相互尊重主权之原则相违背,亦为独立国家所不许”。

由此发起了()

A.国民革命运动B.改订新约运动C.土地改革运动D.抗日救亡运动

3.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打着“争国权”的旗帜发起的改订新约运动,在一些史书中被记述为“外交成功”的典范。

其依据是()

①收回了关税自主权②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

③取消了领事裁判权④从根本上取消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制定本国关税、管理本国的海关和处理海关收支的权力,关税自主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标志。

下列关于中国关税主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1840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B.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后,列强完全控制中国的关税权

C.1928年的改订新约运动,中国得到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D.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真正获得关税自主权

5.毛泽东曾说“我是一个小学知识分子,当过一个小学教员,也没有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

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掉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

”毛泽东最初所上的“山”位于()

A.湘赣边界B.鄂豫皖C.陕北D.川北

6.何先生出生于台湾,幼年时就读于当地的公办学校,后来转到东京求学。

有一天,他看到报纸上某地新成立的政府因与日本关系密切,急需日语教学人才,他前往应征被立刻录用。

他从东京火车站出发,两天到达该地,在当地中学教了好几年日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到台湾。

何先生这几年的教学生涯最可能是在()

A.沈阳B.上海C.朝鲜D.新加坡

7.“溥仪的确是个与众不同的人物。

他不仅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代皇帝,而且也是唯一一个当了三次‘皇帝’的人。

”这段话中所说的溥仪第三次做“皇帝”是在()

A.慈禧垂帘听政时B.冯玉祥进京时C.张勋复辟后D.九·一八事变后

8.下列长征途中红军留下的标语中,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任务的变化是()

A.在中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