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透视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8194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点透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点透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点透视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一点透视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一点透视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一点透视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一点透视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一点透视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一点透视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一点透视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一点透视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一点透视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点透视教案.doc

《一点透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点透视教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点透视教案.doc

透视法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2节课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一点透视法

教学目的、要求(分理解、了解、掌握三个层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视的概念

2、了解一点透视的形成、特点和透视规律

3、掌握一点透视的作图方法,并且可以熟练运用一点透视图法,画室内、室外的透视图和效果图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1、介绍透视的概念和起源。

2、讲述透视的分类

3、重点详细分析一点透视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4、用一点透视画室内效果图

教学重点:

1、透视图形成原理,突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则。

2、一点透视概念以及作图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教学难点:

1、掌握透视图的基本概念

2、熟练、灵活运用一点透视法的作图方法

教学方法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边讲解,边运用,采用逐步展开,层层深入的教学手段。

2.坚持深入浅出的方法,以透视法理的理论书籍资料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艺术实践,并以此为突破口,讲清透视学中的要领和原理,使学生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中采取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给学生课后布置透视法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设计透视》冯阳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设计透视》刘国余、赵颖、徐娟芳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

教学过程设计:

练习60分钟,授新课35分钟,安排讨论20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设计课其他

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一点透视

一、透视的概念4

1、透视的起源4

2、透视的定义4

3、透视图4

二、透视的分类5

1、一点透视(平行透视)5

2、两点透视(成角透视)5

3、三点透视(斜角透视)6

三、一点透视的作图方法6

1、视线法6

2、量点法7

四、一点透视在室内设计效果图中的运用9

一、透视的概念

1、透视的起源:

最早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由达芬奇发现并对其研究,运用在绘画上,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2、透视的定义:

“透视”一词起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

是绘画和设计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在二维平面上再现三度物象的基本方法(如图1)。

透视现象的最基本特征是“近大远小”,故也有称为“远近法”。

3、透视图:

是基于透视的原理,在二维平面上再现人眼里的三维形象的图画。

图1透视原理的分析

教学要求:

简明扼要的介绍透视的概念,要求学生了解透视的定义及特征。

二、透视的种类

透视可分为焦点透视和三点透视,其中效果图常用的焦点透视又分为:

一点透视(平行)、两点(成角)透视和三点(斜角)透视。

(如图2)

图2焦点透视的分类

1.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物体的两组线,一组平行于画面,另一组水平线垂直于画面,聚集于一个消失点,叫做一点透视,也称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的特点:

是表现范围广,纵深感强,适合表现庄重,严肃的室内空间.缺点是比较呆板,与真实效果有一定距离。

(如图3)

图3不同角度的一点透视

2.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物体有一组垂直线与画面平行,其他两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而每组有一个消失点,共有两个消失点,也称成角透视。

二点透视的特点:

是图面效果比较自由,活泼,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空间。

室内外效果图都经常使用。

缺点是角度选择不好易产生变形。

(如图4)

图4不同角度的两点透视

3.三点透视(斜角透视):

物体的三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三组线消失于三个消失点,也称斜角透视。

三点透视多用于高层建筑透视。

(如图5)

图5不同角度的三点透视

教学要求:

简述透视的分类,分别介绍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的定义和特点,其中着重介绍一点透视,并引出下一章节内容——一点透视的作图方法。

要求学生了解透视的分类,以及特点。

三、一点透视的作图方法(重点内容)

一点透视的作图方法很多,比如视线法、量点法、网格法等等,因为时间关系不一一讲解,只是介绍最常用的视线法和量点法。

1、视线法:

也被称为建筑师法,是作透视图的常用方法。

以长方体为例,用视线法作一点透视图的步骤:

(1)确定画面与对象位置——作画面线PL,将对象的平面图置于PL线后。

作基线GL,将立面图置于GL线上;(如图6)

(2)确定视点、视距、中心消失点——根据需要在PL线前方选定视点S的位置,过视点S作视心线交画面线PL于心点C,线段SC的距离即为视距。

在基线GL上方作视平线HL,过心点C作中心线CL,将PL线上的心点投影到HL上,由此得到中心消失点。

(如图7)

图6确定画面与对象位置

图7确定视点、中线消失点

(3)绘制真高立面——由平面图引出宽幅测线、由立面图引出高度测线,得到B’、C’、F’、G’交汇点,连接四个点可求得真高立面B’C’F’G’。

(图8)

(4)绘制透视方向线,确定迹点的投影点——分别由点F’B’C’G’向中心消失点CV引透视线。

然后再分别由A、B、C、D向视点S连线,交PL线于a’、b’、c’、d’四个点。

点a’b’c’d’分别为点A、B、C、D在画面线PL上的迹点,也是点A、B、C、D与视点S的连线在画面PP上的交点的正投影点。

(图9)

(5)完成透视图——由点a’、b’、c’、d’向基点GL引垂线,与透视线F’CV、G’CV、C’CV、相交于点e、b、c、d、e、f、g、h。

连接a、b、c、d、e、f、g、h八个点,即可作出完整的立方体的一点透视图。

图9完成

图8真高立面和透视方向线

2、量点法:

是利用辅助消失点M,求作透视图的一种方法。

以课桌为例,用量点法作一点透视图的步骤分析:

(1)确定画面与课桌的位置

分别作画面线PL、视平线HL以及基线GL,然后将课桌的平面图和立面图分别放置在画面线和基线上。

(图10)

(2)确立视点和辅助消失点位置

确定视点S的位置,从S点引垂线交于画面线PL,再以这个相交点为圆心,这一点到S点为半径作圆弧,再次交于画面线,以新交点向视平线作垂线,得到辅助消失点M。

而刚才由视点S引得垂线交于视平线得到了中心消失点CV。

(图11)

图11确定视点和辅助消失点

图10确定画面与对象位置

(3)确定课桌真高立面的各个点的位置,作出透视方向

用前面所讲授的方法从课桌的平、立面图分别引出测量线,确定真高立面的各个点(如桌面、桌腿),然后由课桌的各个点向中心消失点作透视方向线。

(图12)

(4)确定桌腿的透视位置

以课桌平面图与画面线相交的点为圆心,这一点到课桌侧面的各个数据点的距离为半径分别作弧交于画面线,再分别作垂线交于基线,得到桌腿的投影点,将这些点像辅助消失点M作引线,与刚才所作的透视方向线相交,确定出桌腿的透视位置。

(图13)

图13确定桌腿透视

图12确定课桌立面

(5)抽屉的透视作法

和桌腿的画法相同,从课桌的平、立面图引出抽屉的测量线,在课桌的透视图上确定抽屉的高低位置,并在桌侧面作出抽屉的透视方向。

(图14)

(6)完成透视图(图15)

图15完成透视图

图14确定抽屉

教学要求:

以举例和图解的形式,分步骤介绍一点透视的两种作图方法——视线法和量点法的作图方法,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要求学生了解和灵活运用一点透视的作图方法。

四、平行透视法在室内设计效果图上的运用(重点内容)

室内透视包括墙面、地面、顶面三部分,根据以下三视图数据(图16)做室内透视图,具体步骤如下:

图16三视图数据

(1)画出室内的高度、宽度以及进深

画出房间的高度和宽度(即垂直基线和水平基线是7×6的长方形,并自定作出视平线HL(一般来说房间高度在3米左右,视平线定在人眼高度的1.6—1.7米最合适)。

在视平线上定心点S,由房间的四个角向心点连接作出透视方向线。

然后在视平线两边分别作距点M1、M2,并水平基线上量取房间的进深8,由这一量取点向对角的M1点作连线,这条线和刚才所画的透视方向线的相交点就是正墙的转折点,由此点分别作水平线、垂直线连接,即完成房间的墙体透视。

(图17)

图17室内的高度、宽度、进深

(2)正面墙(a立面)的透视图作法:

(图18)

首先,在视平线上定中心消失点;然后将正面墙上挂图的数据作在水平基线和垂直基线上,分别向心点消失;最后,到正面墙的转折处作水平线和垂直线即完成。

图18a立面

图19a立面

(3)侧面墙的透视图作法:

左侧墙(b立面),将左侧墙的数据作在水平基线和垂直基线上,先求透视深度,从水平基线上的各个数据点作向距离点消失的引线,与向心点消失的底边线相交处即得到门窗的深度位置,在这位置作垂线向上,然后再从垂直基线上的门窗高度点作引线连接视点,与刚才求出的门窗深度线相交,即完成门窗透视图。

(图19)

图19b立面

右侧墙(c立面)的透视作法与左墙相同。

(图20)

图20c立面

(4)地面上透视图的作法

第一步,把写字台、矮柜、及沙发的底迹面求出,即把平面图作成平面透视图。

先把平面图中写字台、矮柜及沙发的宽度作在基线上,并通过连线向心点消失,求得物体的透视宽度。

然后把物体的深度移至基线上,通过距点与底边线相交,即得到所有物体的透视深度点;最后,作水平线连接物体的宽度线,底迹面完成。

(图21)

图21底迹面

第二步,底迹面作好后,从垂直基线上作出写字台、矮柜及沙发的高度,并向心线做引线消失。

这样就在两个侧面墙上求出所有物体的透视高度,然后由物体的底迹面做向上垂直线,与相应的高度线相交,即得到物体的透视高度。

(图22)

图22物体的透视高度

室内透视图完成。

(图23)

图23完成透视图

教学要求:

以举例和图解的形式,分步骤讲解如何用一点透视的作图方法做室内透视图图,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要求学生不但要了解和掌握一点透视的作图方法,还要将其灵活运用到环境艺术效果图中。

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四部分,要求学生理解透视的定义,了解透视的分类,掌握一点透视作图方法,并且灵活运用在室内透视图中。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