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18 高空坠物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8390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3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点18 高空坠物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热点18 高空坠物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热点18 高空坠物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热点18 高空坠物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热点18 高空坠物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热点18 高空坠物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热点18 高空坠物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热点18 高空坠物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热点18 高空坠物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热点18 高空坠物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热点18 高空坠物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热点18 高空坠物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热点18 高空坠物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热点18 高空坠物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热点18 高空坠物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热点18 高空坠物解析版.docx

《热点18 高空坠物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点18 高空坠物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热点18 高空坠物解析版.docx

热点18高空坠物解析版

热点18高空坠物

热点解读:

高空抛物现象曾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在上海陋习排行榜"中,它与"乱扔垃圾"齐名,排名第二。

高空抛物,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而且会带来很大的社会危害。

"抛砖砸死女婴"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人们在为百日女婴过早地离开这个世界、父母悲痛欲绝而扼腕的同时,一个有关城市高空抛物威胁人们"头顶安全"的社会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热议。

高空抛物在造成人身伤亡和重大财物损失的严重后果以及高空抛物者的观恶意程度,可能涉及到犯罪和追究刑事责任的问题。

相应的罪名主要有:

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以及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2019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为有效预防和依法惩治高空抛物、坠物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

知识链接:

(一)政治生活角度:

1.良法是善治的前提。

民法典的立法过程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保证正确的立法方向。

2.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回应民生关切。

3.立法机构反复调研、倾听民意,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4.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按照立法程序形成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5.执法机关要严格执法,严厉处罚违规违法行为,树立人们对规则的敬畏意识。

6.政府要积极履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营造遵规守法的社会氛围,引导人们认识并提高规则意识。

7.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

(二)文化生活角度:

1.培养社会公德,提高公民的文明素养,有助于改变陋习,避免高空抛物坠物事件的发生。

2.杜绝高空抛物坠物还需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

高空抛物坠物行为违反法律,必须依法运用法律的追责惩戒机制。

3.治理高空抛物坠物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热点追踪:

一、单项选择题。

1.为有效预防和依法惩治高空抛物、坠物行为,最高法近日印发了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

根据这份意见,对于故意高空抛物的,根据具体情形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特定情形要从重处罚。

材料表明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公民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③人民法院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④在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

在我国,每个公民都有不得损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义务,高空抛物、坠物行为都有可能对他人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所以要严惩这种行为,最高法出台的意见是对受害人权益的维护,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②③符合题意。

①:

材料没有体现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①与题意不符。

④: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④观点错误。

故选C。

2.漫画《高空坠物》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②社区要提供行政服务

③行政机关要加强立法④全社会崇尚法律权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

高空抛物、坠物,危及公众安全,后果严重的要承担刑事责任,公民必须增强法律意识。

①正确。

②:

社区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但社区居委会是自治组织,不是行政机关,不提供行政服务。

②错误。

③:

行政机关有行政权,但没有立法权。

③错误。

④:

漫画启示我们,一些公民个人行为往往涉及公共利益,必须增强法律意识,崇尚法律权威。

④正确。

故本题选B。

3.一段时间以来,高空抛物坠物致死致伤的事件引发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为解决这种“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守护“头顶上的安全”,《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

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由此可见,这一规定

①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凸显《民法典》的实践特色

②以根本法的形式明确抛物行为的违法性质,依法实施制裁

③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需求,有利于解决时代“痛点”

④以权利本位构建起整部法典的逻辑主线,保障人民的权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

为解决这种“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守护“头顶上的安全”,《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由此可见,这一规定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凸显《民法典》的实践特色,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需求,有利于解决时代“痛点”。

①③符合题意。

②: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民法典不是根本法,②说法错误。

④:

这一规定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凸显《民法典》的实践特色,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需求,有利于解决时代“痛点”,未涉及以权利本位构建起整部法典的逻辑主线,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4.为保障公共安全,遏制高空抛物,某社区曾多次宣传高空抛物的危害。

也制定了有关章程,但收效甚微。

社区居委会在多次召开居民听证会后,决定在本社区安装摄像头,该方法有效遏制了高空抛物的乱象。

这表明

①科技的运用能提升社区治理水平②科技的运用丰富了基层治理手段

③居委会是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④传统社区治理方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

社区居委会在多次召开居民听证会后,决定在本社区安装摄像头,该方法有效遏制了高空抛物的乱象,这表明科技的运用能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也说明科技的运用丰富了基层治理手段,①②符合题意。

③:

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并不是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③排除。

④:

材料并未涉及所谓的传统社区治理方式,也就不能得出传统社区治理方式是否适应现代社会发展,④排除。

故本题选A。

5.近日,一男子高空抛物,物业公司根据业主规约对其家执行断电30天的处罚。

该男子的妻子不堪停电困扰,竞打110。

民警建议该业主遵守小区业主规约。

但也有法律人士认为,业主管理规约一般不应设立处罚条款。

高空抛物涉嫌危害公共安全,建议由警方处理更恰当。

这一事件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②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③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警方应该以批评教育为主

④完善基层群众自治,赋予物业处罚权力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

该小区业主因高空抛物,物业公司根据业主规约对其家执行断电30天的处罚,这启示我们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①正确。

②:

法律人士认为,业主管理规约一般不应设立处罚条款。

高空抛物涉嫌危害公共安全,建议由警方处理更恰当,这启示我们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②正确。

③:

高空抛物危害公共安全,警方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而不是仅仅是批评教育,③表述不当。

④:

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基层群众自治,而且小区物业没有处罚权,也不能赋予其处罚权,④排除。

故本题选C。

6.近年来高空抛物、坠物伤害人身及财产安全事件不断发生。

201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

此举旨在

①推进法治建设,保障公民合法权利 ②加强司法监督,提高政府良好形象

③加强民主监督,扩大公民政治参与 ④提高治理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

人民法院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

此举旨在推进法治建设,保障公民合法权利,提高治理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

材料中的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意见”是执行司法审判,而不是司法监督,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和公序良俗,不是为了提高政府良好形象;更与公民相关的“加强民主监督,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无关。

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7.201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为有效预防和依法惩治高空抛物、坠物行为,提出16条具体措施。

例如,对于故意高空抛物的,根据具体情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

这些规定

①是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得对高空抛物的惩处有法可依

②有利于规范居民行为,能防止和杜绝不文明行为的出现

③发挥刑罚的威慑功能,引导公民提高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

④有利于公正司法,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

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些规定发挥了刑罚的威慑功能,有利于引导公民提高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利于公正司法,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③④符合题意。

①:

最高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不是立法机关,其规定是依据刑法作出的法律解释,不属于对立法体制机制的完善,①错误。

②:

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些规定有利于规范居民行为,但不能杜绝不文明行为的出现,②错误。

故本题选D。

8.孩子给游戏大额充值、高空抛物伤人频发、APP过度处理个人信息……类似的生活烦恼以后都可以找到法律解决的依据,这就是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开启了我国全面________的新时代。

A.民法典依法治国B.民法典依法执政

C.刑法典.依法治国D.刑法典依法执政

【答案】A

【解析】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开启了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

9.北京立法支持非遗进社区,上海立法规定个人违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要求最高罚200元,河北立法规定高空抛物、干扰驾驶人安全驾驶罚款500元……各地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地方立法,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受好评。

这体现了地方人大

①是我国立法机关,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

②立法反映人民意志,立法成果惠及人民

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④注重增强法规的实效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④:

各地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地方立法,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受好评。

这体现了地方人大立法,贴近地方实际,反映人民意志,成果惠及人民,注重增强法规的实效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①:

全国人大是我国立法机关,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①错误。

③:

本题强调立法,没有涉及创新工作机制,提高监督的能力和水平,排除③。

故本题选C。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QQ号能否继承?

遇到高利贷怎么办?

如何破解高空抛物难题?

信息泄露导致骚扰电话轰炸怎么办……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它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可见,民法典

①反映了时代特征,契合社会发展的实际②保障人权改变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③能够强化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保障④回答了社会生活中我国特有的法律问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说明民法典反映了时代特征,契合社会发展的实际,能够强化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保障,①③符合题意。

②: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障人权并没有改变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人民仍然是国家的主人,②说法错误。

④:

民法典所涉及的问题并不是我国特有的法律问题,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1.北京立法支持非遗进社区,上海立法规定个人违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要求最高罚200元,河北立法规定高空抛物、干扰驾驶人安全驾驶罚款500元……各地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地方立法,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受好评。

这体现了地方人大

①作为立法机关,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

②坚持为民立法,立法成果惠及人民

③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监督的水平

④注重法规实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全国人大人大的性质和职权、地方人大的性质和职权。

①:

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而不是地方人大,①错误。

②④:

各地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地方立法,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受好评。

这体现了地方人大坚持为民立法,立法成果惠及人民,也体现了地方人大注重法规实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③:

材料未涉及人大创新工作机制,也未涉及人大的监督权,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2.最近,某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xx市文明行为侃进条例》明确写入了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患流行性感冒时佩戴口罩,使用公筷公勺进行分密等内容,而“廖教不改”的高空抛物、逆行占道等不文明行为,将被从重处罚。

这说明

①社会公德只有依靠强制力才能被遵守②培育文明风尚需要发挥法治的力量

③人的文明素养是在社会实践中养成的④道德是决定人的行为的最深层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

社会公德是人们自觉遵守的,而不是依靠强制力,故①不选。

②:

某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xx市文明行为侃进条例》明确写入了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患流行性感冒时佩戴口罩,使用公筷公勺进行分密等内容,说明培育文明风尚需要发挥法治的力量,故②正确。

③:

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患流行性感冒时佩戴口罩,使用公筷公勺进行分密等是社会实践中人们逐渐培养起来的文明素养,故③正确。

④:

道德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影响,但是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故④正确。

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

13.

治理高空抛物坠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社区居民应如何参与社区的高空抛物坠物治理。

【答案】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拒绝高空抛物坠物;积极参与民法典学习宣传,增强法治意识;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勇于监督,对违法行为、社区治理、执法工作进行监督。

【解析】本题以治理高空抛物坠物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首先要注意设问范围是政治生活,设问要求是“说明社区居民应如何参与社区的高空抛物坠物治理”。

其次分析材料和设问,运用课本知识整合答案。

根据“高空抛物坠物危及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公众强烈呼吁各方彻底整治高空抛物坠物”,可知,作为公民应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拒绝高空抛物坠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对公民个人高空抛物的有关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可得作为公民应积极参与民法典学习宣传,增强法治意识。

根据某智库针对社区治理进行的一次网上“微调研”显示情况,可知社区居民应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

根据“物业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展”,可知作为社区居民应勇于监督,对违法行为、社区治理、执法工作进行监督。

14.新中国成立65年来,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基本民事法律,但多年来立法机关奉行的分阶段、分步骤、粗线条的立法方针,造成目前民事法律法规既多且乱、虽多却漏、多且重复的矛盾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制定民法典的条件更加充分。

加快制定民法典,使民法典成为巩固改革开放成果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法律工具。

民法典草案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增加规定了高空抛物或者坠物行为危害公众安全,公安机关有责任进行调查以查清责任人;侵权人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应承担的修复责任和赔偿责任,明确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的索赔权等。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阐述制定民法典的理由。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民法典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意义。

(3)民法典中有关高空抛物和生态保护的规定对政府履职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答案】

(1)①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前民事法律法规既多且乱、虽多却漏、多且重复的矛盾现状,需要对现行民事法律进行编订纂修。

同时,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制定民法典的条件更加充分。

②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民法典将巩固改革开放成果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2)民法典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①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政府应履行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职能。

③政府应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

【解析】本题以民法典作为背景材料,命题指向是《生活与哲学》中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以及《政治生活》中公民民主决策的意义和政府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本题要求结合上述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阐述制定民法典的理由,属于依据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

解答本题时应该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细读材料,归纳材料,明确材料体现的层次及要点;其次,调动教材相关知识观点;最后,把知识观点与材料要点有机对接即可。

材料中“多年来立法机关奉行的分阶段、分步骤、粗线条的立法方针,造成目前民事法律法规既多且乱、虽多却漏、多且重复的矛盾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制定民法典的条件更加充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加快制定民法典,使民法典成为巩固改革开放成果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法律工具”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等。

(2)本题要求结合上述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民法典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就是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然后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有机结合即可。

(3)本题要求结合上述材料,民法典中有关高空抛物和生态保护的规定对政府履职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明确。

根据材料中“民法典增加规定了高空抛物或者坠物行为危害公众安全,公安机关有责任进行调查以查清责任人”,要求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履行好政府职能;“侵权人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应承担的修复责任和赔偿责任,明确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的索赔权”要求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等。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事异时移,法随时变。

这是一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的民法典——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民法典与时俱进,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民为邦本,法系根基。

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民法典的出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为解决时代面临的新问题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民法典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民法典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解析】本题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背景,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设问要求考生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设问属于理解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属于中观考查。

考生要回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有关知识,即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包括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接着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依据材料“事异时移,法随时变……民法典与时俱进,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可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依据材料“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可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民法典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依据材料“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可得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16.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作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

对于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70年到期、高空抛物坠物、手机APP收集个人信息等社会热点和百姓关切,民法典都进行了直接回应。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阐述我国修订并实施民法典的原因。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对民法典进行修订。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发展。

修订并实施民法典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修订并实施民法典,调整了上层建筑,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修订并实施民法典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了全面依法治国。

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修订并实施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应了百姓关切,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特色以及编纂意义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阐述我国修订并实施民法典的原因。

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

考生可先回顾“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

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社会历史的主体,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角度:

联想主干知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结合试题材料分析编纂民法典契合我国发展状况: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对民法典进行修订。

②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角度:

联想主干知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发展。

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

修订并实施民法典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角度:

联想主干知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结合主干知识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