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443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4 大小:2.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4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4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4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4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4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4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4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4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4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4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4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4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4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4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4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4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94页
亲,该文档总共1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1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docx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分类解析汇编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分类解析汇编

目录

1.字音、字形

2.词语、成语

3.病句、标点符号

4.语言文字应用、文学文化常识

5.论述类文本阅读

6.文学类文本阅读

7.实用类文本阅读

8.文言文阅读

9.古代诗歌阅读

10.名句名篇默写

11.作文

本文档分全国卷部分和自主命题部分,各省市使用情况如下。

 

全国Ⅰ卷: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全国Ⅱ卷:

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海南; 

全国Ⅲ卷:

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自主命题:

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

字音、字形

【天津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追溯(sù)隽(jùn)永忙不迭(dié)返璞(pú)归真

B.信笺(qiān)洗漱(shù)一溜(liù)烟恪(kè)守不渝

C.收敛(liǎn)蕴藉(jiè)一刹(chà)那敷衍塞(sè)责

D.整饬(chì)框(kuàng)架肇(zhào)事者心无旁鹜(wù)

【答案】C

【解析】字音需要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字形主要考查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是考查重点。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主要的方法是:

①形辨法。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②音辨法。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③义辨法。

即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意思辨析正误。

如骛:

追求。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浙江卷】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项,风靡mǐ;B项,秘诀;C项,不禁jīn。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是字音方面的错误,且是字音的声调方面的错误,这些主要是平时的读音习惯和方言习惯,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正确字音,这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加记忆。

词语、成语

【全国卷新课标I】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的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在大力研制是与欧诺个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眼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答案】B

【解析】①重整旗鼓——整:

整顿,收拾。

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重整旗鼓和“另起炉灶”都有“重新开始干”的意思。

但重整旗鼓比喻失败或受挫后;整顿力量;重新再干;“另起炉灶”指放弃原来的基础、阵地;另外重新做起。

重整旗鼓与“卷土重来”都有“失败了,重新来”的意思,但有区别:

a.结构方式不同,“重振旗鼓”是动宾式,“卷土重来”是连动式。

“卷土重来”能带宾语,如虽然犯了一次错误,红军已卷土重来此地利人和之边界,前途希望还是不恶。

(《毛泽东选集》);“重振旗鼓”则不能。

b.感情色彩不同,“重振旗鼓”是褒义,“卷土重来”是中性的(如前例,其余都作贬义用),现在多作贬义。

c.适用对象不同,“重振旗鼓”只用于人(包括人的团体、组织等),“卷土重来”多用于人,偶然也有用于物的。

句中“重整旗鼓”后有“继续以高昂的士气”等内容,说明没有失败。

②意味深长——意味:

情调,趣味。

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

③层出不穷——层:

重复;穷:

尽。

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④守正不阿——正:

公正;阿:

偏袒。

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句子是歌颂赵老师在同学离开冷门专业时,仍在坚守。

属于望文生义的错误⑤踌躇满志——踌躇:

从容自得的样子;满:

满足;志:

志愿。

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踌躇满志和“趾高气扬”;都可形容“因得意而有点忘形”的样子。

但踌躇满志表示“心满意足”;是中性成语;“趾高气扬”表示骄傲自大;是贬义成语。

句子结尾说“跃跃欲试”,说明还没有取得成就。

⑥万无一失——失:

差错。

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万无一失和“十拿九稳”;都有办事有把握的意思。

但万无一失偏重指必无所失;“十拿九稳”偏重指必有所得。

【全国卷新课标2】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

②“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使用错误。

③“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

④“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⑤“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

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⑥“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使用错误。

故选A。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成语的正确运用可以从如下角度考虑:

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

只有关注这些角度,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全国卷新课标3】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该题考核成语运用。

汗牛充栋:

形容藏书很多。

与“模型”不符。

滥竽充数: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与句意中“广告”不符。

滔滔不绝:

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与句意中“脏空气”不符。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常用的成语。

对成语本身含义、使用范围、情感色彩尤为重视。

成语应用需要结合语境,不能一味强记。

归纳解答成语题的几个注意点,褒贬失当、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轻重不当、谦敬错位、修饰失当等,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

如“汗牛充栋”“滔滔不绝”为对象误用。

“滥竽充数”为望文生义。

【天津卷】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多数人的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真与美就了。

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的程度。

A.观点内含劳燕分飞同日而语

B.观念涵义天南海北平分秋色

C.理念涵养南辕北辙相提并论

D.心目内涵分道扬镳分庭抗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词语和成语的正确运用。

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选项。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江苏卷】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     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

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首先辨别成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结合语境进行选择。

精益求精,比喻

考点定位: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比如“美不胜收”和“数不胜数”,前者突出“美”和“多”,后者突出“多”。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比如“刮目相看”一般指人。

“励精图治”一般形容国家领导者。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山东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草木凋凌,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

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冬大陆的梦幻和想象。

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扩展/扩充)。

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

”迢迢旅途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中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

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

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肆虐凋凌B.集结昼夜兼程

C.版图稚嫩D.嫣然抱憾退出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席卷系扩展B.笼罩停扩展

C.席卷停扩充D.笼罩系扩充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逢草逢花报发生只恨春归我未归B.万柄莲香一枕山只恨春归我未归

C.逢草逢花报发生似开未开最有情D.万柄莲香一枕山似开未开最有情

1.【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凋零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寒流”后应用“席卷”,“版图”与“扩展”搭配恰当。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C

【解析】文中写的是初春景象。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13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主教练。

他知人善任,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比赛,充分发挥她们各自的优势。

她眼光长远,在培养年轻球员,尤其是天才型球员时,不揠苗助长。

赛场上,她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带领队员们屡创佳绩。

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A.知人善任B.揠苗助长C.运筹帷幄D.不言而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今年题型有所变化,由传统的四选一形式改为语段阅读形式,而且由原来的“选出正确的一项”变为“选出错误的一项”,难度较低。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

【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启B.付与C.不管D.独一无二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答案】

2.B

3.B

【解析】

2.试题分析:

B项“付与”错误,应是“赋予”。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名师点睛】对于词语题,不仅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还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

3.试题分析:

乙处的正确标点应是:

不管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名师点睛】有些作用相近标点符号的使用因在句中的层次不同而不同。

顿号、逗号、分号都可表并列关系,词语之间的并列一般用顿号;如果并列词语相连,其中大的并列用逗号,小的并列用顿号。

另外如果句子太长,中间也可以适当地使用逗号。

病句、标点符号

【全国卷新课标I】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答案】D.

【解析】A.根据……显示(表明)杂糅分析

“根据”有这样几种用法:

(1)根据+名词

例:

①根据这一新办法,抵达美国的外国旅客必须在入境时留下双手食指的指纹,并被拍摄数码照片。

(北京大学语料库网络版)

(2)根据+动词(用如名词)

例:

②根据安排,广东各地必须在3月15日前完成全员的应急培训任务。

(北京大学语料库网络版)

(3)根据+名词+(的)动词(用如名词)

例:

③根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泰山有天主、地主之祠,即君主封禅之场所。

(北京大学语料库网络版)

④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各有关方面迅速行动,积极采取措施清理拖欠建设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

(北京大学语料库网络版)

此外,如果“根据”后面的名词不是动词的施事,而是与事,则动词不用如名词,即:

(4)根据+名词+(的)动词

例:

⑤根据历届试题的分析,有40%的题目难度较大。

(北京大学语料库网络版)

⑥根据断层的规模推测,火星地表历史上可能有类似地球的板块结构。

(北京大学语料库网络版)

介词的语法功能是加名词构成介词短语修饰动词,下面我们看(3)(4)中介词“根据”与名词、动词的语法关系:

在③中,“根据”的宾语是“记载”,“《史记·封禅书》”是“记载”的定语;在④中,“根据”的宾语是“部署”,“党中央、国务院”是“部署”的定语;在⑤中,“根据”的宾语是“历届试题”,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分析”;在⑥中,“根据”的宾语是“断层的规模”,介宾短语修饰动词“推测”。

(如图)

a)根据《史记·封禅书》记载b)根据历届试题的分析

偏正介宾

介宾偏正

那么,在“根据+名词+(的)动词”结构中,介词“根据”与名词、动词的语法关系就是这两种模式,语言实例不符合这两种模式之一便是病句。

下面我们再看高考真题:

①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7加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2012北京卷)

这是病句。

根据模式b),介词“依据”的宾语是“结果”,不能修饰动词“显示”,否则这句话的主语就是“银行”,也就是“显示”的施事,而“显示”的施事是“结果”。

“显示”多余。

②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2011山东卷)

这是病句。

道理同上。

③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

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11级,地面能见度0米。

(2010山东卷)

这不是病句。

“据气象部门监测”符合模式a)。

④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并命名为“金丝牦牛”。

(2009广东卷)

这不是病句。

“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符合模式a)。

⑤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2008山东卷)

这不是病句。

“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符合模式a)。

⑥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007浙江卷)

这是病句。

“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有两处语病:

第一,介词“根据”与动词“看”搭配不当,应是“从……看”;第二,“数据显示”语序不当,应是“显示的数据”。

⑦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

(2007安徽卷)

这不是病句。

“根据气象资料分析”符合模式b)。

根据对以上高考真题的语病辨析,我们大概可以总结这样一条规律:

在“根据+名词+动词(用如名词)”结构中,如果动词是“显示”、“揭示”、“表示”、“表明”、“证明”、“指明”、“指出”、“指示”等,那么这个动词很可能是多余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有歧义:

学生关心他人,学生关心美德。

“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

”语序不当。

应该是“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C.“推动······企业广泛受益”动宾搭配不当。

【全国卷新课标2】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答案】C

【解析】A结构混乱,在“是”前加“今年”。

 B成分残缺 ,删去“使得” D搭配不当,将“名额”改为“学生”。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解答病句辨析题可以抓住病句中明显的标志词语考虑,只要我们“炼”就一双慧眼,迅速盯住这些标志词语,就能找到辨析病句的捷径。

比如介词、动词、代词、并列词、关联词、否定词、两面词、数量词、成语、修饰语等,有的病句虽然没有标志词语,但是我们可凭借病句表现出来的症状,依据高考病句的六大类型进行排查。

类型不多,只要训练方法得当,适当做一些练习,见多识广,形成能力,依“法”诊断并不难。

【全国卷新课标3】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

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该题考核病句的辨析。

B项,主谓搭配不当,主干为“看吃相暴露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应删除“看”。

C项,句意重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删除其一即可。

D项,动宾搭配不当,动词“开创”与宾语“成就”搭配不当,应将“开创”改为“取得”。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病句题型一般每句包含一种不同类型的语病,这是解题时可以利用的地方。

复习时要对六种病句类型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以便有一个全面、清楚地认识。

尽管高考病句辨析不在病句类型概念上作要求,但要尽可能地掌握病因类型。

要学会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培养语感。

如B项就可以采用“主干分析法”来判断搭配不当。

【天津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

B.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

C.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

D.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

A项搭配不当;B项语义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