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8453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

《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docx

工作总结之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

【篇一:

报社实习总结】

越努力越幸运

——大众日报政教部实习总结

实习,是把你放在“战场”上,让你看一看你想象的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让你学会独立、学会承担,学会正确的进步、正确的成长。

2013年2月到5月,几个月的实习让我感慨非常也唏嘘非常,作为没有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带着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带着天然的轻松心情带着年轻的资本去进行了一次实战蜕变。

2013年2月23日,我一本正经的来到了大众日报社找到了我的实习老师张国栋,他简单的问了我一些新闻写作的经验并在网上搜了一下我以往的写作成果,对我说:

“咱们报社稿子并不多,你得多加加油。

”就这样,我的实习生活开始了。

2月28日,我接到了新的一年里第一个新闻报道任务——关于农民工求职观察的3000字通讯稿。

回想起来,对济南的公交、地图毫不了解的我,为了完成一篇稿子,一个人跑遍了在济南市召开的每一场招聘会。

当我拿着手机XX怎样到达人才市场的时候,当我自己迷路在天桥区小梁庄街手机又没电的时候?

突然所有简单的事情都开始有了跟我对着干的苗头,我开始怯懦了,我怀疑我能不能坚持下去。

就这样一步步走来,当我将第一篇稿子交给老师并得到肯定,当我随即又接到了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然后慢慢地习惯一次一次的压力,并且千方百计去攻克每一个难关。

当所有的困难都再没有最初时那么坚不可摧的时候,真庆幸,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又坚持了一下。

我曾经以为自己学了三年半的科学文化知识,足够撑起一片天来拯救全世界,才发现,那些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所谓“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于完成一次采写任务来说,并不是主要武器,问题的关键,反而是最基本的生存技巧——人与人的交流。

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需要充分的磨合,我们是去学习的,要主动与同事交流,了解单位和行业情况。

也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也许你奔波劳碌了许久后却徒劳无功。

不要气馁,其实你的每个付出、每个行为都会以不同的形式让你有所收获,不知不觉。

3月11日,我被老师安排跟着省纪检委去威海乳山出差报道厉行节约的情况,同行的还有齐鲁晚报和山东卫视的记者。

5个半小时的车程,刚开始我不知

道该和大家聊什么也插不上话,我坐在车里,好像很突兀,后来我厚着脸皮主动跟我身边的齐鲁晚报的记者说话,打开了话匣,从记者的薪水、记者的无奈到新闻理想、做新闻的初衷,一路上嘻嘻笑笑很轻松的过去了。

到了乳山已经是下午两点,简单休息了一下我便被叫去开会商量怎么报道,因为都是平面媒体,所以我跟齐鲁晚报记者一直商量怎样切题,她很熟练很自然的跟我商量说可不可以从公车的使用入手并问我的意见,由于在路上聊天也算是挺熟悉了我也很随意的指着文件回答道,“可以说一下公车从定点维修、定点保险这种做法上节约。

”就这样我很自然的加入了这个很专业的会议。

两个小时后我们定下了所有的方案,所以第二天的采访进行得很顺利。

遗憾的是,这篇我以为很用心的3000多字的稿子没有发表,老师老师说稿子宣传气浓、不客观,给pass了。

我们都知道新闻要真实客观,“真实”容易做到,但“客观”却难以达到,经历过挫折,你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差的还很远。

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需要充分地磨合。

有时候一两次的失败挫折反而是好事。

没发稿子虽然遗憾,但是我从这次的事情及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而且我也结识了很多其他领域的记者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些关于新闻的知识。

《大众日报》是省委机关报,我的指导老师是跑的是政治口。

因此,我能够有幸跟随老师参加了许多省级会议,也有幸进到山东省政府办公地点采访,面

,走访过许多政府部门还与副省长夏耕握过手?

?

在见采访了所谓“厅级干部”

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和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以不同的姿态和方式与不同的人交流。

这里面需要太多的诸如待人接物、交流、说话的技巧等,都是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广泛的涉猎其他知识更是很有必要,一定程度上,需要我们掌握的还有很多。

去乳山出差的时候,我们被当地工作人员接待,一共十多个人,并不算高级也不奢华,当时齐鲁晚报的记者和我是一前一后进去的,当时只剩下两个位置,一个是主陪左手边的次宾位置,和副陪左手边的四宾位置,随行的纪检委人员指着次宾的位置对我说大众日报坐在这里。

我嬉笑了一下,对她说“静姐你是前辈,你坐这个,我坐在那边”,她对着我笑了笑,说了声“谢谢廷廷”。

吃饭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听大家聊天,聊天内容涉猎到新闻、公务员、待人接物等内容。

如果是我了解的东西我也会“装模做样”的跟大家共享观点。

四个月的实习可以用三个数字总结:

“一个理想”、“两个关系”、“三种交流”。

“一个理想”便是自己的新闻理想,是自己对新闻的热爱。

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只能拿2000元底薪的情况下继续做调查报道,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怀揣新闻理想从事记者工作。

每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是,如果那些有着新闻理想的后辈都不愿踏入新闻的领地,那这个行业由谁来坚守?

所以,我很愿意做这个“无冕之王”。

“两个关系”是努力和幸运的关系、选择新闻专业和坚守新闻理想的关系。

实习让我明白,越努力,越幸运。

人不能只是坐着等待,幸运要自己去把它找出来。

努力与否,结果会很不一样的。

在我实习的体验中,只要越努力,越豁得出去,找到的东西就越好;大一的时候我们充满着对新闻的热情,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奉为座右铭,大二的时候,一部分同学觉得尽管新闻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愿意以记者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开端,锻炼能力积累人脉再转行;大三了,很多同学连先当记者的想法也没有了。

经过实习,我想我还是愿意做这个“无冕之王”。

“三个交流”指的是在实习期间与自己同事同行的交流和与自己采访对象的交流以及自己和自己的交流。

前者教给我们的待人接物的处世态度,第二种是对我们新闻专业新闻采访的技能。

最后一种便是自己对自己的总结与反思。

这三种都可以简单地概括,就是“讲究分寸并豁得出去”。

四个月的实习,我对新闻了解的也更深刻一些。

如果没有实习,我们大概永远也不懂得怎样把采访课上学到的采访技巧实际运用,我们也不能真正体会什么叫“主观真实”、什么叫“客观真实”,为什么“真实”容易做到,但“客观”却难以达到,如果没有实习,我们无法知道老师永远也不会告诉我们的社会上、新闻界的“潜规则”,总之,如果没有实习,我们这些不谙世事的学生,就无法掌握参与实际新闻工作的基本功。

【篇二:

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共6篇)】

馆里吃了一顿,让我学习了不少事情,让我体味了不少感情,让我结识了一些朋友?

?

欢迎登录查字典范文网[],内容来自互联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共6篇)]篇一:

经典暑期大学生报社记者实习报告

经典暑期大学生报社记者实习报告通过各种努力,我终于在7月15日这天,成为了华西都市报的一名实习生[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共6篇)],并由此开启了我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活。

这和在学校很不一样,什么事都得自己掂量,除了眼和手,脑子是被用得最频繁的。

此外,察言观色也是必须的。

初来乍到,我首先了解到的是,实习生并不是实习记者。

仅仅是实习过程也是有严格的等级,实习记者,见习记者,最后才是最低级别的实习生。

它们的区别除了是否有稿费外,其他方面还是很平等的。

负责教我的老师是我的同校学姐。

她2011年毕业,在报社已经工作两年了。

因为年轻、活力、认真、业务好成为了报社教育事业部的骨干成员之一。

学姐个子很高,白白胖胖的,很和蔼。

因为她的一个同事怀孕了,所以她在带我的同时还要帮忙带那个同事负责的三个实习生,很辛苦。

也许创业之初特别艰难吧,华西报把自己称为“铁军”。

报社的部门有很多,而且我发现每个部门都有一句口号。

我们教育事业部的口号是:

“读书找学校,就问华西报”。

显而易见,我们部门就是专门报道学生、学校、学习这方面的事的。

我接到的

那天看报纸到五点多,我就回家了,这时也有其他一些记者回家了,可是学姐还在工作。

后来通过聊天才知道学姐一般七点才下班,经常还会忙到通宵,自己一个人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写稿子,特别辛苦。

学姐老家在河南,没有后台,也不拼爹不拼男朋友什么的,大学毕业后,就是靠自己努力,通过报社的考试,成为了一名记者。

到了正式工作时,不偷懒,态度认真,努力工作才有今天的成绩——两年能够在市中心附近买起房子。

以前听人说电视台啊,报社啊,没有后门的人根本进不去。

当时吓得我心灰意冷,甚至愧疚自己怎么能因为什么梦想就选择广播电视新闻这个专业呢?

倒不如报个好就业的专业了。

现在,我知道了,也许后门很有用,可以使你轻松就达到某些目的,但是自己的决心更重要。

如果自己不努力不拼搏,成天好吃懒做,即使再大的靠山也会有被吃空的一天。

所以,只有自己向着梦想不懈努力,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虽然

这次的经历除了激励到自己外,还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记者,作为新闻人,可以像这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呀。

我更坚定自己的理想了。

之后,也写了一些稿子。

当然是有的见报,有的石沉大海了。

我实习结束前的最后一篇稿件是关于今年专科录取的。

在录取场看到好多人被隔绝在守卫众多的房间里,公正而严格地履行自己的录取工作时,我深刻了解到高考是多么要命的事,以及记者的责任:

真是而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

这和学校老师教给我的道理是一致的。

虽然是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这段实习经历却让我受益匪浅。

这经验是学校教学远远不能企及的,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做媒体、做记者来说,理论可以夯实基础,但是唯有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其中的道理与奥妙。

用自己的脚走一走,用嘴聊一聊,用手写一写,用眼看一看,最后再用心

冷静的想一想,把自己融入其中,深深地感受。

这期间,我看到了一些,懂得了一些,领悟了一些,反思了一些,坚定了一些。

别看只是“一些”,它们必定会在我今后的生命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篇二:

新闻专业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

新闻专业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田育臣实习情况简介实习时间:

2月27日—6月4日

实习单位:

xx报社xx报指导老师:

xx发稿情况:

共130多篇;其中,独立写稿100篇,

独立策划专题6篇。

实习报告共分为两个篇章(经历篇和感悟篇)和一个小总结

经历篇

我实习的时间很不巧,正赶上全国两会。

王老师作为创造了xx报最高发稿记录的首席记者,当然要参与这种盛会。

走之前,他特地交代关注教育网站,有新闻及时通知他。

全国两会王老师离开

”。

当时,3月份xx报社内部刊物《xx报人》显示这样一系列数据:

“1月份稿件共4783.41篇,其中a稿无;a-稿20.04篇,占总篇数比例0.42%;b+稿344.5篇,占总篇数比例7.20%;b稿2591.2篇,占总篇数比例54.17%;b-稿1466.3篇,占总篇数比例30.65%。

2月份稿件质量统计中,a稿无;a-稿4篇,占总篇数比例0.16%。

世博会,王老师策划的月光宝盒号系列报道,得到了上海媒体的赞扬和学习,也获得当月xx报总编辑奖。

这些虽与我无关,但让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是新闻人,怎样做好新闻。

“主编助理”自从王老师当选主编,其他老师都改口为“王主编”,但我还叫“王老师”。

其实,我跟王老师实习以来,他基本上都是把写稿的机会留给我,他曾对我说,自己也是从实习生过来的,知道实习生的不易。

xx报规定,主编也要写稿,但只要达到10分就行,多写无益。

因此,王老师的写稿任务少了,为了锻炼我,他平时就让我跟其他老师多跑跑,并且每天坚持写科教文卫日记。

每天看《河南商报》、《东方今报》、《郑州晚报》以及其他主流媒体有关报道,并对本部门相关报道与本报稿件进行对比、点评。

每天王老师再结合编前会意见稍加补充,会将其发给部门各记者,以备改进工作。

有时候,王老师没时间,还让我打电话催稿等,因此,部门其他老师开玩笑地称我“主编助理”。

专题策划

王老师每天上、下午各开一次碰头会,因此高校、教育厅这一条线基本我来跑。

王老师如今不光要忙高校线,其他记者的线都要操心,给他们提意见、策划专题等。

高校方面的专题,一般就落在了我的身上。

在此期间,我共独立参与策划性的大稿6篇,其实,最能展示一个记者水准的就是专题策划。

感悟篇

感悟1:

敬业、勤奋是记者的“核心竞争力”

xx老师是很敬业的人,将记者职业当作一种信仰,每天上下午必来报社。

就连两会和世博会整天没日没夜的赶稿,但结束后,直接去报社上班,而其他老师还得在家休息两天。

他之所以成为报社最年轻的主编,可能也缘于此。

感悟2:

者代表着一种责任

在实习期间,我曾出现过两次马虎大意,但都让我提前发现,并及时给纠正了。

这两次都出在数据上,当时统计数据,由于大意,有所出入。

另一次是我在博客[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共6篇)]中发现信源,又找到了教育部的权威文件,但当时由于博客大部分内容和文件数据一致,便“懒省事”用了博客中的数据,后来由于没事干,又对文件数据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有错。

王老师批评:

“要是见报了,人家没错,你弄错了,丢人不丢人?

”另一次是3.15维权。

当时,另一位记者让我去采访。

其实,新闻通过事实来体现作者的观点倾向。

但面对摆在眼前的事实,你是偏向群众还是群众的公仆?

这里面存在着利益问题,群众可能是想通过投诉占小便宜,群众公仆也可能真的是不作为。

这中间就存在着一种责任问题,需要记者来平衡。

喻国明箴言:

媒体的责任在于当社会要哭时,不让大家哭得更伤心;当社会要笑时,不让大家笑得更狂妄。

感悟3:

细心采访、认真观察是高质量稿件的关键

例如招聘会采访,怎样才能在众多招聘会中提取亮点,抓住特别的东西,找到“独家点”?

这就要细心的去观察每一个细节,耐心、充分的去获取现场

都市报有别于党报之处在于鲜活与通俗,将死板、硬邦邦的新闻写的灵动但又不乏厚度。

但如今,党报也正在撕下面皮向生活化靠拢。

如果都市报不打出这种特色优势,将不伦不类,失去它的忠实上帝——读者。

感悟5:

记者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现在xx报有个理念,就是打造专家型记者。

确实,记者是沟通百姓与权威的桥梁。

上可以理解有关政策、知识和理论,下能够以最通俗、最形象但又不失真实、准确的方式呈现给大家。

这就要求记者必须用专家型记者的标准要求自己。

另记:

xx报的记者并不只是实践派,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会及时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的形式在内部刊物《xx报人》上刊登,供大家共同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

《xx报人》上面,

不仅有好新闻的写作心得与体会,也有个人在采访、策划、编辑等业务方面的经验和总结,更有自己在国外或是出差、参加某个大型活动的整个参与过程等,这其实是一部很好的新闻学著作。

总结:

在3个多月的实习中,我不仅掌握了新闻语言的运用技巧,也使自己在大学三年中的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更好的理解、升华和运用,让我在实践中更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新闻规律,并按新闻规律来践行媒体人的社会责任。

我很感谢这次实习机会,也同样很珍惜,它将成为我一生中十分宝贵的财富。

篇三:

大学生暑期报社实习报告总结

大学生暑期报社实习报告总结

三峡之行结束后,我在家呆了14天就返回京城。

不是做志愿者,而是去中国教育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为此,我错过了8月1日陕西省境内的日全食,西安360一遇的日全食。

为此,我也没有能和家人、朋友过多地相聚。

但是因为提早来了三天,我有了两个发表文章的机会。

祸福相依,孰能辨之。

历数在教育报实习的一个月,除周末外早上七点半起床,赶九点半到报社,下午四点半之后就可以离开。

有两天请假,一周休假,一天采访,算来在报社的日子不过13天而已,真正实习的时间,就是15天。

这十五天里,我发表了三篇文章,每一篇都曾四易其稿;排了两个版,有一个版由于粗心数错了行,连累了高老师和排版工作者周六回报社改版;采访两次,一次在紫竹院公园采访4位北京市民,一次在学校用英语采访一位外国奥运志愿者;撰写一份策划,关于高校学生媒体的情况。

目前这篇大稿还在酝酿中。

一个月里,我认识了徐老师、高老师、两位张老师、石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还结识了几位实习生,他们现在都是我的朋友。

一个月里,我接触到正规的报社工作,看到了规范化的运作流程。

关于报纸的收获,虽然不多,但也相当受用。

1,定位

教育报的定位是面向全国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内容都是针对知识精英提供他们的所需。

如此一来,中国教育报成为了教育行业的领跑者。

专业化,是教育报做强做精的制胜法宝。

也许中国教育报的发行量不如中国青年报大,知名度也没有中国青年报高,但是它的广告收入和记者待遇,确是远远好于前者。

正是因为定位准,才容易出奇制胜。

相反,如果和其他报纸一样都做大综合,竞争太过激烈,想要做到不可替代,实在不那么容易。

横向定位于教育行业,纵向还要定位于主流媒体。

既然是主流媒体,那么重大事件、主流声音就绝不能缺少,否则就是将自己边缘化。

所以汶川地震、奥运会这些所有媒体都在报道的事件,教育报也出了若干个专版,而且做得很精彩。

经纬坐标精确定位之后,接下来便是细分工作。

文化周刊一周四五六日出版,每个版面分别定位为“人文焦点”

【篇三:

大学生暑期报社实习报告总结】

2012年大学毕业生报社暑假实习报告范文

引言

启程前,所有的朋友都告诫我,那是一个是非之地,万事要小心。

拉着行李箱走出校门,回望一眼,突然惊觉,此行我是单飞的孤雁,去一个有我的理想但没有保护的地方。

害怕,但仍要朝圣南方,目的地是南方都市报东莞记者站。

我把我的南都之行总结为五个章回:

适应、体味、历练、感悟,中间插叙我采访“卖命少年”的经历。

适应

南方天空很高,但我需要走出疏离感

6月24日清晨6点,一夜未成眠的我走出东莞市火车东站,广场上很多乞讨的儿童,我紧跟在一个高大的陌生男人身后,以求安全。

因为听多了东莞的乱,我必须严加防范。

戒备森严地走进这座城。

24号下午我去报社见了站长王海军,他是我们学院的毕业研究生,李贞芳老师帮我联系到这个珍贵的实习机会。

王站长和颜悦色,比我XX到他的照片要年轻帅气,我们聊一些学校的人和事,可惜我的脑子有点记忆短路,明明昨日才从那个地方走来。

我首先要找个地方住下,报社两个职员租了三室一厅,现空了一间房,求合租,我就住进去了。

由此认识了三个“靓仔”:

刘定国和刘沛,还有一条叫巴萨的大狗。

刘定国告诉我:

“都是男的,连狗都是个男的。

”巴萨是萨摩耶品种,“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很弱小。

”这是后来对它的评价,我初见它时我确实很害怕。

对狗都很戒备。

我说要做社会新闻,站长给我找了个指导老师:

黄超。

一个这么胖居然还挺帅的男记者,很爱笑,像一道阳光似的,我从心底打消了对他的畏怯之心。

他把我带到办公室,把我介绍给办公室的老师们,一一问好后,他说:

“这里的电话每一台你都可以随便用。

”此后,和黄老师的交往虽然我还是恭恭敬敬,但不会以我惯常的作风:

对老师敬而远之,我会跟他讲我的思路、我的困惑,与工作相关的或是无关的,都会直接跟他说,很轻松随意的关系。

他也真诚地跟我分享他的经验、体会、采访和写作的技巧。

黄老师要我别称呼他为“老师”,他说我们是“互相学习”,我知道这是谦虚,不叫“老师”那我应该叫什么呢?

所以我一直叫他老师。

第一采访居然是一个独立完成,因为黄老师有别的任务,只能和我分头行动,我答应了,有点忐忑也有点期待,我不知道这个稿子该怎么做,但是我相信我一定做得到。

这是一个劳资纠纷案子,16个工人因加班费和无故解除劳动关系等原因向公司索赔百万。

据说在东莞,这样的纠纷很多,工人有工人的权益,工厂有工厂的苦衷。

每天上班,办公室是我开门,总是要等很久才有记者来上班。

初来的几天,我每天第一个去,坐着看半天报纸,然后上网找料,经常找不到新闻线索,我心里很着急,几乎都是老师给我一个电话,联系一下,就开始出去或者电话采访。

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彷徨。

这段时间我是报社唯一的暑期实习生,下班后我就直接回家,有时候做点饭,叫刘沛一起吃,他我能做这么多的菜,佩服得不行,然后聊天,但是吃了饭后他进他的房间,我开始打扫卫生,完了就一个人在客厅看电视,有时候会看书,很早就睡觉。

半个月,每天就这样过。

除了采访的出租车上,我没有想过要看看东莞的风景。

第一次离开熟悉的生活圈。

在进入另一个生活圈之前,只是一个人慢慢地咀嚼孤独。

幸好我不是怨尤的人,我知道在一个新的环境过得好不好,完全是由自己决定。

我要适应。

但是这座城市让我有坐在船上的感觉,我总是感觉自己是个旅人。

篇二:

大一学生报社暑期实习报告

大一学生报社暑期实习报告

大一的暑假如期来临了,相比过去的其他暑期,这个暑期是最有意义且丰富多彩的。

为一名新闻传播系的学生,我热爱新闻事业,所以我利用暑期两个月的时间来到了北京广播电台和《今晚报》重要新闻部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

我在报社的这段时间使我收获很大,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开始了一系列的工作。

也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平面媒体,了解了新闻产生到报道的过程。

熟悉了专业设备的应用,也对新闻记者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更明白了身为一个新闻系学生所肩负的责任,明确了今后学习工作的目标。

来到报社的第一天,我就被分到了重要新闻部,这是一个负责头版和二版新闻的部门。

也就是说我的第一次实习就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看到办公室里的知名记者们进进出出,忙里忙外,电话响个不停,采访的任务更是接踵而来。

我的心里也产生了一丝的紧张与不安,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完成这么重要的任务。

我的实习老师也在不断的鼓励我帮助我,第一天下午,我就要随指导老师到北京市昌平区采访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农民伯伯。

这次的采访使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人物访问的技巧,也体会到了记者这个工作的责任性。

期间我还参与了新闻(转载于:

大学生暑期报社实习报告总结)编写的工作,并且学到了版面编辑的技巧,老师们很有耐心的对我讲解整个的流程。

记忆深刻的另一个采访是我临时接到任务要随指导老师一起去我国内蒙古大草原,做一个关于牧民生活和环境保护的系列报道。

匆匆准备了行囊便出发了,一路上我们克服了很多的困难才艰难的到达了目的地。

而那里的特殊气候和草原牧民的生活方式都是我们不适应的。

但好客的牧民们非常热情的招待了我们,这次我们还来到天然生态保护区,调查报道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

而且我还参与了拍摄工作,第一次接触专业的设备,在老师的帮助下很成功的完成了当天的拍摄。

这次的实习经历让我收获颇丰。

两个月来在报社和广播电台的实习经历加深了我对新闻工作者的认识。

随着新闻传媒体制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媒体市场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媒体人”这个行业显然是火热的,尤其是记者这个备受关注职业的。

关于记者的要求很篇三:

大学生报社实习总结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北京晚报》热线部,进行为期三周的专业实习。

在这宝贵的三周时间里,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

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报社时,我心里七上八下的,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完全不知该从哪里下手。

负责带我的小彦老师给我介绍了部门的大体情况,采访的具体流程以及新闻记者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项。

第一天,老师没有带我采访,而是让我在阅览室阅读报纸。

说实话,以前看报纸往往只是看个热闹,根本没有意识去观察新闻的思路和写法。

从第二天起,我就跟着小彦老师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采访。

一旦接到新闻线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立刻奔赴现常用老师的话讲,记者就是一台不分昼夜时刻待命的机器。

我所在热线部的主要采访任务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

在这20多天里,我随老师深入北京大街小巷,跑遍了大半个北京城。

无论风吹日晒,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的脚樱我是一个比较娇气的女孩,平时出门打伞,下雨打车。

但是在采访期间,我明白记者是来不及顾及这些的。

随着我渐渐融入工作,这些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忽略了。

我们一般的工作流程是上午在报社接热线电话,下午出去采访,晚上回家写稿。

任务多时,稿子往往不止一个,回家后常常要写到深夜。

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记者的生活并非像想象中那么浪漫,记者不仅是无冕之王,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