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854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3.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地质学分论--泥石流.ppt

环境地质学,主讲教师:

曾斌,zengbin_,分论若干地质环境问题的论述,EnvironmentalGeology,2,泥石流,3,主要内容,泥石流的定义,中国泥石流发育区的分布及危害,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预测预报,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泥石流的野外识别,案例,4,泥石流作为一种地质灾害现象,是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同时具有水文学、流变学、水土保持学、地貌学、工程学、环境学及灾害学等属性。

水文学者认为,泥石流是比洪水密度大得多的特殊洪流;流变学者认为,泥石流是一种多相流体;水土保持学者认为,泥石流是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形式;地貌学者认为,泥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造貌过程;工程学者认为,泥石流是一种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环境学者认为,泥石流是一种破坏环境的因素;灾害学者认为,泥石流是一种山地地质洪流灾害。

5,一、泥石流的定义,泥石流又称山洪泥流,是发生在山区中一种含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洪水和土石滑体之间的暂时性流体。

其容重一般在1.22.4T/m3,由固体物质(泥沙、石块)和液体(水)两相物质组成,在许多情况下,其固体物质含量可以超过水的含量。

1、泥石流的定义,其固体物质粒径分布范围很宽、流体性质很不稳定,冲和淤是其主要危害。

近年地质灾害类型百分比,6,泥石流的一般特征: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突发性的地质灾害现象,是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泥石流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险、运动快速、能量巨大、冲击力强、破坏性大和过程短暂等特点。

泥石流的流态取决于固体物质的岩性和流体稠度、流量与暴雨特点、堵塞崩溃形式等;流速受制于地形地貌、流体内外阻力等因素。

7,泥石流的运动特征,泥石流的直进性和爬高性泥石流粘稠度越大,运动惯性也越大,直进性就越强;颗粒越粗大,冲击力就越强。

因此,泥石流在急转弯的沟岸或遇到阻碍物时,常出现冲击爬高现象。

在弯道处泥石流经常越过沟岸,摧毁障碍物,有时甚至截弯取直。

泥石流漫流改道泥石流冲出沟口后,由于地形突然开阔,坡度变缓,因而流速减小,携带物质逐渐堆积下来。

但由于泥石流运动的直进性特点,首先形成正对沟口的堆积扇,从轴部逐渐向两翼漫流堆积;待两翼淤高后,主流又回到轴部。

如此反复,形成支岔密布的泥石流堆积扇。

泥石流的周期性在同一个地区,由于暴雨的季节性变化以及地震活动等因素的周期性变化,泥石流的发生、发展也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8,2、泥石流的分类,

(1)按泥石流的水源和物源条件分类,溃决泥石流,冰川泥石流,降雨泥石流,溃决泥石流:

堤坝和堰塞湖溃决形成的洪水所导致的泥石流。

弃渣泥石流,降雨泥石流:

主要是在降雨尤其是暴雨条件下,地表松散物质(如土壤、碎石等)在地表径流的侵蚀、搬运作用下,汇成集中急速洪流。

9,冰川泥石流:

发育在现代冰川和积雪边缘地带,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洪水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常发生在增温与融水集中的夏、秋季节,晴、阴、雨天均可产生。

10,弃渣泥石流,矿渣泥石流(云南汤丹),矿山弃渣(四川盐井沟),共生型泥石流:

这是一种特殊的成因类型。

根据共生作用的方式,它们包括了滑坡型泥石流、山崩型泥石流、湖岸溃决型泥石流、地震型泥石流和火山型泥石流等亚类。

由于人类不合理经济工程活动而形成的泥石流,称为“人类泥石流”,也是一种特殊的共生型泥石流。

11,滑坡型泥石流较常见,是一种特殊的能量转换体运动类型。

它是在很短时间内,由滑坡体的位能快速转化为动能的一次性滑动流动堆积。

滑坡型泥石流的活动是由块体在整个连续运动过程中发展的两个阶段(先滑坡,后泥石流)组成。

滑坡演化为泥石流,12,

(2)按泥石流的物质组成分类,水石型泥石流,泥石型泥石流,泥流型泥石流,水石型泥石流:

是指发育在大理岩、白云岩、石灰岩、砾岩或部分花岗岩山区,由水和粗砂、砾石、大漂砾组成的特殊流体,粘粒含量小于泥石流和泥流。

水石流的性质和形成,类似山洪。

水石型,水石流,13,泥流型泥石流:

是指发育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以细粒泥石流为主要固体成分的泥质流。

泥流中粘粒含量大于石质山区的泥石流。

泥流含少量碎石、岩屑,粘度大,呈稠泥状,结构比泥石流更为明显,泥流型,14,泥石型泥石流:

这是由浆体和石块共同组成的特殊流体,固体成分从粒径小于0.005毫米的粘土粉砂到几米至1020米的大漂砾。

泥石型,15,(3)按泥石流的黏稠性分类,黏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黏性泥石流:

这类泥石流含有大量的细粒粘土物质,固体物质占含量的4060%,最高可达80%,水和泥沙、石块凝聚成粘稠的整体,粘性很大,密度大(大于1.6吨/m3),浮托力强。

当它在流通中经过湾道或遇障碍物时,有明显的爬高和截弯取直作用。

粘型泥石流在堆积区不发生显著的散流,而呈长舌状,堆积物表面坎坷,停积时无分选性。

16,稀性泥石流:

这类泥石流固体物质含量较少,一般为1040%,而且细粒物质少,不能形成粘稠的整体,在运动过程中,水泥浆速度远远大于石块的运动速度,石块以流动或跳动方式下泄,具有极强的冲刷力和下切能力。

在堆汲取呈扇状散开,将原来的对积山切割成条条深沟,堆积后水泥浆逐渐散开,堆积物表面较平坦,结构松散,有一定的分选性。

稀性泥石流,17,(4)按发育泥石流的地貌分类,坡面泥石流,河谷型泥石流,标准型泥石流,标准型泥石流:

其流域呈扇形,能明显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18,河谷型泥石流:

其流域呈狭长条形,固体物质来源于沟谷中分散的坍滑体,对流通区和堆积区不能明显分开。

19,坡面型泥石流:

其流域呈斗状,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与堆积区直接相连。

20,(5)按泥石流与沟谷的发育阶段分,发展期沟谷对于处于发展时期的泥石流沟谷(小流域),5-20年就能聚集满足一次爆发所需的松散物质量。

因为处于发展期的泥石流沟谷面积较小,85%的汇水范围在1平方千米以下,平均面积为0.62km2,水流域重力侵蚀强烈,形成区面积占流域面积比例大,而且地形陡峭,平均山坡坡度为33.5度,沟床比降为44.6%,其中84%的沟床在30%以上,往往发生崩塌滑坡直接转化为泥石流。

21,活动期沟谷处于活动期的泥石流沟谷(快速发展的沟谷),10-50年能聚集足够的松散物质功一次爆发需要。

因为处于此发育阶段的沟谷、流域在积运中,76%的沟谷流域面积为1-50km2,平均为8.93km2;山坡坡度平均值为32度,平均沟床比降为21%,只有18%的沟床比降大于3%。

由于活动期的沟谷比发展期的沟谷沟床平缓面积大,所以聚集时间较前者长,但爆发时的规模也较前者大。

22,衰退期沟谷处于衰退期的泥石流沟谷,一般20-100年才能聚集一次爆发所需要的松散物质其流域面积相对较大,平均达15.58km2,流域内重力侵蚀作用有所减弱。

山坡逐渐趋于稳定,沟床比降相对缓和,仅为13.6%,沟床大于30%的沟床近为1.5%,因此碎屑物质的聚集需要更长时间,流与停积的物质的重新起动,需更大的动力,这就决定了其爆发的周期更长。

23,终止期终止期泥石流沟谷,因山坡、沟床、坡度已很平缓,流域内侵蚀能力与正常流水的搬运作用已基本适应,所以不会产生强烈的物质聚集,一般不会爆发泥石流。

这类泥石流沟消亡的阶段,当流域面积不断扩大,山坡,沟床比降变得越来越平缓,流域内的侵蚀,搬运,堆积速率相对平稳,不会形成集中积累和集中输移的脉动状时,一般不会形成泥石流。

24,二、我国泥石流发育区的分布及危害,1、我国泥石流发育区的分布概况,我国泥石流分布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

(1)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

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2)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

25,(3)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4)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水雪融化的显着特征密切相关。

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区。

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

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26,我国泥石流分布受地质构造、地貌和气候的控制,决定的泥石流活动及其灾害具有下列分布规律:

其一为沿断裂构造带密集分布;其二在地震活动带成群分布,主要分布于烈度级以上地震区;其三分布在深切的中、高山区,尤其第二与第三级阶梯间的过渡地带,普遍有泥石流发育。

常出现在海拔8002500m,坡面2535,沟床比降100400,集水面积0.650km2的地区。

27,2、泥石流的危害,

(1)对居民点的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8,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

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有时泥石流汇入河流,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他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007-7-24,泥石流阻断丽江至攀枝花公路近千车辆拥堵,29,(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

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30,三、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2、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3、短时间内可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31,1、地形地貌(地形条件),在陡峻的山岳地区,地表崎岖,高差悬殊,切割强烈,是泥石流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地形高差的大小决定了势能的大小,高差越大,势能越大,形成泥石流的动力条件越充足。

32,每一处泥石流自成一个流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33,2、松散物质来源(地质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

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4,3、气象水文条件(激发因素),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式。

季节性降雨,雨强,年降雨量,日降雨量,泥石流活动的频率和强度,泥石流发生的季节性、周期性,35,4、人为活动(激发因素),

(1)不合理开挖:

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

(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

(3)滥伐乱垦。

36,引自殷跃平,甘肃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案例1,37,案例2,小江是金沙江南岸支流,全长138.2公里。

小江河谷谷底宽15至50米,两岸悬崖陡峭,相对高差1000米2000米,水流落差909米。

由于江两岸岩层结构松散,加之河谷两岸植被稀疏,再加上深切割的沟谷十分发育,因而这里极容易形成规模巨大的泥石流。

洪水季节,泥石流来势凶猛,大大小小的石头被淤泥夹带着,伴随着粗粗细细的残枝断根而形成了一条巨大的泥和石的“河流”。

龙头山以下90公里范围内共有泥石流沟51条,其中蒋家沟、大小白泥沟、芋头塘沟和老干沟等为发育旺盛期泥石流沟。

38,蒋家沟泥石流形成条件

(1)固体物源蒋家沟流域面积有80%是板岩。

该岩层因地质作用的影响十分破碎,极易因风化剥落成碎屑,而成为泥石流的重要碎屑物质提供者。

此外,该流域有广泛覆盖有1-3米的亚粘土及8-9米的粘土,成为泥石流中粘粒的重要来源。

据计算,蒋泉沟流域内固体物质总储量为7.49亿m3。

一般中上游只要有15-20mm的连续降水,泥石流就会形成。

(2)地形地貌条件蒋家沟流域的形态呈上宽下窄的瓢形。

山高谷深,地形陡峻,沟壑纵横,坡陡流急。

这样的地形既有利于聚集来自周围山坡的固体物质,又有利于降水径流的汇集。

39,(3)水动力条件该区雨量丰富,干湿季节分明,每年有80-90%的降雨集中在雨季。

干季降雨少,气候干旱,日温差大,岩石和土层易崩解,松动而形成大量松散碎屑物质。

(4)人类活动的影响蒋家沟泥石流的发生发展与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有直接关系。

东川地区从唐代就开始有炼铜活动。

历代的“商铜”“政铜”掠夺式的开采和大量烧炭炼铜活动,彻底破坏了该区的森林植被。

流域的侵蚀模数高达5万m3/km2.a,严重的水土流失,进一步促进了泥石流的发展。

40,四、泥石流的野外识别,现代泥石流容易识别,古代泥石流呢?

特殊的地貌,典型泥石流示意图,41,泥石流堆积与崩塌堆积、河道堆积不同。

可从堆积物结构构造、地貌形态及堆积环境等角度进行鉴别。

1、泥石流结构特征泥石流沉积有大小混杂、泥砾、漂砾、擦痕、磨光面、磨圆度差等现象泥石流沉积构造(宏观标志):

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42,稀性泥石流:

石线构造、叠瓦构造、砾石支撑-叠置构造,43,粘性泥石流:

环状流线构造、反正粒级层理-混杂构造、底泥-混杂构造、楔状尖灭构造、荷载构造、大块石泥质支撑结构、袋状构造,44,2、泥石流堆积地貌形态特征:

沟谷堆积体:

泥石流砾石心滩、泥石流侧脊堤、沟道砾石堆积舌状堆积体:

山谷支沟泥石流呈舌状堆积在沟口,堆积体前缘坡角多大于40,大砾石在前,细粒径在后,45,锥形堆积体:

在山区陡坡段(坡度大于30)坡面上,松散堆积物在强降雨条件下形成泥石流,堆积在坡麓,形成泥石流锥体扇形堆积体:

较大规模泥石流堆积在泥石流沟出口平缓开阔地带,呈扇形,46,五、泥石流的预测预报,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泥石流的空间预报;泥石流时间预报;泥石流基本特征的预测;,47,1、泥石流的空间预测,

(1)泥石流形成条件的调查泥石流形成条件的调查包括:

工作区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泥石流沟流域规模及各沟谷的调查和分析。

地层岩性的调查包括:

对基岩地层层序,岩性成分,风化程度及抗风力能力的分析。

对松散堆积物的成因,类型,范围,厚度,物质成分,颗粒大小组成进行分析和测定,并估算流域内松散碎屑物质的聚集数量。

地质构造的调查包括:

褶皱、断裂的分布、类型、裂隙发育情况及构造运动的活动情况(地震资料的收集)、泥石流发育程度和潜在可能性进行区域的划分,最终绘制成泥石流分布图。

48,

(2)泥石流区划泥石流分布的不均匀性是由其地形特征,地质条件和降水特征所决定的。

大区域的泥石流区划这种图比例尺较小,一般为1:

100万或更小。

主要是为了判明一个省或全国泥石流危险区(高发区)的略概分布状况。

中等区与泥石流的划分这种图比例尺一般为1:

10万-1:

50万,主要目的是作为当地(县、市)经济技术开发和建设规划的防灾减灾的依据。

小区遇的泥石流分布图比例尺一般为1:

1万-1:

5万,主要用于对某些山地、城市附近泥石流进行预测,用以制定泥石流防治措施和GPS定位观测的依据。

49,2、泥石流的时间预报,泥石流的时间预报往往指短期的预报。

中长期的预报大多是根据已有历史资料分析的大致周期和空间预报的结合进行。

(1)泥石流的发生处在固体松散物质累积量已达到暴发所需的数量,其发生主要为强烈地表径流激发。

研究表明,大部分泥石流的暴发,与降水总量和降水强度有关。

如成昆铁路四川境内,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mm时,可作为泥石流暴发的激发条件。

(2)以坡度,固体物质储备量和降水总量三个方面的组合来进行预报。

50,(3)利用仪器报警利用泥石流遥测地声警报器根据泥石流地声特点(频率范围,振动强度与洪水有很大差异的特点)以振动强度,频率范围和延续时间的要素作为控制指标,研制当UJ-2型泥石流地声报警器。

利用泥石流泥位报警当泥石流厚度(即泥位)大于一定值时,仪器就发出报警信号,一般可提前3-8分钟。

这一方法开始在日本使用较高,价格低廉,原理简单。

其缺陷是受冲淤变化和泥石流改道的影响,加之监测域暴露面积大,易使人为活动破坏。

51,泥石流的基本特值主要是指泥石流的密度、流速、流量、泥位及方量。

(1)泥石流密度的确定对于粘性泥石流,可在现场选择停积下来的堆积物的典型剖面,确定其土石成分,测出单位体积土石所占的体积百分数分别乘以土石单位密度相加即得。

(2)泥石流流速的确定确定泥石流流速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为此,目前我国有不少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泥石流流域和泥石流性质的经验公式。

(3)泥石流流量的确定确定泥石流流量的最好办法是在泥石流沟谷的适当深度上设置观测断面直接进行测量,而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观测,由于观测难度大(不确定性和耗费人、物较多),所以一般用已计算出的流速乘以过流断面。

3、泥石流基本特征值的确定,52,(4)泥石流泥位的确定泥位既可反映泥石流的流速河流量,又可反映泥石流的规律和危险度,显然在沟床纵坡一定的情况下,泥位愈深,流速流量愈大,其规律和造成的冲击力也愈大,一定达到或超过危险泥位时,就会酿成灾害。

泥位标高可通过现场泥痕调查获得,调查时需注意的是当次暴发的泥石流沟,规模不一历史最高泥位的资料尤其重要。

(5)泥石流方量的确定泥石流方量式表征泥石流位限度的重要指标,它的确定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泥石流过程直接确定,另一种根据泥石流过境痕迹,以测定整个泥石流冲出物质堆积区堆积方量的方式求得,并把堆积区测定的结果愈形成区得测定结果进行对比。

53,六、泥石流的防治,泥石流灾害的治理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采取相应的治理工程(如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停淤工程及改土护坡工程等),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

泥石流的治理工程通常适用于泥石流规模大,暴发不很频繁、松散固体物质补给及水动力条件相对集中,保护对象重要,要求防治标准高、见效快、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情况。

54,防治措施,“针对不同区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形成区:

水土保持措施(平整山坡、植树造林、修建谷坊、坡面排水等)流通区:

拦挡措施(各种拦挡坝与坝群)堆积区:

排导措施(排洪道、导流堤、停淤场),交通线路区的防治:

穿越工程、跨越工程,55,1、泥石流形成区的防治,泥石流形成区是全流域防治的重点地段。

一般采用植树造林和护坡草被,来加强水土保持,并修建坡面排水系统调节地表径流,以防止沟源侵蚀。

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或消除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来源,以控制泥石流的暴发。

56,2、泥石流流通区的防治,泥石流流通区一般修筑拦挡工程。

拦挡工程的作用是拦蓄泥石流固体物质,稳定沟岸崩塌及滑坡,减小泥石流冲刷和冲击力,抑制泥石流发育和暴发规模。

拦挡工程通常建于泥石流形成区或形成流通区沟谷内。

坝距:

L=H/(I-I0)I0=0.093der/RH:

坝高I:

沟谷纵坡降I0:

坝前堆积物表面坡度der:

堆积物颗粒平均粒径R:

水力半径,57,1)拦砂坝(实体重力坝)拦砂坝是泥石流防治中的一种骨干工程,修建在泥石流形成区中下游或流通区内的永久性工程。

功能:

拦蓄泥砂,调节下泄泥石流的流速、流量和规模,降低其危害作用,抬高局部沟床,控制沟道侵蚀基准,形成大范围回淤,稳定沟岸及崩滑体。

拦砂坝以圬工重力式结构采用得较为普遍。

58,由预制或整体浇筑的素混凝土,砖石砌筑构成的结构物,这两种结构通常统称为圬工结构。

特点:

抗压强度大,而抗拉,抗剪性能较差。

适用范围:

圬工结构在工程中常用作以承压为主的结构构件,如拱桥的拱圈、涵洞、桥梁的重力式墩台、扩大基础及重力式挡土墙等。

59,2)格栅坝,格栅坝是用于稀性泥石流和水石流防治的一种工程结构。

它能拦蓄泥石流中粗大颗粒,排走泥沙、细砾和流体中的自由水,使进入坝库的泥石流很快被疏干,达到水土分离。

格栅坝最适合于拦蓄含巨石、大漂砾的水石流、稀性泥石流和挟带大量推移质的高含沙洪水,也可布置在粘性泥石流与洪水相间出现的沟道;而不适用于拦蓄崩滑体和间发性粘性泥石流。

60,3、泥石流堆积区的防治,泥石流堆积区一般采用排导措施,以保护附近的居民点、工矿企业、农田及交通线路。

主要的排导工程是泄洪道和导流堤。

泄洪道:

能起到顺畅排泄泥石流的作用,使之在远离保护区停积下来。

导流堤:

能起到引导泥石流转向作用,必须修筑于出山口处,以确保被保护对象的安全。

这种措施还要有合适的停积场地与之配套。

61,4、交通线路区的防治,

(1)跨越工程如跨越泥石流的桥梁、涵洞,穿越泥石流的护路明洞、护路廊道、隧道、渡槽等防护工程。

泥石流渡槽通常建于泥石流沟流通段或流通堆积段,与铁路、公路、水渠、管道或其它线形设施立体交叉。

泥石流通过上面的渡槽以急流形式通过,流速及输移效率较高,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常采用的一种排导工程。

62,渡槽使用条件:

泥石流暴发较为频繁,高含沙水流水交替出现,有冲刷条件的沟道。

泥石流最大流量不超过200m3/s,其中固体物粒径最大不超过1.5m的中小型泥石流。

具有足够的地形高差,满足线路设施立体交叉净空的要求。

进出口顺畅,基础有足够的承载力并具有较高的抗冲刷能力。

成昆铁路上最大的勒古洛夺泥石流导槽仅此工程若按2005的工程造价约可拉动数亿元的GDP,63,明洞工程,泥石流明洞与渡槽类似,往往当渡槽的宽度超过它的跨度后,就被称为明洞。

明洞顶上一般都有1米以上的土层覆盖,故保持了沟床的自然形态。

排泄的最大泥石流流量及漂砾直径均大于渡槽。

64,

(2)跨越工程修建桥梁,涵洞,让泥石流从下方通过。

65,加强山区基层的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特别是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的能力建设。

进行全国性的灾害详查,确定危险范围与危险度。

对危险区域及时采取治理与防护措施。

将不便治理的危险区域中的人,迁往安全地带。

在工程治理中,注重采用生态工程措施,特别是将生态工程措施与土木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灾害的生态化治理。

重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在工程建设当中采取环境友好的设计与施工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次生灾害。

加强山区减灾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建议将灾害知识编入山区中小学的课本,或在中小学开展减灾教育讲座。

泥石流防治建议,66,七、案例,四川省汶川县卧龙镇金家沟泥石流,资料来源:

四川省广汉地质工程勘察院(2009),勘查及治理工程可研,67,崩滑类物源:

有2个滑坡、1个崩塌,3个不稳定斜坡,2个坡面碎屑流,崩滑类物源总量有11.05104m3,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物源有2.12104m3;,沟道堆积类物源:

沟道堆积类物源总量为2.85104m3,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物源有0.36104m3,金家沟沟域内物源总量13.39104m3,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物源有2.48104m3,二、金家沟泥石流基本特征,金家沟震前未发生过泥石流。

震后沟域内物源量剧增,分崩滑类物源和沟道堆积型物源两类。

68,三、金家沟泥石流特征值计算,1、泥石流流量计算,雨洪法,断面形态调查法,从上游至下游各断面流量有逐渐增大的趋势,69,泥石流的防治,泥石流灾害的治理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采取相应的治理工程(如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停淤工程及改土护坡工程等),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

防治措施,“针对不同区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形成区:

水土保持措施(平整山坡、植树造林、修建谷坊、坡面排水等)流通区:

拦挡措施(各种拦挡坝与坝群)堆积区:

排导措施(排洪道、导流堤、停淤场)交通线路区的防治:

穿越工程、跨越工程,70,71,方案一:

以“全面防治”的思路考虑设计方案二:

以“重点保护”的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