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中幼儿协商行为的研究.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8683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角色游戏中幼儿协商行为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角色游戏中幼儿协商行为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角色游戏中幼儿协商行为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角色游戏中幼儿协商行为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角色游戏中幼儿协商行为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角色游戏中幼儿协商行为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角色游戏中幼儿协商行为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角色游戏中幼儿协商行为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角色游戏中幼儿协商行为的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角色游戏中幼儿协商行为的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角色游戏中幼儿协商行为的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角色游戏中幼儿协商行为的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角色游戏中幼儿协商行为的研究.docx

《角色游戏中幼儿协商行为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色游戏中幼儿协商行为的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角色游戏中幼儿协商行为的研究.docx

角色游戏中幼儿协商行为的研究

戴莹,江苏省东台市幼儿园,江苏,224200

[摘要]幼儿协商行为是同伴间分享经验、解决冲突、达成共识,以维持小组或集体活动持续进行的沟通方式。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

以个人的意愿为游戏的动机,以个人的经验为游戏内容,针对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等,运用语言进行协商,解决因彼此动机与经验不一致而产生的冲突,以达成共识,使游戏得以持续进行。

本文结合日常观察,借助案例指出幼儿协商行为在角色游戏中具有满足个人需要、解决矛盾冲突、引导情节展开、延续游戏活动等功能,并进一步分析了语言、经验、幼儿个性特征等因素对幼儿协商行为的影响,以此引起教育工作者对儿童游戏中协商行为的关注。

[关键词]角色游戏 幼儿 协商行为 同伴

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在此活动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演绎内心独白,体验、反映他们所向往的社会生活。

当幼儿从单独游戏进入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阶段,游戏的难度增加了,因为幼儿不能再以个人意愿和经验为出发点,而是要以同伴彼此共同的经验和愿望为基础来游戏,所以幼儿不仅要将自己的愿望表现出来,还必须调整自己独自游戏时的游戏脚本,与同伴的想法协调整合。

如果幼儿想顺利地与同伴将游戏进行下去,他们必须妥善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同伴沟通,这就要籍由幼儿之间的协商以达成游戏的共识。

本文结合日常观察,借助案例分析幼儿协商行为在角色游戏中的

12

戴莹,江苏省东台市幼儿园,小学高级教师,教育学学士,幼教,464746920@,13851301210

功能以及影响幼儿协商行为的因素,以此引起教育工作者对儿童游戏中协商行为的关注。

一、角色游戏中幼儿协商行为的内涵

协商源于日常会话中的交互活动。

它是一种社会化的行为,当人们用语言去表明他们明白或不明白说话者的意图时,协商就产生了。

因此,凡与语言相关的交互活动如:

描述、提示、澄清、讨论、商量、介绍、请求、解释等都可以称之为协商。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协商行为是幼儿群体间分享经验、解决冲突、达成共识,以维持游戏持续进行的人际沟通行为的综合表现。

协商是幼儿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幼儿用身体动作、肢体语言、口语交流等方式与同伴、成人沟通,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协商能力。

协商行为相对于沟通而言,更强调语言的使用技巧,是幼儿通过提示、描述、讨论、解释、澄清等策略,与同伴进行的沟通行为。

以下一段是笔者对三名5~6岁幼儿关于“医院”游戏的观察记录。

括号内指出了幼儿相关的协商策略。

案例一:

大班“医院”游戏

观察对象:

萌萌:

(萌)女孩5岁半帅帅:

(帅)男孩5岁半仲伟:

(仲)男孩6岁

观察内容:

“医院”游戏

萌:

假装我是医生,(对仲)你做爸爸,(对帅)你做宝宝。



(分配)

仲:

我做医生。

(争执)

萌:

我做,医生是女的。

(萌的妈妈是医生) (介绍经验)

帅:

有男医生,我做我做。

(澄清)

萌:

我先做,等会儿给你做。

(商量)

仲:

我先做。

(争执)

萌:

那我不带你玩了。

(威胁)

仲:

好吧好吧,那你做好了给我做。

(妥协)帅:

我也要做,我要打针。

萌:

我帮你打针,假装你有病。

(安抚)

萌:

(对帅)假装你有病,你肚子疼。

(对仲)你就做他的爸爸,好不好?

(跑到一张小凳上坐下)我在医院里。

(对仲)假装你带他来看病。

(对帅)你假装肚子疼啊。

仲:

你好了吗?

萌:

好了,(对帅)好了,(招手)来。

帅:

肚子疼。

仲:

医生啊,我的宝宝肚子疼啊。

萌:

肚子疼要打针。

(提示)

仲:

吃药行不行?

(讨论)

萌:

先打针再吃药。

帅:

我要打针。

萌:

好,打针。

(拿出玩具针筒打针)

……

仲:

轮到我做了。

(提醒)

在此游戏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不但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设计及协商游戏的角色、主题、情节,而且相关的协商行为贯穿

游戏的始末,为使得游戏情节能够持续下去,幼儿之间不停地相互协商,由此可见,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协商的过程。

道尔(Doyle)的研究发现,5~6岁的幼儿在他们的游戏中,常常要花费20%~50%的时间进行协商。

二、幼儿协商行为在角色游戏中的功能

在角色游戏当中,幼儿竭尽所能地运用所有的方式,以尽量满足个人的愿望为前提,与同伴共同建构出游戏的主题及框架。

幼儿要将自己的想法能在游戏中呈现出来,或让自己的想法融入游戏的进行中;除了尽可能地提供个人的想法和经验,还要说服他人,让同伴的想法统一;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还会时常有彼此意见不兼容的状况发生,因此幼儿必须不停地进行协商,使得游戏能够开展并持续下去。

协商在角色游戏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角色游戏中,协商的功能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满足个人愿望

以满足个人单纯需要为动机的协调行为主要有:

请求(如:

“把你的勺子借给我用一下吧”)、试探性交谈(如:

“我喜欢红裙子的娃娃”,此时娃娃正在交谈对象的手上,言下之意就是把你手上红裙子的娃娃给我吧)、动作伴随的暗示(如:

“我在切西瓜,没有碗了”示意身边的人把碗给他)等。

5~6岁的幼儿因为需要合作游戏的愿望比较强烈,因而在对待个人愿望时,能够克服自已的想法,尽量与同伴达成共识;而3、4岁幼儿的角色游戏常以平行游戏为多,游戏绝大多数是以满足个人需要、愉悦自身为目的的,不追求与同伴的合作,经常会出现一些请求、暗示的行为,但由于他们的协商技巧显得笨拙、莽撞,协商的结果往往不太理想,不易引起同伴的响应。

案例二:

小班“娃娃家”游戏

观察对象:

小钰:

女孩4岁思宁:

女孩3岁半

观察内容:

“娃娃家”平行游戏

小钰和思宁在娃娃家。

思宁在玩布偶娃娃,小钰在做饭,不时地瞟几眼思宁。

小钰一边炒菜一边嘀咕:

“娃娃一会儿要吃饭。

”思宁好像没听见,在理娃娃的头发。

小钰说:

“等一会儿,等一会儿,饭要做好了。

”思宁没有理小钰,抱起娃娃坐远了一点。

过了一会儿,小钰把炊具往桌上一放,跑到思宁面前,又说:

“娃娃要吃饭。

思宁皱了一下眉头,没说话。

小钰去摇娃娃身体,一边说:

“来喂娃娃吃饭好不好?

思宁用两只手拽住娃娃的衣服,小钰的眼睛盯着娃娃,一边跑,一边跳,引着思宁走到娃娃家的桌子前。

小钰说:

“喂娃娃吃饭。

”思宁站着不动。

小钰抓过娃娃,开始喂饭。

思宁看了一会儿,走开了。

从上面娃娃家游戏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3岁半的思宁与4

岁的小钰在游戏中是以满足个人需要、愉悦自身为目的的,做饭与玩布偶娃娃是平行进行的,她们在个人游戏时很少追求与对方合作,小钰在做过饭后有过请求、暗示等协商行为,但是她协商的目的显然是因为需要思宁手中的布偶娃娃来满足她喂娃娃吃饭的愿意,而

正在独自玩布偶的思宁很可能并没有与小钰一起玩的愿望,加之小钰的协商技巧有些笨拙,意思也不确定,她到底是要思宁和她一起玩呢?

还是要来思宁的娃娃来玩呢?

因此思宁显得很不配合,终于不耐烦的小钰一把拿过娃娃自顾自地玩了起来。

2.解决矛盾冲突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幼儿以自己的意愿和动机参与同伴的角色扮演游戏,难免会发生彼此意见相左的情况,这种冲突就是人际间的“互动失衡”。

在角色游戏当中,幼儿常常企图表达、强化自己的观点同时改变他人的观点,或有时会对材料的假想表达不同的意见,像这种同伴间因彼此意愿的不统一最容易产生冲突,解决矛盾冲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协商。

最常见的有争执(如:

“这个盒子是做电视机用的不是冰箱”)、澄清(如:

“师傅烧菜都是要尝一尝的”)、解释(如:

“我跟你讲过了先下飞机再坐火车”)、讨论(如:

“交过钱了东西要不要带走”)、威胁(如:

“你不听我的我就不玩了”)、妥协(如:

“好吧先给你当医生,你当完了一定要给我当”)等等,一旦幼儿经过商量,达成协议,他们必定会按游戏前的讨论进行,谁违反了规定将受到其他人的指责。

一旦再发生矛盾,幼儿又会停下来继续进行协商,游戏就是这样在冲突、协商、解决、冲突、协商、解决……中持续进行下去。

协商不仅可以解决矛盾冲突,还能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解决冲突的技巧,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

3.引导情节展开

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时,往往因为生活经验的不同产生幼儿间经验的失衡,尤其是当幼儿的游戏主题不是集体共有的经验时,较有经验的幼儿自然而然地会对其他幼儿解释说明,该类幼儿先假设其他幼儿知道的内容,并提出他认为的适当的讯息,以提示、要求、交待情节、等协商方式引导同伴理解游戏情节;而经验较少的幼儿往往做出询问情节、澄清问题、配合指令等相应的互动,幼儿

与同伴通过这种协商方式将游戏开展并持续下去。

案例三:

大班“小飞侠与虎克船长”的游戏观察对象:

仲伟:

(仲)男孩 6岁翔宇:

(翔)男孩 6岁邦邦:

(邦)男孩 5岁半

观察内容:

“小飞侠与虎克船长”的游戏仲:

我做小飞侠。

(对翔)你做船长。

翔:

船长做什么?

邦:

我也要做。

仲:

(对邦)你等会儿。

翔:

我开船了。

仲:

不对。

船长不要开船。

(对邦)你做小兵,你开。

翔:

那我做什么?

仲:

假装你拿宝剑追我。

翔:

哪个追哪个?

仲:

我是小飞侠,你是船长,你先追我,你假装拿宝剑。

翔:

(准备跑)

仲:

等等。

剑剑剑。

(拿起手边的报纸卷成一个长条)你的剑,假装你拿剑杀我。

翔:

呀——!

仲:

等等。

你先杀我,我假装躲起来,你看不见我。

邦:

我做什么?

仲:

你做小兵,帮他找。

(三个男孩混战了半分钟)

仲:

假装我也用宝剑,你把宝剑给我。

(从翔手中夺过宝剑)翔:

那我的剑没有了。

仲:

假装我把你的剑抢过来了。

现在我杀你。

(两人追了一小段)

仲:

假装你掉到大海里了。

邦:

大海在哪儿?

仲:

喏喏,假装就在这。

(邦)你做鲨鱼追他。

(翔和邦依计照做)

仲:

假装我回去睡觉了,你夜里偷偷又来抓我。

……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幼儿在协商游戏情节时,往往频繁交错游戏情境内外,即幼儿在游戏中遭遇障碍和困难时,便会跳脱出来到真实情境中进行解释、提示、讨论,虚构情节,问题解决后复又转到游戏情境中,幼儿不断地在这两个时空中进进出出,交织成一个连贯而完整的角色扮演游戏。

4.延续游戏活动

随着幼儿年龄的成长及社会性的发展,游戏的合作精神增强了,角色游戏的主题、情节渐渐成为集体共享的经验之后,幼儿就会形成一种默契,幼儿的协商不再是据理力争,斤斤计较,而是考虑如何将游戏玩得更丰富更有趣。

如6岁左右幼儿经常玩的菜场游戏、小吃店游戏,从游戏同伴的邀请、游戏主题的选择、角色的分配,到材料的选择,幼儿通过有序的计划、商量、安排、分配等协商行为,共同进入了扮演游戏的架构之中,如在小吃店,幼儿做老板的做老板,负责洗菜的洗菜、炒菜的炒菜,还有分配好的服务员、迎宾礼仪、收银员角色,一切井然有序,游戏已初具雏形。

紧接着,幼儿又通过讨论、提示等完善游戏情节,同伴协商的最高层次还包

括幼儿用勉励、推荐等方式来评价游戏,使得游戏进行得顺畅有趣,内容丰富完整,并期待下次更加精彩生动的体验。

三、角色游戏中影响幼儿协商行为的因素

从前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协商与冲突的解决是经常发生的,而协商的过程因多种因素的存在呈现不同的使用策略与方式。

究竟哪些因素直接影响幼儿协商行为呢?

首先,语言是幼儿协商行为的基础。

幼儿要表达自己的见解,要与同伴进行有效地协商,必须通过语言符号与同伴产生交互作用。

据韩礼德(Halliday)相关研究,语言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扮演了七项功能,分别是:

工具性的、控制性的、互助性的、人际间的、启发性的、想象性的以及信息性的等。

语言的不同功能决定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协商对话的风格,比如说:

控制性语言倾向的协商行为表现为要求、建议、指令等;互助性的语言倾向于商量、讨论、提醒等协商策略,人际间的功能表现为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及描述自己的行为等。

语言发展的状况也决定了幼儿协商技巧的熟练程度,低龄幼儿就像案例二的思宁一样,协商技巧简单、笨拙,语言模糊不清,无确定的同伴指向对象;随着幼儿年龄的成长,语言的发展使协商技巧日臻成熟,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对不同的同伴变换协商方式,以适宜的语言对同伴进行说明与响应,案例三中6岁的仲伟无疑就是个语言发展较好的男孩,能自编游戏脚本,指导同伴将游戏进行下去。

第二,经验为幼儿进行协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在幼儿与同伴合作游戏之前,幼儿必须先学会如何与他人分享个人日常生活的经验,因为经验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主干,是主题的来源,协商除了能够达成游戏的共识之外,也是分享个人经验的途径之一。

案例一的三个孩子在游戏中讨论由男孩还女孩当医生的问题,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是医生或者去过医院,知道医院里有哪些人,也知道生病

需要打针、吃药。

在游戏中,幼儿针对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等进行协商,解决彼此动机与经验不一致的冲突。

丰富的经验可以为幼儿的协商传递大量的信息,帮助幼儿澄清与解释一些不明确的问题,使游戏顺利进行。

第三,幼儿的个性特征影响协商的方式。

来源于不同家庭、不同教养方式下的幼儿个性特征明显不同。

独特的个性特点也决定了协商的方式。

控制欲望较强烈的幼儿比较容易与人发生冲突,在协商中常发生要求、指令、甚至威胁等软硬兼施的方法,案例一中的萌萌、案例三的仲伟偏向于这类性格,因此他们在游戏中往往处于主导的地位;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往往被动地接受同伴的响应,在游戏中充当旁听者的角色。

第四,教师等多种因素对幼儿协商行为产生交互影响。

教师在幼儿的协商过程中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角色,作为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者,教师的行为指令很可能影响幼儿即将作出的协商行为,教师对幼儿有意识的引导有助于幼儿深层次地开展协商。

另外,在游戏中,材料、环境等因素能够给幼儿提供完善的互动机会的环境,因而也会影响协商的行为。

综上所述,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以自己个人的意愿为游戏的动机,以个人的经验为游戏内容,针对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等运用语言进行协商,解决彼此动机与经验不一致的冲突,达成共识,使游戏得以持续进行。

而在协商行为中,由于个别幼儿所使用的策略不同,便有不同的倾向与表现方式,因此幼儿又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彼此学习不同的策略并修正自己协商的方式。

幼儿从简单的沟通,从不知如何协商,到在游戏中为了满足需要,学习如何与同伴进行目标明确的协商,提高了协商技巧与能力,形成一套协商策略,这无疑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起到直接的作用。

幼儿的协商行为既促进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其本身的技能技巧也在与同伴的互

动中、游戏的历程中不断运用、累积,并逐渐成熟。

主要参考文献:

[1]邱学青:

《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年。

[2]胥兴春:

《应对幼儿冲突的策略与技术》[J],学前教育研究,2006(6):

9-10。

[3]皮亚杰著,傅统先译:

《儿童的心理发展》[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

[4]王滨:

《幼儿游戏的观察》[J],幼儿教育,2004(5):

12-13。

[5]徐丽玲:

《试论幼儿角色游戏及其指导》[J],基础教育研究,2004(7):

43-45。

[6]Halliday,M.A.K.Explort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Language[M],London:

EdwardArnold,1973.

通联:

作者姓名:

戴 莹 工作单位:

江苏省东台市幼儿园

邮政编码:

224200 电话:

051585179291 138513012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