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795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docx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考试和答案

自测题

(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课程”一般是指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教学科目及其目标、内容和进程的总和。

2.当把课程与教材并提的情况下,“课程”主要指课程标准,教材主要指课程内容及其编排。

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和师生共同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同时也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依据和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

4.1992年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对教学目的的规定是: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_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广义的课程泛指___B____,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

A.一门学科B.所有学科

C.一般课程D.数学和语文课程

2.狭义的课程指_____________。

A.数学课程B.语文课程

C.一门学科D.几门学科

3.现在的小学数学课程是为了实现____________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而设置的。

A.社会发展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D.基础教育

4.能力是指直接影响________,使活动顺利完成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A.活动效率B.学生活动

C.学生思维D.思维品质

5.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_________的科学。

A.逻辑推理B.形象思维

C.数的基础知识D.空间形式

三、改错题(每题3分,共15分)

1.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概括地说,一是知识,二是教师,三是社会。

(二是儿童)

2.确定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是:

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

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

(学生的年龄特征)

3.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趋势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的过度)

4.能力通常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如计算能力是一般能力,而观察力是特殊能力。

(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都是一般能力,计算能力等是特殊能力。

5.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一般采取直线上升的循序渐进的方式。

(…不宜采取直线前进式,而应采取螺旋上升式。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确定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答:

(1)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最基础知识;

(2)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3)要符合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2.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扼要地说有哪几方面?

答:

(1)使学生获得数与形的最基础知识;

(2)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能力;(3)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编排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原则有哪几点?

答:

(1)正确处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儿童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

(2)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3)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加强各部分知识的纵横联系和配合。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2.试论述数学特性。

六、试任选一个年级的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做出该学期的教学计划来。

(20分)

自测题

(二)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20)

1.学习概念有_广义、狭义_之分。

2.奥苏伯尔根据学习的内容与学习的深度把学习分为两类,这两类是:

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1.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内部的知识结构。

2.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刺激——反应学习是一种___________。

A.对信号做出的反应B.操作性条件反射

C.理解性学习D.操作性行为

2.模仿,指依照______________进行学习的方法。

A.一定顺序B.一定步骤

C.一定方法D.一定模式

3.练习,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___的重复。

A.思维B.行为

C.刺激——反应D.机械

4.练习,是对学习效果产生____________的学习行为。

A.强化作用B.完善作用

C.积极作用D.功能性作用

5.数学知识是____________的结晶。

A.活动B.实践

C.思维D.想象

三、改错题(每题5分,共15分)

1.数学学习中的直观有实物直观、表象直观和语言直观。

(数学学习中的直观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

2.接受学习指不理解的、机械的、被动的学习。

(接受学习,指学习内容以现成的定论形式呈现,学生只需理解由已知解决未知的过程,并接受结论的学习形式)

3.所谓同化,就是新旧知识互相影响的过程。

(所谓同化,就是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什么叫做顺应?

答:

所谓顺应,就是当原有认知结构不能完全容纳新知识时,调整、改造原有认知结构,使之适应新学内容的过程

2.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什么?

答: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三:

(1)学习具有目的性;

(2)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系统的间接经验;(3)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3.什么叫做有意义学习?

答:

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所学数学的知识结论,能按法则和程序进行解题操作,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以及与相关数学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了解为什么如此操作是对的一种学习。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简要说明数学知识掌握的一般过程。

2.试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六、设计一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有效练习课。

(20分)

 

自测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20分)

1.数学概念是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用语言或符号揭示事物共同属性的思维形式。

2.数学技能是顺利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一种操作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3.问题解决,是指人们面临新的问题情境,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又缺乏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探求处理办法的心理活动。

4.命题,是一种直接表达判断的语句。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概念形成是一种_______过程。

A.接受B.理解C.发现D.明白

2.概念同化过程是一种_________过程。

A.接受B.抽象C.发现D.分化

3.数学技能形成过程要通过________。

A.思维B.练习C.同化D.记忆

4.概念的形成以学生的____________为基础。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认知结构D.年龄特征

5.概念的同化以学生的________为基础。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认知水平D.年龄特征

二、改错题(每题5分,共15分)

1.学习长方形面积之后,学生再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过程是上位同化过程。

(学生具有长方体体积、正方体体积、圆柱体体积后,再去学习“柱体”体积时,是上位同化)

2.小数的加法运算规则的学习后,再学习异分母的分数加法运算法则,是一种下位同化过程。

(…它是并列同化过程。

3.数学解题技能的训练应多多益善。

(数学解题技能的训练不是多多益善,而要根据技能形成的规律安排训练量与训练时间等)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什么叫做上位学习?

答:

利用新命题与原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的上位关系,获得新命题的学习形式就是上位学习。

2.什么叫做下位学习?

答:

利用新命题与原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的下位关系,获得新命题的学习形式就是下位学习。

1.什么叫做并列学习?

利用新命题与原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的并列关系,获得新命题的学习形式就是并列学习。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在技能练习中,如何克服“高原现象”?

2.以实例论述数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几个阶段。

六、举出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的实例,并简述问题解决过程。

自测题(四)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规律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则。

2.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途径和程序。

3.讲解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4.谈话法,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师生交替问答的方式进行的。

5.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巩固知识和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而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

6.发现教学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于本世纪50年代首先倡导的。

它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教学原则反映了教学过程的________。

A.基本要求B.客观规律C.目的任务D.基本方法

2.教学工作是在一定的_________指导下进行的。

A.教学原则B.教学过程C.教学方法D.课程类型

3.演示实验法有助于帮助学生_________。

A.端正学习目的B.学习迁移C.展开思维D.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4.教学规律是一种_______。

A.认识的过程B.主观因素C.客观因素D.客观存在

5.人类探索数学知识,往往是先通过_________发现数学结论,再通过演绎证明结论正确与否。

A.实际操作B.摸索C.猜想D.不完全归纳

三、改错题(每题5分,共15分)

1.教学原则是人们的主观东西,又是客观的理论。

(教学原则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客观见诸于主观的理论)

2.运用发现法教学的步骤中,寻找问题答案是最重要的。

(运用发现法教学,创设发现情境是最重要的。

3.贯彻展现思维过程原则,在规则教学中要注意规则的同化过程。

(贯彻展现思维过程的原则,在规则教学中要揭示规则的形成过程)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运用谈话法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哪几点?

答:

(1)明确“谈话”的目的;

(2)精心设计“谈话”的题目;

(3)要面向全体学生;

(4)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有诚实谦逊的态度。

2.电化教学手段主要有哪些?

(1)幻灯和投影;

(2)录音和录像;

(3)计算器;

(4)计算机辅助教学。

3.简述发现教学法的一般步骤。

答:

(1)创设发现情境;

(2)寻找问题答案;

(3)交流发现成果;

(4)小结发现成果;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谈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2.试述运用讲解法进行教学时要注意的问题。

六、试设计一个运用发现教学法的教案。

(20分)

自测题(五)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20分)

1.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时间流程,由相互依存的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

2.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有两条:

(1)效果、质量标准;

(2)时间、精力标准。

3.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小学数学教学系统中,___________是教师得以有效传递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

A.学生B.教材C.教具D.教学方法和手段

2.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_________水平之间的差异。

A.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

B.在学生间互相讨论下达到的解决问题的

C.无成人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

D.在有奖励的情况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

3._________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

A.教师的教B.学生的学C.教学形式D.教学过程

4.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各部分的____________。

A.联系与配合B.组成与关系C.进行顺序和时间分配D.内容和模式

5.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是由________的一种教学范型。

A.学生认识活动为主B.学生模仿活动

C.教师直接控制教学过程D.教师参与活动

三、改错题(每题5分,共15分)

1.为了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优方案,教师要凭直观、凭联想或凭尝试错误的办法来实现。

(为了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方案,教师不能仅凭直观、凭联想或凭尝试错误,而必须按教学的规律性,遵循反映教学规律的原则)

2.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上课前要钻研大纲和教材,这样就能制订教学计划,写出教案,这就叫备课。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上课前所进行的钻研大纲、教材,了解学生情况,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手段,制作教具,编写教案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统称为备课。

3.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步骤,主要应决定教师的教学艺术,符合教师水平。

(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步骤,要符合儿童认知心理特点。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我国目前对教学过程是怎样认为的?

答:

我国目前一般认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特殊认知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而两者又有赖于教与学双方信息的传递与反馈。

2.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控制,主要要从哪两方面进行?

答:

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控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教学过程中的“序”的控制;

(2)教学过程中的“度”的控制。

3.一个完整的教案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答:

一个完整的教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教学内容;

(2)制定教学目标;

(3)准备教学用具;

(4)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课堂教学模式的类型。

2.试述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哪些方面进行的。

六、举例说明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20分)

自测题(六)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数学概念,是一类事物在空间形式;数量关系方面本质属性的抽象。

2.试商的启蒙教学是从有余数的除法开始的。

3.除法的计算法则重点是除的顺序、商的定位及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4.计算能力是指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技能的结合。

5.笔算和口算都有计算结果正确,计算过程熟练,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要求。

6.应用题由条件和问题组成,应用题的条件是解答应用题的依据,应用题的问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目标。

7.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里,有一个条件是隐蔽的,称为中间问题。

寻求中间问题是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

8.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所包围的平面,部分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9.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

10.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小学阶段学习的是直观几何。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根据下面的一句话,指出应该以哪个数作为标准数:

①甲数是乙数的5倍,则_____是标准数。

A.甲数B.乙数

②乙数比甲数少15%,则_________是标准数。

A.甲数B.乙数

2.已知甲数比乙数多25%,则乙数一定比甲数_________。

A.少20%B.少25%C.少30%

3.一件商品,成本价为a元,出售时,定价提高a元的20%,又由于季节性降价,按照定价的85%售出。

结果比成本价________。

A.赔了5%B.赚了2%(提示:

①定价a×(1+20%)=1.2a;②季节性售价:

1.2a×85%=1.02a;

③比成本价赚了2%。

)C.赔了3%

4.某炼钢厂今年生产钢162万吨,比去年增产8%。

求去年产钢多少万吨?

解法______正确。

A.解法:

162÷(1+8%)

=162÷1.08

=150(万吨)

B.解法:

162×(1-8%)

=162×92%

=149.04(万吨)

5.“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这是________定义方式。

A.描述定义方式B.发生定义方式

C.外延定义方式D.种加属差方式

三、改错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逐步顺推出所求问题,即所谓“执果索因”的思路,从应用题的问题出发,逐步逆推至已知条件,即所谓“由因导果”的思路。

(1.由已知条件出发,应是“由因导果”的思路,由应用题的问题出发,应是“执果索因”的思路。

4.剪去它的

,谁的

呢,是8米长的

,这

是多少米呢,是8×

=

米,即1

米,或是1.6米。

题里的

不是

米。

正确答案应是:

8-8×

=8-1.6=6.4(米)。

2.在求近似值时,对于下面除法题的商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4.3025

16)68.84

64

48

48

40

32

80

80

0

学生写出的答案是:

64.84÷16≈4.3。

(2.原题要求得出的商要保留两位小数,因此商应该是(约等于)4.30。

3.商不变的性质是: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扩大(或缩小)同数倍,商不变。

根据这条性质,计算如下:

0.24÷0.03÷0.02

=24÷3÷2……扩大100倍

=8÷2

=4.

(3.商不变的性质指的是被除数和除数扩大(或缩小)同数倍,商不变。

连除不行。

正确的计算应是:

0.24÷0.03÷0.02

=24÷3÷0.02

=8÷0.02

=800÷2

=400)

4.有一道分数应用题,学生的解答如下:

“有一条绳子长8米,剪去它的

,还剩几米?

答案:

米。

(4.剪去它的

,谁的

呢,是8米长的

,这

是多少米呢,是8×

=

米,即1

米,或是1.6米。

题里的

不是

米。

正确答案应是:

8-8×

=8-1.6=6.4(米)。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一个新概念,一般有哪几种途径?

答: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新概念一般有:

(1)形象地引入新概念;

(2)用旧知识引入新概念;

(3)用计算引入新概念;

(4)用逐步渗透的方法引入新概念

2.简答口算与笔算的区别与联系。

答:

口算和笔算各有特点,互有区别,但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笔算四则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口算的熟练程度制约的,而笔算又能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

一道多位数加多位数的笔算加法,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基本口算组成的,而一道多位数与多位数的笔算乘法也是一系列的基本口算进行计算的。

所以,如果口算能力强,笔算的速度就快,正确率就高。

3.试述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答:

解答应用题一般步骤有:

(1)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小学数学概念是发展正确思维的基础。

2.试论使学生掌握计算法则是计算教学的主要任务。

六、设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及体积单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的教案。

(20分)

自测题(七)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本质属性和事物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2.分析是人们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要素并分别加以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

3.比较是确定有关事物共同点和不同点_的思维方法。

4.抽象是从复杂事物中,抽取一些事物的本质特性而舍弃非本质特性_的思维方法。

5.演绎是由一般性较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较小的结论的思维方法。

6.概念的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_的逻辑方法。

7.综合就是学生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或要素_联合成整体进

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8.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按照事物间性质的异同,将相同性质的对象归入一类,不同性质的对象归入不同类的思维方法。

9.归纳是通过对某类事物中的若干特殊情况的分析得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10.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到与其相关联的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方法。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小数可分为____________。

A.循环小数与不循环小数B.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

C.混小数与纯小数D.纯循环小数与混循环小数

2.数学教学是_____________。

A.思维结果B.思维形式C.思维方法D.思维活动

3.思维的深刻性是反映思维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

A.深刻的程度B.灵活的程度C.抽象的程度D.概括的程度

4.判断是对思维对象_____________的思维形式。

A.一种肯定B.一种否定C.一种猜测D.有所肯定或否定

5.概念的外延是指这个概念________。

A.本质属性B.所指事物C.所指对象的范围D.外在因素

三、改错题(每题5分,共15分)

1.数学思维根据其思维的指向分类,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根据数学思维活动的总体规律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或根据数学思维的指向可分为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

2.概括与综合都是对数学思维对象的联合。

(概括与综合的思维方向相似,都是一种联合,但概括是把不同事物的共同属性加以联合,而综合是把同一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或要素加以联合)

3.三段论是对三个判断间的关系的推理。

三段论是借助于一个共同的概念,把两个性质判断联结起来,从而得出新结论的演绎法)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3.数学思维有哪些特性?

答:

数学思维的特性有:

(1)间接性;

(2)概括性;(3)问题性;(4)语言简练性。

4.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答:

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有:

(1)分析;

(2)综合;(3)比较;(4)分类;(5)抽象;(6)概括;(7)归纳;(8)演绎;(9)类比;(10)联想。

5.什么叫做数学思维品质?

它包括哪些方面?

答:

数学思维品质是指学生数学思维发生、发展中的个性差异,它是衡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数学思维品质又称数学思维智力品质。

数学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和批判性。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4.对三角形概念进行分类,并叙述分类的依据。

5.试说明“整除”与“除尽”概念的异同。

六、问题:

王军骑自行车

小时行驶12km,照这样的速度,2小时行多少km?

请你写出该问题“一题多解”的教案来。

(20分)

 

自测题(八)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非认知因素是指除了智力和能力以外又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交互作用。

的心理因素。

2.非认知因素是学习活动的动力和维持系统,起着发动、定向、调节和强化作用。

3.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而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

4.小学数学学习评定是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在数学学业成绩上的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作出价值判断的系统过程。

5.小学数学老师的素质由以下四方面构成职业道德、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6.有效测验应具备的条件:

高效度、高信度、难度恰当和区分度明显。

7.数学测验的类型,按评分客观程度划分,可分为客观型测验、主观型测验。

8.小学数学学习评定按评定所参照的标准划分,可分为目标参照评定、常模参照评定和个人特征参照评定。

9.小学数学学习评定有以下功能;导向功能、促进功能、诊断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研究功能。

10.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特点有:

从直接兴趣到间接兴趣、从广泛性到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