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8908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8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docx

植物生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提要:

植物水分代谢包括水的吸收、运输和散失过程。

植物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

渗透吸水、吸胀吸水和代谢性吸水,以渗透吸水为主。

根系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吸水的主要区域为根毛区,吸水的方式有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其吸水动力分别为根压和蒸腾拉力。

蒸腾拉力是植物主要的吸水动力。

水分在植物体内连续不断地运输是蒸腾拉力—内聚力克服水柱张力的结果。

    植物主要通过叶片蒸腾散失水分,具有重要生理意义。

气孔蒸腾是植物叶片蒸腾的主要形式。

蒸腾速率与气孔的开闭关系很大。

气孔开闭可能是通过保卫细胞内K+的积累学说和苹果酸代谢来调节的。

许多外界因子能调节气孔开闭。

   一般而论,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合理灌溉要综合考虑土壤含水量、作物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

灌溉的生理指标能即使反映植物体内的水分状况,是较为科学的。

    第一节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一、植物体内的含水量

    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同一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含水量也有差异;在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和不同组织的含水量也不同。

二、水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1、原生质的主要组分。

2、接参与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

    3、多个生化反应和物质吸收、运输的良好介质。

   4、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

3、分裂和延伸生长都需要足够的水。

三、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水是植物体温调节器。

2.水对可见光的通透性。

3.水对植物生存环境的调节。

四、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状态与植物的生命活动有很大的关系。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膜系统以及细胞壁是由蛋白质、核酸和纤维素等大分子组成,它们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有很高的亲和力。

凡是被植物细胞的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吸附、束缚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束缚水。

而不被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引或吸引力很小,可以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自由水(freewater)。

实际上,这两种状态水分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细胞内的水分状态可以随着代谢的变化而变化,自由水/束缚水比值亦相应改变。

自由水直接参与植物的生理过程和生化反应,而束缚水不参与这些过程,因此自由水/束缚水比值较高时,植物代谢活跃,生长较快,抗逆性差;反之,代谢活性低、生长缓慢,但抗逆性较强。

第二节化学势、水势

一、自由能、化学势    

束缚能和自由能。

束缚能不做有用功。

恒温、恒压条件下体系可对环境作功的为自由能。

    化学势衡量物质反应或转移所用的能量,来描述体系中组分发生化学反应的本领及转移的潜在能力,一摩尔物质的自由能就是该物质的化学势,常用μ表示。

二、水势水势的热力学含义:

温度、压力及物质数量(水分以外)一定,体系中1mol的水分的自由能,用μw表示。

水的化学势可用来判断水分参加化学反应的本领或在两相间移动的方向和限度。

在热力学中将纯水的化学势规定为零,那么溶液中的水与纯水的化学势差就等于该溶液中水的化学势,即ΔμW=μW,而且任何溶液中水的化学势都必然小于零。

    溶液中水的偏摩尔体积:

即在一定温度、压力和浓度下,1mol水在混合物(均匀体系)中所占的有效体积。

稀水溶液,水的偏摩尔体积与纯水的摩尔体积(Vw=18.00cm3/mol)相差不大,实际应用时往往用纯水的摩尔体积代替偏摩尔体积。

水势(ψw)常用来衡量水分反应或转移能量的高低。

水势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即水溶液的化学势(μw)与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中的纯水的化学势之差(μ0w),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水势单位用帕(Pa),一般用兆帕(Mpa,1MPa=106Pa)来表示。

    水分由水势高处流到水势低处。

第三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

吸胀作用吸水(未形成液泡的细胞的吸水方式),渗透性吸水(细胞形成液泡后的主要吸水方式);代谢性吸水(直接消耗能量的吸水方式)。

渗透性吸水为主。

一、植物细胞的渗透性吸水1、植物细胞构成的渗透系统

    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称之为渗透作用(osmosis)。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主要有二个:

半透膜及其两侧的溶液具有水势差。

    细胞壁水和溶质都可以通过;质膜和液泡膜为选择性膜,水易过,其它溶质分子或离子具有选择性,成熟的细胞,原生质层(包括原生质膜、原生质和液泡膜)就相当于一个半透膜。

若细胞置于水或溶液中,则含多种溶质液泡液,原生质层及细胞外溶液构成渗透系统。

     具有液泡的细胞放入蔗糖溶液中,液泡失水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在水势较高溶液或蒸馏水中质壁分离复原,这两个现象证明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质壁分离现象是生活细胞的典型特征,可以用来:

(1)确定细胞是否存活。

(2)测定细胞的渗透势。

(3)观察物质透过原生质层的难易程度。

同时可以比较原生质粘度大小。

2、植物细胞的水势构成

    典型植物细胞水势(Ψw)组成为:

ψw=ψπ+ψp+ψm(ψπ渗透势,ψp压力势,ψm衬质势)。

  渗透势ψπ:

因溶质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负值。

ψπ=-iCRT(C溶液的摩尔浓度,T为绝对温度,R为气体常数,i为解离系数)。

    压力势:

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引起的细胞水势增加的值叫压力势,一般为正值。

当细胞失水,细胞膨压降低,原生质体收缩,压力势则为负值。

刚发生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零。

    衬质势:

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ψm只占整个水势的微小部分,通常一般忽略不计。

    细胞的水势不是固定不变的,ψs、ψp、ψw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高;反之,则降低

二、细胞之间的水分运移动水势差决定水流的方向。

水势影响水分移动的速度。

细胞间水势梯度越大,移动越快;反之则慢。

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细胞水势大小不同;环境条件对水势的影响也很大。

一般说来,在同一植株上,地上器官和组织的水势比地下组织的水势低,生殖器官的水势更低;就叶片而言,距叶脉愈远的细胞,其水势愈低。

三、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吸涨作用即亲水胶体吸水膨胀。

干燥种子细胞质、细胞壁、淀粉粒、蛋白质等等生物大分子都是亲水性的,而且都处于凝胶状态,它们对水分子的吸引力很强,这种吸引水分子的力称为吸胀力。

因吸胀力的存在而吸收水分子的作用称为吸胀作用。

蛋白质类物质吸胀力量最大,淀粉次之,纤维素较小。

   吸胀力实际上就是衬质势,干燥种子的ψm总是很低,一般地说,细胞形成中央液泡之前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水。

例如干燥种子的萌发吸水、果实、种子形成过程中的吸水、根尖和茎尖分生区细胞的吸水等等。

四、植物细胞的代谢性吸水利用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使水分经过质膜进入细胞的过程,当通气良好引起细胞呼吸加剧时,细胞吸水便增强;相反细胞呼吸速率降低,细胞吸水减少。

五、水分的跨膜运送与水孔蛋白水分进入细胞的途径。

一是单个水分子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二是水集流通过质膜上的水孔蛋白中的水通道进入。

水孔蛋白是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膜通道蛋白。

其存在便于水分在细胞内的运输和水分长距离的运输,也参与细胞的渗透调节。

分布于雄蕊、花药等生殖器官;拟南芥分布于根尖的伸长区和分生区。

第四节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一、根部吸水的主要区域

根尖,根毛区吸水能力最大的原因:

输导组织发达,对水阻力小;根毛增加了水分吸收面积;根毛细胞壁外由果胶质组成,粘性强,亲水性好;根毛细,可以进入土壤毛细管;

二、根系吸水方式及其动力1、被动吸收指由蒸腾失水而产生的蒸腾拉力所引起的吸水过程。

动力为蒸腾拉力,即因蒸腾作用而产生的吸水力量。

蒸腾拉力是蒸腾旺季吸水的主要动力。

    植物在蒸腾作用时水分从叶子气孔和细胞表面蒸腾到大气中,水势降低。

失水的细胞便从附近水势较高的叶肉细胞吸水,再经叶脉导管、茎导管、根导管和根部吸水。

2、主动吸收指以根压为动力的根系吸水过程。

根压:

植物根系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上升的压力。

根压可能对幼小植株、早春树木未吐芽、蒸腾很弱时的水分转运起到一定作用。

伤流和吐水现证明根压的存在。

伤流是指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茎基部伤口溢出液体的现象。

在切中处连接一压力计可测出一定的压力,即根压。

不同植物伤流液量不同,葫芦科植物较多,稻麦较少。

同一植物的根压和伤流液因根系生理活动强弱、根系有效吸收面积的大小而有所不同。

伤流成分主要包括水分、无机物、氨基酸等有机物、激素等。

吐水是指未受伤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根压产生的机理主要有二类:

(1)渗透论

(2)代谢论

三、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1.土壤水分状况 2.土壤通气状况3.土壤温度4.土壤溶液浓度。

第五节蒸腾作用

一、概念及生理意义    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液体状态或气态散失到体外去,如吐水、蒸腾作用(主要)    蒸腾作用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方式从植物的表面向外界散失的过程。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1)蒸腾作用失水所造成的水势梯度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驱动力,

(2)蒸腾作用能够降低植物体和叶片温度。

(3)蒸腾作用引起木质部的上升液流,有助于根部吸收的无机离子以及根中合成的有机物转运到植物体的各部分,满足生命活动需要。

(4)蒸腾作用正常进行时,气孔是开放的,有利于CO2的吸收和同化。

二、蒸腾作用的部位及度量

1、蒸腾部位   植物幼小的时候,暴露在地面上的全部表面;木本植物长大以后,茎枝上的皮孔可以蒸腾,称之为皮孔蒸腾。

植物的蒸腾作用绝大部分是靠叶片的蒸腾。

  叶片蒸腾的两种方式:

(1)通过角质层的角质蒸腾

(2)通过气孔的气孔蒸腾(主要)2、蒸腾作用的度量

蒸腾速率:

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蒸腾的水量,又称蒸腾强度,用H2Og/dm2/h表示。

蒸腾比率:

植物消耗1kg水所生产干物质的克数,蒸腾效率。

一般是1~8g(干物质/kg水

蒸腾系数:

植物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g),需水量)。

一般为125~1000。

三、气孔蒸腾作用

    气孔是植物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

影响蒸腾、光合和呼吸作用。

气孔蒸腾旺盛,叶片水分亏缺,或土壤供水不足,开度减少以至完全关闭;供水良好时,张开。

1、气孔的大小、数目、分布与气孔蒸腾

  气孔是植物叶表皮组织保卫细胞所围成的一个小孔,不同植物气孔的类型大小和数目不同。

大部分植物叶的上下表面都有气孔,但不同类型的植物其叶上下表面气孔数量不同。

一般禾谷类作物的上、下表面气孔数目较为接近,双子叶植物的叶下表面气孔较多,有些植物(特别是木本植物),通常只是下表面有气孔,也有些植物如水生植物气孔只分布在上表面。

    气孔的数目多,直径小,占的总面积很小,一般不超过叶面积的1%。

将气体通过多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与小孔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的这一规律称为小孔扩散律。

  气孔开度对蒸腾有着直接的影响。

现在一般用气孔导度表示,其单位为mmol/m2/s,在许多情况下气孔导度使用与测定更方便,因为它与蒸腾作用成正比,与气孔阻力呈反比。

2、气孔运动与叶的表皮细胞相比,保卫细胞具有一些特点:

(1)体积很小有特殊结构,肾形保卫细胞外壁薄,内壁厚。

(2)细胞壁中径向排列有辐射状微纤束与内壁相连,便于对内壁施加作用;(3)细胞质中有一整套细胞器,而且数目较多;(4)叶绿体具明显的基粒构造,其中常有淀粉的积累,淀粉的变化规律白天减少,夜晚增多,与叶肉细胞相反,表皮细胞无叶绿体。

    气孔运动特点:

大多数植物气孔一般白天张开,夜间关闭,此即气孔运动。

   气孔的开闭原因的实质是保卫细胞的吸水膨胀或失水,受到保卫细胞膨压的调节。

3、气孔运动的机理

    1)淀粉与糖转化学说。

2)K+积累学说。

    3)苹果酸代谢学说。

4、气孔运动的调节因素影响光合作用和叶子水分状况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气孔的运动。

研究表明气孔运动有一种内生近似昼夜节律,即使置于连续光照或黑暗之下,气孔仍会随一天的昼夜交替而开闭,这种节律可维持数天。

1)光。

一般情况下光照使气孔开放,黑暗使气孔关闭。

2)CO2。

叶片内部低的CO2分压可使气孔张开,高CO2则使气孔关闭。

3)温度。

气孔开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30℃左右,气孔开度达最大。

但35℃的温度会引起气孔开度减小。

4)水分。

当叶水势下降时,气孔开度减小或关闭。

缺水可导致植物保卫细胞失水而关闭气孔。

叶片被水饱和时,引起气孔关闭或开度下降。

5)风。

高速气流(风)可使气孔关闭6)植物激素。

细胞分裂素促进气孔张开,ABA促进气孔关闭。

四、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蒸腾速率主要由气孔下腔内水蒸汽向外扩散的力量和扩散途径中的阻力来决定。

扩散力就是气孔下腔中水蒸汽分压和大气水蒸汽分压之差,扩散阻力主要包括扩散层阻力和叶中阻力。

叶中阻力以气孔阻力为主,叶肉细胞壁等部分对水分传导的阻力很小,可以忽略。

    凡是能改变水蒸汽分子的扩散力或扩散阻力的因素,都可对蒸腾作用产生影响。

1、内部因素凡是减少内部阻力的因素都会促进蒸腾作用。

根系发达间接有助于蒸腾。

2、外界条件    凡是影响叶内外蒸汽压差的外界条件都可以影响蒸腾作用。

    1)光照    2)大气湿度    3)大气温度    4)风     5)土壤条件 

第六节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土壤水→根毛→根皮层→根中柱鞘→根导管→茎导管→叶柄导管→叶脉导管→叶肉细胞→叶细胞间隙→气孔下腔→气孔→大气。

水分在茎、叶细胞内的运输有二种途径:

(1)经过死细胞,即经过维管束中的导管或管胞(死细胞)和细胞壁与细胞间隙, 即质外体部分。

水分通过死细胞运输时阻力小,运输速度快,适于水分的长距离运输;

(2)经过活细胞,这一途径包括根毛→根皮层→根中柱以及叶脉导管→叶肉细胞→叶细胞间隙。

这一途径中水分以渗透方式进行运输,运输距离短,运输阻力大,不适于长距离运输。

二、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二种。

一植株下部根压。

二是植株上部的蒸腾拉力。

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

蒸腾作用越强,水势梯度越大,则水分运转也越快。

    内聚力学说(或称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

强调水在导管中的连续性。

导管中的水流,一方面受到这一水势梯度的驱动,向上运动;另一方面水流本身具有重力作用。

两种力的方向相反,水柱受到一种张力。

同时水分子间内聚力很大,水分子与导管内纤维素分子之间还有附着力。

所以,导管或管胞中的水流可成为连续的水柱。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提要: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转运和利用(同化)是植物矿质营养的基本内容。

通过溶液培养法,现已确定碳、氧、氢、氮、磷、钾、钙、镁、硫、铁、锰、硼、锌、铜、钼、氯、镍17种元素为植物的必需元素。

除碳、氧、氢外,其余14种元素均为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

这些元素又可分为大量元素(≥0.1%DW)和微量元素(≤0.01%DW)。

植物所必需的元素的标准有3个。

除必需元素外,还有一些元素为有益元素和稀土元素。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有三方面的生理作用:

(1)是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

(2)参与调节酶的活动;(3)起电化学作用和渗透调节作用。

必需矿质元素功能各异,相互间一般不能代替,当缺乏某种必需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定的缺素症。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有三种方式:

被动吸收、主动吸收和胞饮作用。

细胞的膜上有两种类型的传递蛋白:

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可协助离子的扩散。

由载体进行的转运可以是被动的,也可以是主动的。

饱和效应与离子竞争性抑制是载体参与离子转运的证据。

载体又可分成单向传递体、同向传递体、反向传递体等类型。

    根系是植物体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

根尖的根毛区是吸收离子最活跃的部位。

根系对矿质元素吸收的特点是:

对矿物质和水分的相对吸收;离子的选择性吸收;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

植物地上部分吸收矿质的作用,即根外营养/叶面营养。

    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受土壤条件(温度、通气状况等)等的影响。

    矿质元素运输的途径是木质部。

    根据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循环情况将其分为可再利用元素(如氮、磷等)和不可再利用元素(如钙、铁、锰等)。

可再利用元素的缺素症首先出现在幼嫩器官上,而不可再利用元素的缺素症则首先出现在较老器官上。

    不同作物的需肥量不同,且需肥特点也有差异。

合理施肥就是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地供肥。

但矿质占植物干物质的量一般不超过10%,因此,合理施肥增产的效果是间接的,是通过改善光合性能而实现的。

第一节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生理作用

一、植物必需元素及其分类植物必需元素的标准:

须同时具备以下三项条件:

①若缺乏该元素,植物不能完成其生活史;②缺少该元素,植物会表现出专一的病症(缺素症),提供该元素,则可消除或预防该病症;③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中的作用是直接的,而不是因土壤、培养液或介质的物理、化学或微生物条件所引起的间接的结果。

  植物的必需元素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大量营养):

植物需要量较大、含量通常为植物体干重0.1%以上的元素。

共9种:

即C、H、O等三种非矿质元素和N、P、K、Ca、Mg、S等6种矿质元素。

微量元素(微量营养):

需要量极微、含量通常为植物体干重0.01%以下。

在植物体内稍多即可对植物产生毒害。

共8种:

即Fe、Mn、B、Zn、Cu、Mo、Cl、Ni等矿质元素。

    植物缺素诊断—综合诊断:

缺素症及其检索表;化学分析诊断;加入诊断;环境因素。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细胞从环境中吸收矿质元素的实质即溶质的跨膜运转或跨膜传递 一、电化学势梯度与离子转移离子的选择性积累1积累 2)选择性 (不与浓度成正比3)竞争性抑制       

 电化学势梯度:

1)化学势梯度    2)电势梯度3)电化学势梯度:

膜两侧带电荷溶质既有电势梯度,同时又有化学势梯度。

二者合称为电化学势梯度。

细胞吸收不带电荷的溶质与膜两侧该溶质的化学势梯度有关;带电荷的溶质则与膜两侧该溶质的电化学势梯度有关。

就某个离子而言,其跨膜电势梯度与其化学势梯度(或离子分布)之间的关系可用能斯特方程表示:

    Δen/j(离子)=-2.3RT/zF×lgCij/Coj

二、扩散作用与被动吸收

   扩散作用:

某物质从电化学势较高的区域向较低区域发生净转移,即物质顺其电化学势梯度移动的现象。

简称扩散。

不会导致物质逆其电化学势积累。

细胞与环境间的物质转移可通过扩散作用进行。

经扩散作用吸收物质不消耗细胞代谢能量,属于被动吸收(非代谢性吸收)。

    物质跨越细胞膜的扩散作用可分为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

单纯扩散:

某物质(溶质)不需要其他物质辅助,而顺其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跨膜转移。

易化扩散:

通过扩散作用跨膜转移时,需膜上的某些特殊蛋白质(膜传递蛋白)的帮助。

    

极性溶质以扩散方式跨膜转移时往往易化扩散。

比单纯扩散转移快得多。

非极性物质也可。

三、膜传递蛋白与离子运转

膜传递pro细胞膜上具有转运功能的pro。

主要包括通道pro和载体pro。

均为膜上束缚蛋白。

(一)通道蛋白:

简称通道或离子通道。

通道蛋白的构象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通道蛋白在某种构象时会形成允许离子通过的孔道。

离子通过通道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1)从通道蛋白讲,通道孔的大小及孔内表面电荷使得通过通道的离子具有选择性(专一性);2)从将要通过通道的离子本身讲,离子带电情况与其水合规模是经通道转移时通透性的限定因素。

    离子经通道蛋白进行扩散为易化扩散。

离子通过离子通道扩散的速率:

106~108个/s。

应用 膜片-钳位技术与膜片-钳仪。

植物质膜和液泡膜上发现了一系列离子通道。

 

(二)载体蛋白:

载体、传递体、透过酶、运输酶。

    溶质(离子)经载体运转特点:

选择性(专一性)、饱和效应。

因此具有酶的属性:

Km及Vmax值的变化及其意义。

    溶质(离子)经载体进行的转运既可以是主动的(逆电化学势梯度进行),也可以是被动的(易化扩散方式)。

其转运速率低于经通道进行的转运(约为104~105个/S)。

    载体的种类:

单向传递体、同向传递体、反向传递体等。

(三)H+-ATP酶与主动转运:

    1、ATP酶与主动转运ATP酶即ATP磷酸水解酶。

该酶为跨膜的多聚蛋白体复合物,系特殊的载体。

即可催化可逆反应:

ATP+H2O→ADP+Pi+32kJATP酶所催化的ATP水解为放能反应,其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离子的主动转运。

因此ATP酶也被称为“电致泵。

    1)ATP酶与主动转运溶质中的H+、K+、Na+、Ca2+等阳离子及Cl-等阴离子可利用ATP酶水解ATP时释放的能量直接进行主动转运。

转运这些离子的ATP酶相应称为质子(H+)泵、钾泵、钠泵、钙泵等。

其中的质子泵最为重要。

 2)H+-ATP酶与主动转运质子(H+)是通过ATP酶进行主动转运最主要的离子。

这种主动转运H+的ATP酶即H+-ATP酶或质子泵。

    H+-ATP酶(或质子泵)与钾泵、钙泵等其他离子泵的最大区别是质子泵除完成主动转运质子(H+)的功能外,还伴随着对其他溶质(离子)的主动转运。

前者为质子泵的初级主动转运,后者则为质子泵的次级主动转运。

质子动力:

H+-ATP酶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质子(H+)从膜的一侧运至另一侧,形成跨膜的电势梯度(ΔE)及化学势梯度(ΔpH),此二者则合称为质子电化学势梯度(ΔμH+)。

ΔμH+=FΔE-2.3RTΔpH

    ΔμH+也被称为质子动力。

该动力将推动质子返回膜的原来一侧。

次级共转运:

质子伴随其他溶质通过同一载体进行的转运即为次级共转运或协同转运。

这样,在初级主动转运中形成的质子动力即被用来进行其他溶质(离子)的主动转运。

次级共转运的类型:

同向转运(共向转运)阴离子与中性物质.反向转运eg一些阳离子.单向转运   

 质子泵的主要类型

    

(1)质膜质子泵

(2)液泡膜质子泵(3)线粒体膜与叶绿体膜上的H+-ATP酶

四、胞饮作用细胞通过质膜的内折而将物质转移到胞内的过程称为胞饮作用(简称为胞饮)。

非选择性吸收方式,包括各种盐类、大分子物质甚至病毒在内的多种物质都可被植物吸收

第三节植物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

一、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1、对矿质元素和水分的相对吸收2、离子的选择性吸收.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对同一溶液中的不同离子的吸收不同;②植物对同一种盐的正负离子的吸收不同。

由此派生出三种类型的盐:

生理酸性盐如(NH4)2SO4;生理碱性盐,如NaNO3、Ca(NO3)2生理中性盐,NH4NO3。

3、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

①单盐毒害:

植物在单盐溶液中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的现象。

特点:

a.阳离子毒害明显,阴离子不明显;b.与单盐溶液中盐份是否为植物必需无关②离子对抗:

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含其他金属离子的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减弱或消除。

特点:

a.元素周期表中不同族的金属元素离子之间一般有b.同价的离子间一般不对抗。

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的的实质:

可能与不同金属离子对细胞质和质膜亲水胶体性质(或状态)的影响有关    平衡溶液:

由多种盐份组成的对植物生长无毒害作用的溶液。

二、吸收机理1、将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

主要通过交换吸附进行。

所谓交换吸附是指根部细胞表面的正负离子与土壤中的正负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将土壤中的离子吸附到根部细胞表面的过程。

在根部细胞表面,这种吸附与解吸附的交换过程是不断在进行着的。

具体又分成三种情形:

①土壤中的离子少部分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可迅速通过交换吸附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