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301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8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docx

财经金融实务1103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

投资银行的中国“围城”

本文见《金融实务》2011年第3期出版日期2011年03月14日共有0条点评

2011年1月初,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和摩根大通(JPMorgan)从中国证监会获得批复,获准在华筹建合资券商

袁铭良

  2011年1月初,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和摩根大通(JPMorgan)从中国证监会获得批复,获准在华筹建合资券商。

这是对两大投行多年来积极开拓中国市场的回报。

  货币宽松下的资本盛宴

  尽管欧美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并不稳固,但在全球货币宽松、中国经济增长及多项破纪录交易的推动下,2010年全球资本市场表现强劲:

Dealogic的数据显示,共有1438家公司完成首次公开上市(IPO),融资总额达2802亿美元,是2009年筹资额的一倍有余。

  中国依然是2010年全球IPO市场的主导力量:

ChinaVenture的统计显示,当年中国企业共完成491项IPO,总融资规模达1068.75亿美元,超过了欧洲和美国的融资总和,无论是IPO数量还是融资额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以筹资金额而言,中国占到全球IPO市场的37%。

  同期,上海、深圳、香港三地证券交易所的IPO融资额超过1200亿美元,几乎是美国各大证交所IPO总额的3倍。

其中,中国大陆沪、深交易所的IPO发行总额达721亿美元,首次超过香港和美国。

  汤森路透(ThomsonReuters)的统计显示,2010年全球并购交易额也创下2008年以来新高,达到24000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22.9%。

当年,全球三分之一的并购交易发生在新兴市场,并购额达8063亿美元,较2009年激增76%。

  港交所:

中国的全球市场

  香港交易所在中国农业银行(“A+H”集资221亿美元)及友邦保险(集资205亿美元)上市的推动下,2010年的IPO融资额达到4450亿港元,继2009年以来连续第二年位列全球之首。

近年来,港交所坚持致力于成为“中国的全球市场”,吸引中国以外的公司赴港上市。

当年,在香港IPO集资额中,国际公司占到45%:

俄罗斯联合铝业、法国化妆品连锁店欧舒丹分别成为俄、法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巴西淡水河谷、英国保诚集团也登陆港交所。

  2011年,港交所海外公司的开发重点仍集中于能源和资源行业。

该行业上市公司市值目前占港交所总市值一成多,未来增长空间可观。

  俄罗斯投行晋新资本(RenaissanceCapital)CEO斯蒂芬·詹宁斯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香港将得益于新兴市场之间不断增加的资本流动,因为这些资本流动绕过伦敦和纽约等传统金融中心的趋势日益明显。

为了协助非洲和俄罗斯企业在香港上市,晋新资本于2010年6月成立香港办事处,接下来准备设立北京办事处。

该公司在俄罗斯、独联体国家和非洲南部的资源行业经验丰富。

  除了大宗IPO发行,离岸人民币业务也成为香港加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突破口:

2010年7月,合和公路基建发行了香港首笔人民币企业债券,共发行13.8亿元,票面息率2.98%;同年8月,麦当劳在香港发行2亿元人民币债券,票面息率3%;此项发行标志着跨国公司为中国运营筹资有了新的渠道。

  此外,长江实业计划分拆旗下部分内地资产,在2011年以人民币计价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形式上市,这可能成为首宗香港的人民币IPO。

  同样是2010年,中国企业在美国主要证券交易所(纽约证交所、纳斯达克、全美证交所)的IPO数量和融资额均创出了历史新高:

45家公司共募集资金38.86亿美元。

从行业上看,赴美IPO公司主要集中在TMT(科技、媒体及通信)、教育、医疗健康、新能源、消费品及消费服务等5个行业。

  外资投行争先进军中国市场

  Dealogic的统计显示,综合2010年全球股票、债券承销和并购咨询等投行业务而言,摩根大通以53.4亿美元的总收入称冠,美银美林(BankofAmericaMerrillLynch)和高盛(GoldmanSachs)紧随其后。

当年,摩根士丹利参与了356项并购交易,涉及金额达5946亿美元,在全球并购排行榜上排名第一;若按并购交易的咨询收入计算,高盛则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对于外资投行而言,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属于中长期战略性布局,并不能在短期内带来可观利润。

  不过,外资投行可借助在华的合资平台推动其全球业务发展,从而在中国企业海外IPO和并购业务中获得更大收益。

  与合资投行相比,中国内地国有证券公司依然在A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信证券的净利润为61.9亿元(9.353亿美元),而中国内地最活跃的合资投行瑞银证券同期的净利润也只有1.092亿元(1650万美元),高盛在华合资公司高盛高华的净利润仅为4490万元(680万美元)。

  除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金公司,CICC)这个特例,在现有的合资投行中,高盛与瑞银由于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把握得最好,其合资公司获得了综合业务牌照,其余合资券商的业务资质大多局限于证券承销领域。

  合资投行在2010年的中国投行业务排名上的表现有好有坏:

IPO项目无论是数量还是融资规模的排名不如内地主要券商中信证券等(见附表1),仅有中德证券(山西证券与德意志银行合资)以7个IPO项目、3.3亿元的保荐承销收入相对出众;但在股票增发、配股、可转债与债券发行等非IPO融资领域,瑞银证券、瑞信方正、高盛高华大多位居前十(见附表2、3)。

  在既有合资投行逐渐站稳脚跟的同时,后来者也积极跟进。

  2010年11月,苏格兰皇家银行(RBS)获得证监会批准,与国联证券组建首家中英合资投行华英证券。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RBS大中华区主席蓝玉权表示,双方会在合资券商中分享各自原有客户群资源。

他希望在国际板推出后,能够将RBS在欧洲等境外的大型企业客户引入到国际板上市,并提供相关上市服务。

伴随着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趋势及凭借RBS在欧洲市场上的优势,双方希望未来能够为民营企业收购海外企业提供跨境并购咨询服务。

  从金融危机中迅速复苏的花旗集团(Citigroup)于2010年4月提升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为中国研究部主管,接替离职的薛澜,负责股票和宏观经济研究。

花旗中国研究团队在《机构投资者》的亚洲研究(日本除外)排名中一直稳居前三。

  花旗在2011年1月任命丁爽为中国高级经济学家,领导花旗中国宏观经济研究团队。

加入花旗之前,丁爽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高级经济学家,从事欧洲部门的危机管理。

这些任命的背后,显示了花旗对中国业务愈加重视。

  据《财新网》报道,花旗环球银行中国部联席主管、董事总经理钱于君表示,2010年花旗中国投行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50%。

他认为,与其他外资投行相比,花旗的优势是有巨大的存款基础,作为随时能取得的、较为便宜的资本来源。

在储备项目超过20个的基础上,钱于君期待在2011年继续保持50%以上的增长。

  美银美林面对竞争也不甘示弱:

2009年初至今,该行在整合美林投资银行部和美国银行企业银行部的过程中,在亚洲聘用了400多个员工。

2010年10月,美银美林委任张秀萍为董事总经理、亚洲并购部联席主管。

她与联席主管赵敏国合作,推动该行亚太区内并购平台的发展。

  中资投行猛攻海外资本市场

  对于中国本土投行来说,2010年是大举进军海外资本市场的尖峰时刻:

以中金公司、工银国际、建银国际、中信证券、中银国际、国泰君安等大型券商为代表,中资投行积极拓展海外投行和经纪业务,成效显著。

  2010年,中银国际担任了俄罗斯联合铝业和俄罗斯IRC矿业在香港IPO的簿记行,协助两家公司分别集资22亿美元、2.41亿美元。

2006年-2009年期间,中银国际在香港市场共承销26只新股IPO,在排行榜上列第三,市场份额为9.4%。

该公司还积极投入到企业的并购顾问业务中,迄今已完成并购业务额超过5600亿港元。

  作为内地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中信证券对进军海外资本市场积极布局:

2010年11月,在美国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92亿美元的股票发行中,中信证券国际担任其高级副承销商,这是该公司在美国参与的首宗股票承销项目。

同时,中信证券与法国东方汇理银行(CréditAgricole)达成初步交易架构,整合双方的证券经纪和投行业务。

  中信证券希望双方整合业务将达到下列目标:

中信证券、里昂证券、法国农银证券(美国)和盛富证券(CreditAgricoleCheuvreux),共同建立一个拥有一流的独立研究团队,并具有优异配售及项目执行能力的证券经纪商;中信证券成为里昂证券在中国内地的合资伙伴,共同建立一个专注于中国与亚太地区的、提供机构销售服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的一流投行平台。

  在走出国门的同时,中信证券也在大力拓展国内的直接投资业务。

2010年7月,该公司向全资拥有的金石投资注资22亿元,这笔资金将用于增强金石投资的运营能力。

同年12月,中信证券又宣布出资7.5亿元,增资中信产业基金。

  与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注重海外投行业务不同,国泰君安、国元证券等内地券商赴香港开设分支机构,展开差异化竞争,将经纪业务从单纯的港股、B股买卖拓展至全球证券交易,寻找经纪业务的“蓝海”。

  截至2010年底,已有包括国泰君安、国元证券、光大证券、中投证券、长江证券、银河证券等在内的16家内地券商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另外,由于香港金融机构允许混业经营,中资银行也纷纷在港成立了证券公司。

由于相对容易,提供港股、深圳B股买卖的经纪业务往往成为新进券商开拓香港市场的突破口。

  最早出海的内地券商之一国泰君安(香港),目前已初步建成全球“一站式”交易平台,现可提供25个市场的网上交易服务,还开通了欧洲股票市场网上交易。

2010年6月,国泰君安(香港)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集资23亿港元。

此外,国元证券也宣布启动香港分公司上市进程。

  工银国际、建银国际扩张

  曾任德意志银行环球银行亚太区总裁的张红力出任工商银行副行长、工银国际董事长之后,工银国际的投行业务进步显著:

2010年9月,工银国际作为唯一入选的亚洲投行,参与了史上最大的股票融资项目:

成为巴西石油685亿美元全球新股发行的联席账簿管理人。

这是中资投行首次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市场之外的大型股票发行中担任重要角色。

  同期,工银国际借工商银行与友邦保险达成银保协议的东风,出任友邦保险香港IPO的簿记行,协助该公司融资205亿美元。

2010年11月,工银国际和中金公司共同担任通用汽车集资231亿美元的重新公开上市副承销商:

这也是中国投行首次参与美国大型企业的上市。

  2011年1月,曾任德意志银行亚太区投行业务COO的MaryMacLeod加入工银国际,出任副行政总裁。

工银国际为了扩张海外IPO与企业并购业务,未来准备聘请更多来自全球性投行的资深银行家,与摩根士丹利、瑞银等同行在企业融资领域展开竞争。

  作为中国第二大商业银行建设银行旗下的投行业务子公司,建银国际自2009年开始担任香港IPO项目的账簿管理人。

Dealogic的数据显示,建银国际在2010年亚太区股权资本市场获得4700万美元的收入,较2009年猛增236%。

期间,该公司还参与了美国银行持有的192亿美元建设银行股票的配售、俄罗斯联合铝业的香港IPO、贝莱德92亿美元的大宗交易等大型发行项目。

此外,建银国际将出任SBIHoldingsInc金融子公司2011年在香港IPO的承销商。

该公司还在今年2月发行首只以人民币计价的基金——建银国际人民币收益债券基金,初期规模设定约15亿元至20亿元。

  过去的一年中,建银国际在投资银行、股票销售以及交易和资产管理等主要业务部门增聘人手,其员工规模达到500人。

目前,建银国际已在伦敦、香港和中东设立了海外办事处;该公司计划2011年在纽约开设办事处,直接面对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投资者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并且有助于获得需要全球包销的证券交易。

  中金海外扩张引发员工流失

  作为大中华区投资银行的领导者,中金公司2010年的投行业务收入达2.86亿美元,市场份额为5.1%。

Dealogic的统计显示,在中国公司并购顾问排行榜上,中金成为唯一上榜的本土投行,以2100万美元并购业务收入排名第四。

  Wind的调查显示,2010年,中金公司在A股市场承销了农业银行、光大银行、陕鼓动力、中国西电、东方财富等5家公司的IPO,联席保荐两家,承销与保荐费为7.03亿元,排名第6位。

同期,在9家银行总额达1791.6亿元的A股增发和配股中,中金成为唯一拿下四大银行再融资项目的投行。

然而,和前两年的绝对领先相比,中金公司在A股IPO市场的地位已经遇到有力挑战:

除了来自中信证券、中银国际与合资投行的竞争之外,以平安证券、国信证券、华泰联合、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为代表的“华南五虎”依靠专注于中小板、创业板迅速崛起。

“华南五虎”承销A股IPO数量位居业内前五名,合计获得承销收入56.25亿元,市场份额超过30%。

  2010年以来,中金公司的海外投行业务卓有成效:

当年3月,该公司协助中宇建材集团在法兰克福交易所上市,集资1.05亿欧元;10月,中金参与了新加坡公司普洛斯30亿美元的IPO;这是中金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地区担任簿记行的上市项目。

2010年11月,中金还出任通用汽车在美国重新公开上市的副承销商。

在业务创新方面,中金也一马当先:

2010年9月,该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境外证券投资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的券商,QDII业务总额度达50亿美元。

  2010年8月,中央汇金公司获得建银投资所持43.35%的中金公司股权,成为中金的最大股东。

同年12月,摩根士丹利将其拥有的中金34.3%的股份向4家外资金融机构转让,交易总额超过10亿美元:

其中,向德太投资和KKR两家股权投资基金出售中金11%的股份。

剩下的分别出售给中金现有股东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新加坡大东方保险。

  目前,中金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海外业务布局,发展全球化的业务网络,先后在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设立分支机构,拓展销售交易、投资管理等业务。

然而,始料未及的是扩展海外市场与引进外资投行专业人才,导致运营成本迅速提高。

该公司的原有员工不满于收入分配的厚此薄彼,纷纷离职(见附表5)。

接踵而来的员工跳槽对中金的投资银行、研究和经纪业务均造成不利影响,如何稳定业务团队、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将是公司管理层与新进入的外资股东共同面对的挑战。

  作者现任安永中国业务拓展部副总监,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高盛:

最佳投资银行、股权投资行

字号:

2010年,高盛在全球投行业的领先地位并未受到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起诉的影响,其支付的5.5亿美元和解费仅相当于该行当年一季度14天的利润

袁铭良

  2010年,高盛在全球投行业的领先地位并未受到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起诉的影响,其支付的5.5亿美元和解费仅相当于该行当年一季度14天的利润。

高盛与美国政经界的关系依然稳固。

2010年12月,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高级副总裁TheoLubke加入高盛,出任该行证券部监管改革主管。

2011年1月,SEC任命高盛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EileenRominger为其资产管理公司与对冲基金监管部门主管。

  Dealogic的统计显示,高盛是2010年亚太区参与股票融资交易最多的投资银行,向总额314.7亿美元的88宗交易提供了咨询服务。

在《亚洲金融》(FinanceAsia)2010年成就奖的评选中,高盛被授予最佳投行、最佳股票承销行、最佳金融机构行、最佳科技、传媒与电信业行4项大奖。

自2005年以来,高盛是首家同时获得最佳投行、最佳股票行和最佳交易3项殊荣的投资银行。

该行同时获得4个年度交易奖(最佳交易、最佳股票关联发行、最佳股权投资)和3个地区年度奖。

  在《国际金融评论》(IFR)颁布的2010年评选结果中,高盛又被授予最佳股票行和亚太区最佳股票行两个奖项。

此外,高盛参与的中国农业银行221亿美元IPO和中国联通18.4亿美元可转债发行也分别荣获IFR授予的最佳股票发行奖和最佳股票关联发行奖。

  2010年,高盛完成的中国企业上市与融资项目主要包括:

中国农业银行“A+H”IPO;永晖焦煤、融创中国、中联重科在香港IPO;搜房网、安博教育、学大教育、优酷网在纽交所IPO;高德软件纳斯达克上市;以及中国平安12.6亿美元股份的配售等。

  同期,高盛还出任国家电网、中国石化、工商银行、中国平安、上海医药等大型中国企业并购交易的财务顾问。

基于在华业务的出色表现,高盛中国团队的章星(高华证券CEO)、杨昌伯(高盛高华董事总经理)、洪宁(高盛高华董事总经理)和许利源(高盛北京代表处负责人)四人自2011年起晋升为该行全球合伙人。

  2010年,高盛在华参与的股权投资项目主要包括:

斥资约10亿美元收购安盛(AXA)所持泰康人寿保险15.6%的股权;投资一嗨汽车租赁7000万美元;投资医疗垃圾处理企业普华康健环保科技,成为其最大的机构股东。

此外,高盛入股的海普瑞在国内中小板成功上市。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率先复苏,高盛股权投资基金因此更加关注中国市场。

该行的投资持股比例区间是5%-40%,平均持股比例为15%-20%。

  为了拓展中国内地的基金客户以及高端个人客户,高华证券一方面加强面向机构投资者的证券研究服务(上门路演、组织基金客户联合调研、提供海外培训机会等),另一方面将其营业部网点从北京、上海扩张到深圳、重庆与南京等城市,组建投资顾问团队。

  2010年以来,高盛从德意志银行、瑞银证券、里昂证券、中金公司、国信证券等机构挖来十多位A股、H股分析师,其中包括中金的策略、煤炭、机械与保险等行业高级分析师。

摩根士丹利:

最佳股票行、最佳IPO承销行

本文见《金融实务》2011年第3期出版日期2011年03月14日共有0条点评

∙打印

∙推荐

∙收藏

∙RSS

∙分享

o

  Linkedin

o

  Facebook

o

  Mixx

o

  YahooBuzz

o

  Twitter

o搜狐微博

o  网易微博

∙单页阅读

字号:

这是过去7年来摩根士丹利首次位居全球股票承销榜第一,该行通过收取较低的股票承销费,吸引众多大型企业的上市业务

袁铭良

  彭博(Bloomberg)的统计显示,拥有75年历史的摩根士丹利在2010年力压高盛、摩根大通等强劲对手,凭借727亿美元的承销总额与10.4%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股票行与最大IPO承销行(见附表6)。

  这是过去7年来摩根士丹利首次位居全球股票承销榜第一,该行通过收取较低的股票承销费,吸引众多大型企业的上市业务。

2010年,摩根士丹利的平均承销费率仅为2.3%,在全球前十大投行中处于最低水平。

  2010年,摩根士丹利成为中国投行业务收入排名中唯一一家晋升前5名的外资投行:

在华投行收入达2.44亿美元,市场份额为4.3%。

摩根士丹利在《亚洲金融》2010年成就奖的评选中,荣获最佳工业行、最佳并购行、最佳中型股承销行;该行还同时获得4个年度交易奖(最佳后续发行、最佳中型股发行、最佳小型股发行、最佳境内并购)。

  同年12月,摩根士丹利委任原瑞银集团台湾地区负责人赵辛哲为台湾区CEO。

该行目前是台湾地区排名第二的外资投行,业务涉及股票销售及交易、固定收益和私人财富管理等。

摩根士丹利被《欧洲货币》(Euromoney)授予2010年台湾最佳并购行。

  2010年,摩根士丹利完成的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与融资项目主要包括:

中国农业银行“A+H”IPO;好孩子、熔盛重工、中联重科、重庆农商行在香港IPO;学而思、当当网在纽交所IPO;以及雨润食品2.35亿美元的新股配售等。

在当年34家中国公司赴美IPO中,摩根士丹利主承销了其中的10家,排在首位;领先于第二位瑞士信贷(9家)和第三位高盛(7家)。

  摩根士丹利在完成出售34.3%的中金公司股权交易后,于2011年初获准与华鑫证券组建合资投行。

  该行派遣董事总经理杨凯出任摩根士丹利华鑫的CEO,他此前曾任杭州工商信托CEO,拥有合资金融机构的管理经验。

同时,摩根士丹利也已开始积极构建参与股指期货的通道,着手与华鑫期货进行业务对接。

  2010年12月,摩根士丹利与杭州市政府签署备忘录,合作设立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并在杭州成立股权基金管理总部。

摩根大通:

最佳全能银行、股票关联行、房地产融资行、研究行

本文见《金融实务》2011年第3期出版日期2011年03月14日共有0条点评

∙打印

∙推荐

∙收藏

∙RSS

∙分享

o

  Linkedin

o

  Facebook

o

  Mixx

o

  YahooBuzz

o

  Twitter

o搜狐微博

o  网易微博

∙单页阅读

字号:

该行近年来在华的业绩有赖于银行家的声誉、业务与产品创新能力、稳定的团队与企业文化

袁铭良

  作为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最小的华尔街大行,摩根大通凭借旗下投资银行,批发性商业银行和环球企业银行的同步推进,积极拓展中国市场的机会。

  自2009年11月摩根大通聘请年利达律师事务所(Linklaters)亚洲主管合伙人邵子力为中国主席兼CEO以来,该行加快了在华的战略发展及组建合资投行的步伐。

  在过去一年中,摩根大通在中国建立了完整的管理团队。

2011年1月,摩根大通获准与第一创业组建合资券商:

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正式进军国内资本市场。

曾历任JP摩根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中金公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的贝多广出任合资公司的CEO。

此外,摩根大通还借助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上投摩根参与内地的资产管理市场。

  在华业务涵盖广泛

  邵子力表示,摩根大通银目前在华开展的业务涵盖投资银行、资金管理、证券服务、固定收益及环球企业银行等领域。

  2010年4月,摩根大通获选为中国农业银行“A+H”IPO的H股主承销商,与高盛、摩根士丹利共同担任农行在港上市的簿记管理人。

  摩根大通在拓展投行业务的同时,还寻求从花旗和汇丰等竞争者手中夺得美国之外的市场份额,计划5年后在环球企业银行业的市场份额达到10%。

  该行致力于向大型跨国公司、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信贷、现金管理、贸易融资、大宗商品、固定收益等企业银行服务,将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市场作为重点区域。

  为此,摩根大通聘请来自汇丰的商业银行业务中国区主管贲圣林为中国区环球企企业银行业务主管。

  据了解,经过长期市场调查和准备,摩根大通计划在2011年上半年在黑龙江省省会城市哈尔滨开设分行,哈尔滨分行将是该行在中国东北地区开设的首家分行,届时其在中国的分行总数将达到6家。

  2010年4月,摩根大通获准在北京设立摩根大通(中国)风险投资公司。

该行直接投资部中国区总裁张天伟出任公司董事长,负责管理和投资业务。

  该公司的投资领域包括新能源、环境保护、农业加工与食品技术、医药化工、生物科技、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信息技术等行业的成长型企业。

  摩根大通的中国股票/经济研究团队在外资投行中保持领先:

该行中国研究主管李民在《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Investor)2010年度中国股票分析师的评选中排名第一。

  为了推动亚洲企业融资业务,摩根大通于2010年5月重组其亚太区股票资本市场(ECM)和衍生品团队,将吴绳祖和DougHowland提升为亚太区(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ECM联席主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