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306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技术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工技术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工技术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工技术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工技术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电工技术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电工技术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电工技术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电工技术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电工技术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电工技术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电工技术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电工技术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工技术教学设计方案.docx

《电工技术教学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技术教学设计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工技术教学设计方案.docx

电工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项目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

电工技术

教学项目

教学项目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长动控制电路

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动画演示法

教学媒体(含教具)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摄像头、任务书、评价表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三相异步电动机长动控制电路的设计,掌握热继电器、熔断器、交流接触器等元件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通过对三相异步电动机长动控制电路的分析,理解控制电路的作用。

【能力目标】

1.能理会电路元器件的功能。

2.会设计电动机的长动电路并分析工作原理。

3.会通过控制电路的设计来控制主电路的动作。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协助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教育】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热爱、追求、奋斗、奉献的精神境界。

【总体目标】

1.专业能力:

能对任务进行独立客观地分析,从专业角度认识与理解,并系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处理及解决问题。

2.合作能力:

培养与他人协作、交流,最终共同完成任务,德育教育完全融化在教学过程中。

3.个人能力: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以达到知识探索、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目的。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实施一个项目的全流程。

2.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熟练设计控制电路。

教学难点

1.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

3.完整正确地连接实物电路。

教材分析

本教材采用“以理论为基础、强化操作技能”的方式编写,但本教材实际操作性、学生跟随学习性不强,学习起来较为枯燥;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一体化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其实际专业技能。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已经掌握了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点动的相关知识,能够熟练连接和分析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电路。

但对于电路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认识不够深刻,还需巩固强化。

针对现在技校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在授课时应采用任务驱动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探求;尽可能地多利用多媒体、教具、实物,采用讲、练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维模式,使其真正掌握操作技能并可以活学活用。

教学思路

本次课以已学过的电动机点动知识为引领,通过设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分组讨论得出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操作验证,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交叉进行。

教师努力做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投影、动画演示、展台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解决巡回指导不便的困难。

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相互协作的能力。

实验场地布置

投影仪

摄像头

教学准备

1.计算机一台,多媒体投影仪一台。

2.电机一台、ZSY-04挂箱一只、ZSY-05挂箱一只。

三相电源,导线。

3.课堂练习项目任务书及评价表(每位学生一份)。

教学安排表

阶段

学习内容

活动主体

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第一阶段

知识回顾与任务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设疑、引导、归纳

5分钟

第二阶段

分析系统设计流程

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导

项目教学法

20分钟

第三阶段

知识拓展

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导

项目教学法

5分钟

项目教学流程图

 

第一阶段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考勤、填写教学日志,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创造和谐活泼课堂,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工作。

二、复习回顾(任务一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

(1)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过程

老师引导,小组(学生)回答:

(2)让小组(学生)自己动手把点动电路连接一遍。

教师总结并提出问题:

以上的方法只能使电动机点动,要想使电动机长动,我们该如何改装控制电路

三、任务引入(任务二控制电路的设计)

通过分析电路特性以及回顾电路元件的作用,指明改装控制电路的方向。

启发学生思考,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形成一定的知识解决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把下课的心放到课堂上来。

学生讨论之后各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写出答案,并可重复改正。

教师引导学生住正确方向思考。

合理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

导入要解决的重点问题—PLC编程方法及工程实例

第二阶段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分析电动机长动控制电路设计流程

(为开展项目教学作准备)

教师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通过设疑提高学生的兴趣

●通过学生的讨论形成互动

●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能得到及时反馈。

第三阶段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

确定作务:

电动机长动控制

向学生提出控制要求:

在电动机点动基础上,在控制电路中,增加一个并联的通路才能使电动机连续转动,完成长动控制

回顾已讲的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

1、如何改装控制电路。

2、明确学习方式。

3、明确完成时间。

4、明确评分标准含义。

全体学生思考如何完成项目的要求,并和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

采用以下两个原则进行分组:

1、组间求同,组内存异

2、角色互换,优势互补

根据学习内容与班集体规模可分4人为一组,考虑学生的性别、家庭环境、能力高低、文化基础、爱好特长、性格等各方面因素,并设置教学情境。

【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及计划制定能力。

1、分析问题

分析电动机长动和点动的区别和联系。

2、确定解决方法

确定控制电路需要改装的部分。

3、准备材料

电机一台、ZSY-04挂箱一只、ZSY-05挂箱一只。

三相电源,导线。

4、计划实施步骤

◆分析点动电路

◆设计控制电路

◆得到起动电路

◆连接实物图测试电动机工作过程

5、制定计划

由小组成员制定计划,分配小组成员的分工,确定完成时间。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加强合作关系

学生设计电路,教师以巡视及指出学生电路是否错误为主。

■设计控制电路,是否达到控制要求

■如发现电路原理与控制要求不符,仔细分析,找出原因,重新修改,直到电路正确为止。

■要求学生记录连接实物电路过程

■布置实训思考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拓展能力)

拓展1:

应用长动控制机理完成电动机的多地控制。

拓展2:

将电动机的点动和长动设计到一个电路中。

【目标】培养学生设计程序及举一反三的能力。

某小组的项目实施阶段过程

1、电路分析

2、长动电路图

4、电动机实际工作过程

运行观察电动机工作过程与控制要求是否相符,及时调整有关器件,最终完成系统的正常运行。

析 法

实物操作法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

对各个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作一个总结,主要针对实验报告,总结出各自完成的正确率。

填写实验考核表,对各小组实验项目进行打分。

【目标】合理评价能力

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各个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各个成员对学习项目作最后的总结。

2、整理好实验报告。

3、学生填写教师提供的评价量表,评价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课后作业:

利用长动控制机理完成电动机的多地控制,加强对知识的巩固,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效果:

从学生完成项目情况、实验考核表来看,总体效果是比较满意的,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设疑、总结、归纳,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利用流程图说明了电路改装的过程和方法。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展示形象地表达了设计要求,学生普通感到这种教学设计符合实际需要,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气氛浓厚。

不足: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参与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取得效果不同,而且每个小组的学生性格、爱好也有差异,在合作学习方面还有待教师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

任务名称: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评价依据(信息、佐证)

评价方式

权重

得分小计

总分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职业素质

1.严格遵守实验操作的安全性(10分)

2.按时完成学习及工作任务(5分)

3.工作积极主动、勤学好问(5分)

1.遵守纪律

2.完成工作任务

3.学习积极性

专业能力

1.按规范画图、美观(20分)

2.按图纸要求接线正确、牢固、美观(30分)

3.按安全操作规程试车(20分)

1.实验报告

2.实验完成情况记录

创新能力

能够推广、应用已有元件设计电路(10分)

电动机长动的应用情况

指导教师

综合评价

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